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迦太基城建立没多久,罗马也开始兴起了。于是,迦太基在海上和非洲称霸,而罗马则试图在陆上和欧洲一比高低。最终这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之间也因为彼此的扩张政策而产生了矛盾。双方为了争夺地中海的霸权,决心开战。于是,古欧洲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战争——布匿战争即将上演了。双方正式开火是在公元前264年,这场大战前后进行了三次,持续了一百十八年之久。
双方的第一次交战,是为了争夺西西里岛。战争初期,迦太基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占据了主动。然而,聪明的罗马人很快就扭转了战局。他们深知自己不习水战,为了和迦太基的水军对抗,他们设计制造出了一种乌鸦式战舰。这种战舰的船头装有一只“乌鸦嘴”,这个“乌鸦嘴”可以在接近迦太基的战舰时,将对方的船舷咬住。一旦咬住敌舰,对方的船只就将动弹不得,此时,罗马大军就可以趁机冲上敌舰甲板,跟敌人展开肉搏。毫无陆战经验的迦太基划桨手一时战斗力全无。最终,靠着这种乌鸦式战舰罗马人大获全胜,从此控制了西西里岛。
此次大败,让迦太基人狠狠地憋了一口气,他们时刻打算一雪前耻。而作为胜利者的罗马人则信心高涨,野心膨胀。于是在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了。虽然此时率领迦太基大军征战的是声名赫赫的名将汉尼拔,但迦太基因为对他心存疑虑,所以在汉尼拔最需要援助时,拒绝出兵。最终迦太基惨败。罗马人要求他们解散军队,烧毁战舰,同时还要交纳巨额赔款。
然而,让罗马人无法忍受的是,迦太基人虽然在军事上无法和罗马抗衡,但它的经济却依旧十分繁荣。罗马人的心理十分不平衡,尤其是罗马元老院更是把迦太基视为必须要摧毁的死敌。
公元前149年,罗马元老院最终宣布入侵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战争就此爆发。
面对强大的罗马军团,迦太基人毫不退缩,他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祖国。为了彻底击败罗马军团,他们将屋梁拆毁,建造了一支突围舰队。妇女们为了支持战斗,纷纷剪下头发编结成缆绳,有的还把首饰拿出来用以熔制兵器。罗马军团本以为可以速战速决,没想到却遭到了迦太基人的顽强抵抗,于是只好宣布停止进攻,转而采用围攻战术。结果这一围就是两年。
到了第三年时,迦太基城内开始闹饥荒,大批百姓和军人被活活饿死,战斗力急剧下降,罗马军团趁机猛攻,最终攻陷了迦太基城。罗马军进城后开始恣意放火,尽情杀戮,六十万迦太基人,活下来的只有五万人,这些人全部沦为了奴隶。曾经辉煌一时的迦太基城就这样被夷为平地。罗马人为了使迦太基城永远成为不毛之地,开始四处翻耕土地,在上面撒满盐巴。随着迦太基陷落,罗马最终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的惟一统治者。
20.一代名帅汉尼拔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话放在两个人身上十分合适。这两个人就是西方古罗马时期曾经显赫一时的迦太基将军巴尔卡和他的儿子汉尼拔。
公元前237年的一天,巴尔卡即将率军出征,临行前他们来到神庙中举行祭神仪式,当年只有九岁的汉尼拔也来了。小汉尼拔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祭台前,将把手放在祭台上,随后用稚气未脱,但却略带庄严的语气宣誓道:“待我长大成人,誓与罗马血战到底!”宣誓完毕后,父亲将他放上战马,踏上了征程。
汉尼拔童年时期,正值战争频繁之际,他的祖国迦太基正和罗马进行第一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的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军人之家,他的父亲、姐夫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而汉尼拔在二十六岁那年,就被任命为了迦太基驻西班牙的军队统帅。
由于从小随父四处征战,父亲对于这个儿子寄予厚望。他经常汉尼拔进行精心地指导,同时也让他接受严格的军事和外交训练,为的就是要把汉尼拔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统帅。长期的戎马生涯,使得汉尼拔不仅果敢勇毅、能征善战,同时对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士兵,他更是关怀有加。他经常和士兵们同吃同睡,这不仅激励了士兵作战的士气,还使他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和敬重。
公元前218年,暂时停歇的布匿战争再一次燃起战火。声势浩大的罗马军团兵分两路,分别向西班牙的汉尼拔驻地和北非的迦太基本土开进。
罗马统帅本以为汉尼拔在得知迦太基本土陷入危急之时,会率军前去驰援,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汉尼拔竟然全然不顾本土安危,而是率军长途奔袭罗马的后背——意大利北部。
