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不可不读的微历史
19235900000015

第15章 包羞忍辱是男儿(3)

谦谨奉身

苻融在冀州时,对崔玄伯十分敬重,奉为上宾,授任他为阳平公侍郎。每日政务繁多,玄伯处理得井井有条。前秦主苻坚要召崔玄伯做太子舍人,玄伯以母亲身体有病婉言辞谢。魏太祖征讨慕容宝,驻扎在常山,崔玄伯弃城远奔海滨。太祖听说玄伯有奇才贤德,爱才心切,马上命人轻骑追赶,请回军中大营,立刻召见。与崔玄伯纵论天下大事,果然满腹经纶,应对如流。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伴驾左右,为朝廷制定法令礼俗。太祖要重定国号,交有关机构议论。玄伯引经据典,建议以魏命国。太祖欣然同意,于是四方宾王进贡,都称“大魏”。后太祖任命玄伯为吏部尚书,他淡泊利禄,自己不经营产业,家徒四壁,清贫如洗。出门不乘车马,朝夕步行上下朝。老母七十高龄,每日也是粗茶淡饭。太祖派人秘密察访,果然不错。对他更加器重,优厚赏赐。有人讥笑玄伯自苦过分,他听后泰然处之。太祖驾崩,太宗尚未继位。清河王拓跋绍拿出大批钱财布帛馈赏朝臣,玄伯坚决不肯接受。太宗登朝,因玄伯拒受拓跋绍财物,对他非常敬重,屈尊登门看望,特别赏赐丝帛二百匹。

处处留心

吕僧珍因有大功于梁武帝萧衍,被萧衍恩遇重用。但其从未居功自傲,而是更加小心谨慎。当值宫禁之中,盛夏也不敢解衣。每次陪伴萧衍,总是屏气低声,不随意吃桌上的果实。一次,他喝醉了酒,拿了桌上一个柑橘,萧衍笑着说:“卿真是大有进步了。”拿一个柑橘被认为是大有进步,可见吕僧珍谨慎到什么程度。吕僧珍因离乡日久,上表请求回乡祭扫先人之墓。萧衍为使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不但准许其还乡,还封他为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然而吕僧珍到任后平心待下,没有丝毫张狂之举。吕僧珍的从侄,是个卖葱的。他听说叔叔做了大官,就找吕僧珍要求谋个官做,被吕僧珍拒绝了。吕僧珍的旧宅在市北,前面有督邮的官府挡着。乡人都劝吕僧珍把督邮府迁走,把旧宅扩建。吕僧珍说:“督邮官府自我家盖房以来一直在此,怎能为扩建吾宅让其搬家呢?”坚辞不肯。吕僧珍的姐姐住在市西,她家的房子低矮临街,左邻右舍都是做买卖的店铺货摊,一看就是下等人住的地方,但吕僧珍常到姐姐家中做客,丝毫不以出入这种地方为耻。

有功归上

韩擒虎是隋朝的开国功臣。统一南北的最后一仗平定陈国,他担任一路军的统帅,首先攻入陈国的都城金陵。陈国的末代皇帝陈叔宝,便是被他俘获的。胜利后,他将自己在战争中的种种谋略、战术加以总结,写成一本书,书名题为“御授平陈七策”。这个书名意思是说这些谋略战术都是由皇帝授予的,因此,平陈一战也就是在皇帝的亲自指挥和领导下取得的。好在隋文帝并不是个与臣下争功的人,他谢绝了韩擒虎的好意说:“你是想替我扬名,可我不求名,你留着写进自己家史中去吧!”不过隋文帝还是因此增加了对他的好感,授他以高官。

牢骚惹祸

贺若弼做了大将军,常为自己官位低而怨声不断。一些话传到了隋文帝耳朵里,贺若弼被逮捕下狱。隋文帝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看不起别人的心太猛;目无长官的心太猛。”因为他有功,不久也就放了。他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隋文帝把他召来说:“我用高、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他们什么也不会干,言外之意我也是废物不成?”贺回答说:“高是我的老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了解他们,我说过他们不适合担当宰相的话。”隋文帝说:“大臣对你十分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贺若弼辩解说:“我曾率八千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的功劳的分上,给我留条活命。”贺若弼言语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大臣怕受株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隋文帝念他劳苦功高,只把他的官职撤了。

