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党政班子
1901000000017

第17章 火烧南山之二把火(1)

李同早晨刚刚到办公室,就突然有一种感觉:不太顺。

人还真的不愧是自然界的最有灵性的动物,对许多事物的感知,有时候让人难以置信。笔者在南山调查时,不仅仅听到了天飞丝、心渡寺等历史,更听到了许多流传在南山地区的神异之事。那些远古的已不可考,就是近现代的,甚至当代的,也有不少。包括前文曾提到的乌以轩老先生,据说文革期间,造反派要批斗他时,他曾梦见有神人梦中告诉他:尽管随他们去,你得活着。将来南山有大事要交付于你。果然后来,乌老承担了《南山志》的编写工作,这是何等的大事啊!乌老在《南山志》的后记中委婉提到:夜梦南山之神,托吾以修志之大事。谓余生既存,当为志也。笔者在南山见到乌老先生时,也曾问过此事。老先生没有回答。就笔者所有的经验,坚信人的第六感官是存在的。而这第六感官,便是预知。当然,笔者也曾就此事与三五同好商讨,所不解的是:很多大脑中的场景我们已然经历,但却在当下发生。李同副书记此刻,也正陷于这种困惑。茶杯落地了,碎玻璃晶莹剔透,在办公桌前形成一圈细碎的光芒。这茶杯碎得突兀,碎得意味深长。这是三十年来,李同第一次在早晨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自己打碎了自己的茶杯。

他站了会儿。

秘书小王拿着摞文件,到了门口,见李同愣了那儿,想问,却没开口,又朝屋里望,马上便从外面拿来扫把,进屋将碎玻璃扫了,然后问:“要不要去换一个?李书记。”

“不用了。柜子里有。”李同说着出了门,在走廊上碰见章风。

两个人点点头,章风说:“李书记脸色不太好,昨晚又过了吧?”

这话一语双关,既有可能是指喝酒,也有可能是指女色。李同好女色,在南山官场高层,并不是多么需要遮掩的秘密。领导干部好点女色,有时就是娱乐。为党工作千辛万苦,有点娱乐也是正常。只要不太奢靡,不太过分,不太张扬,说到底,只要不因为其它事情特别是经济问题出事,那就只能是娱乐。当然,现在的问题是:很多领导说不定哪一天就出事了,一出事,男女问题就不是娱乐了,就是作风问题。作风问题是大问题,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们时时刻刻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君不见,那些出了事干部,在台上时,一本正经,谁知道他们底下搞过哪些娱乐?等一出事,后面的情人全都出来了。不是组织不知道,只是组织没查你。关键是你给不给组织查你的机会,向不向组织亮出你这个平时是娱乐出事就致命的“漏洞”。

“哪里?最近老是失眠,血压高了。”李同道。

“是啊,都是。那得注意。”章风朝宋雄的办公室看看,门还是关的,便说:“听说了吧?”

李同点点头。

章风面色渐渐凝重起来,说:“李重庆这……宋雄同志说要派一个调查组到机械集团去。我觉得这事……你看呢?”

“机械集团正在处于艰难时期,这个时候派调查组进去,对经营有影响哪!”李同依然是没动声色。

章风叹口气道:“我也这么告诉宋雄同志的。他说再考虑一下。可能这两天要开会定。”

李同也叹了口气,“也好!机械集团的有些问题,是得调查一下了。尾大不掉,将来是更大的问题啊!”

小王将办公室清理好了,又从柜子里找出个新杯子。领导干部有三个用不完:杯子用不完,女人用不完,工资用不完。柜子里杯子还有四五个,都是高级的,有瓷的,有不锈钢的,还有竹子的。至于这些杯子的出处,恐怕连李同自己也说不清楚。大小会议上发,开业典礼上发,动工仪式上发。反正都是发,杯子只是其中之一。不发东西的会议,在官场上叫干会,而发了纪念品的,则是实会。一干一实,就造就了无数的杯子,无数的公文包,无数的雨伞,无数的床上用品;在南山,还有无数的丝绸制品。南山每年用于各种会议和礼品支出的丝绸制品额就有两三百万元。丝绸集团那边专门请了三个漂亮的小姐,跑会议和礼品业务。那些小姐润滑得如同丝绸,让多少握有财政审批权的领导办公室里熠熠生辉……

杯子洗了,泡上茶,李同才回来,坐下后李同问:“常委会是下周二吧?”

