书城小说爱情幻觉
19276200000017

第17章

杜子山爱妻如命已经人尽皆知,他不是没有注意到妻子最近有些不同于从前?

但是,是哪里呢,似乎又很难说。

因为她的变化叫他高兴,他不愿意去追究底细。

比如,今天晚上。

杜子山正在书房绞尽脑汁地研究计划书,妻子突然敲门进来给他送汤。

杜子山受宠若惊,起身相迎。

叶程示意他别动,走过去,站在他身后,圈住他的脖子。

她看着电脑屏幕,用手一指,问他:“立体城市,那是什么?”

杜子山很少有机会在妻子面前显示办公室的雄风,当下高兴地说:“这是一种‘立体城市’的概念,目前在世界上,还只有概念,并没有实现,是一个以低消耗、中密度、高效率的立体综合建筑体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解决我们目前的城市病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梦想,我们要真正地将它变为现实。”

叶程为丈夫的激情洋溢而吃惊,此时此刻,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叶程一直以为丈夫是理性、成熟、稳重的典型代表,没有发现,他原来还有这一面。

叶程问:“这是我们公司的项目?”

这句话让杜子山立刻重回现实。

他停顿一下,坚定地说:“虽然投标还没有进行,但我相信没有人的计划书会比我们的更加周详,更加富有远见和现实性。面且,能有资格承担这样前瞻性项目的公司,也非杜氏企业莫属。”

“是在投标吗?”

“对的,不过我有足够的把握可以中标。”

叶程看一下计划书,不由得感慨:“天啊,要十二个亿,八到十年,这么漫长的工期,我们有那么充足的资金吗?”

杜子山觉得妻子像小孩一样,总是“为什么为什么”问个没有完。

他摸摸妻子的长发,无限爱怜,说:“政府项目,在资金问题上,一方面政府会支持,另一方面,凭我们和银行的关系,项目计划如此完美,拿到贷款应该问题不大。”

叶程将汤碗递到丈夫手上:“我就知道,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你。”叶程真心赞美丈夫,在他眼里,他无所不能,“先把汤喝了吧,不要太操劳了。”

杜子山听从娇妻的话,乖乖喝汤。

他对她完全言听计从。

一个男人若是爱一个女人才对她完全顺服。

所以,你要问,叶程还有什么不满意?不能有的。

若有,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一个女人,能得到一个在社会上说话掷地有声的男人全部的心,那应该是此生的幸运了。

叶程不是不知道,今时今日,有几个成功男人能做到如此?怕是没有。

他们或者每天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扑在工作上,娶个贤妻当女佣使唤,替他们照顾老人生小孩之余,要主持家务,照顾自己生活起居;再或者当宠物,一切家务及生活琐事用金钱摆平,娶个美娇娘养在家里,职能是美丽性感兼撒娇取宠,来满足他男性的自尊心。

但杜子山真正地想要她开心,想给她幸福,对她无任何要求,也从不指望回报。

叶程退出书房,回到卧室,久久不能入睡。

有人说,如果往事不堪回首,又没有历历在目,那就忘掉它。

可是,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要多难有多难。人性注定要背负十字架。

过几天,她在晚餐时闲闲问起:“投标的项目还顺利吧?”

杜子山答:“不出差错,应该没有问题。”叶程注意到丈夫语气里有一丝的犹疑。

她送一碗汤过去:“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杜子山接过汤,突然轻声叹气:“在这个关节眼上,突然出了这样的问题,”他的眉毛突然皱起来,“全鑫集团是我们的新主顾,没有想到,它家生产的地板突然出现问题,说是含有有毒的材料。”

叶程吃一惊:“如果被人知道,对这个项目会有严重影响吧?”

