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
18969700000038

第38章 上行沟通——与上级说话的艺术(3)

在与上司相处时,你要勇敢地迎着上司的目光,而不要躲躲闪闪;你可以坦率地与他交换看法,只需做到不隐瞒不夸大就可以了;从不议论上司的隐私,并尽己所能努力工作,争取成为其最佳的部下。做到了这些,还愁上司不赏识你吗?

§§§第10节底气十足。升职加薪

加薪和升职永远是职场里的人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棘手的问题。许多人并非表现不好或没有工作能力,他们只是不善于表现自己。如今的企业老板因公务缠身,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留意你的表现。作为员工有必要主动、适时地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当然,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会不同,关键的一点是有技巧地表现自己。

加薪是小李渴望已久的事情。论起资历,他在厂里一干就是四年,自认工作态度还行,也没有犯过什么过错,可是老板根本没有给他加薪的意思。

小李觉得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心里很烦闷。他曾多次在工作总结会上暗示过老板,但老板对此也没有丝毫反应。让他明确地向老板提出这个要求,又觉得不好意思,怕遭到拒绝,但是不说的话又不甘心,最后他还是鼓起勇气,委婉地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意思。出乎意料的是,老板在观察他工作几周后果然为小李加薪了,事情就这么简单。小李认为,只要是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就应该努力去争取。

当然向老板提出加薪,也要讲究技巧。

如以商量、倾诉的语气向老板陈述自己的意图。老板会非常注意聆听,并且询问你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最终可能会为你加了薪水。

其实,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是平等的。只要你认为加薪是合理的,你就有权提出。

但你必须注意说话方式,最好是巧妙地、有技巧地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老板,就算万一不被老板接纳,也不至于让双方陷入尴尬的局面,以致影响日后的相处。

在作为与地位的关系上,有人认为只有先有地位、权力与权势,才可能有一番作为。事实是先有作为,才可能有地位。原因有二:

(1)老板一般是通过员工的表现,来评价其能力、品行与态度。所以,对于员工而言,要想在职场出人头地,除了在本职工作上有过人的表现外,别无他途。

(2)通过真本事干起来的员工,别人才会认同你,也容易获得同事的尊重。这是你在新的、更高的岗位做出成绩的有力保证。

有着规范薪酬制度的单位,对员工的评价都会公正而客观。他们会关注每一个员工的成长与进步,岗位交流、专业培训甚至破例录用等情况,在这样的单位会时有发生。每一位勤恳工作的有能力的员工都坚信晋升的空间在等着自己。他们的工作更为积极和主动,根本不需要员工本人去刻意追求或为是否向老板提出加薪用尽心机。

职场中人,有了作为,便有了地位,随之上升的不仅是薪水,还有个人的能力及素质。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直接向老板提出加薪,主要由自身的“底气”所决定。正规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老板一般比较开明,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你肯定是底气十足,老板自然乐意根据你的贡献加薪;若底气不足甚至少有成绩。莫说加薪,就是保住位子也有困难。若遇上那些抠门儿的老板,要相信一句古话,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可挺起腰杆走人,何必觊觎他老大不愿才挤出的几个子儿!

底气足不足,自己最清楚。没有底气,加薪的事也就甭提了。所以说,加薪的前提是要有底气。底气是什么?也就是你平时的工作表现以及你为公司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有了这一切,你的底气自然就上来了。提不提加薪是你自己的事,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你迟早会被加薪,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11节主动接近。不畏闲言

有一份调查曾经表明,有30%的下级领导因为害怕“拍马屁”之嫌不愿接近上级领导,这就给上级领导者与下级领导者之间相互了解设置了障碍。其实任何一个下级领导者都希望上级了解自己。只有上级了解自己才能取得上级的信任和赏识。的确,取得上级的了解和信任,是与上级搞好关系的关键。

从上级领导角度来说,自然应主动与下级接近,以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但有的上级领导工作繁忙,排不出多少时间;有的领导摆架子,不愿接近下级;也有的上级领导根本不想了解自己的下级。所以仅靠上级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做到的。作为下级,也应尽可能主动地向上级领导靠拢,从而获得上级对自己的了解。没有了解,信任就无从谈起。争取上级对自己的了解,目的是为了引起上级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在接近上级,与上级沟通时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反复强调法

下级就某项工作向上级请示时,除了选择合适的时机外,还要反复强调,有时要多次磨嘴皮,使上级对这件事由无所知之到知之甚深,由不太理睬到“挂上号”,进而到大力支持。

2.侧面疏通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在“正面请求”无效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辅助补救法,尤其对心地善良而又自尊心强的上级尤为奏效。譬如,与上级情投意合的同级、深得上级器重的其他下级、上级的老朋友,甚至上级的家庭成员等,都可作为帮你说情的对象。

不过,这中间要注意几个问题:疏通分管的上级,一般不宜越级,避免产生对他不信任的感觉;选择说情者切忌选择虽有口才,却不是上级欣赏的人;动用说情者不宜人过多,面过广,以免上级产生你在给他施加压力的错觉和误解。

3.时势催逼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举棋不定、行动迟缓的上级,对其施加一定的精神压力,使其在潮流面前感到只有听从你的意见,才能消除心理上的负担,以避免落后或失职的危险,从而转变态度。而对于不同的上级,可采用不同的催逼法。针对“唯上”思想严重的上级,可着重引用更高层领导部门的文件、指示;对“唯书”思想严重的上级,可着重引用报刊书籍上的重要文章;对“唯实”意识较强的上级,则要着重于引用可靠的信息数据、事实材料。

§§§第12节面对批评,坦然接受

在工作中上司的批评和指责是很难免的,谁都不喜欢被批评,尤其是上司批评自己时,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抵触情绪,说话也难免带火药味或敷衍了事。这样只会增加上司的怒气,招致更多猛烈的批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心静气,让上司把话说完,反省自己的过失,认识到上司指出的缺点,体谅上司的苦心,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口才,把上司的怒火控制在最低限度,既给了上司出气的机会,也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在工作中,突然受到来自上司的批评,当然是件麻烦事,处理不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要应对上司的批评,首先要搞清楚上司为什么批评你。

上司批评部下,有时是发现了问题,促进纠正;有时是出于一种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受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与部下保持或拉开一定的距离;有时是“杀一儆百”,使不该受批评的人受批评……搞清楚了上司为什么批评你,就可以把握情况,从容应付。

受到上司批评时,你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从批评中确实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最不应该采取的态度就是满不在乎。最让上司恼火的,就是你把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很少有领导把批评别人当成自己的嗜好。既然批评,尤其是训斥容易伤和气,因而他也是要郑重其事的。一旦批评了别人,就又产生了一个权威问题、尊严问题,如果你对他的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其后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糟。

有些聪明的下属善于利用批评,因为他们知道,正确的批评自然有其道理,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受批评才能了解上司,接受批评才能体现对上司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