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19112000000044

第44章 交友(1)

■原文: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既以丁君为师,此外择友,则慎之又慎。昌黎曰:“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译文:凡为人必有师,如果没有老师,就不知道严格要求自己。就以丁君为师吧。另外,交友一定要谨慎,昌黎说:“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人一生的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啊。

■善交诤友的曾国藩

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曾国藩误中了太平军的“引君入瓮”之计,亲自率领湘军水师和八百名陆勇,由长沙奔袭靖港。

湘军水师还没驶进靖港,便遭遇了大风,数十艘战船遭到严重的折损,指挥船也受到了重创。其余的战船急忙扯下风帆,躲进了靖港对岸的铜官渚。这陆勇进入靖港后,连一个太平军的影子都没有见着,以为是自己的神勇将太平军吓破了胆、逃得无影无踪了。正在得意之时,早已埋伏在铜官山上的两万多名太平军突然开火,用密集的炮火猛烈袭击进入靖港的湘军陆勇和躲在铜官渚的水师。数千人的众湘军猝不及防,遭到突然打击后顿时乱作一团,争夺浮桥,死伤溺水者则不计其数。

曾国藩中了敌人的圈套,因此气恼万分,眼见自己历经磨难训练出来的部队不战自溃,如此仓皇,更是气愤不已。于是他离船登岸,在浮桥的桥头竖立起了一面令旗,自己则手持利剑站在旗子下面,嘴里还不断地高喊着:“有退过此旗者斩!”

可是湘军的陆勇绝大多数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没有多少作战经验,在这样的危乱关头,只知道护身逃命,哪里还去理睬曾国藩在喊些什么?那陆勇一个个绕过令旗,狂奔而去,对曾国藩的喊令丝毫不加理睬。此时,水师见状,也不等号令,纷纷升起了船帆,四散逃去,边逃边慌乱地朝岸上开着炮。此时的曾国藩真是又急又羞又愤,眼见军心涣散,战事已经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只得在侍卫们的保护下,也匆匆地逃上了战船。

曾国藩这次可是亲眼看到了兵败如山倒的惨状,耳边还响彻着此起彼伏“活捉曾剃头”的叫喊声,不禁慨叹这场败仗真是有生以来的奇耻大辱。他不禁万念俱灰,觉得没脸再活着,回去也没有什么意思。这时,船刚好行驶在白沙洲一带,曾国藩打开舱门就纵身一跃,跳进了水流湍急的湘江。早在暗中留意的幕僚章寿麟急忙跳进湘江,凭借着自身的水上功夫,救起了曾国藩。

随溃败的水师逃回长沙城外的南湖港后,曾国藩就命自己的弟弟曾国葆去给自己买了一副棺材,然后悔恨、羞愤交加地给皇上写了一封奏折,接着又写下了一封遗书。直到这时,他的心里才略微轻松了一些。

正当曾国藩盘算着自己究竟是上吊死,还是投水死的时候,在湖南巡抚衙门做幕僚的左宗棠,听闻此事后就来到了曾国藩的船上。

躺在床上的曾国藩见左宗棠进来,便跟他打了声招呼。左宗棠一见曾国藩,就开门见山地问道:“听说你在白沙洲曾投水自杀,幸好有部下救起,这件事是真的吗?”曾国藩没有否认,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

左宗棠接着又问:“我刚才还看见你弟弟曾国葆领着人抬回来一具棺材,这棺材是为谁准备的?”

“当然是为我自己准备的。”曾国藩斜着眼睛,面无表情地回答了左宗棠的问话。

左宗棠闻言,突然站起身来,手指着曾国藩厉声骂道:“好哇!没想到你曾国藩居然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家伙!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竟然学着村妇愚夫的样子去寻死觅活!你真要是这样子死了,我绝对不会放过你,我会劝说伯父大人,不让他把你埋进曾家祖坟!”

