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川菜诗百首:用旋律找回记忆
19105100000001

第1章 诗之序

川菜、川酒、川茶、川戏合为四川,可以说它们是四川传统文化的亮点、传统文化的代表。特别是川菜,更是声名卓著。川菜吃起来让人感到痛快,舌尖上的美味可以征服世界。一吃就上瘾,一吃就难以忘怀。即使让目光对准当下,川菜在四川GDP中的分量虽然并不显著了,但是川菜仍然还是川人最大的名片,它的文化价值依然无可替代。

四川的今天、明天和将来吃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吃川菜!对外交流说什么?拉动旅游靠什么?走向世界做什么?还是离不开川菜!笔者可以自豪地说:它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川菜是技术、是科学、是文化”,如今已经是知识界和餐饮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历史上四川籍的文化名人,以及长期客居四川的文化名人,与川菜结下了不解之缘。司马相如、左思、李白、杜甫、薛涛、苏东坡、陆游、李调元、张大千、李劼人、黄晋临等大名鼎鼎的诗人、作家、画家、官人,或用诗歌,或用锦绣文章给我们留下了川菜的精神元素。他们或者亲自下厨,或者自办餐厅,给川菜创制了许多名菜,给川菜留下了许多佳话,注入了许多文化的味精。例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办的文君酒家,风流动人的爱情传说给川人留下了许多浪漫的故事。苏东坡是前无古人的大美食家,他给后人留下了50多道有据可考的菜品,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鸡、东坡竹笋……传奇与菜品共存。李劼人的豆豉葱烧鱼、厚皮菜烧猪蹄、黄花猪肝汤、干烧牛肉等许多菜品都很经典,至今仍为川菜名品。张大千更是厨中圣手,他创制的大千干煸牛肉丝、大风堂鸡套鸽、芙蓉鱼翅、四川狮子头、绍兴酒烧笋、西瓜甜汤、牛肉圆子等精妙绝伦,并形成了川菜大菜系下的大千菜系。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黄晋临先生担任慈禧太后御厨总管和在成都开办姑姑筵时期对于川菜的重大贡献,他研发了许多传诸后世的经典川菜,培养了一代川厨,提升了川菜的水平和地位。但遗憾的是黄晋临先生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系统的文化资料,我们仅从一些逸闻趣事的记载中,或者口耳相传的故事中淘到一些珍宝。他的开水白菜、鸡豆花、樟茶鸭子、烧牛头方等几十道经典菜品至今仍然是川菜的当家菜品。

特有的文化元素,造就了川菜特有的文化魅力,丰富了川菜的个性,当然也让川菜更加风雅、更加丰满。

上述文化人都对川菜文化有过许多建树。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重心并非在餐饮事业上,或者说餐饮文化上,所以有关川菜的著作、诗词,都只是散见在一些其他著作里面,不成体系。许多诗词都是应酬之作,不是他们的力作,所以产生的影响也不大。这就使得川菜文化与川菜的名声难相匹配。

从另一个角度看,古代的中国较为重视文化,不太重视科学技术,因此历史上有关川菜技术的著作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是一点简单的菜谱之类的东西。但是与古代相反,当下川菜产业又比较重视技术,不太重视文化建设。书籍市场上有关烹饪技术、特别是菜谱书层出不穷,甚至可以说充斥于世。然而川菜文化的书籍则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川菜的诗集至今还没有一本问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衣食足礼仪兴,衣食不足横扯筋。盛唐、大宋都是因为富足、强大,才出现了文化的兴盛,在历史上巍然屹立着两座文化高峰——唐诗宋词。而文化的强大和兴盛又促进着经济的繁荣,带来具有品位的精神生活。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高雅文化必然再次成为时代的主流。

