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情绪的影响,情绪是决定幸福、衡量工作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稳定、积极的情绪,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幸福感,而悲观、忧虑、愤怒、生气、自卑、嫉妒、后悔等负面情绪则有害人的身心健康,只会让你失去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和幸福。远离负面情绪,幸福才会来敲门。
情绪化是幸福的杀手
上帝在造完人以后对人说:你是人,你是地球上惟一理性的动物,你用你的智慧统治万物,控制世界。但是没有告诉人如何统治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因此人管理动物很容易,而管理人和管理自己却很难,由此留下来空白让我们人来自己填充。情感自治就是自己能够管理和左右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拉着自己的身体这架马车狂奔。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叫自治,不能自治你将被治。自治是自由的,被治是不自由的。最大的幸福是自由,自己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就能获得自由。
小胡的心情极其糟糕,去买东西回来的路上,眼看着路口的绿灯闪烁,马上变成红灯,自己还是没有松油门,一路闯了过来,在车跨过斑马线的时候,红灯亮了。开车的时候,如遇到前面有慢车,自己不得不换线起车时,往往迁怒于慢车,想当然地认为慢车上的人是不珍惜时间的蠢货,并在超车后故意压到慢车的前面来示威;而当自己开车时,有别人突然超车跑到自己的前面,自己往往也是充满愤懑,认为那车上的人是个不懂交通规则的家伙,有时会加快车速,再超到这个人前面,以出心头之气,这是冲动与愤懑,这就是情绪化的表现。
情绪化的人,很容易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其实这样想是不切合实际的。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有十分之三的时间脾气古怪、爱发牢骚、焦躁易怒、极度失落。当一个人把情绪毫无保留地发泄在周遭的人身上,那种和谐的关系无形中就被破坏掉了,就好像是被打破的水晶杯子一般,就算接合后也是会有裂缝。
有许多员工由于各种原因,一上班就情绪不佳,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同事爱理不理,工作时精力也不集中,老是出差错。他们可能在家时与家人发生争执,或是在上班途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但不论出于哪一种原因,如果经常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有的员工会因忙碌的事务和繁杂的人际关系而变得烦躁,或是受到委屈和伤害时,自己的情绪也时常会变坏,但如果因此发怒,过于激动,其后果就很会很糟。一是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过分的磨擦而陷人僵局,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二是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斯坦德是一位经理,一天早晨他起床有些晚,便急急忙忙地开了车往公司急奔。为了赶时间,他连闯了几个红灯,终于在一个路口被警察拦了下来,警察给他开了罚单。到了办公室之后,他看到桌上放着几封昨天下班前便已交代秘书寄出的信件,把秘书叫了进来,劈头就是一阵痛骂。
秘书则拿着未寄出的信件,走到总机小姐的面前,又是一阵狠批。总机小姐被骂得也很委屈,便借题对公司职位最低的清洁工进行了一番指责。清洁工只得憋得一肚子闷气。
下班回到家,清洁工见到读小学的儿子趴在地上看电视,衣服、书包、零食,丢得满地都是,当下把儿子好好地修理了一顿。
儿子忿忿地回到自己的卧房,见到家里那只大懒猫盘踞在房门口,旧狠狠地一脚,把猫给踢得远远的。正巧斯坦德从猫身边走过,谨慎的猫为防止再被人踢,迅速抓了斯坦德一下就溜了,可怜斯坦德被猫抓破了腿。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是人就有情绪,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和低落的时候,但不能迁怒于你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让无辜的人为你的情绪“埋单”。而是要学会控制情绪,做到处乱不惊。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被别人“扔包袱”,这时候,你需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你的待遇,不要让别人的“包袱”变成自己的“包袱”。
那么,一个人的情绪化行为有哪些特征呢?
