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真的对吗?完全平淡、没有波澜的友谊真的会稳固而深厚吗?不见得。如今的社会是人脉的社会,而争取人脉的方法绝不是学会最大限度地打败敌人,而是学会尽可能多地结交朋友。
重要人物法则: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的解释就是:人性中有趋近自己的同伴或者偶像的心态,也就是说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待得久了,或者心里反复升起对某个人物的崇敬感时,就难免会学到对方的一些习性和特点。
这种心态若得到了负面的利用,就是“近墨者黑”。
穆时英是我国解放前的一位著名青年作家,曾以一本大胆揭露旧社会黑暗面的小说《南北极》而轰动一时,受到了很多爱国人士的崇拜,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之后的岁月中,他走进了上海的十里洋场,耳濡目染了奢靡的生活方式,竟也慢慢开始歌颂起那些醉生梦死的生活来。这可以说是“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
但从相反的一面来说,这种心态若得到了正面的发挥,就会促成“近朱者赤”,甚至“近圣者贤”。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通过效仿自己的榜样而树立自己的人生观,最终走向成功的人不胜枚举。
美国的施乐公司早在1976年的时候就率先提出了“为公司树标杆,追赶行业领袖”的口号,它根据各个同行的实力进行了大排行,然后把排名第一的企业作为自己的标杆,无论是人事管理还是产品策略都努力向第一名看齐。这样努力了几年后,施乐赫然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办公装置公司。
毫无疑问,施乐公司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跟这种“近朱”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不单是名人和企业,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都不知不觉受这样一个心理学法则影响-重要人物法则:生活中,你最亲近或者最崇拜的人,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你的精神和行为以指导,最终你会形成与其相似的特点。
这就提示我们,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选择和谁在一起很重要,尤其选择陪伴自己的朋友和导师时,更要时刻记住这一法则。因为他们的品质和闪光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自己的行为,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成长轨迹。换句话说就是: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
在一个著名的财富论坛上,有位发言人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做了这样一个测试:每个人拿出一张纸,分别写出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的六个人或者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六个亲朋,记下他们的月收入,然后算出他们的平均数。
结果非常惊人,他们通过计算好友月收入得到的平均数,跟自己的实际月收入非常接近。
有人说“朋友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聪明的人善于运用这种心理学现象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像刘备为了请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花高价请名师。
在《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中,主人公作为一名普通的父亲,为了给学小提琴的儿子找到更优秀的老师,所采取的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行为着实催人泪下。
这些都说明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人们已经懂得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从今天的社会来看,这样的心理特点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方方面面:从小处来说,跟一个善解人意的爱人在一起,生活就不会迷失方向;从大的方面来说,跟一个豁达、睿智的领导在一起,对自己的工作就会少些抱怨。
曾有人问过比尔。盖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比尔。盖茨答道,“因为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中国的青年领袖马云“能走很远,是因为他总是能和最关键的人混在一起”;激励大师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当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等等。
永远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生活,你周围所有成功人士,所有你崇拜的、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可能帮助你接近成功的人。
因此,重要人物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你只懂得和小鸡混在一起,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迎来高飞的时刻;如果你真的想展翅高飞,那么你最好多与雄鹰为伍。
因为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
心理学智慧心理学上有所谓的“暗示”,指的是人们会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生活中,你最亲近或者最崇拜的人,会在潜移默化中给自己的精神和行为以指导,最终你会得到与其相似的特点。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重要人物法则。
所以,聪明的人总会积极地向自己的榜样靠近,以提高自己的品质和水平。
效用心理:
人人都想结交对自己有用之人人人都想结交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因为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少走弯路,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胜利。
