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金娘宫是阿尔罕布拉宫最著名的宫殿之一,该宫殿位于阿尔汉布拉宫的正宫科马雷斯宫的北面。桃金娘宫通体为金粉色,蓝天折射在波光粼粼的水池中,让人有一种辽阔之感。
科马雷斯塔楼里面是一个富丽堂皇的方形金銮殿,这个金銮殿又被称为“使节大厅” 这个大厅建于14世纪,是阿尔罕布拉宫中最宽敞的大厅。
“使节大厅”墙的厚度高达三米,从而使得每扇窗户都形成了独立的房间。当时的摩尔建筑师在这个大厅中,充分施展了自己调控光线的才能。光线折射在闪亮的墙壁上,使得整个大厅都布满了耀眼的光线。大厅的天花板是用雪松拼制而成是。
和桃金娘宫的开阔明亮不同,通向科马雷斯塔楼的凉棚拱道就显得神秘了许多,总是呈现出半明半暗的透明状态。塔楼的大门是一条延伸的长条通道。与科马雷斯宫紧紧相连的是狮子院,这是一座宫殿式花园楼。
这个宫殿花园楼建造于14世纪下半叶。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里面的建筑却有不少。院子里有一座喷泉,在喷泉的周围有12座狮子雕像,狮子院的名称由此而来。
狮子院的西面是“钟乳石大厅”,厅的名称是从天花板的花边装饰而来的。不幸的是,这个天花板后来毁于一场大火。
狮子院的北面为“双姊妹大厅”。这是一座方形的大厅,它是阿尔罕布拉宫中最完美的大厅之一。一直以来,这个大厅都是游人们最喜欢的一处景观。
可以说,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艺术的巅峰之作,它集精致与匀称之美为一身,充分体现了是摩尔人超凡的想象力与艺术鉴赏力。
公元1536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迁至格拉纳达,他打算重新改建阿尔罕布拉宫。由于阻碍重重,最终不得不放弃了改建的想法。
阿尔罕布拉宫是格拉那达的象征,其神秘而壮丽的气质无与伦比,使得这座宏伟的宫殿成为了西班牙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重要的典型。1986年阿尔罕布拉宫被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专栏 可怕的大瘟疫
在疾病面前,人类是异常脆弱的,尤其是在医疗条件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早在1348年,欧洲就曾爆发过一场大瘟疫。
患上这种瘟疫的人皮肤上会出现很多黑色的斑点,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黑死病”。它是一种鼠疫,由黑鼠身上的跳蚤携带的病菌导致。
1347年,位于地中海沿岸的西西里最先发生了这种鼠疫,随后便迅速传播到了北非、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瑞士、德意志和尼德兰;仅仅三年之后,就传到了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据史料记载,欧洲死于这场大瘟疫的人多达2500万,死亡人数之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流行病。
面对瘟疫地肆虐,人们束手无策,每天都有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整个家族都死掉。葬礼一个接着一个,可是送葬者却少得可怜。
当时的法国马赛死于鼠疫的人多达数万,著名的英法百年之中就曾因这场瘟疫而被迫暂停。荷兰和弗兰德斯地区的情况更是惨不忍睹,死亡人数之多令人咂舌。由于人口大量死亡,田地无人耕种,牲畜无人放养。奥地利的维也纳曾经在一天当中死亡960人。英国虽然远离欧洲大陆,但也未能幸免,肆虐的鼠疫很快就蔓延到了英国各地,其中以伦敦最为严重,死亡人数几乎达到了整个伦敦人口的一半以上。
有人将这场恐怖的黑死病比喻为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而一些现代医学家、社会学家则认为它的杀伤力相当于核武器的威力。受到这场瘟疫的影响,整个欧洲经济出现了紊乱,社会动荡不安,物价上涨。由于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严重损失,农业、手工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削弱,社会经济受到重创,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
当时的很多贵族由于害怕死亡降临,心态发生转变,开始尽情享乐。一时间,一股奢靡之风在欧洲蔓延开来。在这些人当中还包括主教、传教士和僧侣。在很多欧洲大都市,人们日夜酗酒狂欢,穷奢极欲的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很多政府官员则趁火打劫,他们把国家的金银珠宝据为己有,然后尽情挥霍。
这次死亡大灾难,充分暴露了教会的无能,一直以来,教会都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人们对它充满了敬意。然而,当这场瘟疫疯狂地夺去人们的生命时,教会却束手无策。于是,人们开始对一再宣扬自己无所不能的教会产生了深深地怀疑。随着精神支柱倒塌,人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迷信身上,后来横行欧洲的巫术就产生于这时。
41.“百年之战”
自11世纪以来,英国相继通过各种手段从法国那里夺得了大量领地。和英国一样,法国也是一个雄心勃勃、试图争霸欧洲的国家。眼看着自己的领土被英国夺走,法国上下无不觉得是一种天大的耻辱,于是,就开始寻机收复失地。从此,两国的矛盾开始变得日益尖锐起来。