这一顿怒火十足的叫骂,实在让曾国藩无地自容。他万万没有想到,左宗棠不但不好言劝慰自己,反而给了自己一顿痛骂,不禁愣怔了片刻。他又反问左宗棠:“你凭什么说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左宗棠面对曾国藩,声色俱厉地说:“你28岁中进士入翰林,37岁授礼部侍郎衔,官居二品,诰封三代,你所受到的皇恩比天高、比海深。眼下太平天国犯上作乱,朝廷有难,你接受皇上的命令训练团练,原本能指望你保境安民,平乱兴邦,没有想到你刚刚出兵,稍受一点挫折,就学着村妇愚夫的样子寻死觅活,置皇上的殷殷期望于不顾,视国家安危为身外之事,你说你忠在何方呢?”

左宗棠的这番话,直说得曾国藩汗流浃背,心潮澎湃,惨无血色的脸上顿时泛起了阵阵红潮,但他却依然紧闭着双眼,躺在那里啥话也不说。

左宗棠接着又说:“你的祖父星冈公生前多次说过,男儿的奇耻大辱就是懦弱无刚。你在北京当官的时候也曾将祖训写在书案上,作为自励的座右铭,北京的湖南老乡谁都知道你曾国藩是曾家的孝子贤孙。可是你现在仅仅遇到一点挫折就不想活了,你这不是懦弱无刚又是什么?你要是就这样死了,又有何面目去见你的祖父星冈公?你上有老父、下有子弟,他们无不期盼你为国尽忠,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光耀曾氏门楣,你这一死,他们的期望顿时变成泡影,你说你又孝在哪里?”

见曾国藩羞愧难当,左宗棠又说:“从四处赶来投在你麾下的数万水陆湘勇,他们全都是你的湘乡子弟,原本都指望跟着你攻城略地、克敌制胜、保卫疆土,能以军功升官发财、光耀门庭,可是你现在却要撇下他们独自赴死,你说你对他们可有一丝仁义之心?”

左宗棠的话还没有说完,曾国藩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紧紧地握住左宗棠的双手,激动地说:“左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是我一时糊涂,险些做下了贻笑万世的蠢事!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左兄啊!”

左宗棠微微一笑,诚恳地说:“我就是怕曾兄因为一时的气愤做出如此蠢事,这才不惜忠言逆耳啊!”

曾国藩哈哈一笑,朗声说道:“左兄的这番逆耳之言,只怕比世上最好的良药都有效啊!要不怎么能医好我的‘病’呢?”

两个人相视而笑,两双刚劲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许久都没有松开……

聪明睿智的左宗棠可谓曾国藩的真正诤友,他分析问题敏锐独到,三言五语便穿透了曾国藩的迷茫,令曾国藩幡然醒悟。左宗棠对曾国藩的铮铮之言、拳拳之心,实在是弥足珍贵的友情典范。

真正的朋友是一生的财富,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有品德、有智慧、有胸怀、有勇气,能以坦诚相见、直言相劝,不怕所谓的得罪和面子,对朋友的缺点、错误等决不粉饰,敢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确,交友的关键不在于多,而在于谨慎地甄别出那些有益于自己、真诚对待自己的人,善教正直的朋友,宽容、快乐的朋友,见多识广的朋友。

割席断交

管宁和华歆是汉末时人,年轻的时候两个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整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非常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的一下,碰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管宁非常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地端详着。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的,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当然也懂了。”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的心里还在惦记着那块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了,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还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戴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的,四周还装饰着金线,车顶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看过之后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放下书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在车队后面仔细观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了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割席断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交朋友一定要谨慎,生活中我们需要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发展、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真正意义了。浮山法远禅师说:“古人亲师择友,晓夕不敢自怠。”由此可知,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原文:树堂归后,我家先生尚未定,诸弟若在省得见树堂,不可不殷勤亲近,亲近愈久,获益愈多,今年湖南萧史楼得状元,可谓极盛,八进士皆在长沙,黄琴坞之胞兄及令嗣皆中,亦长沙人也。

译文:树堂回去后,我家老师还没有确定,弟弟们若在省城遇到树堂,一定要热情地与他亲近,亲近越久,获得的益处也就越多,今年湖南萧史楼得中状元,可说盛极一时,八个进士都在长沙,黄琴坞的胞兄及其儿子都考中了,也是长沙人。

