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18991300000008

第8章 社交篇——掌握心理操纵术,做人际博弈中的赢家(1)

有位诗人说:“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人生在世,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关系的好与坏,与人们的心理有很大关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擅结交朋友,总是处理不好与同事、上司等各种人际关系,甚至有的人害怕与人交往。究其原因,是社交中的不良心理状态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当人们的心理状态不佳或存在心理障碍时,必然会在交往中与别人形成隔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拥有好人缘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来调适自己的心理,揣摩别人的心理,才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发挥出自身的魅力,做人际博弈中的赢家。

第5课 进入社交圈,先要迈过内心那些坎

若想克服恐惧,不要只想到自己,设法去协助别人,恐惧便会消失。

——卡耐基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上不可能生存一样。

——托尔斯泰

心理因素影响人际关系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彼此会使对方内心发生变化,给对方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和印象,这些心理效应会对人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很多方面,只有了解这些,并在实际交往中巧妙应用,才能消除不良的影响,增加好的印象和感觉,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与别人建立并保持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这对彼此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是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社交中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很大损害。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有尊重的需要。要想满足这类需要就必须与周围的人打交道。人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亲和倾向是人的天性。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挺有意思的话:“能独自生活的人,他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很多人梦想过世外桃源的生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事实上,我们谁也不能避免与别人交往,与人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关我们的身心健康,事关我们的成功与幸福。人际关系不良会阻碍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挫折感,加剧内心的矛盾冲突,引发不良的情绪反应,进而干扰正常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都与人际关系失调有关。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距离因素、相似因素、互补因素、才能因素、仪表因素、个性因素等。要想善与人处,必须注意这些因素,妥善地处理、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如何克服社交时的羞怯心理

每个人都有羞怯的时候,偶尔的羞怯在所难免,但若在社交中经常为羞怯的心理所笼罩,就需要加以克服了。

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缘于神经活动过分敏感和后来形成的消极性自我防御机制。一般情况下,过于内向和抑郁气质的人,特别在大庭广众下不善于自我表露、自卑感较强和过分敏感的人会由于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显得缩手缩脚,表现得不自在。

接纳羞怯。羞怯的人想摆脱羞怯,其结果是越想摆脱,反而表现越明显,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接纳羞怯的表现,就采取“随它去”的态度,带着羞怯去做事,认识到羞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可能有这种体验,这样反而有助于使自己放松下来,克服羞怯心理。

增强自信。羞怯的根源部分在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认为自己无能,害怕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实际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学会欣赏自己,增加交往的勇气,就会表现得更加出色,也会博得更多人的喜爱和肯定。一味地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会限制了自己,使羞怯心理越来越严重。

多争取锻炼机会。针对自己怕羞胆怯的心理,可以有计划地采取一些训练方法。例如在大庭广众的场合,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多结交个性开朗、外向的朋友,学习他们泰然自若的风度举止。当出现不安时,可以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没什么可怕的。”采用这种方法克服羞怯也十分有效。克服羞怯的训练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锻炼与人交往,然后再逐步增加情境的陌生性与难度。

克服社交自卑心理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专家卡耐基发现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生来就胆怯、害羞、脸红的人。这些心理的异常现象都是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因某种经历诱发生成的。既然是后天,就是能克服。卡耐基还说:“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包括我自己。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而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往往对于人际关系格外敏感,也就是人家说的“脸皮儿太薄”。从心理学上讲,这类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怎么看,而对自己缺少应有的自信。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自己活得很累,也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为什么有的人能把紧张的心理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几乎看不出明显的“症状”,而有的人,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却常常表现出脸红、心跳加速,甚至嘴唇打战呢?

某女士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用她自己的话讲,在学校学习乃至后来参加工作,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可以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是她生性胆怯,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开口讲话就脸红。有时不得不随单位或是丈夫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可是她总是感到非常不自在。最让她感到难过的是在年初,单位要搞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其中一关是“施政演说”。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最后只好放弃。她的专业和资历绝不比人差,然而就是这个由“胆怯、害羞”组成的自卑拖了她的后腿。其实,可以说她的“想法”拉了她的后腿。同时,心态的不开放、想法的单一性也是造成她自卑的主要原因。

要想克服胆怯、害羞的种种不良表现须先改变心态,然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试和训练。

克服自卑训练法

1. 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正视别人则表露出的是诚实和自信。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2. 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懒惰的姿势和缓慢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平时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吧?从现在你就试试看。

3. 当众发言

卡耐基说: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想一想,你的自卑心理是否多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明白:当众讲话,谁都会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

4. 众人面前显显眼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试着在你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时,在较空的车厢里来回走走,或是当步入会场时有意从前排穿过,并选前排的座位坐下,以此来锻炼自己。

增强自信心的11大法则

人人都能忍受灾难和不幸,并能战胜它们。有人也许不相信自己能办得到,可是人类有强得惊人的内在源泉。只要我们加以利用,便能引领我们渡过难关。我们较自己所想的更坚强。

法则1:首先对自己抱有希望。如果你连使自己改变的信心都没有,那就不要再向下看了……要对自己宽容,并使事情看起来容易做到。

法则2:表现得好像自信十足,这会使你勇敢一些。想象你的身体已接受挑战,显示自己并不是全然的害怕。

法则3:停下来想一想,别人也曾面对沮丧和困难,却克服了它们,别人既然能做到,当然你也能。

法则4:记住:你的生命是以某种节奏前进,你若感到失意消沉,无力面对生命,你也许会沉至山洼的底部;但是你若保持自信,便可能利用当时正扯你下坠的那股力量,跃出洼谷之外。

