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19267700000058

第58章 婴幼儿护理与保健(5)

急救处理:表面光滑较小异物进食道内,可进食大量芹菜、韭菜等多纤维食物,促进异物随大便排出。连续检查3天大便,看是否有异物排出。不论是吞咽下什么东西,是卡在食道还是吞下胃里,只要孩子有明显的局部疼痛、吞咽困难,都应立即去医院医治。有以下情况时,如体积过大、形状特殊的异物,用食道镜取确有困难者;已造成食道穿孔者;颈部组织或胸腔内脏已发生严重的感染者;异物已脱出管腔之外者;异物引起幽门梗阻者;异物超过5cm以上者,一般不易通过十二指肠的弯曲部者;尖而锐利的异物通过胃肠可能发生危险者;金属异物停滞于一处4~5日不再移动者;透光性异物已近1周未排出且出现明显局部压痛者;有明显异物史,业已发生肠梗阻者,均应及时送医院,考虑用内镜或手术法取出异物。

◎脱位

关节骨端脱离了正常的相对关系。

小儿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因为韧带松弛,关节囊比较柔韧且富有弹性,牵拉负重后易引起脱位。多见于肩关节、肘关节及桡骨头半脱位。

脱位后除局部疼痛、肿胀、淤斑和伤肢主被动功能丧失外,脱位局部有典型的关节变形,外观与健侧不对称,弹性固定及关节盂空虚外,各种部位的脱位均有其特殊体征。

急救处理:确定脱位后,立即将脱位肢体用三角巾适当固定后送往医院。一般在麻醉下复位,因此在脱位后暂时禁食,以免麻醉时引起呕吐。桡骨头半脱位是因为当小儿肘部处于伸直位时,被用力牵拉手臂,常可造成“外伤性桡骨头半脱位”又名称“牵拉肘”。常见的原因是,牵着小儿的手上楼梯、过马路,突然用力提拎手臂而造成脱臼。肘部受伤后处于屈位,伴疼痛,手不能握物。复位后一定要注意保护肘关节,勿受暴力,以免造成习惯性脱臼。

◎急性中毒

引起小儿急性中毒的物品较多,常见的急性中毒包括食物、药物、化学药品等。由于小儿不能或不善于识别变质的食物、药品和其他有毒物质,加上小儿对各种毒性又很敏感,一旦受毒,极易发生中毒。中毒多为急性,来势凶猛,其症状与体征因中毒的种类而不同,救治方法也不同。

(1)食物中毒

它是指误食含毒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其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夏秋季天气炎热季节,主要由于食物在制作、储存、运输、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被细菌污染,食后引起中毒。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和嗜盐菌等。另一种原因是食物被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和链球菌污染后,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放出外毒素,食后被肠道吸收引起中毒反应,这种被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经高温处理后,细菌被杀死,但毒素未能被破坏,食后仍可引起中毒。食物中毒表现,是在短时间之内,食同种食物的人同时或相继发病,症状相似,先有恶心、呕吐、腹痛、水样便或脓血便,继则体温升高,迅速出现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急救处理:应立即将病儿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病儿需要及时催吐、导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控制感染。

(2)药物中毒

驱虫灵中毒,这种药是清除小儿肠道蛔虫的有效药。为了孩子健康,按期服用驱虫灵是必要的。但是有的家长有时不遵医嘱,擅自加大药量,引起中毒尚有不少。轻微中毒不易被发现,当出现一定症状时,病情表现十分危重,除头晕、呕吐、腹痛外,尚有视物不清,瞳孔散大,呼吸困难,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等症状。

急救处理:洗胃、导泻、输液、保肝。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冬季多见,因为煤气漏气和室内用煤炉烤火而无烟囱,或因烟囱阻塞风吹倒灌,空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流失去带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损伤,严重者迅速死亡。轻者头晕无力、心慌耳鸣等。

急救处理:迅速将病儿移到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对充满毒气的室内,要进行通风换气。解开病儿衣服(要注意保温),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环境安静。有条件可给氧。中毒轻者,给萝卜汁、热茶等饮料;重者针刺人中,少商、十宣、涌泉穴。严重病儿呼吸停止者,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4)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种类很多,小儿中毒原因多为误食沾有有机磷农药的食物。有的母亲喷洒农药后,未经洗手更衣就给婴儿喂奶和家长不恰当使用有机磷农药灭虱、治皮肤病或用包装有机磷农药的塑料袋做小儿尿垫,均可中毒。还有幼儿去喷过有机磷农药的田间玩耍也会因吸入有机磷农药而中毒。

中毒病儿表现恶心、呕吐、多汗、乏力、视物不清,瞳孔缩小,头疼头晕等,重者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肌肉震颤,呼吸困难,流涎多。

