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5岁后变成有钱人
19143900000020

第20章 拥有第一个基金账户——开始玩“滚雪球”财富游戏(1)

在做好开源的同时,要注意节流,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月光族”、“日光族”比比皆是,那种赚多少花多少的人,永远都在为钱而疲于奔命。如果你要等有了钱时再理财,你就永远不会有有钱的那一天。

你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财富是一点点积累的,谁都不是一口吃个胖子的,尽管我们现在的钱不多,但是积少成多,一天天的积累才是最重要的。要为自己留足储备金,这些资金可能会成为以后创业或投资的资本,如果没有这些小钱积累成的大钱,那么你的一辈子也只能停留在没钱的阴影下。

曾风靡一时的穷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其中一个主要理念就是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穷人没有投资意识,有了钱就消费,甚至借钱消费,而富人却把钱用于投资。

事实上,每个月有能力存100元钱的人并不少,可有人参加工作很多年了,薪酬不错,也没有办过什么大的事情,手头仍然很拮据。也许你的一个朋友平时看起来收入并不怎么样,但是有一天他忽然要买房子,令你大吃一惊,以为他中了头等彩票,其实是10年攒了10多万。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卖油翁,他每次出门之前,他的妻子都要偷偷地从油桶里舀出一小勺油存起来。一小勺油对于一大桶油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一年下来,居然存了一大桶。过年时,卖油翁正愁没钱过年,妻子就把自己存的那桶油拿出来,卖油翁又惊又喜,挑到集市上卖了,他们过了个丰盛的年。

故事中卖油翁妻子的行为,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理财。今天理财已成为一个极为时尚的词,电视报道,街谈巷议,总是能够频繁遇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卷入到理财的浪潮中去,但也有人说,理财是富人们的事情,只有那些钱足够花的人,才想着怎么理财。穷人天天为吃饭奔忙,本无财,理什么?

那你就错了,理财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不管是有钱,还是没有钱,都可以进行理财。那个卖油翁的妻子,就是一个具有理财思想的人。俗话说“滴水汇成河,粒米汇成箩”。

假设你从20岁时开始,每个月从你微薄的薪水中拿出100元储蓄起来,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存1200元,到你30岁时你就拥有一笔12000元的财富,其实远不止这些,还有利息,利滚利。如果你随着薪水的增加,每月的储蓄额也在增加,那数量会更加可观。

其实一个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品是很有限的,除了必需品之外的,都是奢侈品。如果一顿饭两元钱能吃好,花3元钱,那1元钱就是奢侈。好多人之所以难以摆脱贫困,就是对奢侈品的欲望没有节制,收入稍微好一些,就在生活上讲究起来,甚至和别人攀比。而生活的享受是没有穷尽的,来之不易的钱财,都用在了生活的改观上,没有一点积蓄,出现变故就必须负债,然后是勒紧裤带还债,还完债长出一口气,觉得应该轻松一下了,又开始改善生活,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把自己锁定在贫困状态。

也有人说,我之所以没钱,主要是赚钱太少。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思想,消费是个无底洞,钱再多都能花完,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最后变成穷光蛋的多的是。在我们还不宽裕时,更应该做一个详细的开支计划,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奢侈品,除必需品的开销外,剩余的都拿去银行存起来,本钱攒下了,还会有利息。少不要紧,积少便会成多。积累的力量是巨大的,等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拥有一笔数目不小的财富!更主要的是,当你看到储蓄卡上的钱数一点点增加时,你追求财富的信心也会增加,心情也会一天比一天好。

储蓄是最简单的理财方法,它让你财富的增长是有限的,要想变成大富翁,就要去投资,即让钱去生钱。当你的零钱积存到一定程度时,你可以购买国库券和房产,虽然回报不是很大,但比储蓄要高多了,而且不用你起早贪黑,东奔西跑,看别人的脸色,几乎是零风险。

要为自己留足储备金,不要做“月光族”甚至是“日光族”,在存够一笔钱时,可以适当地投资,投资也并不仅仅是富人的专利,任何富翁都是从贫穷开始的。其实一个鸡蛋就可以使一个人变成富翁,一个鸡蛋可以孵化一只母鸡,一只母鸡可以下更多的蛋孵更多的鸡,你就成为一个养鸡专业户,继续扩大就可以办养鸡厂,进而成为一个禽业集团。这虽然只是一个理论,但却可以实施,并且完全有可能成功。

美国第39届总统,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吉米·卡特,他的商业生涯就是从煮花生开始的。5岁时,他就开始在农场干活,农闲时节,父亲就让他卖花生。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开始煮花生,装袋,半斤1袋,平时每天20袋,周末生意好,准备40袋。每天他能赚1美元。8岁那年,棉花价格暴跌,25美元1包(500斤),他的父亲帮助他把3年来卖花生的钱买了5包棉花,几年后棉花价涨到100多美元1包,他卖了存货,把卖的钱买了附近农庄的5间农房,租给农场雇员,开始有了自己的产业。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他的投资生涯是从卖报纸开始的。橡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从小作坊开始的。对于他们来说,眼前的钱多钱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有限的钱,来生更多的钱。

行动起来吧,远离“月光族”,让自己的口袋一天天地鼓起来!

