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19022900000023

第23章 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3)

少年巴菲特用自己平时做小生意积蓄的存款,购买了两台单价为25美元的半旧弹子机,并将它们存放在一家理发厅里。不久巴菲特就拥有了7台弹子机。这样,他每个月就可以拿到200美元的收入。巴菲特更加对投资事业着迷了,他曾把可乐高价卖给他的朋友,他送过报纸,回收过高尔夫球,还出版过一份赛马的内情公告单。这一切都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沃伦·巴菲特是在华盛顿读的初中和高中。中学毕业后——这时候的巴菲特在银行里已有了9000美元的存款,便进入了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校区)学习企业投资管理专业。这个时候,他对专业的知识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巴菲特强烈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时常钻进书海之中,废寝忘食地求知。尤其是在巴菲特上大二时,读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聪明的投资人》,他如获至宝。这部书深刻地影响了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他认为自己从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以40美分买1美元”的哲学。巴菲特说:“除了我的父亲之外,本杰明·格雷厄姆理所当然地比任何人对我的商业生活都有更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得到格雷厄姆的真传,沃伦·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拿到学士文凭后,便远离故乡,只身来到了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研究所直接受教于格尔厄姆教授。

沃伦·巴菲特希望学习到更多的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格雷厄姆能真正掌握投资学的精髓。沃伦·巴菲特有意去结识保险公司人员,他想藉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他通过格雷厄姆的关系,结识了保险公司的财务总裁。巴菲特与这位总裁熟悉后,常从他那里了解保险业务的各种情况,为他将来投资保险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把自己从小做买卖积累下来的9000多美元的存款作为资本,投资到保险公司的股份上,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也使他积累了这方面业务的投资经验。

巴菲特在投资方面的天才固然让人仰慕,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那种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的精神,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的身上无一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因此走向成功也是必然的。

对小的因素绝对不可忽视

巴菲特指出,投资就像从事其他事业一样,高明的教练会告诉你:注意那些事关重大的细节,留心细节,作好准备。那些原本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对你的投资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代理费用和基金费用为例,你支付的每一笔代理费用都会让你的总资产减少,你支付的每一笔基金管理费也绝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回报。这些费用可能看起来不多——每周的代理费用不过15或者20美元,每年缴纳的基金管理费用也不过几百美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费用将累积起一个较大的数目。即使是那些貌似廉价的在线代理,如果你每天都要做几次交易的话,其费用累积起来也是惊人的。

其中,税收是众多关乎你的投资计划的小事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延缓纳税会对你的股票增值产生重大的影响,延缓纳税听起来可能是一件小事情,但如果你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这就成了一件大事了。当你正在股市上面大显身手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当一个人在股市上每年能获得40%的高额回报,他是不会在乎那每周40美元(顺便提一下,每年可是2000美元)的代理佣金的。对许多投资者来说,他们心中的股市似乎只会永远上升,那些百万富翁投资者都在股市上久经历练,深知仅凭过去两三年的市场行情来对未来股市作出长远预期会犯大错。在大多数年份里,当市场回复到正常状态时(大约11%的年回报率),诸如税收和费用之类的小事情将显得很重要。

当你陷入险境的时候,你才会重视这些小事情。

每一个投资者,无论他是平民百姓还是百万富翁,都希望自己能发现下一匹大黑马——下一个克莱斯勒或是微软,股价从2美元飙升到200美元。发现这样的股票,就可以让你大把大把地赚钱。问题在于,没有人有这样先知先觉的能力,换句话说,没有人能完全精于此道。

股市是通情达理有效率的。股价可能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作剧烈的周期性的震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股票的价格是合理的。客观地说股市的效率源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有时效性的资料。简而言之,发现定价错误的股票是很困难的,某支股票之所以便宜有其便宜的道理。

