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不可不读的微历史
19235900000022

第22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4)

雨夜杀敌

公元1140年,南宋大将刘锜率军两万余人,坚守顺昌,以阻止金兵南侵。金兵在金兀术的指挥下包围了顺昌城,其大本营设在距顺昌二十里的东村。刘锜见敌人初来乍到,刚扎下营寨,便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主动出击。这天黄昏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刘锜命勇将阎充带精兵五百,前往东村金营奇袭。阎充领着五百勇士,乘金军夜黑无备,分头摸进了村庄,闯入金营。一阵刀斧挥舞,正在睡梦中的金兵金将被砍杀声和惨叫声惊醒,一个个胆战心惊,乱成一团。金将只得下令退却,到十五里外才稳住阵脚。第二天大雨不止,刘锜又想利用雨夜袭击敌人。黄昏时分,他挑选出一百名精兵,让他们每人带短刀一把、竹哨一个,乘着雨夜摸进金营。在敌营中,他们等闪电一亮就猛吹竹哨,大杀大砍;闪电一灭,就潜伏不动。金军先是惊慌失措,继而也奋力挥舞刀枪拼命砍杀。夜色中不分敌我,逢人便杀。结果整整一个晚上,金兵都在不停混战,自相残杀,直杀得尸骸纵横,血流成河。

风雪困敌

1231年秋,蒙古大军兵分三路,会攻金国都城汴京。1232年正月,拖雷军与口温不花亲王统率的万余骑兵会合,在钧州以西的三峰山待机迎敌。时逢雨雪交加,视线受阻。金军行至三峰山,距钧州仅十余里,发现蒙古军已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布阵,遂匆忙列阵近战。战斗开始后,蒙军佯败,退却诱敌,金军万余骑自山上向下攻击,遇到蒙军的猛烈反击。由于山地狭窄,金军十几万人马无法展开,一部分军队在前面作战,另一部分只好在后面观看。而蒙军却充分展开兵力,将金军团团围住,四面进攻。战斗正酣时,天空忽降大雨。被困于山野的金军将士疲劳饥寒,难以支持,无心恋战。蒙军则轮番休息吃饭。交战不久,速不台料敌人已丧失斗志,下令在包围圈的东北方留出一个缺口,有意放敌人逃奔钧州。金军将士立即夺路而逃,顷刻间全线崩溃,蒙古骑兵则猛烈追杀。金军尸横遍野,中途又遭蒙古伏兵的截杀,完颜合达仅率数百骑进入钧州。蒙古军迅速攻破钧州,合达被俘。

佯败取胜

元成宗年间,湖广行省平章刘国杰带兵到贵州,镇压彝族人民起义。由于起义军的战马雄健勇敢,杀伤力极强。刚一交手,元军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刘国杰总结了这次战斗失利的教训,意识到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制伏彝族起义军的精锐骑兵。对付这种骑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付战马,刘国杰想出了一条杀敌妙策。事隔数日,刘国杰再次带军迎战。其部下每人手持一块盾牌,刚一交锋,元军就装出不堪一击的样子,扔掉手中盾牌,纷纷后退。起义军见状,斗志更加昂扬,纵马奔向败军。不料他们的坐骑一踏上被元军丢弃的盾牌,就被盾牌上的铁钉钉住了马蹄。战马疼痛难忍,被又大又重的盾牌扎住,奔跑不得,连人带马一齐倒在地上。元军借机杀回马枪,打败了起义军。

雾天败敌舰

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大战于江西鄱阳湖。由于陈友谅的战船都配有机关轮轴,只要一踩动机关,战船就如离弦之箭,速度异常之快。朱元璋与之交战,每每不能取胜。怎样才能制伏敌人的快船呢?如果是与陈友谅硬拼的话,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只有通过妙计把敌人的船制伏才能打败陈友谅。刘伯温向朱元璋献上一计,派士兵购买了大批稻草备用。第二天五更时分,细雨绵绵,雾气蒙蒙,朱元璋暗发水军靠近陈友谅水军。陈发觉后,慌忙派船出战。双方的战船越靠越近,朱元璋命令兵士悄悄地将战船上的稻草抛入江中,然后快速后撤。陈友谅见敌人败走,下令追击。谁知轮轴被稻草缠住,机关失灵,战船只能在江中打转。朱军连忙掉转船头,闯入敌船中,大败陈友谅军。

顺风放火

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恶战。陈友谅为便于作战,把巨舰全都连在一起,摆成长蛇阵。船上高擎战旗和望台,远远望去像坚不可摧的座座高山。而朱元璋船只太小,不能仰攻。双方在鄱阳湖连战三日,朱元璋逐渐显出劣势。朱元璋的部将郭兴建议用火破敌,朱元璋命令准备七条小船,船上装上火药等易燃之物,并命令士兵扎许多手持武器、顶盔贯甲的草人排列在小船上。这天,七条装好火药、草人的船已整装待出。下午,恰好东北风起,朱元璋命令对陈友谅军船发起进攻。船顺风飞速而行,将近敌船时,朱元璋令点燃船中的草人、火药。陈友谅军只顾迎战,却疏忽了防火。火船点燃后,乘风势瞬间就燃着了敌船。一时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陈友谅连在一起的几百只船同时被点燃,湖水被映得通红。陈友谅军一半被烧死或者淹死。朱元璋乘机指挥大军掩杀,大获全胜。

