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孩子眼中的世界
一天,乐乐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蚯蚓被弄成两段之后,还会长成两条独立成活的蚯蚓,他觉得很奇怪。
回家后,他按照老师的讲解把断成两段的蚯蚓放在窗台上的花盆里养了起来。
妈妈看到后恼怒不已,训斥乐乐是“神经病”、“异想天开”,妈妈把蚯蚓扔下了阳台,并狠狠地打了乐乐一巴掌。
乐乐看着妈妈的反应不知所措。
砖头可以干什么?
课堂上,老师问小朋友:“砖头可以做什么?”
大多数孩子回答说:“盖房子。”
老师笑了,因为这是她认可的正确答案。
然而,偏偏有一个小男孩举起了小手,说:“也可以打狗!”
小朋友们笑着开始嚷嚷,老师的脸色有些变化,她不太喜欢这个淘气的男孩,这个孩子常常会冒出一些怪点子,有时还捣乱。但砖头可以用来打狗并没有错,老师示意小朋友静下来,不再提这件事了。
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常会受到许多潜在因素的限制,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驰骋,常常会想出令人出乎意料的答案,这是非常可贵的。而事实上,敢于求异思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父母以及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多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用成人的眼光限制孩子的思维,阻碍孩子视野的开阔。
这是“1”
菲菲1岁了,已经会说简单的字了。妈妈开始用识字卡片教她数字“1、2、3”。
吃饭时,菲菲抓起面前的筷子说:“1”,奶奶纠正:“这是筷子”;
菲菲看见爸爸写字,抓住爸爸手中的笔说:“1”,爸爸纠正:“这是笔”;
雨过天晴,菲菲看见妈妈收起的伞说:“1”,妈妈纠正:“这是雨伞”;
菲菲看着挂历,指着上面的“海鸥”说:“3”,爸爸纠正:“这是海鸥”……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总是不失时机地教菲菲认识各种事物。菲菲就在这样的灌输中,机械地知道了数字与物品的区别。
菲菲在成人的“标准答案”中汲取知识,却也会在成人的固有思维中渐渐丧失宝贵的想象力。也许您会为孩子的每次正确回答或者孩子的标准答案感到高兴和喜悦,但您培养出的也很可能是大小相同、规格相同、颜色相同的机器。如果菲菲在将筷子、笔、雨伞、梯子甚至是人想象成“1”的时候,父母能够不束缚、不纠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驰骋,甚至和孩子一起“胡思乱想”,别让一个刚刚学会识字的孩子就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孩子的想象力也许不会那么早消失殆尽。
天空可以是彩色的
兵兵两岁了,他对妈妈买给他的彩色画笔有着独特的偏爱。常常一天下来,手上、身上、衣服上都是彩笔画下的条条道道,一面墙壁也成了他的画板。
一天,妈妈看着正在认真作画的兵兵,指着他画的五颜六色的图问:“这是什么?”
兵兵骄傲地说:“漂亮的天空呀。”
妈妈很高兴,又问:“天空为什么是彩色的呢?”
兵兵说:“因为她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呀。”
妈妈继续问道:“那她会不会换衣服呢?”
兵兵一本正经地回答:“会啊,晚上妈妈会给她换睡觉的衣服。”
对话还在继续,兵兵就在这样的情景中越来越有兴趣地继续着他无尽的想象。
年纪越小,对物体的想象就越丰富。父母不断的开放式问题能点燃孩子想象的热情,使孩子学会以想象的目光看世界,去创造世界上没有的东西。父母尽量向孩子提开放式的问题,并告诉孩子,问题有很多答案,从而开启孩子的开放式思维,使孩子在愉快的对话中轻松地了解未知的世界。
月亮究竟像什么
一天晚上,佳佳对妈妈说:“妈妈,我好久没有看月亮了,想去阳台上看看月亮。”
妈妈说:“很好啊。”
过了几分钟,佳佳兴奋地跑过来说:“妈妈,今天的月亮好漂亮啊!真像一只灯泡!”