急救处理:小儿因接触农药而中毒,首先脱下衣服,用清水洗干净。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是误服中毒,须立即用2%碳酸氢钠水或0.05%高锰酸钾水洗胃。注意如果是1605农药中毒,禁用高锰酸钾水洗胃;若敌百虫农药中毒禁用碳酸氢钠水洗胃。洗胃越彻底越好,同时用肥皂水灌肠、洗肠,口服硫酸镁导泻。使用阿托晶,要密切观察病人瞳孔变化。重症及时送医院。

◎溺水的原因与急救

小儿溺水,俗称“被水淹”。没死称“没淹死”,不省人事称“淹昏了”,死去称“淹死了”。这些事故无论是在农村或城市,每年都屡见不鲜,应引起普遍重视。

小儿溺水原因主要是:游泳溺水,有的小儿虽然会游泳,但如果在过深、水质差、杂草丛生的水域中游泳,易发生溺水。有的孩子在游泳时相互击水,一旦被呛昏,常发生溺水。也有的是失足溺水,小儿在河边、井旁、池溏边玩耍时,由于滑倒、相互推玩而掉进水中发生溺水也较多见。冬季,有时小儿在河冰层上玩或行走,由于冰层突然塌陷而溺水。还有由于水灾使小儿溺水和在生活中小儿自杀性溺水。

急救处理:倒出积水,立即清除阻塞在口鼻的淤泥、烂草、呕吐物,拉出舌头、解开衣扣,使呼吸道通畅,然后将小儿头部下垂,腹部置于救护者肩部,快步奔跑,借助重力学作用使呼吸道内积水迅速排除,或将小儿放在救护者跪屈的大腿上,使其脸朝下,腹部与腿面贴紧,拉出舌头,头下垂,让水流出。在吐完水后,呼吸、心跳仍未恢复时,应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摩。同时按摩肢体,就是从肢体向心脏方向推动按摩,以刺激血液循环。还可用强手法针刺会阴、合谷、内关、丰隆、太冲穴位。经就地救护后立即转院作进一步抢救和治疗。在转院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并注意保暖。

◎触电的原因与急救

随着电能与电器设备的增加,尤其是多种家电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后,人们几乎天天在与电打交道。对小儿如果管教不严,教育不够,成人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很容易使小儿发生触电事故。

常见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好奇,缺乏安全用电知识,擅自玩弄电器与电路相接触,二是家庭忽视用电安全,电路损坏、漏电没及时修。多数小儿对这些家用电器十分有兴趣,大人上班后,他们出于好奇,难免要玩弄一下;殊不知,如果电路有漏电,当手碰到漏电时,立刻会发生触电事故。也有小儿对电的性质无知,在电线上晾衣服或用手去持落地带电的电线而触电,有的孩子用湿布擦带电的电器而发生触电。

表现轻型,在触到220伏电压的电后,手、脚与地处于绝缘状态,电流没在体内形成电化学作用,所以对身体无多大伤害,只是受到惊吓,全身有强烈的电麻感,小儿突然惊叫,面色苍白,心慌、头晕,暂时昏倒在地,但很快苏醒过来。表现重型,小儿触电后,手脚与地无绝缘,电流与大地构成了回路,强电流经身体形成了电化学作用,损害心脏、大脑、破坏血液循环。这时,小儿会立即昏倒,肌肉抽搐,全身发僵,心跳与呼吸停止,很快死亡。

急救处理:发现小儿触电,要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用绝缘物挑开电线或分离电器,用带绝缘柄的利器砍断电线)。如果一时无法切断电源,要迅速戴上绝缘的手套,穿上绝缘的塑料鞋,把小儿手中的电线拉开,并把小儿抱离电源。如果是低电压电源,也可用干燥的厚布作绝缘物。立即检查小儿呼吸、心跳。如停止呼吸、心跳要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摩。针刺人中、涌泉、内关等切勿轻易放弃抢救。待心跳、呼吸复苏后,送往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新生儿用药需知

◎药物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目前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体重计算

按测得的小儿体重乘以某药物的剂理(每是或每次的剂量)。此法简单,但对年幼儿则显得剂量偏低,对年长儿的剂量偏大。弥补此缺点的方法,年幼者可选用药物剂量范围的高值,年月日长儿取其低值,但每日总量不能超过成人量。

(2)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此方法比较合理,既适合于小儿,也适合地成人。

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每m2的药物剂量。

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m2+0.1m2

(3)按成人剂量计算

有些药物只有成人剂量而无小儿剂量,则可按以下方法推算:

①根据小儿体重。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50)×体重(kg)

②根据小儿年龄计算小儿剂量。

小儿剂量=〔年龄(岁)×2〕×5%×成人量或小儿剂量=年龄×成人量的10%。按成人剂量计算,较适合于幼儿期以后的小儿。

◎吃药时用白开水送服

因口服药品大多有不良味道,不易被小儿接受,有的家长在给小儿喂药时让小儿仰卧灌药,只给少量水或不给水。这种喂药的姿势和喂药的方法是不对的。因为仰卧灌药易呛咳药品误入小儿气道,另外仰卧姿势服药,饮水量少,结果只有一部分药进入胃内,另一部分药品在食道中溶化或粘附在食管壁上,易引起食道发炎或溃疡。

