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二十几岁就明白的事
19186600000016

第16章 二十几岁,明白生命是一种责任(3)

宋朝时,李士衡在馆阁任职,一次出使高丽,一名武将担任副使。高丽方面赠送了许多礼品财物,李士衡并不在意,只是把它交给副使管理。出发前,副使发现船底有缝隙渗水现象,副使不动声色地把李士衡得到的丝绸细绢垫放在船底,然后把属于自己的礼物放在上面,避免自己的东西受潮。船到大海中,风浪汹涌,船员要求把装载的东西全部扔掉,否则会船翻人亡。副使慌张地把船上的东西抛入大海,大约丢了一半东西时,风浪平息,航船稳定了。过后检点一下,丢掉的都是副使的财物,而李士衡的物品由于放在船底,除了受点潮湿,其余完好无损。从这个故事看出,李士衡原先吃了亏,结果是既得利益者。

二十几岁的我们,要明白人生要放宽胸襟,不计较得失,吃亏没什么。居里夫人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却生活在一个黑暗潮湿的地下室,有人说她吃亏吃大了,叫她将提炼出的放射元素镭申请专利,去享受几辈子的荣华富贵,可是居里夫人说:镭,属于科学,谁也没有权利出卖它!依然一如既往地吃亏,心甘情愿地吃亏,直至为科学献出生命。但是居里夫人永远成为人们追求崇高的偶像。人生路漫漫,二十几岁的我们要明白吃亏就是享福的道理,万不可因为一时的吃亏上当,而耿耿于怀,那样就是真正的失败者了。

8. 用幽默诠释人生

人生路上难免失意,难免遭遇尴尬。这时该如何面对呢?如果我们恼怒,如果我们丧失理智大吵大闹,那不仅有损我们的风度,而且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很多时候,一个有幽默品质的人,能够让自己从失意和尴尬中解放出来。幽默的人生,才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具有幽默意识的人,是充满智慧的人。

生活中不能缺失幽默,它是产生快乐的动力和源泉,是激发我们成功的有力工具。我们在幽默的同时,其实是展示自己的做人智慧。幽默好像杯中的美酒,饮之必将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

一个人到一家高级餐馆就餐,发现侍者给自己的啤酒杯中有一只苍蝇,他对侍者说:“以后请将啤酒和苍蝇分别置放,由喜欢苍蝇的客人自己将苍蝇放在啤酒里,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幽默的话语让侍者感觉到轻松,避免了尴尬。

一位年轻的女士在公司的年度例会上斟酒时,由于紧张,不慎将酒泼到一位上司的秃头上,这位女士顿时脸上煞白,不知怎么办好。而这位上司却温和地对她说:“小姐,你认为这种治疗有用吗?”会场立即爆发出笑声,人们绷紧的心弦松弛了下来。

幽默是一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缓解紧张状况的轻松剂。懂得运用它的人可以将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快乐一些。特别是在面对的尴尬的时候,我们要懂得用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去为自己加分,而不是缺乏风度地恼羞成怒。更重要的是,能恰当利用幽默的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松自己,让别人感觉到这个人的魅力和善解人意。

余光中说:“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必定是富足,宽厚,开放,而且圆通的。反过来,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也绝不会固执己见,一味钻牛角尖,或是强词夺理,厉声疾言。”可见,幽默是一种人生境界,幽默的存在是一种人类本身自有的心智的体现,真正的幽默者,必定有高于他人的才智。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做潇洒从容、幽默大度的人。

众所周知,林肯总统的相貌丑陋,但他能面对自己,勇敢自信。有一次,一位女士见了他,直言不讳地说:“你是我所见过的最丑陋的男人。”没想到,林肯总统回答道:“请原谅,女士,我也是身不由己!”这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让人觉得林肯总统是多么的风趣自信!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他们的幽默中充斥着智慧和自信,他们从这样的自信中得到的是快乐和放松。

真正富有魅力的人,善于用幽默调解自己。在面对自己的人生缺陷时,他们能勇敢地应对,既避免了尴尬,又让人感觉到他们的包容力。他们懂得用幽默甩开自己的重负,轻装上阵,赢取人生的辉煌。

二十几岁的我们,将人生的烦恼抛开吧。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幽默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人生必将不同。如今,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每天的神经绷得很紧,如果下班回家,朋友相处,来上一两句幽默,或说件愉快的见闻,疲劳和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人便感到一身轻松。幽默属于热爱生活、奋发向上、充满自信的人。生活需要幽默,如同需要春风、需要时雨、需要甜蜜、需要笑脸一样。人与人之间有了幽默就不至于生涩,而且常常可以使感情升华。所以尝试着让我们的生活中少一点骄阳炙人的训诫,多一点春风宜人的幽默吧!