到了14世纪初时,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此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诉诸武力。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他的侄子腓力继承王位,他就是腓力六世。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那里,爱德华三世一直都想将法国控制在自己手里,于是他就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开始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腓力六世不是一个懦弱的人,见爱德华三世如此飞扬跋扈,不禁暴跳如雷,于是便暗下决心寻机报复。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在1337年5月24日这天,腓力六世对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爱德华三世得知消息后,大为恼火,一气之下不顾法国反对,在这年的10月,自称身兼法王,同时发布了进攻法国的命令。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很快,英军就气势汹汹地向法国开进了。为了抵抗英军,法王腓力六世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骑兵部队。由于当时英国骑兵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法国,所以腓力六世扬言:“在强硬的马蹄下,愚蠢的英国人将会粉身碎骨,他们的肉体只会被我们用来铺筑庆功的大道。”
然而,当战争真正打响时,法国人很快就尝到了苦头。和法国的骑兵比起来,英军的弓箭似乎威力更大。这种弓箭名叫“大弓”,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能在200米的距离内射杀身披铠甲的骑士。有这种秘密武器傍身,爱德华三世自是信心十足。为了引诱法军进攻,他命令军队故意放慢进攻速度,等法国铁骑到达大弓的射程之内时,英军开始万箭齐发,大批的法国骑兵无以抵挡,瞬间倒下,横尸遍野。凭借着“大弓”的帮助,英军很快就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并攻下了法国的门户诺曼底。第一回合的较量,最终以英军的胜出而告终了。
然而,野心勃勃的爱德华三世当然不会只满足于眼下的胜利,占领整个法国是他一生的梦想。于是,几年后,他再次亲率弓箭部队卷土重来了。面对英军的进攻,法军无计可施,于是,英军在顺利登陆诺曼底之后,很快就占领了法国的卡昂,随后便直奔巴黎。
8月24日,两军最后的决战在阿布维尔以北的克雷西村上演了。和之前一样,英军的弓箭再一次让法军吃尽了苦头,战争从黎明一直持续到傍晚,在英军弓箭的攻击下,法军又一次战败了,国王腓力六世不得不在60名骑士的保护下仓皇撤离了。很快,屡战屡胜的英军就占领了法国的港口重镇加莱。
然而,也许是上帝看不惯法国就这样被英军蹂躏,就在爱德华三世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一场瘟疫降临了。攻入加莱城的英军大量染上了黑死病病毒,随着病毒肆意蔓延,英军死亡无数,战斗力直线下滑,不仅如此,英国的人口也开始锐减。
面对肆虐的黑死病,英国人惶惶不可终日,整个英国都被一种空前的恐慌笼罩着。爱德华三世意识到,如果战争再继续打下去,英国将很难获得胜利。于是,在1360年,他同法国签订了《布勒丁尼和约》,宣布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四年后,法国国王查理五世上台执政。和腓力六世一样,查理五世也是一个胸怀大志、敢作敢为的君王。上台伊始,他便发誓一定要夺回属于法国的一切。为此,他在军事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他征召了大量的雇佣步兵替代了连战连败的骑士部队,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法军的战斗力在查理五世的治理下,大大提高了。
精明的查理五世开始趁英国黑死病大流行的机会,从1368年开始,相继收回了大量失地。1372年,法国的舰队又重新控制了西北沿海海域。此时,胜利的天枰已经完全偏向法国一边。到70年代末,势不可挡的法军已经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军逼退到了沿海狭窄的一隅。
然而,查理五世虽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国王,却不是一个长命的人,就在他打算一鼓作气收复全部失地时,却突然去世了。随后即位的国王查理六世是精神病人,毫无治国理政的能力,更谈不上领兵打仗。英国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反扑机会,但由于此时的英国仍没有摆脱瘟疫的困扰,无力发动战争,于是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双方在1396年再一次签订了20年停战协定。
由于英军屡尝败绩,使得英国国民大为不满。1399年,兰开斯特公爵亨利乘机夺取了王位,他便是亨利四世。1413年,他的儿子亨利五世即位。
亨利五世是一个好战的国王,上台不久,就又再一次点燃了战火。从1414年8月开始到1419年的五年间,亨利五世率军相继攻占了法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阿让库尔、鲁昂等地,法国的门户被他彻底打开了。