1.行为的无理智性。人的行为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外部活动。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一,就在于人的行为的理智性。但是,人的情绪化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往往缺乏这一点,不仅“跟着感觉走”,而且“跟着情绪走”。行为缺乏独立思考,显得不够成熟,浮于表面,轻信他人,而且有时还依赖他人。
2.行为的冲动性。人的行为本应受意志的控制,受意识能动地调节支配。但是,人的情绪化行为反映了意志控制力的薄弱,显得冲动。遇到什么不顺意的或不称心的事,就像一个打足了气的球一样,立即爆发出来。带有情绪化行为的冲动,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紧张性一释放,冲动性行为就结束了。但因为力量很强,往往容易带来某种破坏性后果。
3.行为的情景性。为周围环境中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刺激所左右。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一出现,就显得非常高兴;一旦发现满足不了,就会异常地愤怒。因此,这种行为就显得简单、原始,比较低级。如果他人故意地制造一个情景,那么,一些人就会按照他人预计的方式行动,就会上当受骗。
4.行为的多变性。人的行为总有一定的倾向性,而且这种倾向性一经形成,会显得非常稳定。但是,人的情绪化行为却具有多变、不稳定的特点。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5.行为的攻击性。这类人忍受挫折的能力相当低,很容易将自己因挫折产生的愤怒情绪表现出来,向他人进攻。这种攻击不一定以身体的力量方式出现,也可以语言或表情的方式出现,如不明不白地讽刺挖苦他人,在脸色上给他人难堪,或让别人下不了台等。
可见,情绪化行为,对于个人来说会成为个人心理发展的障碍,使人变得缺乏理智、不成熟,甚至成为后果不堪设想行为的起端。对于群体来说,过多的情绪化行为,会妨碍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与和睦。对于社会来说,当人的情绪化行为成为一种倾向时,社会控制起来就比较难,甚至成为某个社会事件的起因,给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成功的最大敌人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制怒,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要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获得幸福感,你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
离悲观远一点,就离幸福更近一点
美国作家富兰克林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大致相同,结果,一种人是幸福的,另一种人却得不到幸福。”为什么会有如此绝然的不同的结果呢?他说:“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那些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因此也不同。”那么这两种人平时所关注的是什么呢?他又说:“乐观的人所注意的只是顺利的际遇、说话之中有趣的部分、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空等等,同时尽情享乐。”
世间美好的东西尽为乐观者所有,造物者派给他们的使命就是要他们尽情地占有和享用美好。要做一名幸福之人就要有对美好的东西有所向往、有所期盼。
“而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说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到怏怏不乐,他们的议论在社交场所既大煞风景,个别的还得罪许多人,以致使他们到处与人格格不入。如果这种性情是天生的,这些怏怏不乐的人倒是更堪怜悯。假若悲观的人能够知道他们的恶习对于他们一生幸福有些不良的影响,那么即使恶习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
悲观的人生总是存在于黑暗的空间内的,他们所想的,所接触的是完全与阴暗相协调的。他们会把问题悲观化,习惯了黑暗而不愿相信甚至不知道会有光明。由于总处于焦虑的黑暗之中,更使得所视之物与美好相悖。他们的情趣所在,是“以悲为悲,以乐仍为悲”,更无乐事以资乐之,总让自己在悲凉无助的境地之中去敲阴暗之门。于是,谁都无法拯救他们于黑暗之中,惟有自己的醒悟方可“矫正”。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能征服自己的悲观,便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难之事。人生中悲观的情绪不可能没有,要紧的是击败它,征服它。
很早以前,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赶,逃到了某个地方,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由于情况危机,酋长便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来谈话。他说:“有些事我必须告知大家,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但也有一个好消息。”所有的人都紧张地站着,神色惶恐地等待着酋长的话。酋长说:“除了水牛的饲料以外,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了。”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来,到处发出:“可怕啊”、“我们可怎么办”的声音。突然,一个勇敢的人发问了:“那么好消息又是什么呢?”酋长回答:“那就是我们还存有很多的水牛饲料。”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智慧而略有些幽默的酋长在死的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泰然豁达的心性,他所看到的,依然是生的希望。一个在厄运面前不会绝望的人,注定是一个永远不会被生活打垮的人。事实上,一个人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从前有个悲惨的少年,10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由于父亲是个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不在家,也无法提供少年正常的生活所需,因此,少年自从父母过世后,就必须自己学会洗衣、做饭,并照顾自己。