从我国的传统来看,与他人交朋友不应该有所图谋,否则会被认为是“势利眼”、小人。但是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如果我们在与他人交朋友时,不能从对方身上得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当遇到困难时也不能从对方身上得到帮助时,我们和他的友情还会长久吗?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的基础是互惠互利,这样才能将友情维持得更为长久。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也需要人脉的支持。
所以说,我们在选朋友时,要选择与自己有着同样需求的人,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带着功利的彩色眼镜去筛选朋友,达到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多人脉的目的。
我们所说的“势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势利,而是让我们在选择朋友139时,尽量选择那些能对自己有所助益或对彼此互有助益的朋友。
试想一下,如果此时你在为生活苦苦挣扎,有朋友可以拉你一把,让你从困境中脱离出来,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如今的社会,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才有了今天日益发达的科技水平和文明。所以,结交对自己有用的朋友并不是势利,而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需要。
那么,哪些人是对自己有用的人呢?《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有这样的说法: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用现代语言对其进行解释,就是:“对自己有益处的朋友有三种,对自己有损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实的人交朋友,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是有益的。和逢迎谄媚的人交朋友,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是有害的。”
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不过时,正直的朋友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坚毅的秉性,学会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事能力;诚实的朋友永远都不会出卖自己,且可以成为我们看待周围一切的镜子,激励自身培养真诚的人格;见闻广博的朋友,则是把自己推向世界潮流的推手,是锻造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大贵人”。
了解了周围哪些朋友应该结交之后,我们又要怎么做才能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呢?
首先,如果偶然了解了对自己有用的人,不要只是单纯地欣赏,永远只做旁观者。天下没有永远都不走运的人,除非他没有足够的人脉基础。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什么贵人会像神话中的一样突然出现,他们都是需要我们去寻觅并积极联结起来的。
如今的社会有数不清的成功人士,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有的品质就是:交际能力超群。看到了能力非凡或者于自己有用的人,如果只是远远地艳羡,是绝对不会让对方对自己留下印象并感兴趣的,更别说成为朋友了。
然后,在认识了这些人之后,我们如何与对方变得来往密切,成为“熟人”
呢?这时,我们可以从发掘对方关心的事物出发,让对方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迪巴诺是纽约最著名的面包公司之一。不过在其面包订购最火爆的时候,迪巴诺的经理却注意到一个事情-有一家名头很大的饭店从没来自己这里订购过面包。
后来,这位经理心有不甘,便想攻克这一“难关”,于是开始采取各种正面、侧面的方式让该饭店负责人注意到自己并订购自家的面包。他不仅每个礼拜准时拜访该饭店的经理,甚至还扮成客人到该饭店住宿,可是一连四年,那家饭店仍然不为所动。
后来,面包公司经理觉得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就在自己异常苦恼的时候,他突然又想出一个好办法-从对方经理的兴趣入手。很快他就了解到,那家店的经理是美国国会议员,而且因为其管理饭店的特长,还成了饭店协会的会长,每次协会开会,他都一定到场主持。
了解了这一点后,经理便又去拜访。这一次,他很自然地从美国饭店协会入手,果然引起了饭店经理的兴趣,两人相谈甚欢,达成了包括订购面包在内的三项合作事宜。
后来有人在采访面包公司这位经理时,问到他的成功秘诀,他得意地说:“我向他推销了四年的面包,他连一丝面包渣都没有买,可如今我只是对他感兴趣的事情表示关心而已,形势竟然完全转变。如果我依然没有发现他所关心的事,恐怕现在还跟在他身后穷追不舍呢!”
可见“投其所好”的妙处就是,让对方迅速地把自己纳入自己人行列。当一个人从内心接受了自己之后,还怕他不会成为对自己有用的人吗?
另外,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了解到这样一个道理-某个团队或关系网中的关键人物至关重要,其他人的帮助也许丝毫不会起作用,但是只要这个关键人物一点头,所有的事情就都迎刃而解了。
不过,与这些中心人物成为朋友的难度相对会更大,需要我们变得更加有心和成熟。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在模仿那些优秀朋友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越来越多的有用的朋友。
总之,寻找于自己有用之人的人不见得都是坏人,也不见得就是趋利虫,这是通向成功和幸福的重要一环。另外还有一点别忘了,自己去“找朋友”的时候,也许不远处也有人希望和你成为朋友,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也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于他人有用的那三类朋友之一,这样就能编织更多的关系网,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步。
心理学智慧人际关系中的效用心理就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都希望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一些可以帮助我们的信息或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想结交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所以,当我们期盼着结交“有用”的朋友之前,我们必须做到能做他人的“有用”朋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交到更多对自己很有帮助的朋友!
