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会画圆圈后,已画过许多圆形物品。有些孩子会画上下两个圆表示不倒翁。这就是画人的开始。让宝宝仔细看妈妈的脸,然后在圆圈内添上各个部位。多数孩子先添眼睛,画两个圆圈表示,再在圆顶上添几笔、表示头发。这时家长再帮助他添上鼻子和嘴,再让宝宝添耳朵。家长可示范画一条线代表胳臂,叫宝宝添另一个胳臂。又示范画一条腿,让宝宝画另一条腿。这种互相添加的方法可逐渐完善,使宝宝对人身体各个部位会进一步认识。
2.学用剪刀
学会用具、锻炼手的能力。
方法:选用钝头剪刀,让孩子用拇指插入一侧手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插入对侧手柄。小指在外帮助维持剪刀的位置。3岁孩子只要求会拿剪刀,能将纸剪开,或将纸剪成条就不错了,在用剪刀过程中要有大人在旁监护,防止孩子伤及自己或剪刀伤及别人。
3.练习捡豆粒
将花生仁、黄豆、大白芸豆混装在一个盘里,让孩子分类别检出。开始训练时可用手帮助他捡黄豆,随着熟练,就让他独立挑选。
言语能力训练
1.学习复述故事
教孩子看图说话。开始最好由妈妈讲图片给他听,让他听并模仿妈妈讲的话,逐步过渡到提问题让他回答,再让孩子按照问题的顺序练习讲述。
2.猜谜和编谜的训练
促进幼儿语言和认知。家长先编谜语让孩子猜,如”圆的、吃饭用的“,”打开像朵花,关闭像根棍,下雨用的“,孩子会高兴地猜出是什么。启发孩子自己编,让家长猜。如果编得不对,家长可帮助更正。轮流猜谜和编谜。可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3.训练初步推理
与小孩面对面坐下讲故事或讲动物画片时,不断提问,引导孩子回答如果……后面的话,如龟兔赛跑时,小白兔不睡觉会怎样?
小兔乖乖如果以为是妈妈回来了,把门打开后又是怎样?通过训练,学会初步推理。
4.学说英语
当宝宝能够自如的用母语与人对话、背诵诗歌时,就可以开始学外语了。双语学习可以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大脑半球言语中枢的发育。言语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从小掌握双语的儿童,大脑的两个半球对言语刺激都能产生电位反应,能够用双语进行”思维“.5岁前,孩子存在着发展言语能力的生理优势和心理潜能。幼儿学外语,以听说为主,不要求学字母,也不学拼写,只要求能听懂,能说简单的句子、会唱儿歌即可。教唱英语歌是幼儿学英语的好方法。
认知能力训练
1.学习点数
继续结合实物练习点数,让孩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3,训练按数拿取实物,如”给我一个苹果“,”给我两块糖,“”给我三块饼干“,反复练习、待准确无误后,再练习4~5点数等。
2.学玩包、剪、锤游戏
这是古今中外儿童都喜欢玩的游戏。先让孩子理解布包锤、锤砸剪、剪破布这种循环制胜的道理。边玩边讨论谁输谁赢。让孩子学会判断输赢。当两个孩子都想玩一种玩具时,就可用包、剪、锤游戏来自己解决问题。
3.学找地图
找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和街道。
方法:先让孩子在地球仪或中国地图、本市地图中找到经常在天气预报时听到的地名。重点是多次在不同的地图和地球仪上找到自己住的地方。要学认本市地图找出自己居住的街道。3岁孩子受过这种教育是可以记住的,也让孩子记住家中电话号码。
情感和社交能力训练
1.学习礼貌作客
到了周末,全家准备到奶奶家做客,应事先做一些指导,使宝宝表现有礼貌。进家门口,先问爷爷奶奶好。当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送礼物时,不可争着要先打开。当爷爷递来吃的东西时要先拿最小的,并且马上说”谢谢“,不要作客时乱翻抽屉和柜子里取东西,需要什么用具,要”请“奶奶拿。离开爷爷奶奶家时要说”再见“.作客表现好应该回家后及时表扬。
2.学做家务劳动
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择菜、拿报纸、倒果皮等,培养爱劳动、爱清洁习惯。
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治
婴儿从出生起,就开始接受周围环境的复杂刺激,并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受到良好的刺激,则形成优良品德行为习惯,若接受不良环境刺激和错误的教育,可能造成小儿精神心理上的问题。
1.模仿脏话的矫治
有的小儿还没学会说话,可一开口就是”妈ד,周围人听了哈哈一笑,觉得好玩。待孩子用语言交往时,脏话已经形成习惯,母亲感到束手无策,也难以使他改口。可见,矫治脏话,首先必须有一个文明的语言环境,以美的语言熏陶孩子。在学舌初期,先教会孩子说”请“、”谢谢“、”再见“、”不客气“……结合适当的语言情境,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给以正面强化。在运用过程中,逐渐理解词义,培养友好情感。经过正确的训练,美的语言便在头脑里形成牢固的网络,并能指导良好行为,不仅说出话来感人动听,做起事来也招人喜欢。
2.攻击性动作的矫治
小儿还不会走路,更不会跑,就能”打架“,一旦发生争端还很难劝解。乳幼儿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手的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发育,社群心理能力也不断增强。
如果教育得法,孩子会形成良好的群体心理,喜欢与同伴交往,设法用玩具吸引对方,共同游戏中体验友好交往的快乐,从而养成友爱行为的习惯。
