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18987400000014

第14章 做最佳的组合——团队建设心理学(2)

前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激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米格-25效应”。

米格-25效应是指,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恩格斯讲过一个法国骑兵与马木留克骑兵作战的例子:骑术不精但纪律很强的法国兵,与善与格斗但纪律涣散的马木留克兵作战,若分散而战,三个法兵战不过两个马兵;若百人相对,则势均力敌;而千名法兵必能击败一千五百名马兵。说明法兵在大规模协同作战时,发挥了协调作战的整体功能。这同时说明系统的要素和结构状况,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哲学高度看,“米格-25效应”是质量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事物的质变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量的积累;一是结构的变化。两者都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碳(C)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其物理性质也就截然不同:金刚石坚硬无比,石墨则柔软细腻。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是结构变化引发质变的一个经典。

人类思想和观点上的交流与碰撞,是结构变化促成质变的高级形态,是“米格-25效应”价值的高层体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炼的“集思广益”思想。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集思广益”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不但可以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还能激发人类的最大的潜能。常见的情况是,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一次就有可能产生独自一人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联想。

33、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管理学上有趣的酒与污水定律。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对付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腐蚀掉。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能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所以说,组织里一旦出现了“烂苹果”,就一定要把它及时地清除掉。

黄帝时,大隗是一个很有治国才能的人,黄帝听说了他的才干,就带领着方明、昌寓、张若等六人前去拜访,在具茨山下一条山沟里,七个人都迷了路,见旁边有一位牧马童子,就问他知不知道具茨山。

牧马童子说:“知道。”

又问他知不知道有一个叫大隗的人。牧童说:“知道。”然后把情况都告诉了他们。

黄帝见这牧童年纪虽小却出语不凡,就问他:“你懂得治理天下的道理吗?”

牧童说:“治理天下跟我这牧马的道理一样,唯去其害马者而已!”

诸葛亮在《将苑》中专门有一篇《逐恶》指出了五种害群之马的特征,值得我们今天的管理者好好地推敲研究。他说: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需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国家、军队混乱的祸患。这五种人是: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的人;在衣服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惑民众的人,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四只猴子共同搬运一块正方型的石板。其中A猴兢兢业业,出力出汗,一心要完成搬运任务;D猴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力,但是装作很卖力的样子,嘴里还高喊着号子;B猴和C猴则是随大流者,它们的出力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上级领导的态度。

于是,这块石板能不能正常搬运,就要看B、C究竟是学习A,还是模仿D。一般来说,由于A猴出力受累,而D猴比较悠闲,那么B、C两只猴子会本能地模仿D猴,石板当然会砸下来。

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管理者介入的因素,结果会有所不同,但是向哪个方向发展,则完全要看管理者的介入表现。

如果管理者不仅在口头上大力弘扬A的精神,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重用A、提拨A,那么B、C就会向A学习,至少不会偷懒,不敢模仿D。这样,即使D不出力,那块石板也能顺利地搬运到目的地。可是如果管理者仅在口头上表扬A,而实际上重用提拨的是D,甚至连口头上也没有表扬A,而是表扬D(因为D尽管没有出力,而号子喊得最响),那么B、C就会模仿D。这样,即使A还在用力,但是B、C、D都松手了,石板仍然会砸下来了。

一个组织的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马的危害,并且在工作中加以抑制,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绩效。如果组织里有D猴这样的害群之马,管理者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因各种因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在开头的故事中,黄帝等到访过大隗归来,忽然想起还没有问牧童的名字,十分遗憾。到了晚上梦见一人驱赶上万群羊放牧。黄帝突然醒悟到牧马童子应该叫力牧,是一位难得的管理人才,于是就回去找到他,经过培养后任命为管理人事的官员,为治理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

司马迁说:“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其中的力牧,就是那位懂得去除害群之马的牧童。

34、破窗效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詹巴斗教授曾经进行过一项测试,他找到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车则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夜之间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那辆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和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玻璃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情况下,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破窗理论在企业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企业中对待随时可能发生的一些“小奸小恶”的态度,特别是对于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有一家以极少炒员工著称的公司。一天,资深熟手车工杰瑞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之后,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来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后加工零件更方便更快捷一点。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大发雷霆,除了目视着杰瑞立即装上防护板,还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量。事到如此,杰瑞以为这件事已经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有人通知杰瑞去见老板。在那间杰瑞受过好多次鼓励和表彰的总裁室里,杰瑞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几个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时间把它们补回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了健康甚至于生命,那公司永远也补不起的。”

离开公司的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杰瑞既风光过,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来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他这次是碰到公司灵魂的东西。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小题大做”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打破玻璃窗”的明智之举。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类似“破窗理论”的情况:

一个人带头摘取商店门口摆放的鲜花,其他人就群起而效仿,将数个花篮中的鲜花一抢而空;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有的员工工作中违反程序,还称“XX都是这样干的!”或者“上次就是这样做的!”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

“破窗理论”启发人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认识到,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

1. 不要做“破窗”的第一人。“破窗”第一人者,打破有序,制造无序之人。

2. 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按程序办事。因为工作程序的制定一般都反映了对员工的约束机制,考虑了成本效益因素。违反程序,其结果往往是造成无序,破坏约束机制,增加成本,有害于公司,也有害于自己。

3. 养成工作遵守程序的习惯,并使其成为个人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同时,不以“别人不按程序,我为什么不能”为理由放纵自己,而是坚定立场,反对违反公司规定、浪费公司资源、社会资源的行为。

4. 公司对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小题大做,加重处罚力度,严肃公司法纪,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特别是对违犯公司核心理念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养奸。

5. 公司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不以“破窗”为理由而同流合污,反以“补窗”为善举而亡羊补牢,这体现了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觉的成本意识。公司要提倡这种善举,通过表扬、奖励措施使之发扬光大。

所以,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其形成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以企业为家、“厂荣我荣”的员工的自觉的行动,需要公司各部门、各级领导的表率和支持。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企业才能永远窗明几净,无“破窗”之优!

35、多米诺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1849年8月16日,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把一种骨牌带回家送给美丽的小女儿多米诺。多米诺在玩的时候发明了一种新的玩法,把它按点数的大小连接起来,如果不小心弄倒了其中的一张牌,其余的便会全部倒下。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人的意志力。后来,“多米诺”成为一种全球各界通用的术语,无论各行各业,只要出现一倒俱倒的连锁反应,人们就会想到“多米诺效应”或“多米诺现象”。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是相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都有可能波及其他环节,这种扩散能使企业和经营毁于一旦。这就是企业中的“多米诺效应”。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而这些漏洞和隐患能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第一棵树的砍伐,最后导致了森林的消失;一日的荒废,可能是一生荒废的开始;第一场强权战争的出现,可能是使整个世界文明化为灰烬的力量。这些预言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未来人们可能不得不承认它们的准确性,或许人们唯一难以预见的是从第一块骨牌到最后一块骨牌的传递过程会有多久。有些可预见的事件最终出现要经历一个世纪或者两个世纪的漫长时间,但它的变化已经从人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开始了。

“多米诺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德特曾经制作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长9.53mm,宽4.76mm,厚1.19mm,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mm,宽30.5mm,厚7.6mm,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几何级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不过A.怀德特毕竟没有制作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的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多米诺骨牌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很微小的力量能够引起的或许只是察觉不到的渐变,但是它所引发的却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当地的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吴国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和楚国人交战,大败楚军,俘获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国的大夫夏啮,又接着攻打郢都,俘虏了楚平王的夫人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