这年春天,汉尼拔亲率由九万步兵、一万两千骑兵、三十八头战象组成的大军,从西班牙出发,跨越阿尔卑斯山,向意大利腹地进发。这是一次异常艰难的征程,要想翻越冰雪覆盖、山高坡陡的阿尔卑斯山脉,简直比登天还难。但这并没有阻止汉尼拔的脚步。
一天,大部队在正在有条山路上行进,只见前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岩壁的左边陡峭的山坡,右边就是万丈深渊,倘若跌落下去,必将粉身碎骨。情急之下,开路的士兵开始用工具凿,然而却根本无济于事,山壁上只被凿出了一些浅浅的白点。汉尼拔见状,便下令士兵们砍来一些树木,靠在山壁上焚烧,一直烧到冰层融化、山壁发红时,再用水浇洒。一阵咝咝的声响过后,岩壁的表层最终崩裂了,随后他又叫士兵用大锤将岩壁砸碎,道路就这样被开通了。后来人们便把这条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通道称为“汉尼拔通道”。
在经历了不可想象的艰难险阻之后,汉尼拔最终率领他的军队在公元前218年9月底成功地翻阅了阿尔卑斯山,来到了意大利的波河地区。然而,他的部队却伤亡惨重,只剩下了两万步兵、六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
罗马人本以为汉尼拔根本走不出阿尔卑斯山,但当他们听说汉尼拔已经到达波河地区时,不禁大吃一惊,惶恐万分。为了阻挡汉尼拔大军,罗马人一方面调兵遣将,一方面开始加紧构筑防线。
次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之策,偷偷绕过被罗马重病防守的阵地,然后在一片三面环山、背后临湖的峡谷地带设下埋伏,把四个罗马军团吸引至此。一场血战即将开始。
迦太基士兵见罗马大军上当,趁着大雾,如猛虎一般杀将出来,结果将三万罗马大军全部歼灭。这就是有名的特拉西美诺湖之战。
公元前216年的8月,汉尼拔率军攻取了坎尼,这是罗马的一个最重要的粮仓。失去这个粮仓,对于罗马人来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双方再次交战,这就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的坎尼之战。
然而,这场交战的双方实力差距是非常悬殊的。汉尼拔的部队只有四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又因为常年在异国他乡作战,长期奔波,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相比之下,罗马军团的实力却十分强大。他们有八万步兵和六千骑兵,而且个个都是精锐之师,因为没有长途奔波,所以士气高昂,斗志旺盛。尽管如此,汉尼拔仍然没有半点担心。
为了抵挡罗马军团的进攻,汉尼拔开始精心布阵,正中是两万名老弱步兵,排成半月形,凸出的一面对着敌人,两旁则是兵强力壮的步兵;在半月形阵势的两端,是精锐的骑兵。此外,通过观察,他注意到,那个地区在中午时分常常刮猛烈的东风,因此他背风列阵,试图借东风助一臂之力。
罗马人则按传统方式布阵,他们将八万步兵排成七十列,以密集的队形摆在中央,两旁配置骑兵,试图以优势兵力冲垮敌军,从而一举获胜。
伴随着一阵阵刺耳的军号声,一场规模空前的血腥搏杀开始了。罗马人率先发起了进攻。排着密集方阵的步兵呐喊着,向迦太基步兵的中央展开了猛攻。面对对方的猛攻,汉尼拔那两万名老弱步兵毫无抵挡之力,一退再一退。这样,半月形的阵势便弯了进去,原来凸向罗马人的部分,开始变成凹进的了。罗马人每前进一点,迦太基的兵马就从两侧向内收缩一点。这是汉尼拔早已安排的计谋,他就是想通过这个手段诱使罗马人往“口袋”里钻。当罗马人已经彻底钻进“口袋”里时,汉尼拔趁机下令精锐步兵和骑兵迅速挤压敌军两翼。
临近中午时,汉尼拔期待的东风果然刮了起来。狂风怒吼之下,一时间尘土漫天,“口袋”里的罗马大军因为是迎风作战,结果被沙土迷住了眼睛,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顿时军心大乱,慌作一团。而迦太基人由于背对东风,借助风势,开始向罗马军队杀去,罗马大军毫无招架之力,死伤无数。
此时,汉尼拔的骑兵已经将敌军彻底包围了。被围住的罗马军队被挤成了一团,中间的军队没法发挥力量,而边上的队形也被冲乱,穿甲戴盔的重装步兵失去了轻装步兵的保护,一时间,罗马军的主力竟成了汉尼拔大军刺杀的活靶子。
最终,八万罗马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执政官鲍路斯战死。而汉尼拔的军队只损失了仅仅六千人。
经此一战,汉尼拔声威远播。此后,他又继续率领迦太基大军在意大利南征北战长达十五年。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汉尼拔带领着自己的士兵屡战屡胜,打得罗马人无计可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攻克罗马城,然而由于攻城的器械,始终未能如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尼拔的处境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因为是异国作战,他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支援,结果士兵人数越来越少,军队的战斗力明显减弱了。此时,胜利的天枰已经开始向罗马人偏移了。
公元前202年,汉尼拔大军和罗马大军在扎马城附近又一次开战了。结果终因兵力悬殊而被罗马军打败了。作为战败的一方,迦太基被迫支付大量黄金作为赔款;所有的战舰,除保留了十艘外,一概交出;而且还被迫割让了西班牙等所有属地。
