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育儿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19300000060

第60章 宝宝的认知与语言(4)

其次,成人要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及时交谈。幼儿的交谈带有极大的情景性、情感性。所以,成人与幼儿交谈的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而它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在外出散步时,成人可以就映入眼帘的喷水现象引出交谈的话题:“你看,这喷水看上去像什么呀?……“我说它像是美丽的彩虹,你说呢?”在吃水果时,可以引发幼儿交谈:“幼儿园里吃过西瓜吗?”“你吃几块?”“你为什么不吃很多很多呢?……“幼儿园的西瓜哪里来的?”在幼儿玩玩具时,成人可以就玩具的名称、玩法等幼儿感兴趣的问答激起幼儿交谈……这样,在具体的情景之中、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愿说,大大地提高了幼儿交谈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后,成人要教会幼儿一些交谈的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交谈水平。交谈是交谈双方情感、认知的一种交流形式,但是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交谈技能,在交谈中往往会出现跑题、中断或词不达意等情况。因此,成人应该注意在交谈中教会幼儿一些交谈的技能,包括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使用得体的语言,根据听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言语编码,不随便插嘴打断他人讲话等。此外,交谈中成人应通过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指导,纠正幼儿的语病,帮助幼儿用恰当的词语、句子表达,提高幼儿倾听表达水平。慢慢地幼儿便能围绕话题进行交谈,并能保持、延续话题,交谈的水平也由此提高了。

总之,成人经常与幼儿进行一些无计划、有目的的日常交谈,不但能使幼儿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与人交谈的技能,还能及时地丰富、增进幼儿词汇,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此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交谈的双方共享亲子之乐、师生之乐。

玩具与儿童的智力

当孩子一进入3~5岁,不少的家长就开始忙碌着替孩子设计未来了。较多的家庭出现了家庭经济杠杆移向让孩子进行所谓的专长学习上,甚至有的家长认为玩具只是让孩子玩玩而已,乱花这个钱不值得。那么,玩具在儿童的发展中到底有没有价值呢?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具是儿童学习的第一本教科书”。玩具不仅能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欢乐,而且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玩具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玩具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有效手段。玩具,顾名思义为幼儿游戏、玩耍的工具、材料。玩具,它以色彩的鲜艳、生动的形象、奇特的变化等特点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引发着幼儿的好奇心,启迪着幼儿动手动脑。所以,玩具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儿童是在玩中探索、玩中发现、玩中思考、玩中创造的。

为此,成人要为3~6岁的孩子成长提供不同的玩具,以更好地全面开发幼儿的智能。如:3~4岁的孩子,在玩长毛绒玩具、穿木珠、玩小皮球、拼六面图、玩沙、玩水、找图形等游戏中,刺激了大脑的发育,获得了感知觉、大动作、精细动作及情感的良好发展;4~5岁的孩子,在玩建筑玩具、各类拼板、插塑、木偶、套圈等游戏中,训练了空间想象力,提高了动手能力、表达能力;5~6岁的孩子,在玩装拆玩具、建筑模型、棋类、走迷宫、打乒乓球、看图书等游戏中,使幼儿更加专心、耐心、细心,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促进了其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力、想象力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家长应清楚地认识到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权利。而玩具则能帮助幼儿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引导幼儿进入探索世界的天地。应为孩子选购适宜的玩具或者与孩子一起动手自制玩具,让孩子在玩中乐、玩中学、玩中增长智能,以充分发挥玩具这一独特“教科书”的独特功能!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家长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这当然是一个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好方法,但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对听故事的兴趣不高,效果不尽理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许多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只顾着向孩子灌输某个道理,或是关心孩子记住了多少故事内容,往往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使得孩子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故事。不断地提问,还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及思维,并未被真正地调动起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首先,家长要明确,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才是主体,而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要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

其次,家长还要改变这种“我说你听,我问你答”的形式,除了向孩子提一些开放式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之外,还应引导孩子学会提问,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例如,家长在讲完故事后,可先问问孩子:“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有什么想问一问的?”然后,围绕孩子提出的问题,引导孩子回忆故事内容,进行讨论,发现答案。家长还可以玩伴的角色与孩子进行“提问与回答”的游戏,即围绕故事内容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为了能考倒家长,孩子会认真倾听故事,努力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激发孩子听故事的兴趣,还能促进孩子积极地思维,主动地表达。

所以,请别忘了,在给孩子讲完故事之后,应鼓励孩子大胆提问,这将使孩子获益匪浅。

鼓励孩子“瞎编”故事

“瞎编”故事是一种探索、想象、创造、编构的过程。一个爱“瞎编”故事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口语表达清楚连贯,富有想象力,长大也易成为一个演说家、发明家。

记得有一次孩子在进行讲故事比赛中,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踊跃上台讲述自己听过的、看过的故事。有一个孩子讲的故事很特别,故事中一个情节接着一个情节,始终没完没了。全体小朋友听得聚精会神,一个劲地叫着:“再说下去,再说下去……”过后才知道,这个故事是他边讲边自己瞎编的。

这里要指出,“瞎编”故事并不是胡言乱语,需要教孩子编故事的简单技能。包括:如何编故事的开始?可以教孩子用“有一天,假日的早晨,我有……”等类似的语言开始。如何编故事的情节?要引导孩子先在脑中对该情节有粗略的轮廓,然后用语言把该情节前后发生的顺序逐句描述;可用“先……再……接着……最后……”等语言连接整个故事情节。如何编故事的结尾呢?可以将情节发展的结果作为结尾,也可用提问法结尾等。这样,有利于孩子围绕中心“瞎编”故事。

此外,在孩子掌握简单的编故事技能后,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应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综合感知,获得大量的信息(编故事的素材、丰富的词汇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内容广泛地“瞎编”故事。

鼓励孩子从小“瞎编”故事,还能为孩子今后学习书面语言、写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孩子大胆地“瞎编”故事吧!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有这样一些孩子:跟他说话时,他总是心不在焉,看图书时,没几分钟,就放下书走开了。父母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的上述行为表现与其注意的特点有关。3~5岁儿童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形象的事物,如电视、活动教具等,都容易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符合孩子兴趣的事物,也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与此同时,3~5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必须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完成各种任务,所有这些都是要求幼儿形成和发展有意注意的。

注重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将对其入学后的学习大有益处。因此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如可以给予孩子一些指令:“请你去厨房拿××”、“把玩具放在桌上”等。这些指令必须简单明了,使孩子能立即听明白,接受任务、具体执行。看图书时,可以要求孩子把主要内容告诉父母。这样孩子明确看书的目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2)帮助孩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由于孩子的有意注意水平低,稳定性差,掌握一些注意的方法后,能使他们延长注意的时间。如看书时,可以让孩子用手指着,或边看边讲,用语言或动作来支持、组织有意注意。

(3)借助提问题,引发孩子有意注意,使孩子有意识地去注意某种事物。如“什么东西变了?”可以使孩子寻找注意的目标;做一些小实验,如“溶解”等可使孩子注意去观察实验过程;组织讨论,可以使孩子注意集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总而言之,让孩子亲自参与的注意活动,能使他们更好地维持有意注意,从而完成一些既具体又明确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