绵里藏针

李靖官拜司徒、西海道行军总管,平时总是一副谨小慎微之态,议政时经常沉默寡言。即使遭受冤屈,也不肯申辩,只待日后真相自明。如征突厥归来,有人诬陷他御军无法,导致大批珍宝流失。唐太宗对他大加指责,李靖也不辩解,只是顿首谢罪。后来,太宗了解到真相,愧疚地向他致歉。然而,一上战场,李靖却能一改平日里明哲保身的态度,为战胜强敌,他甚至可以不惜违旨行事。

以攻为守

贞观之初,魏征趁唐太宗最能纳谏之时,便大胆进谏,言他人所不敢言。他曾对唐太宗讲:“愿陛下让我做良臣,而不做忠臣。”唐太宗惊讶地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魏征说:“稷、契、皋陶,君臣一心,俱享尊荣,这是良臣。龙逄、比干,面折庭争,身诛国亡,这是忠臣。”言外之意就是说,听我之忠谏,你就是治世明君;不听我忠谏,你就会成为亡国暴君。魏征这样做不仅是要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唐太宗,而且也是要在朝野上下造成一种声势,即自己就是直言敢谏的代表,而唐太宗则是虚怀纳谏的榜样。这样一来,唐太宗一旦对他做出不利之事,就会蒙受刚愎拒谏之恶名。正因为如此,唐太宗屡次暗中声言要杀掉魏征,可一旦面对他时,却不免恭敬有加。

秉顺上意

李治将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表示反对。褚遂良说:“皇帝决心既然已下,要是反对,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顾托,辅佐陛下。不拼死一争,还有什么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李同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也是顾命大臣,但他借口有病躲开了;而褚遂良由于面折廷争,当场便遭到武则天的切齿斥骂。过了两天,李单独谒见皇帝。李治问他:“我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坚决反对。他是顾命大臣,若是这样极力反对,此事也只好作罢了!”李明白,反对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开表示赞成,又怕别的大臣议论,便说了一句滑头的话:“这是陛下家事,何必再问外人!”回答真是巧妙,既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又让其他大臣无懈可击。李治因此而下定了决心,武则天终于当上皇后。反对派长孙无忌、褚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官运一直亨通,并得以善终。

忍字头上一把刀

唐朝初期,太子李建成邀请秦王李世民赴宴,却在酒中下毒,想乘机毒死李世民。在吐了数升血后,李世民竟保住了性命。李世民中毒事件虽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是李建成下的毒药,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渊知道这件事后,狠狠地训斥了李建成一顿。但李建成是长子,李渊不想因此事引起朝廷的混乱,所以未对他做什么处置。而李世民也知道如果追究到底的话,不但很难讨到什么说法,弄不好会激怒父皇,那样结果就更不好收拾了,最终他选择了忍。后来玄武门兵变,李世民扭转乾坤。

张狂结怨

张说既有智谋,又有政绩,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但他也恃宠而骄,目中无人。朝中百官奏事,凡有不合他的意的,他便当面斥责,甚至加以辱骂。他不喜欢御史中丞宇文融,凡是宇文融有什么建议,他都加以反驳。中书舍人张九龄对他说:“宇文融很得陛下恩宠,人又有口才、心计,不能不加以提防!”张说轻蔑地说:“鼠辈,能有什么作为?”偏偏张说自己也贪财受贿,终于被宇文融抓住了把柄,向皇帝参了他一本。朝廷派人一查,还真是有那么一回事。唐玄宗念他是有功之臣,只撤掉了他的宰相职务,并没有另加惩处。

唾面自干

唐朝时,李昭德为内史,娄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师德肥胖,走得慢。李昭德好几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李昭德生气发怒,说:“你这个只配种地的臭家伙。”娄师德听了也不发火,笑道:“我可不就是个种过地的人嘛!如果我不是种地的人,还有谁是呢?”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娄师德对弟弟说:“我的才能不算高,有幸做到宰相。现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点过分了,人家会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跪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来自勉,绝对让你放心。”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对你发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不满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发怒。应该是让唾沫不擦自干。”弟弟会心地笑了。

生气的后果

唐刑部尚书李日知宽容大度,从来没有对僚属施行过杖罚。一天,一个胥吏耽误了他的事,令他很生气。他让所有僚属都聚在一起,准备对那个胥吏施行杖罚,以杀鸡儆猴。结果他却说道:“我要是打了你,恐怕天下人都说你让李日知生气了。被李日知打过,你从此之后难以做人,你的妻子儿女也不会再尊敬你。”于是放了那个犯错的胥吏。于是那些僚属没有一个敢再犯错了。一旦有人有了过失,其他人都会责备他。