第二次布匿战争最终以迦太基的失败而告终了。从此,迦太基便退出了强国之列,成为了罗马的一个附属国。
因为对汉尼拔恨之入骨,战胜之后的罗马人并不想放过他。他们要迦太基人把他交出来。汉尼拔为了避难被迫从非洲逃到了亚洲。可是,罗马人却始终阴魂不散,他们向所有国家发出警告,不许收留汉尼拔,否则将出兵讨伐。公元前187年,走投无路的汉尼拔宁死不肯做俘虏,于是就在一个山洞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边栏
汉尼拔(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82年)迦太基著名军事统帅。有人曾这样描述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21.愤怒的抗争
在古代,奴隶的命运是最悲惨的,没有人把他们当人看,他们除了被奴隶主驱使着从事繁重的劳役,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在古罗马更是如此。
当时古罗马有很多买卖奴隶的市场,那是一个异常热闹的地方。大批奴隶被捆绑着押到这里,进行出售。头戴小白帽的奴隶都是战俘;腿上涂着白粉的,是待售奴隶。他们的脖子上通常都挂着木牌,上面写着他们的年龄、出生地、技能等。
奴隶主在选购奴隶时,很像是买牲口。通常他们会捏捏奴隶的四肢,看看他们的肌肉,再掰开他们的嘴,看看牙齿长得如何……为了少给钱,奴隶们会不断地挑毛病。这时铁匠铺的生意最红火,因为铁匠们要给奴隶打制铁链和铁项圈,为的是把奴隶锁住,以防逃跑。
奴隶的人种有很多,有白种人,有黄种人,有黑种人。他们大都是战败被抓的战俘。在罗马的“共和时代”,由于侵略扩张战争不断,所以外族奴隶数量急剧增加。到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城有150万人口,奴隶竟多达90万。
掠夺外族奴隶是罗马发动对外战争的一个主要目的。早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在入侵意大利时,就俘虏了3.6万战俘。而在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时,迦太基城中残存的5万人全都沦为了奴隶。在希腊北部的一次战役中,罗马军队共抓捕了15万居民卖作奴隶。这些战俘在沦为奴隶之后,就等于是进入了人间地狱,他们不仅要从事繁重的劳役,还要遭受奴隶主的百般虐待,虐待的方法更是惨不忍睹。
一个看门的奴隶曾经这样描述他自己:“我像狗一样带着锁链,经常像驴子一样挨打,身上伤痕累累,跟豹皮的斑纹一样。”奴隶在主人面前,是没有资格讲话的,甚至连嘴唇都不能动一动,否则就会遭受鞭打之苦。
这种看门的奴隶的待遇还算是好的,那些在农田、矿山和磨坊干活的奴隶才是最惨的。他们永远带着脚镣或锁链。晚上睡在如地牢一样阴暗潮湿的房间里。而对于那些开矿的奴隶来说,几乎很少有人能活着出去。由于他们是带着铁链干活,所以如果每当发生山崩或塌方时,他们是根本无法躲避的,只能被活活被压死在里面。
为了防止奴隶造反,奴隶主会把同族的奴隶分开。这样,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就难以密谋了。同时,奴隶主还会专门收买一些奴隶,为自己监视其他奴隶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有人图谋不轨,就会立即镇压。
如此残暴的统治,让奴隶们十分愤怒,于是反抗的情绪越来越浓。于是一场场奴隶暴动纷纷上演。其中最著名的奴隶暴动就发生在西西里岛上。
公元前138年,恩那城已经进入冬天,然而奴隶们却依旧赤裸着身子在干活儿。于是几名奴隶便去找奴隶主得莫特里要衣服,结果得莫特里暴跳如雷,不仅没给他们,还把他们暴打了一顿。
这下终于激起了奴隶们心中的怒火,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爆发了。
叙利亚人攸努斯是这次起义的首领,他一直在奴隶中有很高的威望。为了举行起义,他事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一天夜里,他偷偷召集了20多个奴隶,在一个坟场举行了一个秘密的聚会。他告诉这些人,那些放牧的奴隶也将和他们一起造反。为什么攸努斯要对这些说个问题呢?因为那时候,只有牧奴可以随身携带用来防备野兽袭击牲畜的武器,而由于他们要四处放牧,所以行动也是最自由的。大家听说有牧奴的支持,立马信心大增。
最终,攸努斯聚集了400个奴隶拿着斧头、镰刀、棍棒冲进了恩那城和城里的奴隶一起占领了整个城市。奴隶主们见势不妙,躲地躲,藏地藏。得莫特里和他的妻子被奴隶们抓住了。此时,得莫特里还故作镇定地威胁说援军很快就会派援军来,要把所有造反的奴隶统统杀光。愤怒的奴隶们根本不听他那一套,举起利剑就向他的身上刺去。
起义成功后,奴隶们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攸努斯被拥戴为皇帝。
起义军在攸努斯的率领下很快就发展到了20万人,这支起义军声势浩大,势如破竹,让罗马统治者惶恐不已。于是罗马奴隶主立即派兵前去征讨。起义军虽然人数很多,但武器却极为落后,根本无法和训练有素的罗马军队抗衡,他们所夺得的城市都被罗马大军夺了回去。恩那城也因为叛徒的出卖而陷落了,成千上万名奴隶战死沙场,领袖攸努斯被俘,后被折磨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