法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可偏偏就在这时,法国国内两大封建主集团出现了内讧。其中的一派——勃艮第派开始援助亨利五世,有了勃艮第派做内应,英军迅速占领了法国的北部地区。最终,连战连败的法国被迫与英国在1420年5月21日签订了《特鲁瓦和约》。和约宣布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成了法国的摄政王。
然而,对于如此巨大的胜利,亨利五世并没有享受多久。1422年,就在查理六世去世前两个月,亨利五世就病死在了战场上。亨利五世死后,年仅9个月大的亨利六世便继承了王位。
由于亨利六世年纪尚小,无力执政,英国国内各派的政治势力便为争夺权力而展开了斗争。法国原王储查理便趁乱自立为王,他就是查理七世。于是战火被再度点燃了。
1429年初,奥尔良战役打响,最终法军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彻底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战争从此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1436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划上了句号。这场长达116年的战争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它也让两国人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42.贞德以身殉国
英法两国之间的“百年战争”从1337年开始到1453年结束,整整持续了116年。在这场战争当中,出现了一位名扬世界的法国女英雄,她就是贞德。
百年战争到了末期后,当时的局势对法国十分不利,法国大部分领土都已被英国占领。而更为严重的是,法国国内的贵族们竟然在如此紧要的关头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纷争不断,甚至还分成了对立的两派。其中一派名叫勃艮第党,该党成员为了一己私利,竟然暗中勾结英国人,反对法王,企图分裂国家。
就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法国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抗击英军,贞德就是其中的一员。贞德出生在法国东部的杜米列村,家里世代务农。贞德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没钱读书,她就在家里帮父母做农活,她甚至连最简单的字母都不认识。
然而这并不影响,她对于祖国的热爱。她甚至认为保卫祖国并不仅仅是男人的事,女人也有责任保卫国家。她渴望着有朝一日,能上场杀敌,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
机会终于来了。1429年初,贞德当时17岁。就在这一年巴黎南面的奥尔良成被英军包围了。奥尔良城是法国南北交通的战略重镇,一旦失守,南方失陷就只是时间问题。奥尔良城失守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贞德感到自己是时候为祖国出一份力了。
于是,她说服了叔叔带她去见当地的法军队长。没想到那个军官不但没同意,还把她的叔叔骂了一顿。他还说从来没听说过小女人也要上战场打仗的。可是贞德并没有放弃,她语气坚定地对这为军官说:“我能学会战斗,我有祖国和人民,还有国王。我要先解救奥尔良城,然后让国王正式加冕。”
原来,法国的每一个国王登基后,都必须要到兰斯城大教堂举行加冕礼,这样才能成为法国的正式君主。可是由于战事的影响,国王查理七世一直没机会举行这个大典,也就是说,他的地位十分不稳固,很容易被英国人和勃艮第党人当做借口,企图分裂法国。
军官听到贞德说了这样一番话,简直是大吃一惊,他没想一个从没读过书的农村少女竟然有如此的见识和胆略。于是答应带她去见国王。这时,贞德已经成了英雄,受到人们的爱戴。她率领着自己的一小队人马,经过11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国王的驻地,受到了国王的接见。两个月后,她便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向奥尔良城出发了。
贞德十分勇敢,每次作战,她都高举着旗帜,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法国士兵在她的鼓舞下,各个都英勇顽强,誓死奋战,结果赢得了很多胜利。
然而重新夺回奥尔良城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这时英军已经把围得水泄不通,而且他们还沿着罗亚尔河法军增援的路线,构筑了一系列堡垒。贞德的部队只要攻下这些堡垒,才能接近奥尔良城。
5月末的一天,贞德率领部队向一座堡垒发起了猛攻。和之前一样,她依旧冲在前面,不幸胸部被英军的箭射中,血流如注。可是贞德根本顾不了那么多,她强忍着疼痛一直从早晨打到了傍晚,法军士兵伤亡很大,可是堡垒依旧没攻下来。
这时有人建议撤军,可贞德坚决不同意。她下令让士兵们稍事休息,自己退到了灌木林中祈祷。很快,她的旗帜又从灌木林中高高地被举起。她如离弦的箭一样,向堡垒猛冲过去,士兵见到旗帜,立刻喊声震天,涌了上去。一阵激烈地厮杀之后,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之后,贞德终于率领着她的部队来到了奥尔良城下。可没想到守城的士兵却不给他们开城门。原来,守军由于和外界已经隔离了很久,他们根本不敢相信一个女子竟然能打败英军,甚至有人还认为贞德是一个妖女。贞德没做任何解释,她见城旁边还有一座堡垒,于是立即下令向其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