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萧红大全集
18978500000054

第54章 马伯乐(25)

王小姐不见他,那是实实在在的了。他写了两回信去,也都一点儿用处没有,于是他感到王小姐毕竟是出身高贵。高贵的女子,对于恋爱是纯洁的,是不可玷污的,所以王家的公主一怒就不可收拾了,那是必然的。

一方面虽然马伯乐是被舍弃了,但是一想到若是被公主舍弃了,别说舍弃一次,就是舍弃十次也是值得的,因为她是公主呵,因为公主是世界上很少有的。

所以马伯乐五六天没有出屋,就坐在屋里向着那窗外的枇杷树作了很多诗。

篇篇都是珍贵的杰作,篇篇都好得不得了。

马伯乐新作的诗,都保存着。诗实在是作得很好,但是没有人鉴赏。他拿给朋友们看的时候,朋友们看了之后,是不知所云的,因为马伯乐恋爱这件事情人家都不晓得。这使马伯乐很生气,他说中国人不能够鉴赏艺术。外国的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诗当着朋友去读的。而在中国什么都谈不到的,真他妈的中国人!

于是还是自己念上一遍吧:

多么值得怀念呵!

当她抚摸着我的胸口的时候。

好是好,就是有点儿大不贴题,这一点马伯乐自己也晓得。本来那王小姐的手连触也没触到的,怎么会抚摸到胸口上去了!不过作诗都是这么作,若是不这样,那还叫什么诗呢?

于是马伯乐又念第二篇:

我的胸中永远存留着她的影子,

因为她的头发是那么温香,

好像五月的玫瑰,

好像八月的桂花。

我吻了她的卷发不知多少次,

这使我一生也不能忘记。

马伯乐念完了,他自己也茫然了,他究竟去吻过谁的头发呢,他自己也不晓得,不过觉得究竟是吻过的样子,不然怎么能够这样的感动呢。

§§§第三篇尤其好:

我为你,

我舍弃了我的生命,

我为你,

我舍弃了我的一切。

这诗一看上去就好像要自杀似的,令人很害怕:好就好在这自杀上,因为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不是自杀了吗?这正好就和维特完全一样。

不但如此,马伯乐真的半夜半夜地坐着,他想这有什么办法呢!失恋就是失恋了。

“既失了的就不能再得。”

“既去了的就不能够再来。”

“人生本是如此的。”

“大风之中飘落叶,小雨之中泥土松。”

“冬天来了,天气就冷了。”

“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回来了。”

“十二个月是一年,一年有四季。一切都是命定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马伯乐到王家去了几次,连王小姐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因此他越被拒绝的厉害,他就越觉得王小姐高贵。不但王小姐一个人是有高贵的情操的,就连王小姐的父母,他也觉得比从前有价值了;若是没有高贵的父母,怎么能产生高贵的女儿呢?不但王家的人,就连那麻子脸花匠兼看门倌,他也觉得比从前似乎文明了许多。每当他出来进去时,那花匠都是点头称是,好像外国人家里的洋BOY一样。

马伯乐再在王家里出入,就有些不自然了,就连王家的花园,他也通体地感到比从前不知庄严了多少倍。

王家忽然全都高贵起来了。但这么快,究竟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只能承认他自己是瞎子。不是瞎子是什么?眼前摆着一块钻石,竟当玻璃看了。

马伯乐虽被拒绝了,但走出王家大门的时候,总是用含着眼泪的眼睛,回过头去恋恋不舍地望一望建筑得那么干净整齐的小院。

因此他往往带着一种又甜蜜、又悲哀的感觉回到家去。

后来他也不存心一定要见王小姐了,他觉得一见到,反而把这种关系破坏了呢。倒不如常常能围着这王家的花园转一圈,倒能培养出高贵的情绪来。

但是王小姐不久就订婚了,而且要出嫁了。

在出嫁的前两天,来了一张请帖,是用王小姐父母的名义而发出来的。

马伯乐想也没想到,她会这么快就出嫁的。出嫁也不要紧,但是不能这么快,哪有这么快的道理。

又加上那请帖上那生疏的男人的名字,非常庸俗,叫做什么“孙长春”。

什么长春不长春的,马伯乐随手就把那请帖撕掉了,详细的结婚日子还没有看清。太太打算要去参加王小姐的婚礼,就把那些碎片拾了起来,企图拼凑起来再看一遍,不料刚拾起来,又被马伯乐给打散了。