当你集中精力,想在某只股票上进行大的投资时,你就下了一注,与华尔街上的其他投资者比较起来,你认为自己对于这支股票拥有信息、见识和知识方面的优势。也许的确如此,但巴菲特认为,这可能恰恰是投资者错过或忽视了某些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解释了这支股票的价格为何如此之低廉。

如果投资者买进的价格低廉的股票是某个行业的领头羊,其价位长期以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准,那么投资者的决策可能是正确的,可能只是由于近期该公司或该行业运作上的一些问题才遭到了投资者的抛弃。1994年美国医药健康类股票由于克林顿试图在这一领域进行改革而价格大跌,在这个时候买进莫克或者Bristol—MyersSquibb无疑是买进了“廉价”的股票。但买进价格下跌中的莫克的股票跟买进压根没法和戴尔、微软或IBM进行竞争的小计算机公司的股票有着天壤之别。

巴菲特提出,如果投资者准备买进价格处于下跌中的股票,最好针对性地对该公司的规模、财政状况及其在所在行业中的实力等一些关键指标作全面而深入的调查,不可以买进那些小规模的、以技术定位的投机性公司的股票。

忠告25:选择垄断性行业

找到消费垄断性行业

选择股票是取得投资成功的开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选股要有战略眼光,善于发现地下的黄金。这第一步迈不开,走不好,投资成功就无从谈起。巴菲特投资的成功就在于能够准确选择投资对象。

巴菲特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特别注重公司的业务种类,对那些从事具有消费垄断业务的公司情有独钟,他认为这类公司相对于从事普通业务的公司具有获利潜力和发展前景。这类企业即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由于其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消费垄断,而不会对其获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这类企业的获利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从事普通业务而不具有消费垄断的公司要稳定得多、有保障得多,投资于这类企业风险较小,获利有保障。

20世纪40年代后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劳伦斯·布鲁伯格在论文中指出消费垄断型企业的投资价值。通过对消费垄断型企业和普通企业的比较,布鲁伯格认为,企业便利的地理位置、服务热情周到的雇员、便捷的送货服务、令人满意的产品品质等因素令消费者信赖,从而产生一种心理状态——商誉意识。消费者的商誉意识带来了消费垄断。而商誉意识虽然只是一种消费心理状态,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却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它常常驱使消费者对某些商品产生一种信任,只购买某几种甚至某种商品。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惊喜:更高的权益收益率、利润的增长、良好的业绩等等,此类公司的股票自然会受到追加,股价也会随之上涨。这类公司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会有突出的表现。对于这一观点巴菲特非常赞同,并在投资过程中坚持运用,当作挑选投资企业的重要标准来实施。这便造成了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中几乎数十年不变的只有八家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在巴菲特眼中都具有消费垄断,在消费者心中都是具有长久吸引力的消费品牌,能够使消费者产生“商誉意识”。

如何检验某个企业是否存在消费垄断呢?这个企业是否足以使消费者心中产生“商誉意识”,巴菲特借助布鲁格的理论,发明了一种方法,他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有几十亿资金和在全国50名顶尖经理中任你挑选的权利,能开创一个企业并且成功地与目标企业竞争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某种类型的消费垄断,是一个消费垄断型企业。对于自己选定的投资企业,巴菲特常常引以为自豪:别的企业能和《华尔街日报》竞争吗?你可能耗尽了心思,花费了几十亿资金,但你仍不能减少它的读者人数!没有人能创办一个口香糖公司能和箭牌公司相对抗!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一种碳酸饮料能和可口可乐抗衡!他说,同样的情况还有万宝路香烟,很难想象一个抽惯了万宝路香烟的人会转向其他品牌的香烟。

布鲁格认为,消费垄断型企业能够具有很高的利润,其原因就是这类企业不必高度依赖于对土地、厂房、设备的投资。其他普通公司则正好相反。消费垄断型公司的财富主要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存在。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万宝路的品牌等,都是价值巨大的财富。

这种情形在商业贸易史上一直存在,如早期英国冶铁业的消费垄断,托马斯·爱迪生创建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其影响遍及全球,现在是美国最有实力的商业公司之一,巴菲特十分看好这种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公司,选择这类公司他是胸有成竹的。