有个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给家里买了一个非常考究的真皮沙发,花了3万美元,可好戏还在后头呢。沙发运回了家,却发现茶几不配套,于是又去买回了新茶几,接着是桌子、椅子,最后居然将所有的家具全换成新的了。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正当他沉浸其中时,有客人来访,把他的新家具品评恭维了一番后说:“这么高档的家具,要是能够放在一座新房子里,多好啊!”说者也许无心,可听者立刻就感到,家具崭新铮亮,房子又老又旧,确实显得不够协调。于是他咬牙拆掉旧房,盖上了和新家具相配套的新房。

就这样,这个人为了一个沙发,竟然花掉了100多万美元!然后为了维护新房、新家具,每年还得花费几万美元。就是这个沙发,几乎将他拖到了破产的边缘,他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快乐时光,他每年只要有几万美元,就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而且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那么多要操心的事情。最后他终于醒悟过来,悬崖勒马,卖掉了那个沙发。

那个古老的“为鞍买马”的故事,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再上演。好不容易买了一条金项链,于是你不得不继续买高档衣服和皮鞋,要不然戴上就显得不伦不类。好不容易买了一辆私家车,于是吃饭再去马路边的小摊就有失身份,而不得不去讲究一点的饭馆。有好多富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破产的,何况一般人本来就不富裕。

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的收入都是有限的,所以他可支配的钱也是有限的,这对一个人就构成了消费预算约束。通俗的说法就是要花钱有度,量入为出。

购物时千万不要冲动,要不断地比较,购买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产品。再多的钱,如果没有节制,也会挥霍完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节俭总会让你收入大于支出。除非出现意外,一个人终其一生,完全可以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这儿一分钱,那儿一元钱,要是存起来,加上利息,就会不断增加。如果你再懂得一些合理的理财方式,将存在银行的钱换成国债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或者投资房地产,若有把握也可以买股票,做生意,那么,你的财富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增长。最基本的生存得到满足以后,最应该想到的是发展,如何用钱去赚钱,然后再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整天为钱而疲惫不堪。不仅自己过得狼狈,也会给亲朋好友带来麻烦,如借钱、求助等,国家还要扶贫,从而成为社会的负担。

好多人,尤其是女性都有这种感觉,一旦上街,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购物欲望,看到什么喜欢的,总想买下来拥有它,特别是打折的商品,结果一时冲动,将来扔掉的可能都是没用过,或者只用过一次两次的东西,然后又后悔不已,那么,如何克制自己的这种购物欲望呢?

最好逛街时带上一些好友,往往看到一时令你心动的东西,就想立刻买下来,这时候如果是有3个好友在一起,各人的眼光不尽相同,看法也就不一样,三言两语,也许你看中的并不适合你,只是一时被迷惑了而已,这时闺中好友的意见对你来说就至关重要了,也许你还是想买,但毕竟你会多思考思考了,这时就会有了转机。

另外要买到高性价比的商品,一定要注意货比三家。看到中意的,不要急于立即付款,钱在你的身上,总不会弃你而去,一旦花出去,就覆水难收了,而且现在的商品又不是那么紧俏,不会错过了就没了,你回过头来,它保管还在那儿诱惑着你。所以我们要货比三家,看看别的商场有没有同样的款式,价格又是如何?就算是没有同款,难保你不会看中别的更适合自己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看中了商品后,多问自己一定是非买不可吗?那么,找出3个不买的理由吧,也许有了这3个理由,你的购买欲望一下子就跌到了低谷呢。

还有就是开票后去交款时,给自己3分钟的思考时间吧:钱是你最忠实的奴仆,只要你不嫌弃它,它永远唯你命是从,所以,再给自己3分钟的时间吧,也许正是这3分钟,你打消了原来的主意,还是觉得钞票在自己的皮夹里躺着,数字在你的卡上显示着,你心里才会舒坦。

看来花钱有明智的花法,也有愚蠢的花法。聪明的花法是在花钱的过程中积累财富、享受快乐、结交朋友,愚蠢的花法是在花钱的过程中增添烦恼,树立对立面。所以大家都要学会聪明的花钱,用更少的钱去买更好的东西。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买东西时讨价还价已逐渐从一种行为演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尤其对于女性尤为如此。很多人买东西时特别喜欢讨价还价,从刚开始的“省一点是一点”的目的变成了一种乐趣,有时真的不是在乎那一点钱了,但还是享受着和卖家还价的过程,即使是已标明“跳楼价”的廉价品,有的人也不忘问上一句“还能不能再便宜了”。

