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19112000000033

第33章 曾国藩家书(5)

■原文: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译文:我经常看见朋友中有好的人才,往往凭借着自己的才能目空一切,动不动就说别人不如自己,见了乡墨便说乡墨不通,见了会墨就说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没有入学便骂学院。心平气和地来说,他自己所作的诗或文,确实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不仅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而且还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只是他不肯用对待别人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便觉得别人不行。既骂考官,又骂同考先考取的。骄傲之气既大,自然难以进步,因而落魄一生,毫无长进。

■曾国藩的方法

曾国藩病逝后,他的学生,清末大臣、洋务派和淮军首领李鸿章曾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从挽联中不难看出,李鸿章对曾国藩的逝世是发自内心的哀痛,对联中充满了对曾国藩的敬仰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曾国藩对李鸿章有着“师生之谊、知遇之恩”。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年的进士,因此有“同年”之谊。李鸿章在未中进士之前,与其兄李瀚章都曾以“年家子”身份投靠曾国藩门下,拜曾国藩为师。1845年,李鸿章参加恩科会试,曾国藩出任本科会试同考官。李鸿章虽然没有考中,但诗文却得到曾囯藩的赏识。

后来,李鸿章以翰林身份在安徽办团练,在被太平军打得一败涂地,落魄潦倒的时候,他以“书剑飘零旧酒徒”自嘲,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到江西曾国藩大营,想投奔曾国藩帐下做一个幕僚,没想到在客栈住了将近一个月,都没能得到曾国藩的召见。李鸿章郁郁寡欢,心情十分苦闷。

这天,李鸿章终于接到通知,说曾国藩要接见他了,郁闷已久的李鸿章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激动。

第二天,李鸿章依约来拜见曾国藩,在外厅坐了半天的冷板凳,这才听人喊道:“大帅请客人进去。”李鸿章跟着带路的戈什哈,一直来到后堂,却见曾国藩正坐在堂下洗脚,不由得一愣!以那时儒家的规矩,主人在洗脚时是不可以见客的。见此情景,李鸿章心里暗暗不乐,但在“恩师”面前,他只能把这种不快埋在心里,丝毫不敢表露出来。

见李鸿章进来后曾国藩连头都没抬,淡淡地说了声:“请坐。”便又低头洗他的脚去了,半天没搭理李鸿章。

本来师生多年不见,李鸿章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眼前这种架势,恰似一盆凉水迎头浇了下来,让他从头凉到脚。

在当时李鸿章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也是堂堂的钦点翰林啊,哪里受得了这种窝囊气!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冷遇,李鸿章实在是羞愤难当。这时,他再也坐不下去了,连一句客套话都没说,起身就走。走出门外,他还似乎听到曾府的下人们在那里偷偷地哂笑。

李鸿章走出曾府又羞又恼,怎么也想不通恩师曾国藩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他。在他心目中,曾国藩一向待人和蔼可亲,谦虚大度,为什么今日与以前判若两人呢?以前,曾国藩当京官时,对李鸿章也是十分器重的,并且不止一次地对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说,李鸿章堪为国家栋梁之材,将来必成大器。可是他今日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冷淡呢?李鸿章边走边想,却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李鸿章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地就回到了他住的那家客栈。刚进门,就遇见了客栈老板,老板手里正提着李鸿章的行李。李鸿章诧异地问怎么回事,客栈老板说:“曾大帅有令下来,本县之内,不得再收留李鸿章过夜。”

李鸿章闻言又是一惊,同时也很迷茫,心想:曾国藩原来有所布置,可是他究竟为何要为难我呢?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得雇了匹马连夜赶路,只想速速离开此县。

李鸿章刚刚离开县城,忽然听见路边有人喊道:“李大人留步!”李鸿章停下来回头一看,原来是曾国藩的一个戈什哈正恭立在路旁。那戈什哈迎上前给李鸿章打了一个欠,谦恭地说:“曾大帅叫我在此等候李大人,接李大人回大营,他老人家有话要对李大人说。”此时的李鸿章真是又气又恼,有心不跟那戈什哈回曾国藩大营吧,可又经不住那人的死缠硬磨,更不想为此与曾国藩撕破脸面,只好随着那人一起回到了大营。