然而,老天爷并没有特别关照他,当他17岁时,父亲在工作中不幸因车祸丧生,从此少年在也没有亲人了,也没有人能够依靠了。只是,噩梦还没有结束,在少年走出悲伤,开始独立养活自己时,却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然而,一连串的意外与不幸,反而让少年养成了坚强的性格,他独立面对随之而来的生活不便,也学会了拐杖的使用,即使不小心跌倒,他也不愿请求别人伸手帮忙。最后,他将所有的积累算了算,正好足够开个养殖场,但老天爷似乎真的存心与他过不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将他最后的希望都夺走了。少年终于忍无可忍了,气愤地来到神殿前,怒气冲天地责问上帝,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上帝听到责骂,满脸平静地反问:哪里不公平呢?少年将他的不幸,一五一十地说给上帝听。上帝听了少年的遭遇后说:“原来是这样,你的确很凄惨,那么,你干吗要活下去呢?”少年听到上帝这么嘲笑他,气得颤抖地说:“我不会死的,我经历了这么多不幸的事,已经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害怕,总有一天我会靠我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上帝这时转身朝向别一个方向,并温和地说:“你看”,接着他对少年说:“这个人生前比你幸运得多,他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地走到生命的终点,不过,他最后一次的遭遇却和你一样,在那场洪水里,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不同的是,他之后便绝望地选项择了自杀,而你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其实,许多人的命运都像这个少年一般,经历了种种痛苦与磨难,但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承担磨难的心境不同,唯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才会有坚强的生命力,也唯有历经风风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难得与珍贵。
富兰克林曾说过那么一句话: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失败等不如意的事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心爱的东西不存在了,付出了许多努力最终却没有收获,甚至最亲的人突然离去了,都会使我们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这是正常的情况。但是,这些压抑和悲伤应该是短暂的,不能让它们成为以后人生的主调。人生本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生命的意义也在于此。所以,对于成功,充实的人生来说,应该远离忧郁和悲观。当一个人被压抑和悲观笼罩时,看待身边的事情和人物,就会像隔着一层黑色的玻璃,自己和其他的一切都处于同样的阴郁而黯淡的光线之下。这时,脑子总会想:“这事我不行,解决不了”、“我不想再试了”、“就保持现况吧,无错便是功”等。人一旦被这种情绪和思维所控制,就不会再认为自己有什么出色的能力,考虑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完全就是消极和悲观的,从而不会再有积极、进取的举动。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意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需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哪怕寒风凄冷、大雪纷飞。在人生中,艰难险阻是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叶在秋风中漂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折之后彷徨失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明媚又温暖的阳光,找到希望的起点。
诗人拜伦说:“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所以大家要记住:快乐的人生需要你及时扫除一切的忧郁和悲观,只有这样,幸福才会离你更近一点。
愤怒拴不住幸福
一个喜欢与人为敌的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父,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根本不配和我谈天堂。武士被激怒了,嗖地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武士立刻就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磕头谢恩,决心以后不再与人为敌,保持好情绪。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武士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
愤怒是一种负性情绪,在各种情绪中,它是容易被人认同和表现出来的负面能量,且力量是最强大的。人处于愤怒状态下,特别容易失去理智,并产生一些偏激的行为,小到烦躁不安,大到火冒三丈。愤怒就像一条奔腾的大河,一旦有了源头,就要有个出口。
银行里客户比较多,一个客户在外面等了一个半小时才轮到他,很生气,便把火发到了服务员身上,说你们怎么这么慢,这么笨,这么磨蹭。服务员也很生气,恨不得辞职不干了,跟对方大打一顿,然后脱掉工装辞职。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但小不忍则乱大谋,没有人会喜欢和暴躁易怒的人相处。暴躁易怒的性情不仅会影响一个人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和处理,也容易给人造成不易接近的印象,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在工作中丧失领导和同事的支持。
所以,在工作中,因某些意外情况而生气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怒只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而及时地制怒,做到有理有节,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波动,则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领导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