马伯乐说:“若是高贵的出身还能叫这名字——长春,我看可别短命。”

从此马伯乐不再作诗,又开始吃起“未必居”的包子来了。

“久违了,包子。”当他拿起一个包子来,他含着眼泪向自己说。同时想:为什么有了王小姐就忘记了包子?

一边想着,一边就把包子吃下去了,包子在他嘴里被咬着,越来越小,而相反马伯乐的眼睛越来越大,因为那眼睛充满了眼泪,像两股小泉水似的。假若他的眼睛稍稍一缩小,眼泪立刻就要流出来的。男子大丈夫能够随便就流泪吗?只好设法把眼睛尽量睁大。

一连串吃了八个包子之后,才觉得对于这包子总不算是无情,总算是对得起它。于是放下不吃了。到床上去睡一觉。马伯乐这一觉睡得格外清爽,醒来之后,一心要打日本去。因为大街上正走着军队,唱着抗战歌曲,唱得实在好听。

马伯乐跑到街口去一看,说:“这么热闹,哪能不打日本去!”

§§§第九章

江汉关前边过着成千成万的军队,各个唱着抗战歌曲,一夜夜地过,一清早一清早地过。广西军,广东军,湖南、湖北各处的军队,都常常来往在黄鹤楼和江汉关之间。

不管老幼瘦胖,都肩着枪,唱着歌,眼睛望着前方,英勇地负着守卫祖国的责任。看了这景象,民众们都各个庄严静穆,切切实实地感到我伟大的中华民族灭亡不了。

但很少数的也有些个不长进的民众,看了十冬腊月那些广西军穿着单裤,冻得个个打抖的时候,说:

“哟!还穿着单裤,我们穿着棉裤还冷呢。”

说这话的多半是妇人女子,至于男人没有说的。马伯乐一回头就看见一个卖麻花的,他提着小筐,白了头发,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说的。

马伯乐这回可上了火了:

“女人们说这话,你男子大丈夫,也说得出口来?”

马伯乐一伸手就把老头的盛着麻花的筐子给捉住了。捉住之后,还在抖着,似乎要把那筐里的东西给倾倒马路上去,看热闹的人立刻就围上来一大群。马伯乐本来打算饶了他就算了,因为那老头吓得浑身发抖,那灰白色的、好像大病初愈的那不健康的眼睛,含满了眼泪。

马伯乐虽然心里气愤,会有如此不长进的老头生在中华民国;但基于人道这一点上,他那么大年纪放了他也就算了。

但是不成,看热闹的人围上来一大群,马伯乐于是说:

“他破坏军心!”

他说完了,他自己也后悔了,不过话挤在喉咙里哪能不说呢?

立刻那老头就被一个拉洋车的踢倒。

宪兵走来了,宪兵说:

“打呀,打汉奸。”

那筐子里的被打落的麻花散了满地。

军队还在结队过着,唱着抗战歌曲,肩着枪,非常英勇。

观众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高明的,冻得脸色发白,嘴唇发青一面,他们能够设法看不见;而专看那肩着枪的肩膀,和那正在唱着抗战歌曲的宽大的胸膛。也不是说看不到弱的那一面,也许看到了不敢说,或者是觉得不应该说,怕宪兵打。

在黄昏的时候,马伯乐常喜欢到江边上走走,而黄昏过兵的事情又多,去看一看那白亮亮的江水,去观一观那英勇的战士,在吃饱了饭之后,不亦一大乐趣哉!

