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19112000000007

第7章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关键(3)

对此翟方进感到非常自卑,同时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继母注意到了翟方进情绪方面的波动,便带他到一位老人家中咨询。没有想到,这个老人见了翟方进以后就说:“小吏有封侯膏,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

继母听老先生这么一说,非常开心,就不断鼓励支持翟方进用功读书,翟方进就到京师长安学习经术。继母随他同到长安,节衣缩食供翟方进读书。而翟方进看到继母为了自己读书付出了这么多辛苦,心里也暗暗立志,定要发奋图强,绝不辜负母亲的一番苦心。

后来翟方进没有辜负继母,从博士学习《春秋》,十年南窗苦读,对经学研究得极为透彻,门徒日益增多,京师诸儒都交口称赞,还以射策甲科为郎。23岁时,举明经,调任议郎。

当时有一清河老儒胡常,和翟方进同样研究经术,官职比翟方进高,研究学问比翟方进早,但取得的成绩和名望却在翟方进之下,胡常嫉妒翟方进的才能,议论翟方进多有不敬之处。翟方进得知之后,每当胡常聚集诸生讲经时,就派门下弟子到胡常处提出一些不易解答的问题,记其学说,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胡常知道翟方进这样做是尊重谦让自己,心中感到非常愧疚。之后在和士大夫交往之中经常夸奖翟方进,同时两人也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翟方进的这一举动,和其父母的教诲有着很大关系。

又过数年,翟方进任朔方刺史。翟方进做官不怕烦琐,所办政务均按条令执行,威名远扬。

几年后,翟方进任丞相司直。在甘泉宫,翟方进弹劾司隶校尉陈庆,认为陈庆有罪未伏诛,但内心却无恐慌,有损圣德,陈庆被免官。

按照惯例,司隶校尉位在丞相司直下,初授官,应该拜会丞相、御史。如有朝会,应该居中,在食禄两千石的官员之前,同司直一起拜迎丞相、御史。涓勋初任司隶校尉,不肯拜会丞相、御史大夫;朝会相见,态度傲慢,礼节不佳。路遇外戚成都侯王商,却下车肃立,成都侯过后,才上车,礼节又极谦恭。翟方进上奏弹劾涓勋,讲述了上述这一些情形,并指出:“涓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低视上卿,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有失国体,扰乱朝廷礼仪秩序。”请求免去涓勋司隶校尉职位。皇上认为翟方进所列举的皆符合律科,涓勋触逆礼仪正法,贬涓勋为昌陵令。翟方进在一年之内,接连罢免了两位司隶校尉,满朝文武百官皆惧怕于他。丞相薛宣很器重他,时常告诫掾史:“小心侍奉司直翟方进,他不久一定做丞相。”

当时在昌陵建立皇家陵墓,贵戚近臣子弟许多人独断专营,从中渔利,翟方进部署掾史立案审查,反复验问,追缴赃款数千万钱。皇上认为翟方进的才能堪任公卿,于是便让他做上了京兆尹。他搏击豪强,京师权贵对他都感到害怕。居京兆尹三年,永始二年(前15年),翟方进任御史大夫,数月之后,因为在做京兆尹时办理丧事,骚扰百姓而降职任执金吾。二十多天后,丞相薛宣被免职,相位空缺,群臣大多推举翟方进任宰相,同时汉成帝对他的才干也相当器重,于是提拔翟方进任丞相,封高陵侯。这时的翟方进已过中年,其继母尚在,身虽富贵,供养甚厚。到继母病故,他埋葬后母36日后,即除丧服,办理政务。

翟方进身居西汉国相位,不委托四方郡国办理自己私事,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对牧、守、九卿严格要求。对结党营私者严厉打击,如陈咸、朱博、肖育、逢信、孙宏等人,皆京师世家,知名当世,才拙位居牧、守。翟方进为后起之辈,十余年间位至宰相,按照法律弹劾陈咸等,使他们全部被罢免或降职使用。

在翟方进的一生中,不论是穷困落魄还是平步青云的过程中,他的继母都始终坚持劳动,秉持一个劳动妇女的本色,这给翟方进读书、做官、为人等方面都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对翟方进的个人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原文: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出自“兄弟第三”

注释:①分形连气:指形体个别,气息相通。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密切,后也用于兄弟之间。

译文:有的人可以交结天下之士,相互之间都能快乐友爱,但却对自己的兄长缺少敬意,为什么对多数人的外人都可以做到的,却不能对少数的至亲做到呢?有的人能够率领数万人的军队,让士卒们为他以死效力,却对自己的弟弟缺乏恩爱,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做到,对关系亲密的却不能做到呢?

