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19126800000033

第33章 全球化的诡计——退掉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的外衣(1)

经济领域内的世界大战——国际贸易

古代,有一个国家的皇帝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本国的大臣都得穿丝绸衣服,而老百姓却不能养蚕,只能种粮食。结果丝绸价格一涨再涨,仍然供不应求。见到这一情况,邻国几乎举国的老百姓都去养蚕制丝,再转而卖到这个国家,许多人发了大财。几年过后,这个国家的皇帝又下了第二道命令,本国大臣只能穿土布衣服,于是邻国的丝绸一下子卖不动了,不仅如此,由于举国造丝,无人种粮,他们只得向这个国家高价购买。然而紧接着,皇帝下了第三道命令:本国的粮食一粒都不能卖到外国去。结果可想而知,不动干戈,一个没有种粮食的国家便就此灭亡了。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国家与国家之间亦同样如此。故事中聪明的国王利用贸易战,轻而易举地就消灭了一个国家,虽然有点耸人听闻,但我们从中能清晰地看到: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有人将国际贸易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一点都不为过。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产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直至扩展到世界范围。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多大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国家(地区)间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和冲突,在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国际贸易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不可控的客观因素较多(如索马里海盗问题),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

上世纪中后期,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为了各自经济利益,加上国际贸易其特有的特点,各国家间贸易摩擦、纷争不断,有的甚至兵戎相见。

上世纪后期,日本汽车工业一派欣欣向荣,“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是其汽车工业繁荣最好的例证,与之相反,美国的汽车工业则发展缓慢。1980年,美日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汽车贸易战。从1980年到1992年,双方有关汽车贸易摩擦的谈判几乎就没有间断过。到了199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亲自带领美国汽车制造商组团到日本进行谈判。精明的日本人欲擒故纵,同意从该年起将对美轿车出口量由230万辆降至165万辆,紧接着便暗度陈仓,进一步扩大日本公司在美国本土的汽车生产,并通过在其他国的汽车生产,借助第三国将汽车源源不断开入美国。面对这种情况,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日框架协议》中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汽车市场,但遭拒绝。到了1995年5月16日,美国政府终于决定实施单边报复,宣布将对来自日本的豪华轿车征收100%的关税。这一举措顿时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并迫使日本人“真正地”坐下来与美国人谈判。在经过拉锯式的磋商后,双方终于达成《美日汽车及汽车零件协议》。日本同意放宽对汽车配件市场的管制,增加购买美国生产的汽车零配件数量,美国则放弃了对日出口汽车及其零配件一贯设定数量目标的做法。自此,这场美日汽车贸易大战趋向缓和。然而,还远远不到画上句号的时候,双方的摩擦仍然时断时续。

为了更好地解决各国间的贸易纷争,维护世界经济和贸易的秩序,1994年成立了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WTO的主要职能有:组织实施各项贸易协定;为个成员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为多边谈判结果提供框架;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与法规进行定期审议;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关系。

经济学家建议:国际贸易绝不会风平浪静,摩擦总会难免。只有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吃透WTO的游戏规则,随时做好准备,才能真正“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以低价占领市场——商品倾销

1999年1月,中国出口的黄磷在欧盟遭遇反倾销调查。欧盟认为,作为涉案企业的云南马龙化建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国有企业”,是“非市场经济”,在出口中得到了政府的价格补贴,从而得以在欧洲进行倾销。但是,云南马龙的管理者已经拥有公司股权,公司有30%的股票已经上市,并不存在政府对公司管理的干预。虽然矿料的供应商有许多属于国有企业,但其生产、投入由市场决定,定价也由供需双方自行确定。鉴于此,云南马龙及时向欧盟提出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经过一番调查,欧盟终于认可了云南马龙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这起反倾销案中,云南马龙赢得了胜利。

这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有关“倾销”与“反倾销”博弈的案例。其实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逐渐兴起,中国企业被国外指控倾销的事件屡屡发生。自从1979年欧洲共同体对我国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指控以来,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倾销呢?《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规定: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种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如果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出口到另一国,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

按照倾销的目的,商品倾销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偶然性倾销: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业务,把“剩余产品”在外国抛售。这种倾销对商品进口国危害不大,相反消费者还会获益,一般不会遭遇“反倾销”调查。2、间歇性倾销:以低于市场价格甚至是成本价格,在外国市场倾销,垄断市场后再提价。此种倾销对商品进口国的经济秩序产生很大影响,普遍受到各国的强烈反对。3、长期性倾销:产品以低于国内价格出售,但出口价格高于生产成本,采用规模经济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此种倾销亦被各国所反对。