礼貌定律:
初次见面,好礼貌胜过好相貌在与他人初次见面时,良好的言谈举止往往会比好相貌更能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这便是礼貌定律。
好的礼貌不是只会说“谢谢、对不起”而已,好的言谈举止和朝气蓬勃、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培养的好礼貌。
我们都知道,谈话是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最主要方式,而好的举止是我们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重要一环。那么,什么是好的言谈举止呢?
它不仅需要礼节周到、措辞准确,还要求说话时姿态优美、语速平缓,呈现真诚的表情和态度。
礼节周到、措辞准确会首先给人一种彬彬有礼、懂事大方的印象;站、坐姿优美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稳重、踏实;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可以让即便很枯燥的事情都变得生动有趣,不至令对方产生烦躁感;而真诚的表情和态度则可以让你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对方的信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我们在与对方见面时的谈话中表现出的是假惺惺的附和,只会让他人觉得你是一个虚伪的人而讨厌你。
另外,要展示朝气蓬勃、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除此之外,还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其一,走路时步伐要稳健,与他人交谈时目光正视对方,进行眼神交流时做到双眼有神,等等。这些自信的表现可以给他人一种可信赖的积极感觉。
其次,面对他人时要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真诚态度。为人不要过于骄傲、瞧不起他人,更不能因为一点利益而讨好、巴结对方。
其三,不要不修边幅。有些人认为衣着上不修边幅是表现自己对他人放松的状态。这是自己的个人喜好,在对方不了解你的情况下,你这样的衣着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尊重他,导致对方对你产生反感。
其四,在与对方初次见面时,谈话中对方一语带过的地方不要追问,而且要注意在对方讲话时不要随便打断他。
其五,当我们在社交场合被他人介绍给陌生人时,要注意我们与对方握手时只要握一下即可,不要用力。当我们面对的是年长或身份比我们高的人时,就要微微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表示自己对他的尊敬。当男士与女士握手时,要注意只需轻轻握一下对方的手指尖即可。
不少人在与他人约定的时间内迟到时会拿“因为交通堵塞,所以我迟到了”这类的理由来搪塞对方,这样对方会觉得你是一个十分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并且从你的理由中得出你并不觉得你的迟到和自己有关的看法。“都是因为交通”这种态度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喜欢推托责任的人,我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要用“因为……所以……”这类只会让他人感觉很强硬的句子。
曾经有一位记者要去采访一位企业家,记者按照约好的时间准时到了,但是那位企业家却请记者等他五分钟。
五分钟之后,企业家出来时面带歉意地对记者说:“你来之前我正好在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我不希望我在与您初次见面时,还带着开会时的严肃表情,这样会给您留下一个很严厉、不和善的印象,于是我很抱歉地让您等了我五分钟,好平复一下我的情绪,让自己表现出自然的神态。”
这个企业家的做法告诉我们,在与他人初次见面时,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衣着等等,都是导致他人对你产生评价的因素。就像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说的那样:“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45秒钟内便可以让对方产生第一印象,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决定接下来的谈话内容和态度。所以说,我们在与他人初次见面时,良好的礼貌和言谈举止可以让对方更好地了解我们并且产生好感。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良好的谈吐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优点。女性在这方面则更为突出,如果你拥有美貌而且谈吐十分优雅的话,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高素质美女。如果你相貌普通,那么你优雅的谈吐则会让人忽略关于你相貌的评论,从而给人气质高雅、大方明理的印象。
心理学智慧礼貌待人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其效果比外表带来的吸引力更为持久和可靠,这便是礼貌定律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