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揭示比尔·盖茨的隐秘财富道
19102500000059

第59章 绝不要自己降低售价

“低价”销售策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在比尔·盖茨看来,好的商品自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价格。因此,若非必要,他绝不轻易降价销售自己的产品。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终于将他们久存于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在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正式创建了微软公司。

微软公司成立后,比尔·盖茨就同罗伯茨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合同,把销售BASIC语言软件的专利权授予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在这个合同中,比尔·盖茨以其优异的法律知识,精确地规定了软件的开发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各自拥有的权利。这个合同后来成了软件专利合同的典范。

要启动罗伯茨的阿尔塔计算机,就必须具备密度较高的存储板和快速输入程序。罗伯茨在自己的机器里安装了他设计的4k存储板,这使比尔·盖茨的BASIC语言程序在计算机上有可能运用。但是这种存储板的可靠性太成问题,比尔·盖茨编写了一套存储测试程序,用它来检查这些存储板时,发觉都不能使用。但是,罗伯茨拒不承认这一点,他认为盖茨太嫩,对商业一窍不通。

这时,加利福尼亚州一名计算机爱好者开办的一家公司,设计制造了一种4k存储板和其他一些适用于“阿尔塔”的部件,另有一些公司也生产了能与“阿尔塔”兼容的插件。

在这种情况下,罗伯茨就只能以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为他开发的BASIC软件作为拳头产品了。

但罗伯茨的计算机用纸带输入程序,所花的成本太高,而且它运行的速度也太慢。而那时,IBM公司已经使用磁盘驱动器来存储程序,它是一个覆有磁性物质的薄盘,可以高速旋转,磁头能在盘上精确定位,迅速读写信息。罗伯茨打算把这种先进的磁盘驱动程序安装在“阿尔塔”上,为此,就得编制管理软件。

1976年2月,比尔·盖茨他们开始为罗伯茨的公司编制磁盘BASIC语言。这时,他和保罗·艾伦住进了离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不远的一家便宜的旅馆。他用一支笔和一叠草稿纸.花了大约10天时间就完成了编制磁盘BASIC语言的工作。由于磁盘作为一种存储信息的方式有其方便快捷的优点,磁盘驱动器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广泛使用,BASIC语言自然也就成了大量应用软件的程序编制语言。7月,这个磁盘操作系统正式发行,售价200美元。这在当时还是比较高的售价。

为了促销,微型仪器公司还带着“阿尔塔”进行了一次公开演示的公路旅行。车上载着阿尔塔计算机,连着一台电传打字机,里边运行着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4k版本的BASIC。走到哪里,微型仪器公司就把爱好者协会或计算机俱乐部办到哪里。

这种促销活动,很让比尔·盖茨开眼界。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白天做着这样的旅行,晚上加班加点搞BASIC。到夏天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个8k内存的BASIC。接着他们又向12k或16k带有扩展功能的BASIC努力。1975年夏天,他们与埃德·罗伯茨正式签署了协议,着重申明了关于8080计算机的配套软件BASIC的使用权利。

这个协议是由比尔·盖茨起草的,他父亲和阿尔伯克基的一名律师帮助做过完善工作。比尔·盖茨不仅懂得复杂的计算机技术,而且懂得涉及软件协议的严格的法律条文。这份协议有效期10年,给予微型仪器公司独有的在世界范围使用BASIC的权利,包括向第三者发放从属许可的权利。

这个协议后来引起了诉讼,但是比尔·盖茨取得了最后诉讼胜利。

可不要小看了比尔·盖茨的这份协议。在当时,这类的协议几乎没有像样的,因为软件没有像样的。这份协议后来成了不断兴起的计算机软件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的范本,成为这个行业的法律标准。

这个协议规定每卖出一份BASIC,如果是随着硬件一起卖出的,微软公司收取30美元。8k版本BASIC每个拷贝35美元。扩展BASIC每个拷贝60美元。如果单独卖出,微软公司收取销售价的50%。如果使用者需要修改BASIC,那么他还得为源代码付钱,微软公司还将收取其中一半。