忠告26:选择持续性获利行业

选择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

对于企业的利润,巴菲特有着自己独特但是十分简单的看法。他认为,利润和所有权成正比。这就像小学校里的算术一样的简单:如果公司的股票每股赚3元,而你拥有该公司股票的1000股,那么,你就可以赚到3000元。就这么简单!而公司则可以用两种方式支付你的利润:一种是通过分红利支付你赚到的3000元;另一种方式则是保留盈余进行再投资,从而提高公司的内在价值和获利能力,这样在一段时间之后,股票价格会随着公司内在价值的提高而提高,从而使投资者获得更高的回报,3000元的利润自然也在其中了。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取决于公司或企业的前景,否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巴菲特1979年的时候购买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的股票,当时每股价格是37美元,一共购买了400万股。他之所以看中该公司的股票,就是因为这个公司有着高额利润,从该公司的经营历史来看,其利润每年又以8.7%的比率递增。巴菲特的判断是对的,该公司1978年每股利润是4.65美元,1979年,通用食品公司的股票每股利润出现巨额增长,高达12美元。其后平均每年以8.7%的速率增长,到1984年,公司利润涨到每股6.96美元,这段时间内,通用食品公司的股票的价格也一直上涨,至1984年达到54美元。巴菲特看中的这类高成长、高回报的公司得到其他投资者的认同。1985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看到通用食品公司的投资价值,以每股120美元的价格从巴菲特手中购买了其全部股票。巴菲特因此大赚一笔,其投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21%。

巴菲特对其他公司股票的投资也与此相类似,十分注重公司的行业是否具有消费垄断优势,是否具有稳定的经营历史和稳定的收益,是否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这是巴菲特在决定投资某个公司或企业的时候特别注重的。在巴菲特长期持有的几种股票中,大多都像通用食品公司一样能够让他获得丰厚的利润。

巴菲特根据长期投资得出结论,有两种公司最值得投资:一是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品牌公司,这些公司以生产品牌产品为主,消费者因为认同其品牌,在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购买其产品,这样其产品就会具有消费垄断优势,这类公司因而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因为消费者群体对其产品的信赖,这类公司的获利也不会遭受很大影响,其获利也不会大起大落,从而能给投资者带来长久的稳定的收益。二是最有效率的公司,提出这一标准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的。在一个相关行业的所有企业中,如果某一公司的管理人员特别注重管理效益,讲究节约管理成本,能以最低成本进行公司的运作,这类公司也是有投资价值的。许多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品牌公司,能以最低最省的成本运作公司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即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其运行成本较低,其利润也有一定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投资者的利润。而那些管理经营成本高于同行的公司,迟早会被淘汰出局的,成为品牌公司更是毫无可能。

而消费垄断优势所带来的“商誉”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倾向,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小测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沃尔玛连锁商店所推出的三种碳酸型汽水,三者味道几乎无差别,经过测试表明,没有人能够通过品尝分辨出牌子。但是,当沃尔玛连锁商店在它的几千家分店门口将自己的汽水放在自动售卖机上,以两家名牌汽水的半价出售时,消费者还是宁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就是“商誉”,就是消费垄断优势,它能够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润。选择投资对象时如果能够抓住这些公司你就等于搭上了财富的快车,将会获得丰厚的利润。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学习巴菲特,首先就要学习他如何选择投资对象。重点抓住那些具有消费垄断的品牌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具有能够持久获利的能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在选择这些公司的时候,对管理人员的经营效率亦应该重点考察,那些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运作的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常常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选择这些质地优良的公司,就能像巴菲特那样战胜市场,赢得丰厚的利润。

选择管理水平良好的公司

巴菲特把本·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和费雪的投资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他以后的一套独特的投资思想和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他后来在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时,把费雪注重的这些因素列为内在价值中另一重视的组成部分——质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