■爱因斯坦的良师益友

爱因斯坦为了科学研究,只保留了两个爱好,一个是散步,一个就是拉小提琴。在小提琴悠扬的旋律中,爱因斯坦如痴如醉。

“先生,有一个音是不是拉得太高了?”说这话的是位园艺工,他每周一次来爱因斯坦家帮忙修剪草坪什么的。他长相粗鄙,一看就知道是个缺乏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天知道他是怎么通晓音乐的。

爱因斯坦这阵子也老觉着拉的小提琴走调。他闻声停了下来,饶有兴致地向园艺工讨教。过了一个星期,又到了园艺工上门的时间,他如约向爱因斯坦家走去,却见爱因斯坦笑眯眯地恭候在门口了。“你再听听我拉的小提琴怎样了。”爱因斯坦说完就操起了琴弓。

听完演奏,园艺工又认真地提了些意见。爱因斯坦像个小学生似的边点头边思考。园艺工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爱因斯坦先生,我对音乐一知半解!你对拉小提琴如此喜欢,去请一位专家来指导不是更好吗?”园艺工不好意思再当这位著名科学家的老师了。

“不,”爱因斯坦连连摇头,“我找过他们,可他们总是夸奖我……”两人就这样成了朋友。有一次,美国总统打电话来,要拜会爱因斯坦先生。“我另有约会,请改日再来吧。”

爱因斯坦说的这个约会,其实就是那位园艺工人要来修剪草坪。

真正的朋友在这个世界上好比石油,比黄金更珍贵。交到良师益友可以提升自我、开拓人生,彼此相互提携,安慰鼓励。我们不但要好好珍惜,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朋友的真谛不在于贵贱,而在于交心。

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

海伦·凯勒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并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提到海伦·凯勒,人们往往会想起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凯勒7岁时,安妮·莎莉文就开始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她们师生的友谊常达50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之下,凯勒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后来凯勒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这期间,她的老师一直都在默默地支持她。后来凯勒还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她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受到了人们的崇敬。1964年,她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这一切的成功来源于老师辛勤的培育,当然还有凯勒自身的努力刻苦。

当苦难与挫折降临时,人们会变得惊慌与迷茫,但是旁观者清,老师、朋友及时的援助会帮我们跨越内心的困境。

尼昂最可爱的小小朋友

梵妮和尼昂是两家关系很好的邻居,他们两人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关系。而让人惊讶的是梵妮今年才7岁,是一个乐观的小女孩,但她的朋友却是年过30的尼昂先生,尼昂先生经常在工作和生活的烦恼之时与梵妮开心地聊天,梵妮总是能够成功地开导他,这正是尼昂最大的快乐。

一天,梵妮从校车停靠的街角蹦蹦跳跳地往家跑,当她看见尼昂先生手里拿着信站在邮箱边时,便快乐地对尼昂喊道:“猜猜我有什么好消息?下个星期,我们班要在学校演出了!这出戏里有一个仙女公主,而我就打算扮演仙女这个角色!”她一边拍着小手,一边“格格”地笑着。她还非常兴奋地宣布说:“这是一部音乐喜剧,我还要在里面唱几支歌呢!”

“是吗?真好,是位神仙公主呢!”小姑娘的快乐立即打动了尼昂,尼昂觉得自己也快成了一个孩子,和她一样笑着叫起来。

三天之后,当尼昂再一次来到街角的邮箱边,他注意到梵妮的妈妈,正在校车停靠点等待她女儿。不一会儿,校车到站了,梵妮兴奋地跳下车,朝她妈妈跑过去,她一边跑一边笑,于是,这母女俩手拉着手朝家里走去。忽然,小姑娘看见了尼昂,便马上离开了妈妈朝尼昂跑了过来。

“你知道吗?我们今天预演了呢!”看她那个高兴劲儿,尼昂猜她一定是扮演了仙女公主才这样高兴。

“噢?这么说,你演的仙女公主很成功喽?”尼昂高兴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