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19175900000029

第29章 您的安慰就是最好的鼓励

■ 孩子来信

老师,您好!

我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因为内向,从小我就很难交到朋友。上了初中以后,我好不容易交到了两个好朋友,她们一个坐在我的后面,一个坐在我的邻桌。一下课,我们便会聚在一起,聊天谈心,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一直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幸福,只可惜,一周前,这样幸福的日子结束了。

上星期,我们原来的班主任被车撞了,听说是粉碎性骨折,要住在医院里很久,于是学校给我们换了新的班主任。新班主任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座位。依据不是学生的个子高矮,而是在班级内的排名。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所以被老师从第一排调到了第四排,我的两个好朋友却成了同桌,坐在第一排。

分桌以后,我明显感觉到她们比以前更要好了,和我却变得疏远起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吃午饭,后来她们就不再叫上我了。每到课间的时候,我总是显得很孤单。我心里很难受,于是把这件事情和妈妈说了。最初的想法是听听妈妈的意见,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三个回到从前;就算没有解决的办法,至少也可以在妈妈那里得到一些安慰。没想到妈妈却很不以为然:“她俩不和你玩儿,你就找别人呗!”

“我不知道和别人说什么。”

“一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儿我就来气,要不是你学习赶不上人家,人家能不理你吗?”妈妈指着我的鼻子狠狠地说。我没吭声,默默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本来是想在妈妈那儿寻找安慰,结果却越发难受,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虽然是个内向的女孩,可并不喜欢独来独往,甚至讨厌这种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一直觉得,妈妈就是我第一个朋友,也许妈妈不会提出什么好建议,但至少我可以在她那里得到一丝安慰吧,哪怕是一句“不要灰心”、“应该往好的方面想”之类的话也行啊!那会是一种力量,让我有勇气,忘掉现在的不如意。可是妈妈一句类似的话也没说,她觉得这件事都是我的不对。没错,确实因为我学习不如人家才会被安排到后面。可是谁不想有个好成绩呢?这是我的主观问题吗?下课的时候,没有人理我,我已经够难受的了,妈妈却一点也不理解我……

还记得上学期开运动会的时候,一个跑4×400米接力的女生,在之前的比赛中歪了脚,于是我这个替补只好上阵。没想到我刚接到棒儿就被另一个女生给绊倒了,当时我穿着不及膝盖的短裤,结果可想而知,两个膝盖无一幸免全挂了彩。回到家,妈妈看见我这个样子,问我是怎么弄的,听完原因后,便带我去楼下的诊所擦药。那个医生帮我洗伤口时,疼得我快要哭出来了。妈妈却在一边说:“活该,看你以后还逞能不?”听了她的话,我努力让自己忍住疼痛,心里却无比的难受。我都受伤了,她却还在嫌我逞能,这哪是一个妈妈该说出口的话。

■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的安慰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孩子常常会因为遇到无力处理的挫折或难以摆脱的困境,从而产生焦虑、忧愁、愤懑、羞耻、痛苦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它不但会使孩子尚未健全的神经系统失调,甚至还会使大脑皮层细胞遭到破坏,使机体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容易诱发疾病,而且也会对机体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削弱孩子的活动能力,使他们变得暴躁、消沉,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该怎么办?当然是要对孩子进行安慰。通过安慰,使孩子平静、愉悦,从消极的苦恼情绪状态中走出来。

对孩子进行安慰也有方法和技巧,方法不当同样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对孩子给予理解和同情。比如信中的这个孩子为好友的疏离而苦恼,做家长的就要理解孩子的苦衷,同情她的失友之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好不容易交到几个好朋友,又由于客观原因使友情变淡,孩子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这时我们做家长的不该指责她,而是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必要的安慰。如果孩子参赛摔伤那么就更应该给予安慰了,而且还要肯定她的积极参与精神。

同情孩子的苦恼,是父母从心理上接近孩子、了解孩子苦恼原因的重要手段。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对自己的苦恼往往是无动于衷的,至少是不理解的,因此他们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的苦恼及苦恼的原因告诉父母。因为告诉父母也无济于事,其结果不是换来嘲讽,就是不以为然,甚至有时还会受到指责和批评。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很多家长都是这么做的。一个真正关心自己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苦恼时一定要表现出同情,让孩子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苦恼,父母对此也是注意的、关心的。这样,孩子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就会主动向父母倾诉苦恼,使苦恼情绪得以宣泄排解,得以缓和消除。