但是,盖茨和艾伦并不满足,他们只是从中挣到了18万美元,而这种按每个拷贝收权利金的软件转让方法在当时很罕见,是比尔·盖茨首开先河。

继盖茨的4k解释型BASIC之后不欠问世的微电脑的编译型BASIC转让给以赛姆公司时,以赛姆公司获得了无限的发行权,而只付出了一台自产的8080微电脑和一些外围设备作为代价。虽然便宜得要命,软件开发者尤班克斯还像占了大便宜一样向朋友们夸耀说:“他们还要给我一台打印机呢。”

对同一类软件产品,价值观如此不同,可见比尔·盖茨的高明。尽管BASIC开始卖价并不理想,可盖茨也不会采取低价或挂机免费的方式,他仍然采取强硬的市场运作方式,从而从长远的方向上得到了顾客。

但是,纵观目前微软在东南亚市场的促销手段,已经开始实行降价销售手段。人们当然把Linux看做最大的功臣。不仅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人们有充分的理由选择更加经济的Linux作为个人电脑的平台,在发达国家,开放源代码的呼声同样越来越高,而Linux技术的更加成熟和稳定,给了越来越多的Linux爱好者们发挥的空间。微软的垄断和高价格常常被视作软件成本过高和盗版泛滥的原因,而Linux似乎可以使人们不再为这两个问题而烦恼。

除了桌面操作系统之外,在应用软件方面受到其他软件的追击,是人们相信微软会降价的另一个理由。最近的几年来,微软在中国多次的政府采购中失利。其实微软并不缺少订单,但在北京市政府和广东省政府的几次竞标中被媒体认为“出局”,却把它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令它不能不小心翼翼。如果不考虑盗版,价格自然是微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致命伤。对绝大多数的微软用户来说,降价无疑是让他们精神振奋的事情,但是这两个理由以及与马来西亚、泰国政府的合作似乎还不够充分。

有人这样解释微软的全球统一定价策略:如果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取不同的价格,该国或地区的PC厂商就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微软产品,而这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厂商将所购买的微软产品卖到定价更高的国家,以赚取不菲的差价,微软当然不会答应。

与传统商品完全不同,信息产品具有极高的生产成本,极低的复制成本,这就决定了它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之差永远能够取得一个最大值。

盖茨曾经谠道,“即使是盗版,我也希望他们盗我们的产品。”事实证明,正是盗版强大的复制能力,低廉的价格让微软真正占领了全世界的“桌面”,并让人们形成了对Windows的依赖。在盗版风靡的同时,微软还向人们传播这样的理念——盗版是可耻的偷盗行为。如果微软没有坚持全球统一的高价,而是降低在发展中国家销售的产品的价格,可能的结果是市场上有更多的竞争。

除此之外,微软还是一个高明的价格差异化者,这使得它在获得最广大的市场份额之外,还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经济学上把这种垄断下的差异化定价称为“价格歧视”,通常有三种形式。即使在垄断的情形下,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收取不同的价钱,获得最大的消费剩余仍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微软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部分消费者而不是所有买主的消费剩余,不同的软件版本、客户级别就是微软获得这些消费剩余的工具。如果微软调整全球统一定价,这将是第三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就是对不同的市场、地区进行区隔,将消费者进行划分,对每一群体的消费者定不同的价格。相对于传统商品,软件获得利润的关键在于,软件的版本之间成本差异并不大,但价差却相当可观。

微软可能调整全球统一定价,在对高价望而兴叹的人们看来似乎正是降价的信号,但问题的关键是,微软即使调价,实际上也只是第三种类型的价格歧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价格的下调,甚至还有可能在某些地区定价会提高,下降的可能性只是集中在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而已。而在目前能够看到的关于微软调整定价的消息里,微软的相关人士都只是声称,将可能实行更灵活的定价,这与降价的含义完全不同。

比尔·盖茨确实深谙商业竞争之道。商业竞争过程中,价格竞争自然也是一种可用而且也的确可以收到一定效果的方式。好质量的商品价格必然昂贵。如果一味地追求,那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次充好、以劣代优,也就必然导致卖出商品质量的同步下降。“顾客心里一杆秤”,最后谁输谁赢自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