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三不:不生气不抱怨不折腾
18966000000014

第14章 你为什么抱怨——揪出元凶(1)

不抱怨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我们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我们的愿望。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的美好、圆满。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或许我们的朋友很少,或许我们的工作无聊,或许我们会面对很多挫折,或许我们感觉这个世界很不公平,但是,抱怨能改变什么呢?

●为什么朋友越来越少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阿拉伯谚语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抱怨:同学或者朋友要聚会了,可来的人永远都只是那么几个;周末想约个人一起吃饭,却不知道这电话该打给谁;同老公怄气了,想找个人倾诉一番,迈出家门,茫然不知该走向何方……

小方最近心情不大好。前不久,她原来供职的那家公司倒闭了,她一下子成了无业人员,而新工作又不能马上找到,生活陷入了困顿境地。让小方更为郁闷的是,在自己心情极度糟糕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找谁倾诉。

“我自认为平时自己人缘还不错,大家也都说和我相处很舒服,在北京待了5年多了,认识的人也不少,手机里有几百个电话,同事的、同学的、老乡的、客户的……可我每天拿着手机翻来覆去地看电话本,就是不知道该给谁打个电话。”小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反而找不到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

现实的生活决定了这种状态,步入社会让我们不得不面临这些,生活的压力让每个人失去了自我,让我们不得已每天看重自己的现状。毕业工作后我也有同感,同学不再像原来那样的单纯的亲切,见面了互相关心的是收入有没有提高,车子是不是贷款,房子有没有提前还贷。没结婚的互相关注着对方的男女友(哪个的朋友更能赚钱,哪个的家里有钱)。似乎人只为了钱而生活,这些尤其让不适应走人社会的人更加难过。

在工作和生活不确定、不稳定的压力下,人与人之间的互防心理日益加重。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再想奔个好职位,那就更难了。正是由于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人们在争好工作好职位的过程中,各种正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就难以避免。这也是很多人同事之间、同行之间交往只适合于“点到为止”的重要原因。同时,现如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经成了社会成员的一个为人处事的潜规则。在这样一个只能“交往”不能“交心”、“关心”的环境里,是绝对不会出现朋友的。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朋友决定我们的人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他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也就直接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

几年前,有人挑选了美国100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进行分析,这些富翁的年龄从21岁至70岁以上,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博士都有,他们之中有70%的人来自人口少于1500人的小镇。然而,通过分析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拥有广泛的社交圈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善于掌握、利用这些有利于发财致富的资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如此。

有一位大富翁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并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办到的,而是得力于我广泛的社交圈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我社交圈子里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例如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商业界……真是应有尽有。”

由此可见,大多数成功的人很少单单依靠个人的能力,通常都得力于社交圈子广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这种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间,一个个社会群体就像由无数个小结构结成的一张张无踪无影的网,我们只是网上的一个十分渺小的结点。

生活在这个像网一样的圈子里面,我们这些孤立的点要活动起来,就必须与其他的“点”联合,与他们接触,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一个“死点”。

我们接触的“点”越多,活动的范围就越大,社交的圈子就越广泛。而圈子越大,网上的“点”就越多,一旦一个“点”动起来,其他“点”也就会相应的动起来,由此产生持久的互动效应,使整个圈子的“点”都“活动”起来,这就是为什么社交圈子广泛,朋友多,好办事的根本原因。

不少人一辈子的生活圈子总是那么大,除了老婆孩子和少数几个亲戚,其他的社会关系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他的朋友通常不多,在关键时候能帮上忙的朋友就更少了。

这就是一些人朋友越来越少的原因,他们不善于交际,不懂得如何扩大社交圈子,不善于结交新朋友。他们不会有目的地主动接近一个人,如果这样做,他们会脸红、结巴,被人家一眼看穿,自己也会觉很没用。吃不开的人不习惯于客套,不会应酬,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喜怒溢于言表,不招人喜欢。

所以,他们认识的人不多,搭得上话的人不多,办成的事也不多,在紧要关头总是无人相助,因为朋友少,办起事来磕磕绊绊的,处境艰难,不仅吃不开的人自己觉得很窝囊,常有感慨,甚至连旁人也会不无可惜地议论:“唉,没办法,谁让他朋友那么少呢!”