给小儿喂药时一定要坐位或站位,喂药时尽量多饮些白开水以便帮助药物通过食道到达胃内。有些药物服用时还需要多喝些水,如磺胺类药物,服用后易在尿路形成磺胺结晶,堵塞尿道,服用时多饮水,多排尿,防止尿道被堵塞。又如扑息痛等退烧药主要是通过出汗使体温下降。服药时多饮水,防止出汗多出现脱水症。

◎哺乳期母亲用药

目前已有文献报告,有些药物可经乳汁排出,甚至有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乳母血浓度还高,因此哺乳期母亲用药,可影响哺乳的孩子。如某些泻药(如双醋酚汀、硫酸镁)、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基硫氧嘧啶、他巴唑)阿托品654-2、安定;溴化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利血平、四环素、红霉素、胰岛素等。

哺乳期母亲需服用上述药物治疗时,应暂时给小儿断乳。

◎用药后出现药疹怎么办

临床上有些药品用后易出现药疹,如: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先锋霉素、巴比妥类、痢特灵等。发生药疹的原因是小儿对药品出现的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一般来说,药疹是指在服药期间皮肤上出现的红色斑丘疹,痒感明显,停药消退,再服药复出。

一旦发生了药疹,应立即停用导致药疹的药物。要多饮水,以利体内药物排泄,也可以使用脱敏药物,如:息斯敏、扑尔敏、非那根等,或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用脱敏药。

◎肌肉注射部位硬结怎样处理

药物肌肉注射是小儿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安全、方便、药效快。但有时在肌注部位皮下易出现硬结,长时间不易吸收。为防止肌注部位出现硬结和有助于硬结吸收消退,一般应用下面方法处理:

(1)热敷

用热毛巾或热水带敷在硬结处或肌肉注射部位。热敷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促进硬结吸收。

(2)超短波理疗

超短波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促进药物吸收,消除硬结。

(3)艾灸

用点燃的艾条熏硬结处皮肤,每次熏5~10分钟,它有消淤散结的功效。

(4)樟脑酒湿敷

把樟脑放在酒精中,将纱布浸泡,敷于硬结上,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误服了药怎么办

小儿因家长对药品管理不当,时有误服药的可能。一旦家长发现你的小儿误服了某种药物,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或药量大时,应立即用手指或小勺把刺激小儿咽后壁或舌根部位引起呕吐。一般来说误服药物4~6小时内都宜做引吐处理。不管引吐成功或失败,应立即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抢救、治疗机会。误服药物的小儿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催吐、洗胃、导泻、输液等急救措施。看医生应将误服药物或药瓶带上,以供医生治疗时选择有效的拮抗药物。

◎急性腹痛不能滥用镇痛药

小儿急性腹痛是许多内、外科疾病共有症状。引起小儿腹痛的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急性胃肠炎、肠蛔虫症、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腹膜炎等。虽然上述诸多疾病所引起的急性腹痛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但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往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镇痛药是一种对症治疗药物,它只能暂时消除或减轻痛疼,不能消除病因。如果出现急性腹痛就用镇痛药,虽然痛疼得到暂时缓解,但却失去了典型的症状体征,这样很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确诊和治疗。所以对于小儿急性腹痛,在未确诊前,不应急于滥用镇痛药物。

服用痢特灵禁吃哪些食物痢特灵是一种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或小儿肠炎。服用后小便呈深黄色。小儿口服剂量为5~10mg/kg/1日分3~4次口服。痢特灵在体内它能抑制肝脏中单胺氧化酶的解毒作用,因此服用痢特灵后就要禁食那些富含如酪胺、多巴胺等单胺类的食物。这些食物如各种动物的内脏、牛肉、香肠,扁豆、蚕豆、菠萝、香蕉、茶、啤酒、陈醋、无花果、巧克力、鱼类、乳酪及发酵食品。

一旦食过上述食物,在服用痢特灵后30~50分钟内,出现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慌脉快、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应首先停用痢特灵改用其他抗生素。即时到医院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维生素D能预防小儿佝偻病

维生素D一般指维生素D2(骨化醇),维生素D3(胆维丁)。它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能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旧骨脱钙新骨形成,对小儿骨骼生长非常重要。小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严重时可引起低钙性手足搐搦症。

预防小儿佝偻病,一是增加户外活动,接受日光浴。二是服用维生素D。一般婴儿生后1个月开始给予维生素D口服,400Iu/日,早产儿应提早2周给药,其量于3个月800Iu/日以后400Iu/日。2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较多,一般不易发生佝偻病,无须为了预防再补充维生素D。

◎常用的解热药有哪些

常用的解热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而调整体温的,只能降低发热者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几乎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