“是的。”小王是去年刚到市委办的,原来在团市委搞学少部部长。到市委办公室来后,保留正科级。

李同没再说话,开始看文件。文件不少,每天都是一堆。好在看文件对于像这个层次的干部来说,已经是日修课了。他一份份看完,在收文上签上“李同”两个字,这两个字是连在一起的,“同”在“李”的下面,草书李的最后一笔顺势带出来。两个字如果不是细看,是看不清楚到底写着什么的。签名就得有艺术,领导干部的签名尤其是。能让人一眼认出,那还能是水平?何况签字签得太多了,后来就形成了定势——以简单快捷为原则。在两个字之外,还得划上个半围的圈。全包围了,不好;半包围了,表示读了,且认真读了。读进去了,又出来了,半包围是也。

茶香开始溢出来,茶叶在杯子里渐渐站立,如同袅娜清新的少女。李同注视了会,想到小米。这会儿,小米也许还正在被窝里,她那光滑的身子,与上好的丝绸被裹在一起,令李同想着就有了蓬勃的欲望。在小米身上,他找到了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同样,也是在小米身上,他得到了那种极致过后难以言表的快乐。虽然那种快乐夹杂着小米的哭声,颤抖与叫喊……他喜欢!小米如同一枚茶叶,被他揉搓着,揉搓着,便溢出了清新的汁水,便有了覆盖他的呻吟与痛楚。在小米之前,李同也有过许多的女人。有些是王若乐介绍的,有些是其它人安排的,还有些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投怀送抱的。但那些大都是应付,或者说逢迎,在她们身上,李同完成的只是男人所要完成的一套动作,而没法去完成更多高难度的动作。恰恰那些高难度的动作,吸引了李同。结婚后十年,李同就同妻子有名无实了。妻子似乎永远对两性感到羞耻。当然,小米也是。可是小米配合了他的一切。每当早晨醒来,他看到小米身上一块块的紫青后,便心疼不已。他会丢下整信封的钱,小米在这时候也总是无言的,缩在被子里,如同一只受伤的蝴蝶……

不会是小米有事吧?

李同掏出手机,给小米发了个短信。一般的问候语,这是他们短信的开头。他不会在没有确定小米方便接受他的短信的情况下,发任何亲昵的语词。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小米的保护。发完后,李同继续看文件,电话响了。

建设局长刘会明拖着浓重的鼻音,如同感冒了一般,说:“李市长,啊,不,李书记,在办公室?”

李同“嗯”了声。当然在,不在,你打这电话有人接?

刘会明又道:“那我马上过来,有事要向书记汇报。”

刘会明在南山处级干部当中是个传奇人物,这人三上三下。二十多岁时,他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团市委,后来被领导看上,刚刚三十岁就到桃源县担任副县长;副县长干了三年,正要转岗到副书记,被人告了,说其同桃源县的团县委女书记有关系。虽然最后调查不了了之,但他在桃源也没法呆了,回到团市委任副书记;再后来又到桐山县搞副书记,捱到要提县长时,又因为重大安全事故被停职。半年后安排到市交通局任党组书记,再到建设局任局长。这人身材魁梧,乍一看像个北方汉子。说话鼻音浓重,有时,说得稍快就难以让人听懂。从到桃源县开始,刘会明和李同就很是投机。那是李同在市委办,两人打交道也多。喝酒,打牌,唱歌,几乎每周都要聚会一次。李同当了副市长后,正好分管建设。在李同眼里,刘会明会做事,但胆大太大,沉不住气,这也一直是李同反复告诫刘会明要改正的地方。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生成了眉毛长定了骨,哪能轻易改得?刘会明要来汇报,八成是为安置房项目的事。或许正是这事,让李同从早晨开始到现在,一直心神不宁。早在上周,政府那边就传出话,说花木荣暗中请人对安置房这一块进行了检验。他给花木荣打电话,让她将安置房的后期款子拨了,花木荣也是搪塞。看来,这事还真有其事。且看刘会明怎么说吧。

不到十分钟,刘会明就到。先是将包里一个小包递给李同,“这是一个朋友从西北带来的,地道的虫草。不错,先用着看。”

虫草可是好东西,这李同明白。他也曾用过一些,身体立马就有感觉。他赶紧将小包放到抽屉里,然后望着刘会明。刘会明转身关了门,说:“那花……木荣市长听说找人对安置房进行检验,这事,李书记应该知道吧?”

李同抬了下头。

刘会明有点急了,他一急,鼻音更浓重:“这不是明摆着要动你李书记吗?要查我,也无妨。在南山,我也算是混到头了。可是这……她也太……女人******一当官,就更毒了。”

“不要乱说。”李同制止了他,问道:“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情况是透明的,不就是三十多幢房子嘛!而且工程是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标的。招标时,花……她当时在宣传部,不也有新闻媒体都参与了吗?我看她这就是新官上任,想找茬。”

“我要实际情况!”李同提高了声音。

刘会明一颤,顿了会才道:“这个……六千套房子,全部是按当初招标进行的。我们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专门招标请了监理机构,全程监理。房屋竣工后,验收也合格。这都有监理方和验收专家的意见。实际情况就是没有问题,如果说有问题,那就是花木荣她在鸡蛋里挑骨头。”

“就这些?”