■文灿拒间

宋朝时候,有一个叫周文灿的人。在老师和父母的教导之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情谊深厚。幼年之时,他们经常一起在外面玩耍。文灿累了,哥哥就会将其背回家中,毫无怨言,在哥哥的背上,文灿感到就像在父亲的背上一样充满着安全和踏实的感觉。

兄弟俩长大之后,父母相继离开人世。文灿和哥哥便一直相依在一起,不幸的是哥哥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回家的时候时常是醉醺醺的,一个成年人应该干的活也因为这样的情形而不能干了。久而久之,哥哥便只能靠着文灿过活了。哥哥在酒醒的时候,也会时常感到内疚,自己一个大男人,终日却依靠着弟弟过活。但酒瘾一来,两条腿身不由己的就会迈往酒馆。有时,一帮酒友拉拉扯扯也一起过去了。文灿看到哥哥这个样子,心中非但没有半点埋怨之意,还时常体恤到哥哥身体不好,心情不快,对哥哥总是毕恭毕敬,好言好语相待。在文灿的心中,哥哥永远是哥哥,与自己骨肉情深,手足相连,自己有能力养活哥哥,兄弟俩一定要终身友爱下去,这样的话父母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

一天傍晚,文灿正在房中看书,忽听到外面吵吵嚷嚷,其中还夹杂着哥哥的声音。他连忙跑出来,只见哥哥喝得酩酊大醉,正东倒西歪地往家里走来,嘴里还哼着欢快的小曲,附近的邻居对哥哥指指点点。文灿赶忙上前搀扶哥哥,没想到哥哥竟粗声粗气地对他说:“你是谁?你要干什么?”猛然一巴掌就朝文灿搧了过来。文灿猝不及防,陡然躺倒在地上,哥哥又把他按在地上暴打了一顿。等哥哥打够了,文灿好不容易才爬起来,但身上已经是遍体鳞伤。

邻居们闻讯纷纷赶来,他们早就对文灿的哥哥多年来仰仗弟弟生活有所不满,直到亲眼目睹这副场景,更是愤愤不平。有的说:“太不像话了!连自己的亲生弟弟都打,也不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来是靠着谁生活?”有的说:“文灿,别傻了,干脆告官算了!”这时哥哥的酒也醒了,面对这样的情景,心中万分后悔,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在一旁默默垂泪。几位邻居还在一旁大声指责。文灿看到众人这个样子,又看到哥哥在夜色中无助可怜的样子,不禁一阵心酸。他走上前去扶住哥哥,大声地斥责众人:“我的哥哥并非打你们,你们怎么可以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情感呢?”众人一听,不禁一愣,仔细一回想,不禁有些许惭愧,就悄悄地回去了。文灿将哥哥搀扶回家中,帮他擦洗一番后安顿他睡下。在柔和的灯光下,文灿看着哥哥熟睡的脸庞,是那么消瘦和苍老。他不禁感慨万分,哥哥老了,今后自己要更加细心照料哥哥,让哥哥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后半夜,哥哥醒了,他放心不下弟弟,蹑手蹑脚地起来,走到弟弟床边,在明亮的月光下,只见弟弟睡得很熟,很香甜。但脸上的青肿却是清晰可见,哥哥不禁老泪纵横,弟弟呀,真是委屈你啦!这件事情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时传遍了十里八乡,传到了朝廷。很多人家的兄弟争相以周文灿作为效仿的榜样。当朝的宰相司马温公听闻这件事之后,不禁为周文灿对兄长的至情至爱的行为大加赞赏,还时常借用这件事来劝诫众人,告诫凡是有兄弟之人,一定要懂得包容手足。

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家庭中,团体内,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融洽。想要将这种和谐长久的维持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常会遭受离间的威胁。因此,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不管何时何地,处在何种境界之下,都应以亲情为重,相互之间包容和体谅。我们不凡来设想一下,如若周文灿听到别人对兄长争相指责,也对哥哥生起气来,不禁怒从心中起,可能反击,兄弟两人可能都会受伤,也许彼此伤得都很严重。

另外,如果周文灿一怒之下告到衙门,他兄长的后半生有可能就此毁掉。因此,在众人为自己打抱不平的情形下,周文灿能以兄弟之情为重,丝毫没有被别人的离间而影响,反过来回劝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一个举动,也正是源于在其内心充满了对兄长的无限敬爱!正是这种兄弟的亲情可以使他包容兄长一时酒后乱性做出的糊涂事,同时也给了兄长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人在受屈辱时,或是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如若没有及时冷静下来,都有可能做出更深的、没有办法弥补的憾事。周文灿的兄长终日依靠弟弟的资助生活,理当知恩图报,但其却在酒后无缘无故伤害弟弟,邻居们打抱不平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周文灿不愿意别人来破坏他们兄弟间的感情。能忍人所不能忍,爱护包容自己的兄长,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弟子规》告诉我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周文灿的这一举动,不仅使兄弟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同时也使父母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同时化及乡里、民风,更使千百年后的子孙从中学习受益,这种情怀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言人之非,后患何其大”,假如因为我们的一些言语,从而破坏别人的和睦,这个罪有多深?有多广?古人告诫我们,言人之非时,要想到它的结局和后果,最终会是什么样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以同情心去尊重、关怀他人的处境,谨言慎行,促进每个家庭的幸福。愿天下的每个家庭都能以亲情为重,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