9. 迎接生命中的一扇扇门

每一个人的生命其实都是神秘未知的,因为今天不可能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有时正因为不可测,所以我们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人生其实就是开门和关门的过程。莫利在《门》中写道:“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熟悉的屋子。”这种对明天的不确定性正好说明了人生的独立。人生中要无数次地面对开门和关门,每一扇门里,可能都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奥妙。二十几岁的我们,过往的门要懂得关闭,因为时光不可能倒流,人生只能一往无前。我们要用希望和虔诚去开启未来人生的门。我们要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扇门,去赢得胜利,不惧前行。

二十几岁的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渴望迎接未来的生命之门,希望去探求那门里的隐秘。当我们抓住了门的把手,我们心中闪现无数的念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复杂情绪,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开启这扇门?也许是我们的机遇之门,我们要用智慧;也许是爱情之门,我们要懂得付出;也许是成长之门,我们要懂得面对;也许会遭遇失败之门,我们会泪水滂沱。怎么去开启,是一门学问,我们要怀着谦逊而诚恳的心,我们要怀着容忍而向善的心去开启这一扇扇门。

迎接前方的一扇扇门,我们要怀着“黎明的感觉”。每天一觉醒来,就意味着一段生命已经过去,一切重新开始。每天的清晨,当生命之门又一次打开,我们要怀着孩童面对世界般的惊喜,去看看这个世界,这就像是新生的婴儿面对尘世一样,用新奇的心去迎接一扇扇门。钱理群说,人要打好一个光明的底子。迎接前方的门,我们要在进去那门之后积极地去探险,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走进这人生的课堂。唯有这样,打好了光明的底子,那要被我们开启的门里,才会有我们所需要的成功喜悦。

对前方的门,我们要怀着期待的心态。我们不能消极地去对待。悲观的人可能永远悲观地认为那门里没有什么,因为他的心已经死了,不愿意去体验和接受。但是年轻的我们不能如此,未来是值得憧憬的,我们期待它比过去好,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勇敢地过每一分钟。门里可能会有冷漠和茫然,但是同时也有希冀和成就。人生真的就是一块巧克力,当你准备用全部的心去迎接那苦难时,它总是会沁出一点点甜。为了这一点点甜,也为了经历那人生的八九分不如意,我们还是要迎接前方。

一扇门的关闭意味着一个结束。在开门之后,我们要记得及时关门。因为关门了,就是关闭了过往,不管那过往到底有怎样的欣喜抑或有怎样的悲痛,也不管那过往有怎样的成功抑或有怎样的失败。有时候我们会猛烈地关门,特别是当感情受到创伤,或者遭遇了所自知的失败。这样的关门动作显现着悲伤,但同时能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忘记过去,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古今中外的伟人们,都懂得及时关闭自己的门,不管那门里曾经有过辉煌还是失败,那是已经经历的过去。他们懂得用谦逊的心态面对前方,而不回望过去。牛顿说:如果说我有什么成就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怀着这样的一种谦逊和认真,他才能在科学上不断前行。有时候,那被关闭的可能是错误之门。爱迪生发明1000次才成功,他懂得关闭过往,积极向前。

