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
18969700000004

第4章 提高说话水平要知道的礼仪知识(2)

隐蔽本意的借口。在交际中,有时不想把自己的真正意图暴露给对方,常常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美丽的借口,即找一个合理的事情来为自己做掩护。这种借口,既可推动交际成功,又不授人以话柄,具有保护自尊的作用。例如,有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爱上了一个小伙子,但又不好当面开口。她几天没见小伙子的面,十分想念,想直接到他家,又怕别人笑话。于是她拿了一本书,来到他家,说:“伯母,我来给××还书,他在吗?”伯母说:“他这两天不舒服,在屋里。快进去吧。”她达到了目的D在这里,她就找到了一个无可挑剔而又遮人耳目的借口。

成全他人的借口。在交际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继续在场是多余的,会妨碍他人正常交际时,就应找一个借口适时地退出现场,为别人创造一个理想的交际环境。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如在家里,嫂子见小姑子的男朋友来了,就这么一间屋子,两个人说话不方便,嫂子便微微一笑,说:“你们坐着,我要上街买点儿东西。”她找了一个借口溜了出去。两个年轻人自然十分感激嫂子的这个借口。一般说来,这种借口是虚构的,是说假话,但却是善意的、积极的。

拒绝他人的借口。有时,自己不想参与某事,却又不能明说,就需要找一个借口,加以拒绝,这样既不失礼,又达到了目的。学校里,一个男同学约一个女同学晚上看电影,女孩不想去,但人家是好意,她不想使他下不来台,就找借口道:“很不巧,今天晚上我还有约会。”用这个借口回绝对方的邀请是恰当的。这时的借口必须有正当的又不被他人怀疑的理由才是成功的。如果所找的理由不足以使人家相信,这个借口就必然会影响人际关系。

回避难堪的借口。有时为了避免难堪,或自己不想在某种交际场合待下去,也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借口离开。某经理到一个单位办事,快到中午了,领导非要留他吃饭不可,可是他与这个单位的另一个领导有些不睦,不想和此人同席,于是找借口说:“实在对不起,今天中午我要回去。我有位朋友要来,我不能失约。”这么一说,人家自然不便再坚持。

争取时间的借口。在交际过程中,当自己处于不利态势时,为了寻找转机,加强己方的立场,也需要找借口暂时离开现场去想对策。某公司的经理在与一家外国公司谈判中,对方要价太高,他不能自己决定,于是说:“对不起,我去卫生间,方便方便。”他离开现场,马上给公司总经理打了电话,请示怎么办。得到指示后,他心里有了底,又开始继续谈判,从而使谈判成功。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是美丽的借口,用起来也要慎重。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动机为出发点,根据事情的性质及彼此的关系,寻找恰当的借口,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如果不这样,借口就成了骗人的口实,必然丑化你的交际形象,影响你正常的人际关系。

§§§第7节表达你的谢意

在任何一部汉语词典里,很少有词语一讲出就能立刻赢得一个人的好感,起到化敌为友、抚平自私心理、提高自尊心的作用。然而,“谢谢”这个词却有这个魔力。但“谢谢”却常常被人轻视,或因太简单而忽略,以致我们中的许多人因此而与好人缘失之交臂。我们常常听到这种抱怨,“我并不介意做所有这些事,只要他每次能说声‘谢谢’。…‘我为她做了那么多,她连声’谢谢‘都不会说。”

如果你想成功地开展工作和获得与别人合作,说声“谢谢”是最容易也是最为可靠的办法。那么,在交际中,怎样说谢谢呢?以下是一些传播这个不起眼但绝对重要的信息的方法。

说出谢谢。告诉他,他为你做的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例如:“我真的非常感谢你对我在学习上的帮助。”

给予赞扬。让他知道你认为他为你做的事是很特别并值得珍藏的。例如:“谢谢你的咖啡!我想我会记你一辈子。”

予以回报。告诉他你感谢他为你做的,并准备回报这个好心人。例如:“我很感激你能在开顾问会议时回我的电话,以后只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请随时找我!”

写个条子表示谢意。说声“谢谢”是很有作用的,但写下来会更胜一筹。不妨亲笔写一个条子表达你的谢意。

电话致谢。“我打这个电话只是为了感谢你……”

送份礼物。送份礼物并附上一张便条。只要你送的礼物能够非常适当地表达出你的感谢,送什么并不重要。一个老板请他的秘书去看了场一流水准的高尔夫球赛。

为了投桃报李,她买了一个独特的礼物——一个高尔夫球棒的缩微模型,然后写了个感谢的便条放在礼品盒里一并送给了他,老板收到后深感欣慰。

传达谢意。告诉别人你有多感谢他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这话一定会传到给予你帮助者的耳朵里去。例如:“王敏这人真好!她帮我安排了那次会议。要是没有她的帮忙,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当你的谢意通过别人的嘴传到她的耳朵里时,定会增色不少。

提供帮助。与他们在一起,主动提出为他们的工作助一臂之力。比如帮助校对个长篇报道:“我来帮你干这事儿。甭客气,你帮我的次数可太多了。”

请客吃饭。邀请你要感谢的人去吃午餐或晚餐,一定要表明你这是为了感谢他的帮忙。如果你邀请的是已婚者,应当把他的配偶一并邀请去。

报答捐款。如果一个环境学家曾用心地报道过你的一篇论文,不妨为他心爱的环保事业捐一笔款。这也许是对他最好的感谢。但也别忘了说“谢谢”。你可以打个电话或写个便条去感谢他,并告诉他你所做的。他一定会为你所做和自己曾经做的事感到高兴。

