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53

第53章 两岸联姻(2)

当天夜里,段蓬麟眼含热泪分别给民航台港澳办公室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写信,畅述两岸关系,尽叙心中期盼,言辞恳切深情动人。正当他们准备将所写的信呈送时,却听到一个意外消息:民航总局已经把川航的请示签转给国台办。事情进展有了明显转机,周晓军和段蓬麟激动相拥,感慨无语。

其实,川航人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蓝新国早就明确了3条:国家安全一定要维护;公司发展一定要保障;个人前途一定要落实。人才流动乃大势所趋,他们坚信海峡两岸的关系总会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李海鹰等人不断往返北京关注申批进展情况,段蓬麟也不顾路途遥远,多次从台湾飞至香港,再乘车到深圳转飞成都。有一次他从国外飞回台湾后,在机场接过妻子专程送上的便装和行李箱,换下制服就直接乘机辗转大陆,忙完后又匆匆赶回台湾。他知道,期间大陆流言甚多,台湾当局说他“卖台”,航空界责备他挖墙脚……他决心承担责任,绝不放弃!如果真的办不成就辞职,如果办成了也是为海峡两岸交流做贡献。

2005年7月,经过努力,国台办将川航的请示报告签转呈送到了主管外事的国务委员唐家璇手上,之后又层层上报送审。

金秋九月,川航请示终于有了最终回复:国务院同意引进台湾籍飞行员,同意在川航进行引进独家试点。待经领导批示的申请报告复印件拿到手,川航人仔细一数:上面竟然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亲笔批示。这份文件,后来成了川航珍贵的历史文献,成了“四川航空文化馆”的镇馆之宝。

9月22日,首批8名台湾籍飞行员郑重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了川航的签到簿上:张鲁珍,王运德,李基祥,饶天渠,黄定宇,叶可俊,吴瑞章,杨立忠。他们平均年龄40岁左右,飞行经历大都在15年以上,飞行时间5000至1万小时。

8名台湾籍飞行员中,有7位是随父辈于上世纪40年代到台湾的,只有吴瑞章家族在清朝年间就落户台湾。2004年11月,吴瑞章在从深圳—成都的川航飞机上翻阅《四川航空》杂志,虽说对大陆非常陌生,汉文简体字看起来也有些费劲,但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川航文化,那时他就下定决心:“川航,我来定了!”回家后和夫人商量:“可能薪水会低一些,但工作不仅是为钱,我想去!”夫人支持:“那就去吧。”他告知父亲,父亲说:“你走对了!” 9个月的等待是那样漫长,如今他如愿以偿。

黄定宇也是没和家人商量就决定到大陆“冒险”。“每个人都有梦想。从台北起飞,下面就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在美国看到连绵不绝的陆地和山脉,他的心里总想着祖国也有!”他总想在祖国的上空飞翔,也曾通过大陆亲戚咨询,答复都是“没有先例,不大可能。”得知川航引进台湾飞行员,他第一个报名,还和几位好友商定前往。他妻子虽然祖籍重庆,但那里对她来说只是地理名词,12岁的女儿更觉遥远陌生。妻子鼓励他:“把握机会,机不可失。”女儿也“愿意去”,使他如释重负。

叶可俊辞掉台湾航空公司职务,变卖了家产,专心等待。

张鲁珍毅然向工作了11年的老东家递上了辞职报告。

他们到川航后,川航举行隆重授徽仪式:剪下所佩戴的领带一角,换上标有川航标志的新领带;颁发飞行执照;传递代表川航飞行安全的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金雁杯”,他们正式成为川航一员。

“美丽川航,我们终于来了!”他们个个激动不已,信心满满。

台湾籍飞行员加盟川航并成功首航的新闻震惊海内外,诸多媒体蜂拥而至,报道新闻事件的,采访台湾籍飞行员的,深挖引进幕后故事的,畅述两岸历史渊源的,回顾大陆与台湾血肉亲情的,发表对此事的感慨评论的,一致认为这件事对促进海峡两岸关系有着重大意义。

2005年12月20日上午9时30分,由川航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朱林为带队机长、总飞行师周晓军为责任机长、台湾籍飞行员张鲁珍为副驾驶的精英机组,驾驶满载旅客的空客A320飞机执行成都—北京—成都的航班任务。

张鲁珍是加盟川航飞行行列的首批8名台湾飞行员之一,此次首次以川航飞行员身份在大陆飞行。

温暖的川航大家庭

2005年2月元宵节那天,有意加盟川航的台湾飞行员到川航考察,热热闹闹地吃完团圆饭后,川航蓝新国总裁带着他们到郊外放烟花。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盛开。这是他们第一次在祖国大陆吃汤圆,放烟花。