讨价还价有规则。以在那种小铺或服装城买衣服为例吧,一般是“拦腰砍”,就是先砍一半,而现在起码要“拦脚踝砍”了,也就是砍到要价的1/3以下,比如100元的衣服,如果你怕被人说是神经病,就先砍到30元或35元,一般还是可以被卖家接受的,虽然他真的不能以这个价钱卖给你。其实像衣服、鞋子这种东西,100元砍到30元,120元砍到40元,150元砍到50元是比较合适的。当然本身价格就很低的,是不适用的,比如30元的东西,一般来说10元是绝对买不到的。再者在不同的商铺买东西,还价的程度也绝对不一样。

如果你最后给出的价格,卖家没有叫回你,那说明他实在没办法接受你的价格,你若真喜欢可以转一圈再回去加一点价,当然你也可以再与他磨一磨之前的价格,因为也许他也在后悔刚刚没有卖给你,总之要随机应变。一般来说第一担生意和收摊前可能会卖得更便宜一些。

以前只有小摊小铺这样的个体才可以讨价还价,现在连大商场、购物中心明码标价的商品也可以砍价了,虽然不可能砍得很低,但是抹去个零头,要求个小折扣或是要点赠品,有时还是可以的。

下面是一些讨价还价的小技巧,25岁的你必须要掌握的。

第一招:声东击西。

当你看好某商品时,不要急着问价,先随便问一下其他商品的价格,表现出很随意的样子,然后突然问你要的商品的价格。店主通常来不及防范,报出较低的价格。切忌表露出对该商品的热情,善于察言观色的店主会漫天要价,永远不要暴露你的真实需要。有些消费者在挑选某种商品时,往往当着卖主的面,情不自禁地对这种商品赞不绝口,这时,卖主就会“乘虚而入”,趁机把你心爱之物的价格提高好几倍,不论你如何“舌战”,最后还是“愿者上钩”,待回家后才感到后悔不迭。因此,消费者购物时,要装出一副只是闲逛,买不买无所谓的样子,经过“货比三家”的讨价还价,才能买到价廉且称心如意的商品。

第二招:漫不经心。

当店主报价后,要扮出漫不经心的样子:“这么贵?”之后转身出门。注意,走, 是砍价的“必杀技”。店主自然不会放过快到口的肥肉,立刻会减一小价,此时千万别回头,照走不误。

第三招:攻其不备。

在外头溜达一圈后,再回到店中。拿起商品,装傻地问:“刚才你说多少钱?是××吧?”你说的这个价比刚才店主挽留你的价格自然要少一些,要是还可接受,店主一定会说“是”。好,又减价一次。

第四招:虚张声势。

指出隔壁同样商品才多少,前面那家更便宜。这一招“杜撰”虽已不再新鲜,但仍是砍价必要的一环。不要给时间让店主识破,立刻进入第五招。

第五招:评头论足。

颇检验你功力的一招。试着用最快的速度把你所想到的该商品的缺点列举出来。任何商品不可能十全十美,卖主向你推销时,总是尽挑好听的说,而你应该针锋相对地指出商品的不足之处,最后会以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成交。一般的顺序是式样、颜色、质地、手工……总之要让人觉得商品一无是处,从而达到降价的目的。

第六招:夺门而出。

这个时候店主就会让你还价。不要着急,先让店主给出最低价。然后就要看你的胆量了,给出你心目中的最低价,视地方而定,建议只给店主最低价的一半。如果不怕恶语相对,给最低价的一成更好。店主必然不肯,这时你要做的是转身再走。店主会做出连续性的降价,不要理会,随他降吧。

第七招:浪子回头。

等到店主给出他所接受的最低价后,你就该回过头重新进来,向他说明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然后在自己的最低价上加上一点,再向他砍价。

第八招:故技重演。

如果店主还不肯,再用“走”这一招。在挑选商品时,可以反复地让卖主为你挑选、比试,最后再提出你能接受的价格。而这个出价与卖主开价的差距相差很大时,往往使其感到尴尬。不卖给你吧,又为你忙了一通,有点儿不合算。在这种情况下,卖主往往会向你妥协。这时,若卖主的开价还不能使你满意,你可发出最后通牒:“我的给价已经不少了,我已问过前面几家都是这个价!”说完,立即转身向外走。这种讨价还价的方法效果很显著,卖主往往是冲着你大呼:“算了,卖给你啦!”这样,你运用你的智慧和应变能力买到了如意的商品。店主的最后一次降价通常都可接受了,回去买了它吧。

在掌握以上8个方法的同时要注意:杀价要狠,漫天要价是集贸市场一些卖主欺骗消费者的手法之一。他们开价比底价高几倍,甚至高出二三十倍。因此,杀价狠是对付这种伎俩的要诀。比如,有一套西装,卖主要价888元,有一个懂得杀价的消费者给价228元,结果成交了。如果您心肠过软,就会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