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多数是模仿的结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或大嚷大叫、怒斥、打骂,孩子就不知不觉地学会动手动脚,对孩子的惩罚成为攻击性行为的示范,作为一种模式映入孩子大脑。据调查资料表明,婴儿期受到严厉惩罚,其攻击性行为更加强烈。在错误的教育下,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学会在不称心时,向对方发出威胁性的大嚷大叫,或用身体攻击,或用语言攻击,大骂他人。男孩的冲突和攻击性行为更多些,女孩口骂较多些。也有些孩子因气质类型以胆汁质为主,情绪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性情暴躁,也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可见,防止攻击性行为,关键在于稳定孩子的情绪,对不明道理的幼儿,严禁施加强制性的手段,强制会激惹他的情绪,引起暴躁。而和蔼可亲的语调、抚爱的动作、慈祥的面容给孩子以安全感,情绪稳定,才会高高兴兴地接受教育和训练。用正面强化的办法,培养良好行为,不乖行为很快就得到了矫治。
3.执拗、任性行为的矫治
有些孩子,某种需要稍不满足,就大哭大叫、打滚,一闹就是个把小时,闹得母亲心慌意乱,父亲大怒。特别是不喜欢去托儿所的孩子,更会做此类表演。
这类行为多为小儿神经质。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事事得到满足,样样符合心愿。成人对孩子百依百顺,造成他的性格过分拗执,易激怒,不易适应变化了的外界条件,缺乏意志。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大发威风,特别是母亲忍耐不住,便向孩子苦苦哀求,孩子见妈妈”投降“,下次还要闹得更凶。因此,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要耐心诱导,可用注意转移法,给他满足合理的需求。在闹得正凶时,可暂时不予理睬,使他感到无聊,也就不闹了。但大闹过后,不要再提此事,以正确的行为引导,使他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耐心和缓的正面教育,会有效地矫治各种不良行为。
怎样观察孩子是不是聪明
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聪明,妈妈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1.想象力
几个孩子在一起,妈妈让孩子们看天上的白云像什么。孩子们能想象出来的东西有的多,有的少。有的更贴切些,有的差得太远。
让孩子们想象春天来了,会是什么样。有的孩子能想得很丰富形象,有的只说得出儿歌上的几句话。
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最后让孩子来结尾,有的能讲得很好,有的讲不出来。
2.观察力
让孩子们看一幅画,问他们画上都有什么。有的孩子看得很细,注意到了画上的细节,有的孩子看得比较粗。
拿两幅画,大体相同,但在细节上不同。
让孩子看两幅画有多少处差别,有的孩子看出的差别多,有的孩子看出的少。
让孩子看两种物体,如凳子和椅子,让孩子找出两物的相似之处,孩子有的看出之处多,有的少。
3.记忆力
给孩子画几个图形,如苹果、香蕉、梨、葡萄等,然后收起画,让孩子说他看见了什么,孩子有记住多少之分。
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讲完以后让他复述,有的孩子记住的内容多,有的少。
4.思维能力
给孩子许多包括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红色、绿色、黄色等不同的纸片,让孩子挑选归类。有的孩子逻辑思维清楚,能将纸片按一定规律分堆,有的则不能。
看图说话,有的孩子能看出图中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关系,有的则不能。
妈妈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弱点,要在以后的游戏中,帮孩子扬长补短,促进智力全面发展。
受人欺负的孩子
受欺负的孩子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回到家里一个劲儿地向妈妈诉苦说,今天强强对我如何如何了;今天伟伟对我如何如何了。
这种类型的孩子,多半不是真正受欺负的孩子。也就是说,从客观上看,他不是受欺负的对象,有一点小事,他就觉得受了欺负。
第二种类型是真正受欺负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虽然有时也向父母诉苦,但更多的是表现出愁眉苦脸,郁郁寡欢,垂头丧气,什么也不说。
幼儿中欺负人的行为,大多数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或者是近邻之间,家长看得到的时候很少。因此,父母能够照顾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请留心下述两种情况:对第一种类型的孩子,不要认为他是受欺负的孩子,为他们担心,袒护他们,把他们关在家里自己带他们玩,这些做法都会产生反效果。对于这种孩子,应该改变平时”温室里的花朵“的教育方法。不能只让他们与双亲一起生活,应该让他们多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他们的抵抗力。