倾销还常常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场,以低于有关商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

第二,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但只要对进口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阻碍,就会招致反倾销措施的惩罚。

第三,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商家将产品以倾销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获得在该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消灭竞争对手,造成垄断的局面,再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

第四,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遭遇倾销的国家有权利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采取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要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去对待反倾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操作,但实际上各国仍各行其是,只是把反倾销作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们仔细分析就会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深受世人喜爱,价格之所以比那些产品进口国低很多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来就低,所以价格也就比较便宜。因此有关中国出口企业进行倾销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经济学家建议:金融危机到来后,国际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正迅速增加,其中很多都是以反倾销为借口,把它当做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一种手段。我国出口企业和政府要灵活应对,切实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做美国的农民最幸福——贸易补贴

美国于2002年5月出台了一部名为《2002年农业保障和农村投资法》的法律,实施期为2002~2007年的6年,有10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定的主要农业补贴政策大多集中于“商品补贴”、“资源保育补贴”和“农产品贸易补贴”条款之中,其中“商品补贴”条款中,主要通过“贷款差额补贴”、“固定收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措施,对种植小麦、饲料谷物、棉花、大米、油籽的农民构建“三级收入安全网”,提供巨额收入补贴。对乳制品、食糖、花生生产者继续提供价格,贷款补贴和进口保护。

目前,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甚至成为国际间争论的焦点,人们认为美国联邦政府应该取消对农业的补贴,以使其他国家的农民能平等的与美国农民参与国际竞争。

贸易补贴,指的是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给予津贴。贸易补贴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贸易补贴简单来说就是负税(如出口退税)。间接贸易补贴则一般采取放宽信贷、廉价使用能源或免费使用基础设施等方式。贸易补贴能提高出口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会让别国同类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方式,历来被人们反对。

虽然农业劳动力在美国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不到3%,但美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农业已实现高度机械化,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涉及农产品生产、贮存、销售等多个环节,涉及产品多达20多种,是多角度的综合性补贴。美国农业补贴主要体现在其所颁布的一系列农业法案中,以通过法律的效力,影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以及农村发展。自《1933年农业调整法》出台以来至《2008年农业法案》,美国主要发布了16个与农业保护相关的法案。1996~2002年,美国根据《1933年农业调整法》、《1949年农业法案》以及1933年成立的商品信用公司对其农业提供了年均约160亿美元的补贴。2002年,美国又颁布了《农业保障和农村投资法》,规定了约165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对谷物、油籽和陆地棉的生产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此可见,做美国的农民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

美国的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农业国家的指责,但美国政府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降低补贴。为了规范反补贴的行为,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反补贴协议》。《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针对前两种补贴,有关国家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机制授权采取反补贴措施。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纷纷根据规定,制定了各自的反补贴立法,在必要时可以征收反补贴税。

经济学家建议: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中国的农业这些年尽管发展势头不错,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不可避免会受到发达国家的冲击。就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看,补贴与反补贴的斗争将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我国应大力加强反补贴的立法与实践,合理利用世贸组织反补贴协议,努力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世界加工厂——中国制造

圣诞节过后,住在圣路易斯安那州的萨拉开始清理圣诞礼品。她忽然发现,在自己的家里,玩具、袜子、鞋子、DVD……几乎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一瞬间她不禁异想天开:如果过一年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会怎么样?接下来,萨拉,她的丈夫凯文,还有两个孩子一起开始了这次“冒险”。在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全家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烦恼。为了给孩子买童鞋,萨拉跑遍居家附近的商场也一无所得,最后只能订购了一双价格不菲的意大利童鞋。在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连锁超市里,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鞋帽、玩具和工艺品。孩子们想要玩具,却只能在琳琅满目的货柜前逛来逛。孩子过生日时,萨拉为了买到生日蜡烛,甚至开车跑遍了全城……

这个故事生动形象的说明,“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已经无处不在。故事中萨拉的一家原本想要摆脱“中国制造”,结果却惹得麻烦缠身。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巨轮之所以能持续、高速地前进,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密不可分,“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发展的巨大引擎。“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这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