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一心想兼并全德,于是一再扩军备战。尤其是当勇武好战的俾斯麦上台后,普鲁士对外侵略的气焰更是一天天加剧。为此,俾斯麦推行了一系列铁血政策。相继吞并了丹麦,奥地利等国,最终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但这时的德意志还没有完全统一,像巴伐利亚、巴登、维尔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着独立地位。这四邦跟法国毗邻。对于拿破仑三世来说,如果这四个邦也被普鲁士统一了,那么德国就会变得十分强大,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于是他就开始不断地施加影响。法国的态度自然激起了俾斯麦的愤怒,一向信奉武力的他决定用武力解决这场纷争。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是一个极其好战的人,因此在他统治下的法国极富侵略性。为了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对内进行军事独裁,对外采取扩张主义政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
其中最让法国眼红的就是跟法国毗连的德国的莱茵河地区,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一直没有机会下手。随着1866年普奥战争的结束,普法之间的关系已经跌至谷底。此时,回响在两国上空的只有两个字:战争。
到了60年代末时,法国的国内矛盾空前加剧,反对拿破仑三世统治的声音此起彼伏,随着各种政治罢工,工人起义的不断蔓延,拿破仑三世的反动统治岌岌可危。如何才能减缓这种紧张的局势呢?拿破仑三世为了转移人民的注意力,急需发动一场对外战争。
而这正是俾斯麦所希望看到的。于是在1870年的7月19日,法国正式向普鲁士宣战了,普法战争就此揭开了序幕。
这年的7月底,法国组建了一支莱茵军团,并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共集结了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他们是想先发制人,集中兵力越过国界,直取法兰克福,切断南北德意志之间的联系,进而迫使南德诸邦保持中立,这样他们就能全力对付普鲁士。
与此同时,普军也在莱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间则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老毛奇为总参谋长。普军的计划是,集中优势兵力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试图将法军主力围歼于边境地区或将其驱至法国北方,继而直逼巴黎。
8月2日,战争正式打响了。法军率先发动了进攻。8月4日,普军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挥下,进行了有准备的抗击,之后便反攻入法境。在普军犀利地进攻下,法军连连败退,到8月中旬,法军主力部队的部署已被普军彻底割裂。到了8月31日,普军已经占领了麦茨河右岸至法比边界的整个地区。
9月1日至2日,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会战——色当会战上演了。9月1日上午,普军第三军团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切断了法军由色当经梅济埃尔西撤的铁路,并且堵住了法军向比利时撤退的通路。当天中午,普军又将法军的夏龙军团团团包围,开始进行猛烈的炮击。被困的法军一连几次突围,均遭失败。
此时的拿破仑三世深知败局已定,于是下令挂起白旗。9月2日,拿破仑三世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共损失12.4万人,其中仅3000余人逃到比利时境内;普军损失了近9000人。
色当的惨败敲响了拿破仑三世帝国崩溃的钟声。9月4日,法国便宣布成立共和国,组成了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国防政府”上台执政。
而对于普鲁士来说,法国战败就意味着普鲁士统一德国的障碍已经被彻底扫除。1870年的11月,德国南部诸邦并入北德意志联邦。虽然法国已经投降,但俾斯麦并没有就此停手, 9月中旬,普军便包围了巴黎。至此普法战争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如果说在战争一开始时,普鲁士所进行的战争其实是一场防御性质的战争的话,那么此时的普鲁士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侵略者。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战争,对于法国来说,其实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一阶段中,虽然法国军民一起投入了战斗,但却仍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由于国内投降派与与敌人勾结,到了9月23日,普军已经占领图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军也开城投降了。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17万法军在麦茨投降。法国政府见法军一败再败,曾两次向普军求和,而巴黎居民却反对政府的投降政策,于是举行了多次起义。就使得早已陷入困境的法国政府不得不分出一些兵力去镇压人民起义。
1871年1月22日,人民起义被镇压之后,法国政府同德军指挥部最终走上了谈判桌,并于1月26日签订了投降条约。当签订投降条约的消息传到巴黎时,巴黎的工人愤怒了,于是便爆发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取得成功,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1871年5月10日,法国外交部长茹尔?法夫尔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城签订了正式和约。普法战争至此终于划上了句号。按照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随即,在1871年的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自立为帝。至此,德国正式统一了。
经此一战,普法两国从此结怨,这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之一。
76.铁血宰相
在德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名字叫俾斯麦。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地主家庭。俾斯麦天性强暴蛮横,凶悍粗野。在他读大学时,曾因一些矛盾和同学发生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后,父亲让他回乡经营属于他的两处领地。俾斯麦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从没想过在自己的领地上呆一辈子,他渴望有机会去外面更大的世界施展拳脚。机会终于来了。
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俾斯麦第一时间嗅到了战争的味道,于是他迅速集结了一支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从他迈出了通过德国权力顶峰的第一步。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上任第一周,他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这样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 俾斯麦“铁血宰相”的名号由此而来。
那么,俾斯麦为何要发表这番演说呢?原来,几个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下。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后,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所谓的邦联,徒有其表。
长期的分裂自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这些德意志小国便产生了联合起来的意愿。