法则5:记住:夜晚比白天更容易使你感到挫败和气馁。自信多与太阳一道升起。

法则6:我们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自信,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法则7: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法则8:克服局促不安与羞怯的最佳方法,是对别人感兴趣,并且想着他们,然后胆怯便会奇迹般消失。为别人做点事情,举止友好,你便会得到惊喜的回报。

法则9:只有一个人能治疗你的羞涩不安,那便是你自己。没有什么方法比“忘我”更好。当你感觉胆怯、害羞和局促不安时,立刻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如果你正在演讲,那么除了讲题,一切都忘了吧。切莫在意别人对你和你的演讲如何看。忘记自己,继续你的演讲。

法则10: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充分准备,便不会害怕。

法则11: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克服任何恐惧。请记住:因为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

社交恐惧心理的产生和克服

有许多人对天天都要见到的同类心存恐惧,“见人便脸红,启齿更慌恐”,他们当中的多数都对此深深苦恼。

无疑,社交中的恐惧心理,对于正常的社交是一种“冷凝剂”,成为社交的心理障碍。

那么,社交中的恐惧心理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感染”的呢?这种恐惧心理是主客观因素对社交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客观原因。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产生的农民意识,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于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长期的历史积淀,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惰性,在行动上封闭自己,缩小了自己的社交范围,孤芳自赏、夜郎自大者有之。如此一来,越不交往,越没有交往的“现实验证”,就越怕交往,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越怕……就越不敢……”的格局。很多人就是在这种失去常态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支配下害怕与人交往,平白无故地自寻烦恼。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环境越是开放、文明,那里有社交恐惧心理的人就愈少。

其次,是社交活动进行者主观方面的原因。“病因”是过分自尊的心理所致,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是这种自尊的需要仅仅是自己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动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是很自然的。结果,清高者有之,谨小慎微者有之。但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过分自尊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过分患得患失,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生怕被人瞧不起,处处谨小慎微,处处考虑自己的行动会得到怎样的社会评价,所以一旦置身于人们的视线之中,马上就会心跳不安。有的人甚至会因为过分自尊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使自己“掉价”、失去尊严。如此思来想去,怕这怕那,时间一长,凡事还没做,便失去了“勇敢”,被沉重的“害怕心理”所左右,这样恐惧心理也就不请自到了。

自卑是人们对己虚设的自我否定,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由于生理如长相、身材以及生理缺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有的人在某一点会比别人差一些,而自己就因为这一点不足就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自惭形秽,处处低人一等,认为无人瞧得起自己,从而丧失自信,厌恶自己,并鄙薄自己。自卑心理体现在社交中,主要表现为缺乏勇气怕见生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事实证明,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社交中怕字当头,自然会“不战自败”。

社交恐惧心理也受羞怯心理的影响。怕羞者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总是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这种不自在会更加厉害。一般说来,害羞分三种类型:一是气质性害羞即生性较内向、沉静、说话低声下气、见到生人就面红耳赤,举手投足都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二是认证性害羞,其原因是过分看重自己,说话做事要有绝对把握才行,不敢冒风险,缺乏主动性,长此以往,便会羞于与人接触;三是挫折性害羞,这种人以前并不害羞,并且性格开朗,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连遭挫折,变得胆怯、怕生。

克服社交恐惧心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但只要本身能下定决心,通过上文的对照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有意识锻炼自己,相信任何类型的恐惧心理都是可以克服的。下面提供几种具体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正视具体的恐怖对象及其威胁。社交恐惧多是几次社交挫折留下的心理后遗症。人们在最初的社交活动中是无社交恐惧心理的,如同幼儿园小孩可以坦然回答任何生人的问话,但后来为什么不行呢?那是挫折对他们“教育”的结果,此即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困于这种心理完全是作茧自缚。你应该知道,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人们是不会有意嘲笑、讥讽、冷落你的。虽然你过去碰到过这种情况,但那大都是没有涵养的人的作为或人们在无意中进行的,你不应如此在意,更没有必要还用它折磨自己。你应主动和他人接触,当然首先是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其陪伴和鼓励下,一步一步地向陌生人、陌生的环境迈进。

其次,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如果你想克服怕生的毛病,那你得正确认识自己。有自卑感的朋友,应该记住你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你有自己的优势。你应扬长避短,在你能表现的方面、场合多露面。这样的经历多了,你就能在别人青睐的眼光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增强你的自信,也就会逐渐在生人面前表现得自如起来。

最后,丢掉虚伪而害人的“面子”,放下架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社交活动中我们肯定会遇到比自己强的人,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正确地对待强者,你会从中学到许多优点。只有交往,才能使大家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

阅读链接 你是个羞怯的人吗?

1. 朋友将举行婚礼,邀请你做主持人,你——

A. 欣然允诺,并积极准备。

B. 担心搞不好,但还是答应下来。

C. 谢绝。

2. 在社交场合,一位你不认识的异性目不转睛地看你时,你——

A. 以同样的目光看对方。

B. 略看对方一下,然后装作没察觉而掩饰过去。

C. 低下头或把视线移开。

3. 试卷发回来,你的成绩不大理想。有同学要求看你的试卷,你——

A. 立即拿给对方看。

B. 你把打分处折起来再给他看。

C. 说试卷没带。

4. 在朋友的生日宴会上,有一位异性很吸引你,你会选择哪种方式与对方结识——

A. 上前打招呼,并做自我介绍。

B. 请朋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