马伯乐要当兵去的志愿,一来二去就消磨没了。越看人家当兵,就越觉得好玩,越好玩自己就越不愿意去当。

结果,他觉得当兵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了,当不当皆可,天天看,不就等于当了吗?真的当了兵,不也就是那种样子吗?所以还是不要当了吧。

不久,马伯乐又沉到悲哀里去,似乎又想起王小姐来,也或者不是,不过就只觉得前途渺茫。到江边上去看一看吧,兵们也都变了,似乎都跟他自己一样,好像个个都垂头丧气似的。凑巧又有一大队伤兵让他看见了。那一队伤兵是新从外处运到的,不是重伤,都能够披着军毯走在大街上。自然而然服装都不十分好看,但在马伯乐一看,那就更坏了。

“那不是叫花子吗?那简直是叫花子,卫国的战士变成叫花子了。”

马伯乐看了这一现象,就更悲哀了起来,回到家里,往床上一躺,想起国事家事没有一样得以解决的。

“人生是痛苦的……”

“斗争是艰难的……”

“有权的好办事。中外古今,天下一理。”

“大丈夫手中无钱到处难为人。”

“银行的存折,越花越少,家又音信皆无。”

自此以后,马伯乐那快活悠然的态度,又一天一天地减少下去,在他吃起“未必居”包子似乎也没有以前那样得味了。他跟他的儿子大卫说:

“你跟着爸爸卖包子去吧,怎么样?”

马伯乐常想,一个人会饿死吗?做点儿小生意,卖卖香烟或是掌掌皮鞋,就是卖花生米也是饿不死的,没有钱怕什么!

“大卫,明天爸爸去给你做一只小木箱,你背着。将来没有饭吃的时候,你和爸爸去卖包子。爸爸在家里做,大卫背着到街上去卖。”

马伯乐闲下来没事,就常向大卫说:

“咱们这包子专卖给无产阶级,专卖洋车夫,定价不要高,以销路大为本,二分钱一个,烧饼子也是二分一个。难道就专门不买咱的包子吗?和咱做对吗?天下没有此理。若我是洋车夫,一样的价钱,我也是吃包子而不吃烧饼的。眼看着包子好吃嘛,里边多少得有点儿肉。”

马伯乐有时当朋友讲着,有时当太太讲着,也有时候就自己在想,而每每想到那包子在洋车夫们面前一哄而尽了的情景,就像看了电影似的狂叫起来:

“别人的生意,都让我给挤散啦。”

马伯乐有时把大卫叫过来,当面让大卫演习一番。大卫就在地上抓起一只小木凳,腿朝天,用皮带拴在身上,嘴里唱着:

“包子热来,包子香,吃了包子上战场。包子热来,包子香,吃了包子打东洋。叮叮当,叮叮当。”

马伯乐想,这孩子倒也聪明,就命令他再唱一套以洋车夫为对象的,看看怎样。大卫唱着:

“洋车夫来,洋车夫,吃了包子会跑路。洋车夫来,洋车夫,吃了包子不糊涂,叮叮哆,叮叮哆。”

大卫背着腿朝天的木凳,装作卖包子的形状在地上跑来跑去。

约瑟看他哥哥跑得怪有趣的,上来就夺挂在大卫身上的木凳,他说他也要跟着爸爸卖包子。

大卫正唱的起劲,不肯给他。约瑟抬腿就踢了大卫的膝盖,伸拳就打了大卫的肚子。大卫含着眼泪,只得让给他。

不一会儿工夫,约瑟卖包子就卖到楼下去了。到了楼下就把别人家孩子的眼睛打出血了。

马伯乐太太从窗子往下一看,约瑟还在拿着木凳乱抡呢。

“让你买包子你不买,看你这回买不买,看你这回买不买,看你这回买不买……”

说一句,抢一圈,约瑟像个小旋风似的在楼下耍着武艺。

太太一看就生气了,说:

“无事生非。”

马伯乐一看就高兴了,说:

“能卖包子了,饿不死了。”

过了些日子,马伯乐又要修皮鞋,他说修皮鞋比卖包子更好,不用出去兜揽生意,而且又没有本钱,只用一根锥子,一条麻绳就行了。

太太问他:

“若是来了要换皮鞋底的,你用什么给换呢?”

