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好心态胜过好医生
19220500000032

第32章 奉献爱心,共筑幸福——对不良情感的调适(6)

就社会角色而言,人更需要学会微笑。因为微笑表达的是认同、肯定、赞许,是理解、宽容、关爱——上级对下级微笑,下级就会产生“重要感”,消除陌生感;对下级板着面孔,下级就会产生自卑感,加剧紧张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单位的领导会不会微笑,直接影响内部的人际关系、精神氛围和办事效率。

人应努力学会微笑,并且切实做到不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也不应该影响他人。自己处于困苦之境却仍能予人微笑,这是一种境界。微笑是省力的,又是不易的。说它省力,是因为微笑只需动用13块面部肌肉,而皱眉蹙额需要动用47块面部肌肉;说它不易,是因为微笑来自爱心真情,来自宽阔胸襟,需要一定的修养和长期的坚持。

做一名诙谐幽默的人

诙谐幽默,是以温和宽厚、不动声色的态度,用俏皮、诙谐、含蓄的语言,进行批评、赞美或自嘲,使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得到启迪、警觉和快乐。诙谐幽默感是一种高雅而可贵的情趣,是智慧和感情的结晶,幽默思维是一种愉快的思维。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是乐观主义者,为人处世比较灵活,能比较容易地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社交气氛轻松、融洽,利于交流。诙谐幽默是一座桥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诙谐幽默者最有人情味,与诙谐幽默者相处,每个人都会感到快乐。特别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的不满时,如果能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别人听起来会顺耳一些。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诙谐幽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紧张时,即使在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诙谐幽默可以使彼此从容地摆脱不愉快的窘境或消除矛盾。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名字几乎与诙谐幽默成为同义词了。一天,年迈的萧伯纳在街头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虽然没有发生事故,但这一惊吓也非同小可。那个人立即扶起戏剧家,并讷讷地向他道歉。然而,萧伯纳打断了他,对他说:“不,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点劲儿,那就可以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永远名垂史册啦!”诙谐幽默感给了萧伯纳以惊人的自制力。萧伯纳的这句诙谐幽默话使双方都摆脱了窘境。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机智幽默同他的小说一样,也享有盛名。有一次,他去某小城,临行前别人告诉他,那里的蚊子特别厉害。到了那个小城,正当他在旅店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在马克·吐温眼前盘旋。那个职员面露尴尬之色,忙驱赶蚊子。马克·吐温却满不在乎地对职员说:“贵地的蚊子比传说中的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十分香甜。原来,旅馆全体职员一齐出动,想方设法不让这位博得众人喜爱的作家被“聪明的蚊子”叮咬。

由此可见,诙谐幽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随和的个性,还显示了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诙谐幽默既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子。诙谐幽默要在人情人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这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素质和修养。具有诙谐幽默感的人一定是聪明的人,因为诙谐幽默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他们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对付突如其来的窘境,除此之外,诙谐幽默还能给不怀好意的质问予以充分的还击。例如,美国释奴运动领袖菲利浦斯有一次被一位牧师诘问:“先生不是要拯救黑奴吗?为什么不直接到非洲去宣传呢?”菲利浦斯不紧不慢地回答:“先生不是拯救灵魂吗?为什么不直接到地狱里去呢?”一句话把牧师问得无话可说。

诙谐幽默是一种储蓄,一种稳重。诙谐幽默像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它蕴寓着无限的联想,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诙谐幽默的年轻人活泼可爱,诙谐幽默的老年人健康长寿。现代心理学家认为:诙谐幽默不但能调节和保持心理健康,还可起到延年益寿的抗衰老的作用,究其原因,诙谐幽默能使紧张的心理放松,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摆脱窘困场面,和缓气氛,减轻焦虑和解忧,避免过强的刺激,从而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

诙谐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学会诙谐幽默、善于诙谐幽默,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方面。诙谐幽默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可以在同志之间或上下级之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有利于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通过展现人的真诚、坦率、宽容和大度以及乐观开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激发人们的情绪和创新意识,激励人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可以通过强化人的性格风采、增强人格魅力来提高其对于周围人的凝聚力、号召力与亲和力。诙谐幽默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力。要提升这种能力,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胸怀,对生活充满信心与热情;需要有高尚的情趣、丰富的想象、开朗乐观的性格,才能成为幽默风趣、自然洒脱的人。

做一名懂得感恩的人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每一样东西。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无尽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做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一切。这种人心理只有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

其实,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也就是说,你感恩生活,生活将给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我们对父母、对长辈应有孝心,对亲人、朋友、领导、同事要有爱心,总之,对所有帮助和支持我们的人都要用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感谢这些帮助我们的人。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大众助益,我们怎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只知道受恩则表示一个人的贫乏。

两个行走在沙漠里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于是拒绝喝下这半碗水;另一个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竞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与其抱怨,不如感恩。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到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同时,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心才能真正快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感恩,其实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质,一种道德情操。毫无疑问,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心怀感恩,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我们就会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就会更有干劲,事业将会更加成功!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和谐、亲切,而这种感恩之心也会使我们自身变得愉快和健康。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