令李鸿章没想到的是,此时的曾国藩的大营张灯结彩,中门大开,曾国藩正站在大门之外迎接李鸿章,这隆重的场面直让李鸿章感到受宠若惊。

在酒宴上,曾国藩诚恳地叫着李鸿章的字说:“少荃啊,我听说你当官后很骄傲,常常趾高气扬的,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你在安徽屡屡被太平军所败,与你的骄矜之气不无关系啊!为师我这样对你,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要挫挫你的骄气,灭灭你的傲气。你要切记,一个人光有才还不行,还要有气量,要学会谦逊,韬光养晦,方能成得大事。”

听了恩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李鸿章羞愧之余,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恩师的教诲。

此后,李鸿章时刻铭记曾国藩的这番话,努力戒骄戒躁,摒弃骄矜之气,修身养性,言语举止都十分谦逊。渐渐地威望日盛,人人敬仰。在曾国藩的保举下,李鸿章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由曾国藩的下级变成了与曾国藩平起平坐的同级,坐在了“中堂”的位置上,成为晚清重臣。

狂傲招来杀身之祸

三国时候,祢衡很有文才,在社会上也很有名气。但是,他恃才傲物,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容不得别人,别人自然也容不得他。所以,他“以狂杀身”,最终被黄祖杀了。

祢衡所处的时代,各类人才是很多的,但他目中无人,经常说除了孔融和杨修,“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即使是对孔融和杨修,他也并不很尊重。他常常称他们为“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经过孔融的推荐,曹操见了祢衡。见礼之后,曹操并没有立即让祢衡坐下。祢衡仰天长叹:“天地这么大,怎么就没有一个人!”

曹操说:“我手下能臣武将有几十个人,都是当今的英雄豪杰,怎么说没人?”

祢衡说:“请讲。”

曹操说:“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就是汉高祖时候的萧何、陈平也比不了;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就是古代猛将岑彭、马武也赶不上;还有从事吕虔、满宠、先锋于禁、徐晃,又有侯淳这样的奇才,曹子孝这样的人间福将,怎么说没人?”祢衡笑着说:“您错了!这些人我都认识,荀彧可以让他去吊丧问疾,荀攸可以让他去看守坟墓,程昱可以让他去关门闭户,郭嘉可以让他读词念赋,张辽可以让他击鼓鸣金,许褚可以让他牧羊放马,乐进可以让他朗读超书,李典可以让他传送书信,吕虔可以让他磨刀铸剑,满宠可以让他喝酒吃糟,于禁可以让他背土垒墙,徐晃可以让他屠猪杀狗,夏侯淳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叫做‘要钱太守’。其余的都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

曹操听完很生气,说:“你有什么能耐?敢如此口出狂言?”

祢衡说:“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让皇帝成为尧、舜,下可以跟孔子、颜回媲美。怎能与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这时,张辽在旁边,怒目而视,拔出剑来要杀祢衡,曹操阻止了张辽,悄声对他说:“这人名气很大。要是杀了他,天下人必定说我容不得人。他自以为了不起,所以我要他任教吏,以便侮辱他。”

一天,祢衡去面见曹操,曹操特意告诉看门人:“只要祢衡要见我,你就立刻让他进来。”祢衡衣衫不整,还拿了一根大手杖,坐在营冂外,破口大骂,使曹操侮辱祢衡的目的没能达到。

有人对曹操说:“祢衡这样辱骂你实在太猖狂了,把他押起来吧!”曹操当然很生气,但考虑后还是忍住了,说:“我要杀他还不容易。不过,他在外总算有一点名气。我把他送给刘表,也落得个礼遇贤士的名声。”就这样,曹操没有动祢衡一根毫毛,让人把他送到刘表那儿去了。

到了荆州,刘表对祢衡不但很客气,而且“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但是,祢衡骄傲之习不改,多次奚落、怠慢刘表。刘表又出于和曹操一样的动机,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

到了江夏,黄祖也能“礼贤下士”,待祢衡很好。祢衡常常帮助黄祖起草文稿。有一次,黄祖握住他的手说:“大贤士!你真能体察我的心意,把我心里要想说的话全写出来啦!”

但是,后来在一条船上,祢衡又当众辱骂黄祖,说黄祖“就像庙宇里的神灵,尽管受大家的祭祖,可是一点儿也不灵验”。黄祖下不了台,恼怒之下,把祢衡杀了。祢衡死时才26岁。

曹操知道后说:“迂腐的儒士摇唇鼓舌,自己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