“就……这些。”

“那好,我问你:房屋面积现在是多少?与设计面积是否一样?”

“应该一样吧?”

李同突然站了起来,走到刘会明面前,压低声音道:“我的刘大局长,连房屋面积都没搞清楚,怎么监管的呢?马上打电话,叫王从志过来。”

刘会明说:“就打,就打。”立即拨了房管局长王从志的电话,让他火速赶到市委李书记办公室来。

房管局是市建设局下属的二级局,副处级。局长王从志,是南山王姓家族中少有的行伍出身的人。论辈份,他应该是老悬壶王的侄子辈,也就是与现在的王若诗王若书王若礼王若乐四弟兄是堂兄弟。王从志的祖父和这四弟兄的祖父是亲弟兄。王从志十七岁参军,在部队里凭着机灵,一直干到了正团职师后勤处长。转业后本来早安排在市文明办搞副主任,但只干了一年,他就找人瞅到了房管局这个空位,钻了进来。房管局虽然是建设局下面的二级局,但人财物都是独立的。房管局的人员,是建设局的五倍还多。而且,房管局人员的结构也是十分复杂的,全南山市的领导干部,三分之二有亲戚和亲属在房管局。这是因为房管局一直是事业与自收自支相结合的双重机构。领导干部的亲属和亲戚,不好安排了,就到房管局。自收自支,逐渐过渡。也正因此,王从志到房管局后,首先就注意到了这人员结构的特殊性。他一开始就给全局职工下了条死命令:每个人都得想办法,通过各种路子为局里挣项目搞钱。挣项目与所搞来的钱,与工资直接挂钩。这一招盘活了房管局的三百多号人,每年仅靠职工们通过领导的关系,找来的各种项目和资金,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职工的工资也比王从志去之前翻了一番。这两年,随着国家政策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房管局抓到了保障房和安置房这两大块项目。王从志这个副处单位的一把手,变得比大部分正处单位的一把手还要牛气了。去年底,由房管局投资的南山大厦正式开工,按五星级设计,集餐饮、客房、会所、商业于一体。王从志在给李同他们描绘南山大厦时,用了个时髦的词:HOLD,就是说南山大厦要镇得住南山现有的同类型建筑,成为南山的市的地标。

“李书记”,王从志满脸通红,带着一团酒气,冲了进来。

李同把茶杯盖盖上,又揭开。刘会明道:“从志,李书记要安置房的数字。”

“数字?”王从志揉了下眼睛,说:“数字都报过了吧?”

“我要的是实际的数字,不是报告上的。”李同将茶杯盖重重地扣到茶杯上,说:“不要水份,说真实的。”

王从志又揉了下眼睛,却并没有回答,而是自己给自己泡了杯茶,坐下来,才道:“数字都是真实的。六千多套房子,49万多平米,这有验收报告和监理报告。”

“每套房子的面积呢?”

“83。”

“是吗?”

“啊,后来因为土地原因,每套实际竣工面积是82到83。”

“什么叫82到83?”

“就是一部分房子在82或者82多一点,绝大部分房子接近83。”

“是吗?”

李同这一问,让王从志和刘会明都没声音了。李同盯着王从志,说:“你们糊涂啊!房屋面积能做得了假?说说,还有没有其它的问题?这少的面积,在财政列支中是不是直接扣了下来?”

刘会明望望王从志,王从志抹了下脸,说:“没扣。我马上按照李书记的指示,把它从财政列支中提出来,扣掉。其它……李书记,真的没问题了。”

“没问题就好。”李同移了移身子,将正在震动的手机按了下,继续道:“两天之内必须把这个算清楚。所有面积都算出来,全部按成本价扣除。然后将材料报到我这里,同时送一份给政府木荣市长。”

王从志还在犹豫,刘会明马上答道:“行,我们马上办。”

李同看了看手机,电话是小米打来的。他直接回拨了过去,一般情况下,小米给他打手机,都是先打,李同并不接。然后再由李同回过去。小米一接电话,就说:“我要到北京去。”

“出差?”

“几个同学一道。另外一个在北京的同学结婚。”

“啊!那……”李同斜视着刘会明和王从志,说:“那好吧,什么时候过去?要……”

“明天。当然要些,你晚上来吧!”小米打了个哈欠。

“今天不行。你去吧,注意安全。我马上给你打过去。”李同本来还想说两句亲昵话,但碍于刘会明和王从志在,便挂了电话。然后从抽屉里拿出张小纸片,递给王从志:“按这上面的账号,打点钱过去。一个朋友急用。”

王从志看都没看,直接将纸片放到包里道:“好,我马上让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