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19175900000011

第11章 您是否也该换位思考

■ 孩子来信

东子叔叔,您好!我今年十一岁了,正在上小学五年级。都说小学生的生活轻松,可我却不这么认为。

在学校,我是学、学、学;在家,我是写、写、写——做完老师留的作业,还要做妈妈布置的作业。说是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或是出去玩,可好不容易作业做完了,也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我不仅没有自主的课余时间,而且还严重睡眠不足。我活得真累呀,就像耕地的老黄牛,一直往前走,不时还要被妈妈抽上几鞭子。您听了这话一定会觉得我这是在夸大其词,是啊,一个小学生怎么会有那么多压力呢?

虽然刚刚升入五年级,可是我已经学了七年英语了。老师换了好几个,教材也读了好几种。每天晚上必须背会十个单词,不然我妈就不让我睡觉。而且我还学了三年的舞蹈,这意味着我每个休息日都要雷打不动地去舞蹈班签到,平常在家吃完晚饭,我还要在妈妈的监督下练半个小时的“形体”。对了,每周日晚上我还要去老师家学习钢琴,这是我这个学期新增设的“项目”。而且我妈妈说,还要送我去学跆拳道和画画。我的天啊,想想我就头大,因为我现在就已经觉得时间明显不够用了,在家要时刻接受我妈的监督完成她安排给我的任务,以致在课堂上经常犯困,精力不能集中。要是上了初中我妈还要给我加课,那我还怎么活啊……

我常常想,我要是拥有超能力就好了,或者有个“多啦A梦”也行,至少它能给我不会犯困的药丸。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就算是不用睡觉,也只会有更多做不完的事情,我一定会被累死的。

但是妈妈却只能看见我偷懒,永远也发现不了我的努力和付出。其实我已经很累了,或许她把我想象的和她一样“强壮”了吧!妈妈每天看着我学习,自己白天还要上班、做家务,都没听她喊一句累。可是我只不过是十岁的小孩子,哪有她那么厉害啊!她怎么就没想到呢?好歹现在我还算是个儿童,“六·一”的时候学校都给我们放一天假呢,只可惜这宝贵的一天我却在“字母的海洋”里挣扎,那二十六个字母组成的“无限可能”,简直能把我给淹死……

唉……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我那口口声声说爱我的妈妈,为什么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想想呢?

■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稍大一点以后又会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在对待事物、解决问题的时候,都习惯用比较单一、主观的思路进行思考。虽然家长都知道让孩子背古诗有好处,但又有多少家长能在教给孩子古诗的同时,自己也“学以致用”呢?

换位思考,就是指一方在作出涉及另一方的决策之前,不但能考虑到对方的情况,而且还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企业的管理者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顺利找出矛盾,对症下药;若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根据客户的需要作出决定,就能发现和满足客户真正的需求,赢得客户的信任,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

家庭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均可利用“换位思考”轻松化解,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家长都为无法了解孩子烦恼不已,而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极其简单,只要不时地把自己和孩子的位子换一换,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像信中这位妈妈一样,不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一味地给孩子加压,把孩子累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如此一来,不但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就连家长所期望的学习效果也很有可能达不到。

我们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喜欢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如何做,但是却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只是把我们成年人认为的一些理所当然的东西强加给孩子。结果呢,事情往往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让做的没有做,不让做的倒是都做了。在我们抱怨孩子不能体恤家长良苦用心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学之余,试着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内心呢?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家长很有必要与孩子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孩子的问题。

换位思考是亲子沟通的最佳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或老师教育孩子都喜欢用“体罚”这招。我接触过的很多孩子都曾被体罚过。例如某同学在作文中用错了一个字,老师罚他将这个字写一百遍,这样的情况我想您肯定不会陌生。现在这个“权利”的行使者的范围又扩大了,一些家长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教育方式。可是就算写上一千遍,除了让孩子厌烦,还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呢?试想,如果您做错了一件事,领导罚您再重复去做一百遍,您又是何感受呢?

家长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感受他们的情绪,从而进行有效沟通;也可以让我们揣摩到孩子的心理,抓住重点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更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有利于我们家长树立科学的教子观,鼓励、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拓宽孩子的发展道路。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人搭乘火车,上车后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上。火车刚刚缓缓开动,他不小心把一双新鞋中的一只掉在了车窗外。有人说,你快跳下去捡鞋子!可他非但没有跳下去捡鞋子,反而把另外一只鞋子也扔了下去。人们议论纷纷,都说他太笨了。而他只是以一种淡然平静的口吻说:“在你们看来,我或许真是很笨。但是跳下去捡鞋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安然无恙,鞋子也捡回来了,但是我却耽误了行程;另外一种就是在我跳下去的瞬间,我摔断了腿,或者成为了轮下之鬼。而我把鞋子扔下去,别人捡到的就是一双鞋子。”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很复杂的,它们之间可能充满了矛盾。正是因为这样,人们的关系往往在和谐与非和谐之间摇摆不定。为了消除人际间的不和谐因素、减少彼此间的矛盾,我们应该学会“扔鞋”,懂得换位思考。

孩子总有孩子的道理

我曾经看过柳亚子回忆鲁迅的一篇文章,文中说鲁迅有一次在家里宴请几位朋友。席间,鲁迅的独子周海婴将一粒丸子咬了一口,又吐了,说是变了味。但是客人们当时并没有感觉到,于是许广平便怪海婴调皮,客人们也都在想,这孩子怕是被惯坏了。鲁迅却不这么认为,他夹起海婴丢掉的丸子尝了尝,果然是变了味的,他感慨地说:“小孩总有小孩的道理……”

读到这儿,心里真是感动,而且久久不能平静。从这件小事就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在众人面前鲁迅没有摆家长的架子,没有照大人的常情,勃然大怒,伸出大手在海婴的屁股上猛击几下,或是“横眉冷对”。

我深深感动于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小孩总有小孩的道理”。我们是大人,在生活中,我们被操纵在“大人”的思想下,用大人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竭力剔去身上的幼稚,尽量把自己装扮得成熟一点、老练一些。面对孩子,我们掩饰起曾有的纯真童心,对于他们的世界表现得有点不屑一顾。“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们开始用自己成长中累积的生活经验,来评定孩子之中的是是非非了。我们用成人的思维作为标准,为孩子定下奖惩制度,并由此在小孩子中寻找师道之尊、父母权贵了。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有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可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从没有想过,自己要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错误。我女儿的语文书中有篇课文叫《绿色的金鱼》,我没见过绿色的金鱼,相信大家都没有见过,可是课文中的学生却说:“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对,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不可能会出现的东西。

所以我想,一些家长的责骂肯定抹杀了孩子的很多新奇的想法。我们常提倡人与人要换位思考,真诚的沟通才能相互理解。作为家长,为了教育好孩子,不是应该更多地与孩子换位思考吗?如此,家长与孩子之间才能走得更近,才更容易对话,亲子关系才能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