杜子山安慰她:“还好,问题发现得比较早,这边已经有人在处理这个问题,而且,媒体还没有捅出去。”

叶程松一口气:“这可是你几年的心血,千万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

杜子山脸上泛起一丝担忧,但他为了宽她的心,还是这样说:“生意场上的事情,成败在所难免,起起伏伏是常态,不用太在意。”

“你能这样想就好。”叶程对着丈夫眯起眼睛笑。

那几日,杨文在办公室苦思,他的整个团队也陪着他一起皱眉头,但仍然找不到突破口。

那个平日里举重若轻、潇洒豁达的杨总不见了,取得代之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甚至有些不择手段的杨总。

他的下属非常纳闷,也曾在私下互相嘀咕猜测,但终究不得要领。

杨文不是没有注意到下属的这些疑惑的目光,但重要吗?重要,但又不是那么重要。打从八岁起,他就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只需要向自己交代便可,企图让别人了解你,那是痴心妄想,所以,他从不奢求。

每个人心底都有故事。关于他的故事,他只对一个人讲过,是在母亲去世的那个晚上。

那个人听懂了吗?他觉得是听懂了。

但他与她相见恨晚。

这些年,人们一直以为他洒脱、聪明绝顶、游戏人生、顺风顺水,那是因为关于他的故事,人们都猜错了。

相反的,在杨文内心的深处,他一直觉得命运不曾放过他,仿佛他一出生,命运就限定了轨迹,抗争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命运给他的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他想要的,命运从来都不曾给,所以,本质上,他还是赤贫。

杨文曾经彻夜不眠地站在漆黑的夜幕下迷惘地仰望星空,他问:为什么?为什么?是生不逢时还是命运弄人?他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能玩世不恭,麻木不仁。

现在,他精神饱满地想要打赢这场仗,而且,一定要赢。否则,他不会原谅自己。他甚至以为他的人生意义就是在于打赢这场仗,他就是为这个而活。

父亲去世时,他才十二岁,但父亲那种凄凉和绝望的眼神永永远远地刻在了他的脑海,成为他一生的梦魇,无法抹去,无法解脱。

所以,本质上,他的人生从那个时候起就被定义了:他是一个复仇者。

是谁把这样的仇恨种植在他年幼的心里?

命运又怎么限定了他的轨迹?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杨文的父亲叫杨一德。

杨一德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是普通的蓝领工人,杨一德从小下定决心出人头地,奋发读书,从小学到大学,稳坐第一名。但这些学业上的顺畅经历并没有赐给他一个光明的未来。

毕业后,他进入银行工作,这个开始让他感到满意,但经过漫长的兢兢业业的工作生涯,事实证明,和他的想象还是有一段距离。

在那个人人挤破头的国家单位里,显然,背景比能力更加重要一些,甚至,交际能力也远远重要于能力资质。

开始的时候,杨一德也曾满怀希望,意气风发,认定是金子总会发亮。但终于,当一日一日的期待化为泡沫的时候,他终于灰了心,尤其是,他这样背景的人,从小到大的经历只是蒙着头苦读书求改变出生,哪里晓得人际间的曲意逢迎和洞察人心。

十多年过去了,结了婚,生了子,家境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但不得不说,离他的理想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换了一个普通人,也许会就此心满意足,起点那么低,已经走到这样的位置,应该甘心,但杨一德不是。

在那些漫长的郁郁不得志的时光中,杨一德也曾试图改变自己舍弃尊严换取前程美好,但终究是不得要领。

最终,他把全部的希望投注在儿子身上,期望儿子能出人头地,从此子子孙孙成为人上人。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儿子没有辜负他,从小学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名列前茅。杨一德爱子之心心切,愿意满足儿子的所有愿望,希望他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而不像他自己。

事情在儿子十二岁的那一年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杨一德突然想送儿子出国接受最先进的教育,期望他长大成人后,立刻走入精英的世界。但他一个小小的银行职员,妻子又是个家庭主妇,一家的生计都靠了他,实在没有那么大的财力。

杨一德绞尽脑汁想办法,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门路。

那一日,杨一德的一个老朋友来找他,带来一个生财之道。

有一家中型的建筑企业现在急需一笔贷款做周转,而时间只需要两周,但该公司由于财务上的原因,并不符合银行贷款的条件,所以在寻求其他可以通融的办法。这个事情之所以和杨一德有关系,是因为杨一德是一家大型银行内工业企业贷款部的一个小小职员,在贷款业务的材料审批上他可以出力。