笔者系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现四川旅游学院)教授,从事酒店管理和餐饮文化的教学,写过《人间吃话》、《餐饮取胜之道》之类的几本书,也发表过一些有关餐饮的诗词歌赋作品。很久以来一直想出版一本表现传统经典川菜的诗集,前些年因为在职,教学工作和社会活动繁忙,没有从容的时间和闲情逸致,久久不能进入状态。拿到了“解放证书”以后,又担任了成都市老年乒乓球协会主席和几家大型餐饮企业的顾问,中国烹饪杂志和一些报刊也经常约稿,有些还是连载,心不闲、身不空,所以还是没在状态,但是心里始终装着这件事。四川餐饮文化促进会会长石胜利先生对我说:“用诗歌来表现和记载经典川菜,它的意义有多大怎么说也不过分。”更加重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况且前人又都没有涉足过这件事,鄙人再不做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了。

写诗是年轻人的事情、是浪漫的情调,必须具有真情、深情、激情和豪情,以及较为丰富的文学素养和餐饮文化的专业知识,才能去镶嵌川菜文化皇冠上的这颗明珠。本人已经过了耳顺之年,虽然已经失去了年龄优势,但是自认为心理尚年少,还是全国老年乒乓球比赛的金牌获得者,论反应、敏捷度并不亚于一般的年轻人,因此不能言败。与文学家比较,本人具有餐饮专业的优势;与餐饮专家比较,本人又具有文学和写作方面的优势。反复掂量,充满自信,于是当仁不让地欣然命笔了。

写诗你没有童心,不感觉年轻、不自负、不冲动还真不行。写了几首自我感觉还比较好。特别是开始写了《用旋律找回记忆——凉糍粑啊白麻糖》、《推纱望月—竹荪鸽蛋》、《麻婆豆腐》、《宫保鸡丁》、《三大炮》等几首后反映较好,报纸也陆续登载了,川菜博物馆的苟德馆长也为之叫好,收藏了好几首。于是充满信心准备将书名主标题定为《用旋律找回记忆》,副标题为“川菜诗百首”。但是在深入写下去的时候才发觉,越来越难。因为不是所有的传统经典川菜,你都那么有感觉,那么得心应手。有时候为了一首诗得冥思苦想很久,得培养出感情才写得出来。此时不得不查查资料,甚至专门再去吃一下这道菜,把感觉找回来。

川菜诗百首,没有诗意肯定不行,但离开了菜的味道、做法、它的历史去写也不行,得把握住一个度。因为它既在诗歌的国度,又在川菜的天空里翱翔,非常之难。所以如果这时你再用律诗来表现它,就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实真正能传诸后世的好诗,往往是那些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诗句,比如古代李白、苏东坡的诗句,现当代徐志摩、余光中等人的诗歌。笔者虽然才疏学浅远不及这些大家的诗情和才情,但是心向往之,愿效法之。

该诗集除收集了笔者所写的百余首川菜诗歌以外,还收集了少量与四川餐饮文化相关的诗词歌赋,比如受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约请写的《磨刀石林赋》,既为烹饪学子励志,也表明心迹愿在餐饮行业做一方磨刀石。《宽窄巷子咏》、《锦里》是登载在《四川经济日报》上的两首怀旧诗,它们的收入有助于营造川菜的文化氛围,《同春养生堂铭》、《雍锦天府赋》、《千年调》、《今日东坡铭》、《豆腐豆花铭》、《蜀乡竹林赋》都是从不同侧面表现川菜养生文化、历史风貌、服务氛围的,希望亲爱的读者能够喜欢。

当然,笔者只是一个尚未入门的写诗人,有一些川菜诗歌还是顺口溜的水平,不能与真正的诗人相提并论。笔者只是想抛砖引玉,开一个头,引起更多的学者、诗人对川菜文化的关注,迎来一个诗意盎然的川菜文化春天。在此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这本诗集给予点化和指正,甚至让一些诗歌得到重生!

本书得到了眉州东坡酒楼集团、成都映象、金宫味业、川菜博物馆、新联星酒店集团、眉山长富园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笔者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学治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