然而统一之路却并不是那么平坦的。怎样统一?由谁来统一?这些问题都是摆在这些德意志小国面前的难题。想要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完成德国的统一,简直是痴人说梦。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当时,两个实力雄厚的大国奥地利和普鲁士都想成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
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普鲁士则不同,他们计划要统一的国家中,排除了奥地利。于是,双方的矛盾迅速激化。
1850年春,奥地利率先发起了攻势。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但是,普鲁士予以断然拒绝。结果,双方谈判告终。
到了50年代末,普鲁士开始反攻了。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并利用18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960年春,普鲁士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军事力量迅速增强。到了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时,普鲁士的军事力量正处于上升期,这便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有效实施他的“铁血政策” 俾斯麦打算把向来儒弱无能的议会踢开。他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公开扬言:“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
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开战。最终打败了丹麦。作为战胜一方,普鲁士得到了原属丹麦的施勒斯维希,奥地利则得到了原属丹麦的小公国何尔斯泰因。
打败丹麦解除后顾之忧后,随即俾斯麦便剑指奥地利,试图一举荡平奥地利,这是“铁血政策”的第二步。但老谋深算的俾斯麦深知,奥地利并不像丹麦那样容易对付。于是他便联合意大利,结成了反奥联盟。之后,他又前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便稳住了法国。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俾斯麦开始向奥地利发起挑衅,企图迫使奥地利出兵。他先是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然后又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这些要求当然是奥地利无法接受的,于是奥地利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普奥战争一触即发。
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结果,普军大获全胜。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狡猾的俾斯麦没有听从,他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另外,他可能还会利用奥地利。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
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的想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早已垂涎多时。
于是,他便启动了“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对法开战。1870年普法战争正式爆发,在普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法国毫无招架之力,最终普军获得了胜利。
自此,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正式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最终实现了。
边栏
俾斯麦(1815年—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曾说:“如果一种文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被野蛮所征服。”
77.童话大师
一提到童话故事,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安徒生。
秋天的一个傍晚,一个衣衫褴褛、体形瘦高的少年在哥本哈根街头漫无目标地走着。不一会儿,他来到了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门前,这是他心中的殿堂,一直以来他都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在这里工作的一员。这个少年就是安徒生,此次他来到哥本哈根,目的就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演员之梦。然而,现实却在告诉他,梦想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为了圆梦,他辞别了母亲,带着可怜的几个钱来到了哥本哈根。几天来他去过剧院,找过剧院经理,也找过女舞蹈家,可是没人愿意帮他。
走在街头的落寞,让年仅十四岁的安徒生十分想念病故多年的父亲。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个鞋匠,收入微薄,然而却十分喜欢看书。小的时候,安徒生就是在父亲讲的民间故事中度过的。那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经常和父亲一起读书,他还喜欢摆弄父亲为他制作的一个个小木偶,梦想当一名演员的想法就是从这时候萌发的。
不久,他来到了一家高级旅店,偶然中听到门童说:“皇家剧院的指挥西博尼今晚在家又与朋友欢聚……”安徒生顿时心中一动,决定前去拜访。
此时,西博尼正在客厅里与一位作曲家朋友聊天。仆人走进来向他报告说有个热爱艺术的少年想要见他。
仆人引着安徒生走了进来,西博尼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不禁摇了摇头。然而安徒生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却让在座的人有些动容,他大着胆子说道:“我能唱歌。”坐在一旁的作曲家随手翻开钢琴盖,说道:“给我们唱一个吧,孩子……”
安徒生清了清嗓子,开始唱了,他的声音是那么好听,唱得是那么动情,唱完之后,又接着朗诵起来。此时的西博尼不禁睁大了眼睛,他觉得这个少年是个做演员的料,于是就同意他进剧院当个小演员。
起初,安徒生唱童声,然而随着青春期变声期的到来,安徒生的嗓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再也不能登台表演了。于是,他转而学习剧本创作。安徒生虽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进入正轨学校接受训练,但他的文学才华却处处彰显在他的剧本上。后来,他写了一出名叫《阿莫索尔》的剧本,他拿去给皇家剧院著名的导演柯林先生看,看过剧本后,柯林先生大为赞赏,于是便出面申请皇家资金,把安徒生送进了一所正规中学读书。
得到了进学校 读书的机会,对于安徒生来说实在是值得兴奋的一件事。他变得更加勤奋努力了。在柯林先生的帮助下,安徒生顺利地完成了中学学业,并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继续学习。
自1829年起,安徒生先后发表了《从霍尔姆运河到阿马格岛徒步旅行记》、《即兴诗人》等著作,这让他正式踏入了作家行列。
为了丰富自己的视野,安徒生多次出国游历,在此期间结识了雨果、狄更斯、海涅、大仲马、巴尔扎克等著名作家。而他的剧本也开始被相继被搬上舞台,安徒生的剧本创作进入了高峰期。
然而对于家乡那片热土,以及他在童年时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却一直在他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他无法忘记父亲、祖母、和那些在济贫院里纺纱的妇人们,他也忘不了哥本哈根的北欧城堡和塔楼。于是,这些人物、故事、景色便都被他写进了童话故事里。
1835年,他相继创作出了《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集结出版。随后,他又写出了《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坚定的锡兵》、《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流传后世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