情不自禁列队高唱《我的中国心》,引来围观群众的热烈掌声。他们没有想到,身材魁梧的蓝总居然那样平易近人,川航竟是如此多姿多彩,充满家庭温情。

转眼一年过去。同样的元宵夜,台湾飞行员不再是“客人”,而是以“川航人”的身份带着家人和领导们一起吃汤圆、放烟花、闹元宵。晚宴气氛热烈,他们放声高唱《祝酒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之后用成都话齐声高呼“雄起”,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两年元宵节,两个令人终身难忘的月亮。加入川航后的自豪感、归属感,让他们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坚定了他们扎根川航的决心。

加盟川航后,为了取得大陆飞行执照,他们需要按照大陆规定通过体检、飞行理论、英语等一系列考验。为使“群雁有头”便于组织,年长的张鲁珍被他们推举为队长,其他人也各有“职务”:王运德是副队长,李基祥是校长,饶天渠和吴瑞章是教授,黄定宇是技术教练,叶可俊是文化部长。

第一次考试有5人过关,张鲁珍、王运德和叶可俊却没有通过飞行执照考试。“我们是一个团队,不能有一个人掉队。”于是,李基祥负责统筹,饶天渠、吴瑞章为其补理论,黄定宇负责技术指导,过关者给他俩传经送宝。

只差两分的叶可俊说:“只要川航愿意用我,我要尽一切力量考过为止!”

张鲁珍的夫人则每天凌晨4点就打电话“叫醒”他复习。

第二次考试,张鲁珍、叶可俊顺利通过,王运德仍未及格。“一个也不能少!”大家的鼓励支持着王运德。第三次考试分数刚出来,王运德就兴奋地向同伴们挥拳报喜:“过了!”

2006年春节前,蓝新国贴心地用台湾飞行员熟悉的繁体字,给他们的家属们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慰问信。吴瑞章夫人难以置信地说:“我从未收到过公司老总写给我们的信。这封感人的信,我一定要好好珍藏。”

川航对台湾飞行员的关爱是全方位的。飞行员公寓建成后,川航就决定给台湾飞行员以最优政策。专门负责台湾飞行员“后勤”工作的招飞办主任樊平,从他们到川航那天起,就周到细致、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租房、接送家人、逢年过节给他们包饺子、送香肠、通知航班计划……被他们亲切地称为“樊大哥”。

台湾飞行员的英语水平、航线知识、飞行技术以及整体驾驭感非常优秀,他们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无愧于川航飞行员的称号。

2006年6月29日,川航举行简约而隆重的首批台湾籍责任机长聘任仪式。仪式上,川航领导向王运德、张鲁珍、黄定宇3人颁发了责任机长聘书,并为他们换上了具有机长标志的“四道杠”肩章,这标志着他们3人成为大陆聘任的首批台湾籍机长。

汶川大地震突发瞬间,地动山摇。王运德和副驾驶何黎驾驶的空客A320飞机刚接地就颠簸难控,他判定情况有异,同时听到塔台呼叫:“地质灾害!8962脱离!”他迅速驾机脱离跑道后果断中止滑行,亲自广播告知旅客,并安全快速地组织了撤离。

5月12日晚,川航执行震后首飞成都—北京、成都—上海两个航班,木清华坚决申请加入。他们不顾自家震后损失,把全部精力投入安全飞行。

5月16日,邓昌龙和杨立忠在重庆向红十字会捐款1.7万元,回到成都再次奉献爱心。叶可俊在外地驻站也没忘请同伴代为捐款……如今,他们已完全融入川航的美丽文化,每个人随口都能说出独具川航特色的文化内涵、“四为理念”、“两个关心”、“三个想一想”等。

2008年12月26日,就在台湾飞行员加盟川航3周年之时,川航正式开飞成都—台北航线,2009年1月11日、9月11日又分别开通重庆—台北、昆明—台北航线。

川航特地把成都直飞台湾的飞机彩绘为“感恩号”,安排张鲁珍参加机组执行。张鲁珍参加成都—台北首航飞行,至今仍是他最荣幸、最骄傲的事情之一。

2010年10月6日,段蓬麟给蓝新国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蓝董事长 钧鉴:

旬蒙川航盛情邀约参加“海峡两岸骨肉情、中秋月圆一家亲2010台籍飞行员加盟川航五周年纪念大会”高行隆谊,至感盛情,端输恳谢。

月朗风清,桂香宜人,恭陈此函。相信借此五周年纪念晚会,飞协团队与川航能更增彼此密切之联系,拓展无限合作空间,同时感念川航一直以来对台籍飞行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体恤,并在蓝董的总筹,以及川航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引领整个川航团队,继续开创川航辉煌前景,迈向未来国际化竞争的重要里程碑。

节佳日和,允时之共与。云气蒸人,啸斗于青天。

特此奉禀,顺颂嘉期。

蓝天以路 海共应之

时隔多年,蓝新国在2005年12月20日台湾飞行员大陆首飞仪式上所说的话依旧清晰:“在同一个蓝天下,让我们一起去追赶太阳。透过阳光,我们共同洒下的是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