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欧洲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虽然这个时期距离我们不是很远,但对于在这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事,你知道多少呢?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偶然的吗?面对邪恶的轴心国,盟军是如何与之奋战到底的?而就在大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项伟大的发明在医学界诞生了,这项发明是什么呢?它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88.“分赃的大会”
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的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的一列火车上,正在举行一个签字仪式。这是一个什么签字仪式呢?它是一个针对一战的战败国德国的签字仪式。仪式的主持者是法国将军福熙元帅,在他的主持下,德国外交大臣签订了战败条约。
条约规定,德军必须在14天内撤出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的领土,还有在普法战争中所占领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必须在一个月内将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以及莱茵河以东30公里的德国领土交给联军;要交出巡洋舰、战斗舰、驱逐舰、潜水艇234舰,空军全部飞机,500门大炮和大量枪支弹药;同时还要交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此外,还要交出性能完好的火车头5000个,车厢15万个,卡车5000辆……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十分苛刻的条约,是让德国人无法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条约。
面对如此众多的胜利果实,各战胜国之间该如何分配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场分赃大会于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黎和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代表共有1000多人,然而大会的主动权却控制在三个人的手里,这四个人分别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因此这次会议也叫“三人会议”。这三个人是这次会议的主宰者。
因为是一场分赃大会,争吵在所难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首先就针对战败国赔款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两人赤裸裸地吵个不休。劳合?乔治说:“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克列孟梭直摇头:“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劳合?乔治变脸了:“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克列孟梭寸步不让道:“那我们也不同意。”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却没人愿意做出让步。
美国总统威尔逊见状只好打起了圆场:“我们一分不要。你们不如各自让一下步,也让别的国家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怎么样?”
听了这话,克列孟梭立马喊道:“可以,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阿尔萨斯—洛林和萨尔地区必须要归还给我们!”
对于克列孟梭的这个要求,劳合?乔治和威尔逊都看得十分透彻,他们深知,如果答应了他的要求,那么法国就等于是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必将会在欧洲大陆称霸。因此,两人谁也不同意。就这样,他们整整吵了三个月,彼此互不相让。威尔逊和克列孟梭更是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虽然争吵无数,但最终还是吵出了结果:英国分得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分得了拥有750万人口的地区,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
这些战胜国分完脏之后,还密谋了另一件事,那就是企图联合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经过商议之后,他们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同时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国际联盟的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指挥各国反动派向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同时重新瓜分德国原有的殖民地。
巴黎和会虽然名义上是为了解决各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而召开的,然而它的分赃本质决定了它根本无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同时,他们对于德国的处罚也太过苛刻,深深地激怒了德国人。为他们日后的复仇埋下了种子。不知道各个与会国,特别是三巨头有没有意识这个问题,但法国元帅福熙将军却看得十分透彻,他甚至一针见血地说:“ 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事实也正如福熙将军所说的那样,德国人的复仇行动终于在1939年9月开始了。
89.后患无穷的阴谋
当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在东方的中国燃起战火时,大洋彼岸的欧洲也笼罩着一层战争的恐怖气氛。这时,德意法西斯头目正在为他们争霸世界的伟大计划紧罗密布地策划着,而英法等国领导人则如坐针毡,因为他们已经明确地感觉到战争就要来了,然而却不愿意相信战争真地会来。
1938年9月13日晚上,英国首相张伯伦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于是便给急切地给希特勒发了一封电报,表示想和希特勒会面,然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目前紧张的局势。
现在的局势到底是如何紧张的呢?原来此时的法西斯德国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奥地利,接下来遭殃的就是捷克。希特勒已经调集了300多万德国人进驻了靠近德捷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地区。明眼人都知道,希特勒接下来要吃掉的就是捷克。捷克政府也十分清楚当时的局势,于是便开始局部动员,不停地向边境地区增加兵力。两军开始进入对峙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这本来是捷克的事,但张伯伦为何如此提心吊胆呢?原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并同英法签订了互助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果捷克受到德军攻击,英法必须对德宣战。可此时的张伯伦根本不想引火上身。
其实,此时的希特勒也有些伤脑筋,因为他虽然想入侵捷克,但当时德军的军事实力跟捷克比起来并不占优势;而在德国国内,他的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国防军总参谋部的支持。另外,希特勒最担心的就是,万一德军和捷克开战,英法如果参战,那么德军是很难胜利的。然而,此时张伯伦的一封电报,却让希特勒大感意外,同时也极度兴奋,他认为可以借此机会狠狠地敲诈一笔。
两天后,张伯伦来到了德国的贝斯加登。会谈很快就开始了。张伯伦先开了口:“我一直听说这个房间。不过,它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他是在暗示希特勒,德国可占的地方有很多,何苦要发动战争。
希特勒听出了他的意思,反驳道:“英国有的是大房间!”他的意思想必张伯伦也很明白,他是在说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凭什么德军就不能有。
张伯伦接过话茬道:“你什么时候来看看?”
希特勒立马回道:“接待我的,肯定是示威游行!”
张伯伦道:“那可未必,如果你会见机行事的话。”
如此来回试探一番之后,双方心里都意识到会谈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很快,两人就开始了密谈。
据后来的史料记载,希特勒一开始就左一个大战,右一个大战地吓唬张伯伦,因为他知道张伯伦很怕战火烧到自己头上。张伯伦听地有些不耐烦了,便问道:“既然你已经决定动武了,为何让我来!”