不言有功

李泌是个奇人,举凡政治、经济、外交、内政,无所不精。偏偏他还好鬼神之术,一生不吃肉、不娶妻,家里一贫如洗,却不以为苦。他对唐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安史之乱时,他不但负责调停自立的肃宗和被废的玄宗之间的关系,还负责运筹帷幄保证皇室的稳定,功劳不在郭子仪之下。可在即将收复长安时,他却对肃宗说:“我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因为功名利禄都不是我想要的。不过我帮你收复了长安,希望你能让我在你的腿上睡一觉。”李泌的要求实际上是不求,这就是他几次被贬但又几次被请回来的原因。因为不求,所以不失。唐德宗时,他担任宰相,西北的少数民族回纥族出于对他的信任,要求与唐朝讲和。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回纥人那里受过羞辱,坚决拒绝。李泌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达十五次的陈述利害的谈话,才算将德宗皇帝说服。他又出面跟回纥族的首领交涉,使他们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并对唐朝皇帝称儿臣。唐德宗十分高兴,便问李泌:“回纥人为什么这样听你的话?”李泌恭敬地说:“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灵,我哪有这么大的力量?”

忍气制怒

唐德宗生性多疑,又好揽权。可面对臣下,偶尔也要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节度使李楚林在唐德宗时代雄踞一方,对朝廷很不顺从,曾杀了朝廷派到他那里去的大臣。当另一名节度使公开反叛朝廷并占据都城长安时,他一面与之勾勾搭搭,一面又向流亡的皇帝献上贡品。唐德宗很厌恶他,不接见他派来献礼的使者,并想另派人取代他的官职。谋臣陆贽知道了德宗的想法,谏阻道:“如今的将吏,哪一个没有毛病。他们物伤其类,必然会因此而产生疑惧心理。还有那些胁从附敌的人,又怎么敢归顺?”唐德宗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立即接见了李楚林派来的使臣,并对他大加褒奖。

同在一条船

曹彬在出征时,一再恳求让皇上的亲信太监田钦若随行监军。曹彬才能出众,人品正直,而田钦若是典型的只会溜须拍马、搬弄是非的小人。曹彬周围部下和朋友大为不解。曹彬解释道:“我知道田钦若不是什么好东西!我把他拉来随我一起出征,而且请他做监军,就是为了我在外征战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如果他留在皇上身边,肯定说我坏话。他和我待在一起,我成功了他可以分享我的战功;我失败了,他也得承担责任,这总比让他在宫内靠着一张嘴陷我于万劫不复之地要好吧?”

宰相器量

吕蒙正不记人过,他刚担任宰相时,有官员在帘子里指着他说:“这种人也配当宰相?”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另一位宰相想要追查这官员的官位姓名,吕蒙正赶紧阻止了他。下朝后,那宰相心里依旧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吕蒙正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就终身都不能忘记,还不如不知道。”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的器量。

充耳不闻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年轻时有人骂他,他就像是没听见一样,理也不理。旁边的伙伴对他说:“有人在骂你呢!”富弼说:“是骂别人的吧。”伙伴说:“指名道姓在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富弼道:“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伙伴很惭愧。

太岁头上动土

刘麟因为善于理财,明世宗便提拔他为工部尚书。刘麟对工部的财物管理很严,所属四司的财物都贮存在后堂大库。以前司官出纳时手续不完备,常常出现冒领侵吞的事。刘麟接任后,特地上书奏请专门任命一位郎官来主持出纳。明世宗很赞赏刘麟这一建议,还特地赐给后堂大库“节慎库”名号。刘麟还上奏明世宗,提出国家节约财政开支的十四条建议,革除内府诸监局冒领侵吞的弊端。明世宗很赞赏刘麟的建议,让内府各部门一一执行。不过,这样一来,内官却恨透了刘麟。不久,明世宗采纳谏官的意见,停止中外杂派工役。刘麟便发牒文将浙江、苏州、松江等地的织造也都停止了。刘麟疏忽的是,江南织造中一个部分是专门为皇帝后妃提供袍服的。于是,内官刘勋见有机可乘,便在明世宗面前告了刘麟一状。节俭节到皇帝头上,这还了得。于是乎,刘麟便被革职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