◆处世感悟

“越来越多的人抱怨没有朋友,但是却一个个都不肯主动和别人联系,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呢?”心理专家认为,只有你信任别人,别人才会信任你;你关心朋友,朋友自然会关心你。“朋友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只求回报,不愿付出。只要用心经营,都是好朋友。”

“拥有知心朋友就相当于构造了一道安全网,朋友数量的下降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学家、《美国的社会孤立:二十年来核心讨论圈子的变化》作者之一罗文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攒朋友比攒钱更重要,因为朋友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机会,更可以帮我们分忧解难,这们我们就不会产生过激的思想或行为,也很少会产生心理疾病。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情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选择朋友也有各自的标准和条件。我们交朋友的原则是追求心灵的沟通。人生活在世界上,离不开友情,离不开互助,离不开关心,离不开支持。在朋友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如果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对方度过难关,战胜困难,要比赠送名贵礼品有用得多,也牢靠得多。既为朋友,就意味着相互承担着排忧解难、欢乐与共的义务。唯此,友谊才能持久常存。

◆不抱怨的智慧

互相的惦念,互相的牵挂,与互相的爱护便是人世间最最难得的情感抚慰,是朋友之间最难割舍的真情。

●为什么工作那么琐碎无聊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舒服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歌德

如果问一下今天的学生(从高中生直到博士),工作好不好找,相当一部分人会说不好找;如果去问今天的企业经理们,人才是不是很难得,同样也会有相当的一部分人会说找个合适人才真的很难。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信息不对称”所能解释的。

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心高气傲,心浮气躁,做起事来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许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过于琐碎无聊:“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顶。”“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我简直要疯了!”“工作做完就行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也许我们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听电话、处理文件、参加会议之类的小事。我们是否对此心生抱怨,是否因此敷衍应付?

有一位女孩大学毕业后,去应聘秘书的工作,被录取了,由于公司里暂时没有秘书的缺,经理就暂时安排她做泡茶的工作,领秘书的薪水。

刚开始,她很乐意,认为泡茶的工作简单,又可以领秘书的薪水,于是很安心地为公司同事泡了一段时间的茶。三个月过去了,女孩依然做着泡茶的工作,她开始沉不住气了:“我好歹也是个大学生,却天天来做泡茶这样乏味的小事。”心里怀有怨气的她这样一想,泡茶就不像从前那样愉快了,泡出来的茶也一天不如一天。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她将泡好的茶端给经理喝,经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来,大吼道:“这茶怎么泡的,难喝得要命。亏你还是大学生呢!连茶都泡不好。”女孩听了,肺都要气炸了,几乎要哭着喊出来:“谁要在这个鬼地方继续泡茶呢!”她当即决定,下午就不干了,炒老板的鱿鱼。

正在这个时候,公司有位重要客户来访,经理叫她泡茶招待客人。女孩只好收敛起不满与委屈,心里想:“这可能是我在公司泡的最后一壶茶了,不如好好地泡,不要让客人觉得大学生连茶也泡不好。”

她专心地将茶泡好,用灿烂的微笑将杯子递给客户,客户喝下一口就说:“呀,好久没喝过这么好的茶了。能把茶泡得这么好的人,做任何工作都是可以胜任的。”经理也喝了一口,称赞道:“这壶茶真的特别好喝!”

不久,公司做成一笔大买卖,女孩调任秘书的工作。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总是不屑于小事,总是太自信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是盲目地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是,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就很不简单了。不要以为美国总统比村民组长好当,有其职就有其责,有其责就有其忧。如果力有所不及,才有所不逮,必然导致混乱,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哪怕这件事是让我们泡茶。

北京中关村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曾感叹道:“每次招聘员工,总碰到这样的情形——大学生与大专生、中专生相比,我们也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一般比后者高。可是,有的大学生自诩为天之骄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强调待遇。别说挑大梁,真正找件具体工作让他独立完成,却拖泥带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却不小,还瞧不起别人。大事做不来,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觉得委屈,埋怨你埋没了他这个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干。我们招人是来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大学生的牌子干吗?所以有时候,大学生、大专生、中专生相比之下,大专生、中专生反而更实际,更有用。”

