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党政班子
1901000000004

第4章 南山地图之南山规划

《南山市2005——2010年“十一五”发展规划》是经南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一项具有决策性意义的纲领性文件,这这份文件中,详细表述了南山市”十一五”期间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各项保障。规划共分七个部分,其中一、二部分为十五成果及”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十一五”期间南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第四部分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第五部分为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第六部分为重点项目,第七部分为加强领导,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全文三万二千字,笔者所看到的,是已经印刷出来的十分精美的实体规划书。

要发展先规划,大到一国,小到一家,规划之重要,套用南山市委老书记钟雷的话说,“规划就是牛鼻子,是纲领。发展举措就是牛鼻子下的目,纲举目李。牛鼻子弄不好,一切都是空的。迷信中的牛鼻子老道我们可以打倒,但这牛鼻子我们却得好好地牵着。”

通读《南山市2005——2010年““十一五””发展规划,笔者总的感觉是:这是一块大文章,也是一块只能拿得起却肯定放不下的文章。拿得起,是因为规划基本上可以说是立足南山实际,结合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经过反复酝酿、最后由人民代表大会全会通过的,是有法律效力的;而放不下,是因为这个规划也是一个有病的规划。其中最重的病就是好高骛远。当然,出现如此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主要还是因为GDP在作怪。中国经济这些年真正牵着的牛鼻子,不是民生,也不是民意,而是GDP。鸡的屁一响,领导干部首先就慌了。鸡的屁能力何在?关键是在它是考察干部衡量干部政绩的首要指标。捉不住鸡的屁的干部就不是好干部,至少就不是能够升上去的好干部。大的方面说,是对经济的把握和推进能力有限,小的方面说,就是没有搞出政绩。笔者在到南山调查之前,曾读过一本外国经济学家写的关于中国经济的书,书名就叫《吹GDP》。其中写道:“GDP主义已成为中国近三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象征。在上世纪八0年代和九0年代,这种以GDP这单一考核模式的发展思路,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但在经济实现了总量大幅上升的同时,单一GDP主义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和推进民主以及结构调整的主要桎梏。”

南山市这本规划,无疑也存在着GDP至上的整体导向,姑且不论。为了本调查报告后期的《南山事件》的叙述的完整性,现仅将该规划第六部分:重点项目,摘要如下:

南山市2005——2010年“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共十二个,这些项目的编制总体围绕南山市“十一五”发展思路,是南山“十一五”规划能否顺利完成的决定因素和重要保证。重点项目分三种类型:

(一)、民生类

南山南部新城建设项目,计划到“十一五”末,在现南山市南部,建成一座二十万人口的南部新城。新城基建总投资二十二亿元人民币。包括三纵三横道路网,会展中心,政务新区,配套服务业等。新城拟于2006年初动工,2008年底初见规模,“十一五”末基本形成。

南山保障房新区。为基本解决南山贫困人口住房问题,从“十一五”开始到“十一五”末,由南山市财政投入五十亿元人民币,新建两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相对集中,建成后成为样板小区,解决近八万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二)、基建业

南山高速。争取国家对南山高速的立项审批,在2006年底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07年初正式动工。高速设计全长七十五公里,投资九十八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南山南北高速通道,南接江南高速,北过长江,连接江北高速。

老城改造。对南山市区南北两区老城进行全面改造,重点改造路网。计划总投资五亿元人民币。2007年底前完成。

(三)、工业类

南山丝绸业升级改造。“十一五”期间,投资二十亿元,对南山丝绸业进行全面扩量、提质、增效、升级改造。在现有南山丝绸集团基础上,再组建一到两家民营丝绸集团。争取到“十一五”末,丝绸集团能正式成为上市企业。

兴建矿机城。投资三十亿元人民币,开展技术更新与技术升级,对全市现有矿机企业进行整合,在原四家企业集团基础上,整合成立两家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到“十一五”末,两家集团都能顺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