我们以勇敢开启的姿态去迎接前方,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逃避者永远不可能进步,只要正视自我,勇于反省,生命中即将开启的那一扇扇门里才会阳光照射。姚明说过,中国人总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生活,他们拒绝失败,小心谨慎。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必将遭遇失败,我们为此必须做出改变,这是人生的真相。我们拒绝中庸,走自己的路,关闭过往的门,去前方的门里迎接挑战,才会有目标近在咫尺的那一天。我们要像一首《无题》诗中所写的:“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站在历史的大路当中。看前人灵魂清晰,看后人身影朦胧。我一步一个脚印,写着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我们也会关闭自己的心门。关闭就意味着拒绝,拒绝外界的探入,拒绝那些好奇或者关切,我们在门内肆意地悲伤或者狂喜,我们决绝地不愿开启那人生之门,在关着的门里,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是一种孤寂的美。但是长时间地关闭,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因为人是社会之人,没有与外界的交流,压抑孤寂的心灵可能会荒芜。

生命是一种使命,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前行的大路上要去开启那一扇扇门,我们怎么能拒绝呢?拒绝了,我们就承认自己走不下去了,就承认自己失败了。问题是,有年轻的资本,二十几岁的我们怎么就笃定自己要失败呢?不,生活天天不同,二十几岁的我们以开启的姿态迎接前方的门吧,走进那门里吧。

10. 按我们自己的方式行事

我们要懂得赋予人生以意义,这样人生之路才能精彩,才能充实和卓著。费德勒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但我仍然会按照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费德勒在网球上的成就以及现在的地位,使他有赢得一切的可能性,但他却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费德勒出生在瑞士一个注重品德教育的国家,虽然现在盛名显赫,但依然质朴而自然地生活着。他拒绝奢华,尽管奖金无数,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不随便拒绝别人的签名,懂得尊重别人,一点明星的架子都没有。在网球界,很多网球明星都与年轻貌美、性感如花的模特、女明星纠葛,但这些都与费德勒无关。正是这所有的一切,造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网球明星,造就了今天的费德勒。他拒绝跟随这个时代的疯狂,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底线,在网球的世界里挥洒着自己的天性。他清澈平静的眼睛里,看到的是质朴而光明的人生,是与众不同却充实的人生。也许正因为如此,儒雅的他才会在全世界有那么多的费迷,也才会有今日的巨大成就。

二十几岁的我们不跟风和盲目,不跟随这个世界的所谓的流行。就算最顶级的品牌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都懂得不跟风,因为他们明白,跟随别人,得到的只能是失败,而面对自己,我们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艰难地跋涉,才有希望成功的那一天。韩国有一位留学生曾经在美国做研究,他在与成功者的交往中发现,其实成功者为了防止别人成功,刻意地把成功的难度加大了。人们被这些成功的人士给骗了,以致不敢去想象自行创业。后来,他写了一篇《成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的论文,一时引起了轰动,此后这位留学生创业成功。人云亦云是可怕的,人生的路不自己尝试,怎么能明白是不是真是那么一回事呢?

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周杰伦按照自己的方式创作,经历过失败,但是终于成功;李宇春坚持做自己,永远中性,有了那么多的玉米;王宝强按照自己的想法,终于做成了演员;巴西球员卡卡不相信自己的腿不适合踢球,终于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张爱玲从来都特立独行,她留下的传奇人生带给我们更多的人生思考。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个性的释放;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是自己的方式;李后主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张扬的个性和追求。试想,如果将这几个人物互换角色,那我们的文化宝库估计要失色很多。

对自己负责,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还记得《奋斗》中的米莱吗?这个角色让很多人接受和喜欢,很多人说是被米莱的善良和执着感动了。其实天知道,这个角色之所以讨人喜欢,只是因为米莱就是米莱,她不可能成为夏琳或者杨晓芸,她就是自己。她愿意为爱情牺牲一切,她做不到放弃,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追求者。这样一根筋的生活理想,难道不值得我们感动和铭记吗?

阿西莫夫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做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接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阿西莫夫的狂妄自大和勇敢放弃,带着直入人心的纯真和坦诚,这样的人不值得佩服吗?这样的举动不是很有力量吗?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们拒绝随众,拒绝跟风,我们只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我们要活得光鲜亮丽,高傲独立。我们成不了韩寒、安妮宝贝或者王菲,他们那样不羁的人生,那样潇洒的转身,那样个性的存在,让我们仰慕,让我们倾倒,他们有那么大的魅力,得到了持续的关注。我们自然不是他们,但我们是独特的自己。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对人生最大的负责。二十几岁了,我们选择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要有自己的好恶标准,我们用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