现在,社会上有的企业急需人才,而有的大学生却被拒之于门外,不受欢迎,不被接纳,对此现象,人事部经理的一番感叹还是有所启迪的。

◆处世感悟

当我们对工作感到厌倦而抱怨时,当我们对公司的制度产生质疑时,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现实,正视自己的工作。我们在工作时,眼睛不妨向高处望,但手却要从低处做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发牢骚、抱怨等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要做,就全心全意地去做;要是不想做,就早日另谋高就。如果我们只是个小技术员,我们可以花上几年的时间,把我们手中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样胜任愉快的工作,不比一天到晚混时间、发牢骚好得多吗?

在有些时候,抱怨的确能赢得一些善良人的宽慰之词,使我们的内心压力暂时得到缓解。同时,口头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但是,持续的抱怨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抱怨的人是无法想象未来的。抱怨只会使我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只好被迫离开。

如果我们卫在因为工作琐碎无聊而抱怨不休,建议你:重视工作中的小事。世事皆无小事,事事都是工作,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事,无论多小,或者多么微不足道,都值得重视。

◆不抱怨的智慧

工作之中无小事,密切关注自己的工作流程,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改良和补救工作结果的小细节。小事不是小人物的事。差距往往从细节开始,造成不同结果的,通常是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为什么人生路上处处有坎坷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美好,但老天好像就是要与人作对,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坎坷,总是不让人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挫折总是在人不经意间横亘道上。意志薄弱者遇到困难时,便心灰意冷,顾影自怜,整天精神萎靡,怨天尤人。

1987年,《红楼梦》在中央台播放,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然而,剧中“贾瑞”的扮演者马广儒却很落寞,因为当初剧组是让他演贾宝玉的。

马广儒从小就非常喜爱《红楼梦》,尤其喜爱贾宝玉这个人物。12岁那年他考取了安徽安庆黄梅戏学校。也许是因为先天禀赋的原因,马广儒一入戏校便成为同期学员中的佼佼者。用其指导老师的原话说,“马广儒极易入戏”。15岁时马广儒扮演贾宝玉到林黛玉居室哭灵时,竟演至面部肌肉剧烈颤动,热泪滚滚,表情悲绝令人目不忍睹,演出后好久仍啜泣不已,令同学和指导老师大为感动。

1983年马广儒21岁,他接到了进京饰演贾宝玉的通知。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首都北京,马广儒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不已。在北京的日子里,他整天东游西逛,不亦乐乎,对自己的前程毫不介意。结果世事风云变幻,贾宝玉这一角色最后由“面若桃花”的欧阳奋强担任了。

马广儒非常失望,谁能理解他这个“宝玉”的心呢?这时,饰演“黛玉”的陈晓旭不断鼓励他,劝解他,最终唤起了他的自信。应该说,马广儒饰演的贾瑞是成功的,戏不多,却生动传神。但当盛着香蕉糊的“屎盆子”扣在他的头上时,他的内心却体味着深深的挫折之感。他演的是“贾瑞”,但常常拿“宝玉”自比。

此后祸不单行,未等红楼拍完,马广儒的父亲就身患绝症撒手人寰,这对当时年仅22岁的马广儒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从1984年起,在红楼剧组,马广儒开始端起了酒杯,从而拉开了他殇于情而毁于酒的悲剧的序幕。

随后马广儒经历了感情和事业的双重挫折,至此一蹶不振,每日沉浸在酒乡中不能自拔。且满口都是所饰演角色的戏剧对白及唱腔。

关于他喝酒,朋友们没少劝,妻子更是苦口婆心,但背地里,他不但赊账沽酒,还把做菜的料酒喝得一干二净。初来南昌时,他的体重140斤,号称喝一斤白酒,还用啤酒漱口。而到后来,他沾酒即醉、茶饭不思,体重刚够一百斤。过量的酒精已销蚀了他原本健壮的身体……

马广儒弥留之际,高烧不止,神情恍惚,已经认不出前来探望的朋友和同事。可每当医生问起他的职业时,他仍能清晰地说出:“我是演员,演过《红楼梦》……”这一年,马广儒年仅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