希特勒一听,于是就直截了当地问道:“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希特勒这是在敲诈。但张伯伦并不意外。他开口道:“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毫无关系的。”言外之意是他同意让捷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希特勒这下可高兴坏了。
既然对希特勒做出了承诺,就要履行。回到伦敦后,他就立刻找来法国总理达拉第,双双给捷克政府施压,迫使捷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他们认为这样的话,英法两国就会平安无事。捷克政府一开始还在强烈反对,但架不住张伯伦和达拉第一再施压,最总同意了割让领土。
大功告成的张伯伦随即又飞赴德国向希特勒报信。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这是一场赤裸裸的阴谋。捷克作为被剥削一方,竟然连出席会议的资格都没有。
在会上,阴险狡诈的希特勒一再强调,他只想占领这个地区,再无其他想法。张伯伦信以为真。他甚至觉得自己为国际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德军在占领苏台德区后,第二年的3月,就开始明目张胆地入侵捷克了。一场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英法两国的这种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整个欧洲都被笼罩在战争之下。有人把这次会议称为是“慕尼黑阴谋”,更确切点说,这是一次后患无穷的阴谋。
90.“世界大战”
谁都知道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那么德国为何要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呢?当时一战结束时,法国作为战胜国,为了报当年普法战争惨败于普鲁士之仇,所以对德国进行了异常严厉的制裁。后来,在1929年,又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德国经济更是遭受了沉重的摧残。当时大批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德国国内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对当时的德国政府十分不满,怨言漫天。
这就为纳粹头目希特勒上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希特勒借此机会开始兴风作浪,屡屡向政府开炮,试图挑起人们对政府的怒火。他四处宣扬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的表现,还谴责政府接受了一战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条约。同时,他还宣称德国的困境是懦弱的魏玛共和国以及被指称握有国家经济命脉的犹太人一手造成的。
1930年3月,魏玛共和国政府最终垮台,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如愿以偿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大权在握的希特勒一上台,就把矛头指向了《凡尔赛和约》,他认为这是对德国的剥削。于是他开始着手实施“四年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使德国四年后在工业、农业生产上实现自给自足;使德国在战争状态下能在敌国实行全面封锁时,也不出现经济窒息的情况——准备进行战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没得到什么好处,另一个战胜国日本的扩张要求也在一天天膨胀。于是这三个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正式燃起。1938年3月,德军占领了莱茵河西部地区并实行军事设防,强行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8月下旬,开始入侵波兰,在德国军队“闪电战”的猛烈攻击下,波兰很快沦陷,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希特勒占领波兰之后,胃口大开,随即又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接着开始入侵法国。面对气势汹汹的德军,法国贝当政府毫无招架之力,只好在1918年11月11日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立即向英国发难。然而却在英军“不列颠之战”的顽强抵抗下,屡屡受挫。德军的铁蹄就这样在欧洲大陆肆意驰骋,在占领了奥、捷、波、比、挪、荷、丹等国领土后,军事、经济实力大增。希特勒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他发誓要踏平苏联。
于是他撕毁了之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联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卫国战争”。几个月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席卷东南亚,进逼大洋洲,将美国及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卷入战争。
面对着轴心国的嚣张气焰,在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随即,便展开了大规模反攻。
1942年11月,盟军在3个战场上先后进行了斯大林格勒会战、阿莱曼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结果都获得了胜利,战局发生了扭转。
在盟军的疯狂反扑之下,1943年7月10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垮台,并于10月13日,退出了法西斯同盟,对德宣战。1944年,盟军在法国塞纳湾的诺曼底登陆,欧洲战场局势出现转折。德军连连溃败,再也无力扭转战局,终于被迫于1945年8日,在苏军司令部所在地正式签署了投降书,德国纳粹政权彻底覆灭。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一举歼灭了日本的关东军。日本法西斯见败局已定,只好宣布投降,并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卷入战争的国家和地区80多个(其中参战国61个),人口约20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80%以上,投入武装力量1.1亿人之多,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中国与朝鲜无数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全世界有5000多万人死于这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深深地影响着战后人们的生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从此彻底被打破。同时,这次大战也唤醒了全世界广大人民追求自由、民族独立的热忱,于是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91.“自由法国”运动
1940年5月,气焰嚣张的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大肆入侵法国。马奇诺防线一直被法国人视为安全的保证,是“万无一失”的坚固屏障,然而在德军的进攻下如此不堪一击,巴黎很快就被德军占领,接着德军就开始深入法国境内。
就在这年的6月22日,软弱的贝当政府惊慌失措中向德国投降。随着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整个法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虽然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没有放弃争取民族自由的努力。其中一个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当时在法军中服役的夏尔?戴高乐将军。他是一个崇尚民族自由和独立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担任中尉,曾因参加凡尔登战役,而身负重伤。战争结束又回到了法国。
作为当时的法国国防部长和陆军次长,当他得知贝当政府投降的消息时,坚决要求抵抗德军的入侵,然而却没有人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他一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无奈之下,只好于6月17日离开法国,去往英国。他打算到国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到了英国后,在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支持下,戴高乐将军发表了一份慷慨激昂的《告法国人民书》,他向法国人民和全世界庄严宣布:“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国并非孤军奋战!它不是单枪匹马!它不是四处无援!……法国的抵抗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