§§§第8节道歉不仅仅是认错

与人交往,难免说错话、做错事,也就难免得罪人,有时甚至给他人带来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对此,若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总是能得到对方原谅的。倘若你发现自己错了,又不能及时向他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计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其结果不仅得不到他人的谅解,相反,还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和人格、形象上的损害,使你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小看了道歉的作用。

简单地说,道歉必须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诚恳,二是要及时。及时而诚恳的道歉有以下几种方式。

1.表示有所醒悟,希望得到谅解三国时,公孙渊在辽东割据,害怕曹操征讨,就给孙权写信要归顺东吴。

孙权决定派军队带着钱财去支援他,并封公孙渊为燕王。大臣张昭认为公孙渊不可靠,极力反对孙权这样做。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孙权最后还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张昭一气之下,不去上朝。孙权也生了气,派人把张昭家的门给堵上了。张昭更不示弱,让家人在门里又堵上了一层。后来,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人,孙权这才认识到张昭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几次到张昭家去认错,张昭就是不见他。

一次,孙权又来到张昭家门口,高声喊张昭的名字。张昭仍卧床不起。

孙权派人烧他的门,本意是想逼张昭出来,但张昭却让人把窗户也关上了。

孙权一看,连忙让人把火扑灭,自己一直在张昭的门前站着。

后来,经过儿子的劝说,张昭终于露了面。孙权一看,非常高兴,赶紧把他让到自己车上,一路上自责不已,请张昭原谅。从此,君臣和好如初。

2.表示捐弃前嫌,希望得到帮助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率领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市。有一次选举弗吉尼亚议会议员时,一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佩思把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赶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长官报仇。华盛顿当场予以阻止,并劝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给佩思送去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地到一家小酒店去。佩思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佩思先生,”华盛顿说,“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朋友吧。”从此以后,佩思便成了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3.表示承担责任,希望得到理解真正的道歉并不只是认错,承认自己的言行破坏了彼此间的关系,而是要勇敢地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通过道歉表示你对这个错误十分重视,并希望重归于好,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第9节重视批评但切忌没完没了在我们与人沟通中,经常会发现他人身上的缺点或过错。有的人一经提醒便可改正,有的人好像已经根深蒂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若有过错,即使有自知之明,不文过饰非,但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分析反思,总不如众多的旁观者清。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真诚的赞美,更需要善意的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现他人的过失时,应该及时予以指正和批评,这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从不批评孩子,是溺爱。

教师从不批评学生,是不负责任。

朋友之间只有恭维,从无批评,不是良朋益友,而是酒肉伙伴。

只会滥用廉价的表扬,从不敢开展批评的领导,更是处世圆滑、怕得罪人的平庸、无能之辈。在这样的人所主管的部门、单位,必然坏人横行,歪风无阻,纪律松散,人心涣散,工作、生产走下坡路。

俗话说:“打是疼,骂是爱,不管不问要变坏。”虽然其原意是指如何教育孩子,但推而广之,也说明了批评、监督、鞭策是一种关怀、爱护。任你有多少缺点、错误,与你无亲无故、毫无感情的人,只要不碍他的事,就只会漠不关心、不管不问。只有良师益友,才会抱着对你负责的态度,以直言相告。

批评是一种艺术,其出发点在于如何让对方虚心接受批评,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同时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就此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以为自己占了理,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很拙劣的批评方法。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适可而止。批评他人时,每次可只提及一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否则大多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不宜反反复复,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痛快”,说个没完,就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批评他人时,切忌用讽刺、挖苦的言辞,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为这是一种轻视他人的态度,也是缺乏修养、没有沟通风度的表现。有经验的沟通者,在批评他人时,会采用各种技巧提出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但不会用讽刺挖苦的言词和粗话等有辱对方人格的方式。

§§§第10节赞美的方式

喜欢听赞美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当来自社会、他人的赞美使其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赞美者产生亲切感。这时彼此的心理距离就会因赞美而缩短、靠近,自然也就为交际成功创造了必要的心理条件。

父母经常赞美孩子,家庭气氛和睦、欢乐;领导经常赞美下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被调动。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这绝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爱听赞美,出于人的自尊需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明白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特别是当交际双方在认识上、立场上有分歧时,适当的赞美会发生神奇的力量。

它能钝化矛盾,克服差异,促进理解,加速沟通。所以,善交际者每每运用赞美武器,为自己开路。赞美是谋求交际成功的润滑剂。

有的人吝惜赞美,很难赏赐别人一句赞美的话。他们不懂得,多正面引导,多表扬鼓励,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规律。予人以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方法。人人皆有可赞美之处,只不过长处、优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隐有显罢了。只要你细心,就随时能发现别人身上可赞美的“闪光点”。即使缺点较多或长期处于消极状态的人,只要稍有改正缺点、要求上进的可喜苗头,就应及时给予肯定、赞扬。但赞美也应注意以下两点。

赞美要真诚自然。真诚的赞美有纯洁的动机,它不是为了谋求从对方得到什么才赞美。卡耐基说:“如果我们只图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那我们就无法给人一些真诚的赞美,那也就无法真诚地给别人一些快乐。”

赞美别人要得体。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去称赞他人。真诚的赞美,于人于己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他人来说,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为你的赞美显得更加有光彩,他本人也由于你的称赞而更加自信,更加奋发。对于自己来说,你得体地称赞他人,表明了你已被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并对所称赞的事物充满了向往。

一个经常赞美孩子的母亲,可以创造一个充满快乐的家庭;一个经常赞美学生的老师,一定会赢得全体学生对他无限的依赖;一个经常赞美下级的领导者,在下级的心目中,一定是最有威望的。但这种赞美必须保证:一不失实,二很具体,三能适可而止。

以此为基础,才能发挥赞美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