“只缝,不带换底的。”他说。

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要当裁缝去,他又要学着开汽车去。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要卖报去,又要加入戏剧团体演戏去。

闹到后来,都没去,还是照旧坐在小楼上悲哀。

“人生是没有道理的,人生是一点儿道理也没有的。”

“全世界都是市侩,全世界都是流氓。”

“漫漫长夜,何日能够冲破罗网。”

“经济的枷锁,锁着全世界的人们。”

“有钱的人,不知无钱的人的苦。”

“有了钱,妻是妻,子是子。无了钱,妻离子散。”

马伯乐从此又悲哀了下去。

来了警报,他不躲(其实也无处可躲),他说炸死了更利落,免得活受罪。

等日本人架着意大利飞机来到头上时,他也吓得站不住脚了,也随着太太往紫荆湖边上乱跑,可是等飞机一过去,他又非常后悔,他说:

“跑的什么,真多余。”

“有钱的人们的生命是值钱的,无钱的人的生命还不值一颗炸弹的钱。”

小陈从上海新到的,他在电影院里混过,这次来汉口。有人找他在电影界工作,要拍一部抗战影片,缺少一个丑角,小陈就来找马伯乐去充当一下。

马伯乐想,也好的,免得在家呆着寂寞。谁知到了那里,化了装,黑红抹了满脸,不像人了。

“这不是拿穷人开心吗?”

“穷人到处被捉弄呵!”

“穷人在世界上就是个大丑角。”

自此马伯乐的心情不见起色,看见什么都是悲哀。尤其是夜里,窗外的那棵枇杷树,滴滴嗒嗒的终夜滴着水点儿,马伯乐想:

“下雨大地就是湿的。”

“阴天就没有月亮。”

“不但没有月亮,就连星星也没有。”

“黑暗,黑暗。”

“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就只有黑暗。”

马伯乐吃饭睡觉都和常人一样,只是长吁短叹这点与常人不同。虽然他永远担负着这过度的忧心,但他还是照样的健康,他也照样吃饭、睡觉、散步。只不过对于前途感到黯淡而已。

这种黯淡的生活,黯淡了六七个月。但是光明终于是要到来的,什么光明呢?

武汉又要撤退了。

马伯乐说:

“又要逃了。”

浅水湾萧红墓于是他聚精会神了起来。好像长征的大军在出发的前夜似的,又好像跑马场的马刚一走出场来似的,那种饱满的精神是不可挡的,是任何人也阻止不了的。

马伯乐听了这消息,一跳就从床上跳起,说:

“到那时候,可怎么办哪,快去买船票去。”

太太说:

“买船票到哪里?”

马伯乐说:

“人家到哪里咱们到哪里。”

于是全汉口的人都在幻想着重庆。

(《马伯乐》始笔于1940年,终笔于1941年11月。第一部于1941年由重庆大时代书局出版,第二部只完成了九章,全书未完。《马伯乐》是萧红生前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按语】

小说《马伯乐》是萧红作品中比较有争议的一部,部分学者认为这部小说由于缺少对社会历史政治的整体把握和深度洞察,小说存在着拖沓、缺少批判的力度等不足之处,是萧红写作水平下降的作品;而另一些学者认为,萧红在“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衰弱的时期,仍力求从家庭、时代与自身三方面,塑造一个自私自利、懦弱无能的灰色灵魂的形象,正是在写作上有意坚持个人立场的一个证言,也是为她“女性的历史洞察力”作了一个出色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