对第二种类型的孩子,则要请求园方出面积极采取具体措施,制止别的孩子欺负人的行为。
怎样教孩子慷慨大方
家长喜欢在孩子小时就教他慷慨大方,常让小婴儿把手里的东西送给他人。有时孩子玩腻了手里的玩具,或是吃饱了,他会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还有时,孩子被成人逗惯了,知道没有人真要他的东西,就递过去,假如真把他的食物咬一口,必然惹得他哇哇大哭。这是因为婴幼儿还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道理。因此,父母不要强迫孩子把他的东西送给别人;不要讲那些他还不懂的什么”小气“”自私“的话;不要因为孩子”小气“伤了大人的面子而惩罚孩子。
在孩子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之后,父母可以让他理解与他人分享的乐趣,体会到互相交换他所得到的好处。在他与别人分享以后,要鼓励他,使他感到自豪,得到新的乐趣,而不是感觉失去了什么。
另外,鼓励孩子帮助他人,特别是值得同情的人,使他乐于助人也是教育孩子慷慨大方的一种方法。父母经常带孩子帮助别人,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关心他人。对弱者的关心会激发孩子助人的愿望,使孩子产生同情心和助人的行为。
幼儿情感的发展及培养
幼儿时期已经产生了明显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这些都属高级社会性情感。
1.道德感的发展
道德感,是人们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体验。它是掌握道德标准以后产生的。幼儿的道德感,也是在对道德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婴儿期只有同情感、怕羞等简单道德感萌芽。到幼儿期,懂得集体纪律、规则,在集体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
2.美感的发展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标准而产生的。
孩子出生不久,就喜欢看彩色鲜艳的玩具、形象美观的物体,对那些不成样子的乱糟糟图形躲避不看。八九个月时,给他洗干净脸,梳梳头发,然后给他照照镜子说:”多白呀!多漂亮呀!“他便高兴地美美地笑起来。到幼儿期,伴随着乐曲做律动,面带笑容,节奏感鲜明,懂得小手弯弯上翘,表现出内心的欢乐。角色表演时,会用眼神、面容、手势协调动作;唱歌时强弱适宜、音调准确,体验到歌曲的性质那么欢快、悠扬。在绘画作品中,不单单追求颜色好不好,还要追求形象美不美、像不像。
在建筑游戏中,开始追求设计上的美,不再限于往高塔垒,而要搭出凉亭、楼阁、围栏……显得格外别致。做体操时,如果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神态更加抖擞,刚健有力、协调健美。幼儿要比成人更加喜欢美,只有美好的东西,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
3.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与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等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它是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
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答案总要追根问底:人是哪来的?妈妈说:生的。怎么生的?直到问得成人答不出为止。他们喜欢破坏,废电池拆开看看,里面有什么会发电?电动玩具玩不了一天,就得解剖开看看里头什么样?为什么一亮一亮就会动?更喜欢猜谜语、编谜语,玩各类动脑筋的游戏。在这些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好奇、疑问、探究等理智感,成为以后智力开发的重要基础。
家庭早期教育多数着重知识,有的喜欢用”填鸭式“,不管什么都塞给孩子,好像唐诗背得越多越出众,汉字认得越多越聪颖。其实不然。应该把培育的重点放在智力技能方面,教会他们动脑,学会怎样去感知新鲜事物,怎样去观察大自然,怎样把美好的一切记进大脑,已经记住的材料怎样去组织,学会联想,大胆而科学地去想象。特别要会用脑思考,学会推理、判断,学会分析综合,学会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孩子乱扔玩具不收拾
孩子玩的时候,把他的玩具一件件都拿出来,扔得到处都是,妈妈看了自然心烦。
幼儿的心理:”妈妈总是说我到处乱扔,什么叫到处乱扔?我只是在玩自己的玩具,我没有到处乱扔呀。“”还有,每逢我玩得起劲儿的时候,她就嚷着‘收拾玩具,收拾玩具",不让我玩了。到最后肯定又是一句最狠心的话’通通给你扔出去!‘她要扔掉我最心爱的玩具,扔掉我最可爱的小狗熊!
“妈妈为什么要说出那样欺负人的话呢?我没有做什么坏事儿,为什么竟说出那么不讲理的话呢?”
的确,对于母亲来说,维持家里的整洁和井然有序是必要的,要求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的教育也是必要的。但是,孩子“贪玩儿的心情”不是更应该爱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