冰墙阻敌

明洪武年间,明军占据辽东。负隅顽抗的纳哈出率兵进犯金州,一时间搞得那里人慌马乱,鸡犬不宁。朱元璋闻讯,遂命叶旺、马云二将军为都指挥使,率部队前往增援。待叶、马带援军赶到那里时,进犯的敌人已被守军击退。他们研究了敌人逃跑的路线,发现盖城南十里柞河是敌人败逃的必经之路,一个筑冰墙阻逃敌的计划遂形成了。叶旺、马云二人带着部下先至柞河边。他们连续奋战,刨冰挖河,将沿河从连云岛到窟驼寨的十余里长地带垒成一道冰墙后,浇上河水。冬日的北方,天寒地冷,滴水成冰。一夜之间,十里长的冰墙宛如一条坚不可破的银带横在河岸。叶旺将部队分成两部,在冰墙两端挖掘大片陷阱,其中布满锋利的钉板。他命令部队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上,只等冰墙陷阱发挥威力后,冲上前去收拾残局。纳哈出带着败兵残将,忽见眼前一道银光,一望无边的冰墙横在眼前。前有屏障,后有追兵。乱作一团的纳哈出士兵别无选择,只好奔向冰墙两端,试图绕道而过。岂料这正中了明军的埋伏,惨叫声不断,此时,叶旺、马云又带人马从两边杀来。

乘雾进军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但边远地区还残存着元朝的势力。公元1383年,他派沐英和傅友德一起消灭云南的元朝残部。沐英率领部队乘浓雾,悄悄地进抵曲靖附近的江边。当雾散时,对岸的元军大吃一惊,明朝的大军已经到达。这时傅友德下令渡江,沐英劝道:“我们一夜奔袭,将士们都很疲劳了,不如下令休息,以免被敌人利用。”傅友德同意了。其实,沐英所说的休息不过是做给对岸敌人看的,只是为了麻痹敌人,松懈他们的警戒。而这时,他却暗中派兵从下游渡江。敌人在下游的布防很松,很快就被明军突破防线。明军上岸后立即登山,竖起明朝旗帜,还有意把军号吹得震天响。守卫曲靖的元军眼看下游山巅上明朝旌旗飘扬,山间回响着明军的号角,觉得大势已去,于是军心涣散。沐英这时指挥部队渡江,向曲靖杀去。由于元军丧失了斗志,明朝毫不费力地渡过了江,活捉元军主帅。

借风点火破强敌

蒙古部落的速把亥、歹青等人集兵,准备大举进犯辽沈地区。王杲闻讯后,急忙集结各部五千余骑,欲与之配合,并打算从东州附近的五味子冲发动进攻。明将李成梁急调重兵,紧张部署,决定用武力围剿。当王杲率三千骑袭来时,遭到明军强有力的还击。王杲受挫退守古勒寨,试图凭借深池高垒固守抵抗。万历二年十月十日,明军发起猛烈进攻,火炮、火枪、火箭齐发,但无法轰开坚密的木栅,用斧子砍也不能短时间砍开,明军士兵只好攀缘木栅而过。王杲命部下射箭,抛石头,其势如雨,明军攻势受挫。李成梁亲自督阵,下令后退者斩。明军再次拼死往上冲,终于攻克了东北和西南两面。王杲部退到了寨中一座高大的台子处,居高临下,以射箭、投石子再次阻遏了明军的攻势。李成梁心急如焚。这时刮起风来,且越刮越大。正巧明军顺风攻击,李成梁立即令明军借风纵火。霎时间火势大起,迅速蔓延,很快就烧掉了王杲寨中五百余间房子和全部粮草,王杲部顿时土崩瓦解。

断敌粮道

1641年,皇太极派精锐部队围困锦州。洪承畴亲率13万人马驰援,采取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他把粮草留在宁远、杏山及塔山外的笔架山一带,只率了6万兵马贸然前行,抵达锦州城外后没有立即与清军交锋。皇太极立即率援军从盛京赶来,陈兵于松山、杏山之间。根据明军部署的态势,皇太极决定更改原来的作战计划,先打明朝援军。皇太极计划首先派精兵攻打笔架山,切断明军粮道,动摇其军心,同时在明军各部之间的通道上预设伏兵,以图断绝明军归路,达到全部歼敌的目的。待一切准备停当后,皇太极派阿济格率军直扑笔架山。由于防守薄弱,保卫粮饷的明军纷纷溃逃,大批粮草落入清军之手。为了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洪承畴命令驻守在乳峰山的明军撤到松山,保持兵力的相对集中。皇太极料想,若切断明军粮道,其必难以长期坚守,于是在乳峰山和松山之间设下伏兵。等到夜晚,走到半路的明军遭到清军的伏击,由于明军大批粮草被敌人夺走,军心涣散,纷纷落荒而逃。

巧渡沼泽

公元1723年夏,青海的蒙古封建主发动叛乱,进攻西宁,劫掠牲畜。清政府派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率军平叛。在敌人阵地前,有一片沼泽地。这段地带虽然不宽,但到处是积水和淤泥,杂草下掩盖着许多暗坑,这对守敌来说确是一道天然防线。他们以为凭着这道防线,清军无论如何也难打过来。当他们闻知年羹尧率数万大军前来攻打时,并不恐惧,疏于防备。清军来到这片沼泽地前,年羹尧传令部队扎营,自己只带少数侍卫前去察看阵地。回营后,年羹尧马上传令:要求全军将士每人准备一块木板和一束干草,准备次日发起进攻。将士很诧异,说:“往日临阵之前,大将军总是要求磨快刀,擦亮枪,可这次却让带上这些东西。”次日凌晨,年羹尧率大队人马来到沼泽地带。当将士面对着眼前这片人迹罕至的淤泥地区时,全都愣住了。大家明白了大将军的意图,无不钦佩他的远见和智谋。在年羹尧的指挥下,清军先把草束抛到淤泥中,上面再铺上木板,在泥水上搭成了一条道路,保证了大队人马的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