在孩子遇到令他痛苦、伤心的事情时,父母要对他的苦恼表现出关切之情,不要把孩子的痛苦抛之脑后,或者不以为然。应该尽可能用各种方法安慰和帮助孩子,学会用你的手去抚慰,用你的胳膊去保护,必要时把孩子搂抱在怀里使他恢复平静。

一个连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的家长怎么可能是好家长?父母应该成为为孩子分忧解愁的人,孩子遇到了愁苦之事便置之不理,甚至横加指责,这些父母应当自醒。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安慰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

告诉孩子心态要平和

事事顺心,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我们还应告诉孩子,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朋友离去了,我们可以再交其他的朋友,受了伤总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心态很重要。

有了平和的心态,就能正确对待得失苦乐,顺其自然,就能活得轻松自然。没有平和的心态,整日在得失取舍上考虑,心灵不得安宁,看什么都不顺眼,就会心浮气躁。

女儿依依在读初一上学期时,全年级共有十二个班600多名学生,学校在每次考试之后都要按成绩为600多名学生排名次。然后在下次考试的时候,从第一到最后一名学生,按照顺序被依次安排到第1考场、第2考场、第3考场……每个考场30人,总计二十个考场。

依依当时的成绩在全年级属于中等偏上,如果按这个标准安排考场,她应该被排在第8、9考场。可是,因为她的学籍不在该校,所以每次考试,她都被安排在第19考场。坐在19考场,孩子心里很不舒服。担心同学们误解她、看不起她。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孩子特别不喜欢考试,每到快要考试的那几天,她总是闷闷的。而考试那几天,更是时时不痛快。每次进出考场,她都是低着头快步地走,尽量避免和熟悉的同学打照面。

依依跟我抱怨道:“如果真的是我学习成绩不好,也就罢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呀!所以我很不情愿、很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安排。”我先是安慰了依依,而后对她说:“首先这个现实我们改变不了,那我们就要适应它。其实,在哪个考场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用成绩来说话,用进步来回答,那才是最有力的。”

听了我的这番话,以后再考试的时候,虽然依旧是第19考场,但依依却是挺胸抬头大踏步走进去的……

当今社会,“竞争”、“争强好胜”,已成为教育孩子的中心内容,而“平常心”却被忽视了、冷落了。其实,“平常心”并不意味着“不求上进”,培养孩子的平常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尤为重要。

家长要为孩子及时解忧

缺少困惑的成长过程,是略显不完整的。

人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许多迷惘与困惑,孩提时代的迷惘与困惑,需要有人为他们解疑释惑,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抹掉心中的问号。这个人,可以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老师,更多时候恐怕还得家长“亲自上阵”。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少的困惑,除去学业的压力,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也会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头。由于有些问题总是那样的难以启齿,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于是便开始自己看书“钻研”、私底下与同学讨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困惑。随着社会和经济状况迅速发展,“90后”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社会价值观、家庭结构与功能、社会信息的传播、人际交往的形态、教育制度的改革、就业结构的转型等,都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

文中这个孩子的困惑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在学生在学习生活、日常生活和交往生活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属之间在相互交往时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是适应现实和未来社会的要求。

人际关系是个人社会化的桥梁,对青少年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与同伴交往,它对人产生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交往是一种平等地位的关系。一个学生生活在群体中,其处世、为人、思想、言行总要反馈到别人的头脑中,形成别人对自己的各种看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和议论,这对于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也是很有好处的。

一个人若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愉快地度过一生;一个学生若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拥有快乐的学生时代。

同学间总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发生一些小矛盾、小冲突,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互间缺乏心灵的沟通,缺乏尊重与理解。他们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却不懂得去理解别人。

家长应该学会运用心灵沟通的方法来调节孩子们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可以试试角色换位法,这可以促使他们更多地考虑到对方的处境,从而相互同情、相互谅解,建立一种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为孩子解忧不是等孩子忧愁了才去做,而是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做好预防,使孩子尽量少产生困惑。当然,再好的预防也不能彻底杜绝坏事情的发生,一旦出现了问题定要及时为孩子排忧解难,这样你才有可能成为好家长。

好家长·要牢记

在孩子遇到令他痛苦、伤心的事情时,父母要对他的苦恼表现出关切之情,不要把孩子的痛苦抛之脑后,或者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