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19105600000001

第1章 序

侯水先校长的“校本课程”

早在2000年8月23日,我就结识了侯水先校长。侯水先校长认真、朴实、坦诚、幽默的作风,给我以深刻印象。侯校长说:“我的名字中有‘水’,但我‘不水’。”我给他补上一句:“您的名字中有‘先’,的确‘敢为人先’。”射洪中学的学校精神概括为:“团结向上,敢为人先。”

我就怎样开展教育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怎样坚持理念治校,思想领导,以人为本,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问题,曾与他和射洪中学教师们大家一起讨论探索。射洪中学教师的良好形象,使我大为感动。看了这本侯水先校长撰写的《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之后,方知侯校长要求自己和全校教师做到:

立志、读书、净口、修身

仁爱为怀,诚信为本,谦虚刻苦,自强不息。

敬业乐教,严谨求实,立志高远,奇想勇为。

我终于找到了为什么射洪中学教师内在素质高、外在形象好的深层次原因。

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不同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既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又有相对变化的内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喜欢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学生不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同样如此。同理,教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也会随着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对上述课题,侯水先校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他的前两部书中,也曾有过论述,这对当今我们处理好师生关系、建设和谐学校很有启发意义。

侯水先校长是一位受到教师和学生喜欢和热爱的好校长。内在原因在哪里?我的回答是:侯校长珍惜荣誉、重视良心。他认为“荣誉是超越具体的物质功利所得到的精神享受和愉悦,它令人纯洁高尚。良心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原则,是比单纯的道德戒律更有震撼力的东西”。侯校长强调的荣誉,是从事教育事业的荣誉;侯校长强调的良心,是社会责任驱动的良心。

事业、荣誉、责任、良心

这四个关键词,正是侯水先校长的人生追求,侯校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我认为,每一位校长都应当将自己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向全校师生员工讲清楚,还应向家长作阐述,向社会做宣传。其中更具体包括学校的优秀传统、学校精神、培养目标,以及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校歌等等的制定。此外,校长必须开门办学,制定规划、接受检查、总结经验、同行交流,等等。上述这一切,校长都应自己亲手认真作准备,并登台“上课”。这是校长自己撰写和实施的“校本课程”。校长开设的“学校办学思想”这一“校本课程”,要由校长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侯水先校长撰写的《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与前两辑一样,都是“校本课程”的典范,集中了侯校长为把射洪中学办成遂宁市第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以及其后促进射洪中学持续发展和壮大所作的努力。本书有不少精辟之论,例如:“相互欣赏,彼此成就”;“尊重比关爱更重要”;“管理从严,教学从紧,德育求真,后勤务实”;“用纲领凝聚人,用制度规范人,用待遇温暖人,用机制激励人”,等等。

侯水先校长勤于学习理论,讲述引经据典;勇于深入实践,获得不少灵感;善于独立思考,总在不断发展;敢于新的创见,办学遥遥领先。我用了四个半天,仔细读完侯水先校长的《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我的感受是每一位在任的中小学校长,以及即将上任的中小学校长,都应当为自己的学校开设出优质的“校本课程”。侯校长的这本书,值得各位校长一读,定会从中获益不少。侯校长的这本“校本课程”的“教材”当然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因为射洪中学还在不断的发展中,侯校长还在不断提高之中。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这表明孔子通过教育实践和刻苦学习,10年就上一个大的台阶,不断得到发展。我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仿照孔子这句话对称地说,对于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应是:

“二十而教,三十而乐于教,四十而有创造,五十而著书立说,六十而桃李满天下,七十而发挥余热,不疲劳。”

侯水先校长“五十而著书立说”,六十后仍诲人不倦“不疲劳”。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在于为社会、为人民“立功、立德、立言”。侯水先校长从事教育事业40年,立了功,立了德,立了言。他促使一大批教师实现了人生价值,促使一大批学生实现了人生价值,从而也使自己同步地实现了人生价值。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是为序。

(查有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智力开发与专门人才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理论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