妈妈禁不住大笑,因为从来没有人将月亮比作灯泡。
佳佳顿时愣在那里,以为自己说了什么傻话。
此时,妈妈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立即丢下手边的事情,和佳佳一起来到阳台上,“是啊,多漂亮的月亮!”妈妈抚摸着佳佳的头说。
十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佳佳又到阳台上看月亮,同样兴奋地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今天的月亮像个香蕉。”
妈妈这次微笑地点点头,说:“很好,今天的月亮弯弯的非常像香蕉。”
为什么孩子不可以有自己的想象呢?古人将月亮比喻成明晃晃的铜镜,现在的孩子到哪里去见那样的镜子呢?再说了,父母又何必在乎月亮究竟像什么呢?如果妈妈今天对佳佳说,月亮根本不像灯泡,它是一面镜子,孩子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想象月亮像其他东西了。所以,也许,妈妈的心里从来不曾认为月亮与香蕉有何相像,但经孩子这么一说,还真的像呢!成人就是因为抱着固定观念,导致对一些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视而不见。
太阳有营养吗?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7岁的佳佳正在屋里玩儿,这时妈妈说:“佳佳,到外面去玩。”
佳佳看着妈妈问道:“我在屋里玩儿的挺好的,为什么要到外面去玩儿呢?太阳有营养吗?”
大人听到“太阳有营养”的说法,都会觉得有点奇怪。不过,如果要作一说明,实在不容易,孩子也无法了解。他们认为对身体有益就等于有营养。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多给孩子讲解接触阳光的益处,使之明白其中的道理。
葡萄也会洗澡
琪琪3岁了,正是馋的时候。
一天,好奇的琪琪边吃葡萄边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葡萄都是甜的,而饼干则有甜的也有咸的呢?”
妈妈笑了笑没有回答,下午把琪琪带到超市,买了一盒“盐津葡萄”给琪琪,说:“这个是用新鲜葡萄做成的,就是咸的。”
琪琪拿几个放在嘴里尝了尝,然后拿来一杯水,把咸葡萄放进了水里。
妈妈看到这个情景,说:“你如果不喜欢吃,也不要浪费啊!”
琪琪非常委屈,说:“我不是要浪费,我只是想给它们洗洗澡。”
妈妈觉得有趣和好奇,问:“为什么要给它们洗澡呀?”
看到妈妈笑,琪琪也笑着说:“它一定是出了太多的汗所以才这么咸,洗干净它就会甜了。”
妈妈发现,和琪琪玩这种“为什么”的游戏,琪琪的思维特别活跃,并且对此也特别感兴趣。
当孩子自由表达其头脑中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时,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放纵孩子的感官世界,使孩子学会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学会从不同角度感知这个世界,这会大大开启他们以前从没有体验过的一些想法,这也是丰富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关键。
苹果也可以是方的
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正在教小朋友们画苹果。
老师巡视了一周,发现小朋友们都在画圆苹果,而惟独一个孩子却画了个方苹果。于是老师就耐心地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
孩子回答道:“我看见妈妈买回来的放在桌子上的苹果,一不小心,滚到地上摔坏了,于是我就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那么容易摔坏了,那该多好啊!”
老师立即鼓励道:“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祝你早日成功!”
故事中的小男孩就是如今市场上人们争相购买的“方西瓜”的发明者。方西瓜由于形状独特,搬运方便,并且口感好,一时间成为大家公认的“水果明星”。而这个为方西瓜的发明奠定基础的“方苹果”故事也广为人们传颂。
那个人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吗?
一天,4岁的圆圆和妈妈一起到电影院看《人猿泰山》。电影结束后,圆圆问妈妈:“妈妈,第一个人是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吗?”
“是啊,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妈妈答道。
“那个人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出来的吗?”圆圆继续问道。
妈妈不知如何回答,却禁不住笑了起来。
生活中,孩子从妈妈那得知人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而第一个人没有妈妈,所以就认为他是从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当孩子有这种想法时,千万不要嘲笑他,应和孩子一起思考:“第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样来的呢?”
其实,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地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但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抹杀孩子的好奇和想象,可以结合孩子的年龄讲一些国内外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如果电视坏了,家里会不会淹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