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19067400000035

第35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就像大水一样顺势奔流到各地各处,大道广被(全面覆盖着)万物万象万处,哪里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它增减它左右它的呢?

万物依靠着大道的勃勃生机而生生不息,它的生机从来不会变得消极无力辞避。它完成了造就了许多人与事与物,但并不据为己有。

它覆盖着满足着万物而并不去干涉它们主宰它们。它没有什么愿望需求,可以说它是很微小的,平凡的。

虽然不去主宰一切,但是万物都离不了它,都以它为依归,所以又可以说它是伟大的。

正因为它不自高自大,所以更成就了它的伟大。

大道如水,如水之四面奔流,人力不可能影响它。这里有一种老子的民本思想,泛就是泛,就是有地无类,哪儿都流,而且是往低处流,不是几个精英、几个圣人、几个“思想者”的专利。

想像一下洪水泛滥的场景吧,雄浑而又质朴,伟岸而又平铺,光亮却不避污浊,无情破坏却又同时滋养大地,养育万物。

是道泛流人间,是道找人而不是人苦苦地觅道,这一点也值得思索。既然道无处不在,那么到处都是道的体现,道的证明,你应该面向世界、面向万物万象,应该很平顺地体悟大道,用不着故意较劲,故弄玄虚,自己绕昏了自己,自己爆炸了自己。

大道如水的泛滥一般流向四处,这个比喻与今天的语言习惯不一致,我们习惯于反对泛滥,控制泛滥,阻挡泛滥。而老子认为泛——泛滥是一个好词儿。泛滥就是自流嘛,水因势而流,因势而均匀润泽大地,不劳较劲,不劳逆势而动,不劳耳提面命与不断更正导引堵漏洞,相信自然的自在的就是合理的与精彩的。这是老子的理想,老子的梦。

这里还有一种对于水的崇拜。它表现了古人对于水与生命的关系的一种直觉判断,它表现了对于水的亲和感、灵动感、纯洁感、生命感与佳妙感。道观内只供奉太上老君塑像却没有做出大水的图腾,未免遗憾。回想老子此前讲的“上善若水”,你就更觉得意味无穷,而不仅仅是已经说出来的利万物而不争,还有处众人之所恶等等。

对于水,需要观察,需要感动,需要欣赏吟咏描绘体悟,需要一再作无尽的体味,需要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的高度活跃,而不仅是对于字句言语书写的定义式的理解。

一个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对于水的感慨。一个是“上善若水”与“大道泛兮”。一个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屈原的反讽。先哲在水面前竟然产生了那么多灵感。这也是一种道法自然的例证,这也是先哲乐于观察世界体悟自然、以自然为师的一个表现。

生生不已是大道的体现,这与易学一致,这里包含了对于生命的肯定和颂扬。追求大道的人应该爱护帮助生命,这是普世价值。

有了功绩不去占有,这是了不起的。

说过了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却又说了大道的衣养万物,给万物以衣食。大道是万物的衣食父母。这是怎么回事呢?叫做“道是无情却有情”,叫做该衣养时则衣养之,未尝不是仁之爱之,该刍狗时则烧掉之、不仁之。非不仁也,是大道也,大道,大自然的规律,比一切仁义道德更恢宏巨大。

为什么能做得到不去居功,不去占有任何的成绩呢?这值得思索。第一,大道本身已经涵盖了一切,包容了一切,它的谦卑正是充实的表现。它的低调正是高昂的自有把握。它的平和,正是至上与无忧无虑的形象。它的无为正是无不为的展示。它的无言正是伟大到不必言、非言语所能传达的程度。它还需要占有什么吗?一个已经意味着一切主导着一切归纳了一切的概念之神,还需要什么的占有或者是与去占有些什么呢?

真正的自信最谦虚,真正的谦虚(不是伪装)最自信。

第二,大道的功绩太多太大太无止无休,从不歇息从不停顿,根本不可能被占有。即其宏大性、久长性、无限性、人间性与超人间性(终极性、神性)不可能被任何人任何概念任何力量任何集团任何学派所侵占、占有。

第三,占有就不可能长有,有占有就有被占有,即你的占有成为旁人占有的对象,从而失却你的保有。凡是能够占有的东西,都不可能永远属于占有者,不论是权力、土地、荣华、富贵、财产、名声、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占有就是无有,不有,至少是将会无有、可能不有。而只有不需要占有才是真有。凡是需要自居的功绩,其实都是保不住的。凡是需要占有的一切,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过眼烟云,都是不牢靠的。

只有大道、自然、真理、品格、境界、智慧、才华、风度才是不可剥夺,不可占有,不可转移,不可抢劫,不可霸占,不可否认的。甚至生命也不是人所能长期把持的,然而,毕竟有比生命更终极更概括的道在。

大道如此,那么人呢?人而愿意理解世界的本质,道的本源、本质,人而明道,人心而与道心相通相近,那也就应该能够学到做到“功成而不有”的境界。

客观上主导着万物而不是高高在上,绝对不以君临的姿态去发号施令,以至于可以命名为微小平凡,以至于可以低调地谈论它,有谁能完满地做到这样的程度呢?

做不到低调的人就不可能真正高调。做不到微波的人就做不到伟大。做不到平凡的人就做不到出类拔萃。

为什么呢?他或她的那点本钱,已经被自身的恶性膨胀与风头欲、表演欲糟蹋殆尽了。

自吹自擂与私心占有的性质是一样的,越是渺小的事物越是怕被轻视,怕被遗忘,越要闹轰个没完。越是与天地齐辉,与日月同在,与历史共进,与江海浪潮一起激扬,与大道美德睿智互动而共名,就越要赞美大道的伟大,世界的伟大,历史的伟大,而确认自身的渺小,确定低调的选择,对一切大言欺世,大话弥天,大轰大嗡不屑一顾。

越是安于微小平凡,就越是得到万物的归附,也越是真伟大。这是一个高明的理念,虽然做起来要多难有多难。但是真正做到了,就要多平常有多平常。这就是有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这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就是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这就是“文心应淡淡,法眼莫匆匆”(见多年前我的一首旧诗)。

人都是“大患在于吾身”,你自高自大,他还要自高自大呢,所以越是自高自大的人越是自高自大不起来。而出来一个得道者竟然能够做到不自大,他反而显得境界高蹈,心胸辽阔,人格伟大,如长江沧海,如珠穆朗玛了。

而且这种因不自大而成的大,不具有侵略性,不占领空间,不妨碍他人他物,不造成对旁人的压力与伤害,不给自身背包袱,不端架子,不鼓肚子,他是让人舒服的大,而不是让人吓一跳、压人一头、让人讨厌的大。

这其实不是人格伟大,而是“道”格伟大,人从道中找到了理想的格调、风格、品格,多少分享一点大道的低调中的雍容与平凡中的高贵。

常无欲可名为小,这个说法也有新意。这是再次将具有大的特性的道说成小。无欲则小,则细微滋润,则不占地方,则不具有压迫感侵略感扩张感,无欲则随遇而安,息事宁人。老子说的对象是君王诸侯,不要轻易用革命造反的观念来批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