代价是他可以拿到整个贷款数目利息的3%作为酬劳。

老朋友在临走时,意味深长地留下一句话:“老杨,像我们这种身家背景的人也许可以凭借聪明才干过小康生活,但真正能否改变出生,从此爬上一个台阶,要靠的是机遇,等你站在了上面,才知道上面的风景果然是好的,但凡事总是要冒险,因为冒险收益才能大,否则,就不是机遇了。”

朋友的话一句句敲在杨一德的心田上,句句说中心事。

但杨一德没有尝试过冒险,在他平凡的人生经验中,有过少年得志,青年的壮志凌云和中年的幻灭,但一直走在一条为世俗所认同的道路上,谨小慎微。

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生计都指望着他,事业上没有任何援手,越想越觉得人生的无聊和无奈。你问他渴望翻身吗?那当然,他做梦都想推翻出身,往上爬,重新抬头做人,不必被人踩来踩去,但总是落空。

现在,在这样灰心丧气的情形下,有人指了一条路给他。

杨一德不是不害怕坏的结局,但在他四十多岁的人生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直折磨着他,他压抑太多,委屈太深,他急于找到突破口。

他甚至非常一厢情愿地想,几十年战战兢兢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也没有任何改变,也许,是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式错了,所以,这一次,何不尝试一次改变?

他没有细想事情失败后的可能遭遇,首先是他不敢想,其次是游说他的人都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证,绝对没有问题,我们不会以一个公司的名誉冒这种险。还有,他们告诉他,所有的关系都已经打点好,他只是整个计划中的一个点而已,并不是关键部分。

于是,杨一德决定铤而走险,奋力一搏,然后将儿子送出国外接受先进文明的熏陶,从此走上康庄大道,如此一来,他一生所受的委屈便值得了。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如愿。精明的杨一德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两个星期后,贷款并没有如期还上。

杨一德开始坐立不安,他找上门去,对方敷衍他:别担心,别担心,再过几天,再过几天就好。

但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贷款还是没有还上。

杨一德彻夜不眠,他觉得他的人生已经如履薄冰,一不小心,万丈深渊。

最终,事情不知怎样被败露,杨一德从此不仅要身败名裂,而且要被绳之以法。

而对方只是拿公司财务部的一名小职员当了替罪羊,声称公司的高层对此一无所知,就交代了整件事情。

杨一德气不过,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一粒米未尽,再也没有起来。

这一切,都看在十二岁儿子的眼睛里。

在十二岁的杨文眼里,父亲曾经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可是,一夜之间,他变成了一个贪赃枉法的小人,尤其是看见父亲躺在病床上绝望和凄凉的表情,让他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对整个世界的信仰。

小小的他那么想要帮助父亲,也是在那个时候,他生平第一次体味到了“无奈”两个字的心酸,很少再相信任何人及任何形式的温情。

十二岁的他发誓报仇雪恨,发誓要让那个欺骗了他父亲的杜氏集团血债血偿。

没有人教他记住一切,他自己的心灵记录了一切。

这一心愿曾经帮助他度过了无数个艰难的岁月,使他长出了“野心”这种东西,甚至使他超越了他自己,所以今天,他才是他。

杨文想到这里,不胜欷歔。

原来,小时候受过的内伤终究会发作。

时至今日,那种心理创伤不见减退,却越来越深,越来越折磨他。

此仇不报,他相信他的人生也不会舒展。

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忘记家仇而安于享乐?

伺机这么多年,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杨文感到浑身的血液都在奔腾,这一战,势必要你死我活。

但是,当务之急是解决眼前的难题。

K城要建设一座新城,正在展开项目招标,这个项目要持续八至十年,但是,收益也不可估量,而且是和政府合作,对公司的口碑和业界地位的提升也是一种极大的投资。

K城的这个发布会后,建筑界内所有有实力的公司都跃跃欲试,集结所有能力,准备一展身手。

不出所料,杜氏集团也摆出了势在必得的架势。

杨氏集团虽然进入房地产领域并没有多久,但实力雄厚,而且刚刚和嘉城集团合作的商业物业口碑好,盈利也不错,在业内也算后起之秀,但要真正和行业内的翘楚较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杨文已经下定决心,不到最后绝不服输。

他的人生经验告诉他,只要肯坚持,就一定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