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18902300000012

第12章 夏长(3)

小满滋补饮食除了要着眼于清热消暑外,还要注意不要损伤了脾肺之气。《千金要方》里说:“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意思是,夏天尽管天气热,但人们不可食苦味的食物太多,一定要多吃点儿辛味的食物。这样可避免心气偏亢(中医认为苦味入心),有助于补益肺气(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气平和)。《养生论》里也说:“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热也。”现代医学认为,夏季由于炎热的刺激,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引起消化能力降低,胃口不开,不欲饮食。如果吃含脂肪多的食物,易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减慢。因此,小满时节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

◎ 节令养生小贴士

夏天吃水果,先分寒与热

夏天的水果多属于寒凉性的,比如梨、苹果和各种瓜类。一般来说,实热体质的人夏天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占优势,出汗多,经常脸色通红、口干舌燥、易烦躁、容易便秘,夏天特别喜欢吃凉东西。所以,热体质人群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寒凉性的水果。?但是,寒性水果不能多吃,否则反而对身体有害。适合夏日食用的寒凉水果有香瓜、西瓜、梨、香蕉、猕猴桃、芒果、柿子、荸荠、甜瓜等。

虽说夏天寒凉性水果比较多,但在众多水果中,像荔枝、杏等温热性水果也是相当受人们欢迎的。尤其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他们气虚脾虚,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生的热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相较而言,这类人群的面色比常人白,而且很少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所以,这些人多吃些温热的水果无疑是补寒佳品。

不过,一般人大热天吃太多温热的水果却很容易上火。比如,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会出现低糖反应。而对于热性体质的人,由于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谢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温热水果。另外,正在发烧或某器官正在发炎的孩子也尽量避免食用。

夏日温热水果:荔枝、桃、龙眼、番石榴、樱桃、椰子、榴莲、杏等。

适宜人群:虚寒体质

介于寒热之间的水果属于平和性。这类的水果像葡萄、菠萝、芒果、橄榄、白果、李子等,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以吃。但是,吃水果可有很多讲究,吃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夏天,千万别贪凉,不是什么水果都适合冷冻吃。

水果一定要选择新鲜的,含营养丰富。要多吃整水果,尽量少吃罐头水果,别喝水果汁,因为这样会流失掉很多膳食纤维。另外,吃水果要多吃果肉有颜色的,像山楂、酸枣、猕猴桃、芒果等多彩的颜色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很有营养。?

除了吃水果要注重营养之外,夏天吃水果最重要的是别贪凉。很多人都爱把水果放冰箱里冻着吃,虽然冰镇过的水果口感特别好,吃进去特舒服。但是太凉的水果会刺激肠胃蠕动变慢,反而会消化不良,尤其是胃寒或有轻度胃炎的人得注意。

荔枝、柿子、梨等一般冻一两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千万别留到第二天;

◎ 节令中药养生

小满防病 首选“三花”

到了小满,气候就已经很热了。夏天易患的疾病开始频频出现,而针对这些问题,“三花”可以有效解决。

金银花

中医认为,金银花性寒味甘,它是古代清热解毒的圣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金银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广泛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口糜目赤以及外科皮肤疮疡、丹毒等症。在酷暑炎夏,金银花可清热、降温、解暑,并对预防夏季小儿痱毒疖肿等病症也有良好作用。

菊花

中医认为,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菊花还有明显的解热、降血压作用,可治疗感冒头痛及肝火上扰引起的目赤肿痛。暑日用菊花,不但能解暑,还可治头晕眼花、昏厥中暑等症。

蔷薇花

中医认为,蔷薇花性味甘凉,除了可用于治疗口腔炎、疟疾等疾病外,还具有清暑和胃的功效,夏天代茶饮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 中医小常识

夏季养生“清”为贵

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思想宜清静。盛夏酷暑炎热,人们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

第二,饮食宜清淡。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阴而损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第三,住房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大大高于室内,必须把门窗紧闭,拉好窗帘,或再加上一层纸纱,拒热于室外。这样,阴凉的室内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午睡、休息就会舒服。

第四,游乐宜清幽。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该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当太阳下山之后,可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消除一天的疲劳。

◎ 节令美食——鸭肉

夏季气温过高,很多人会上火,感到口渴干燥。吃鸭肉正好可以应对这些现象,甚至低烧、体质虚弱、有水肿现象的也可以得到改善。

公鸭肉性微寒,入药以老而白、白而骨乌者为佳。用老而肥大之鸭同海参炖食,具有很强的滋补功效。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和虚痨之热。鸭肉属凉性,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夏季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食用。

鸭肉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经;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自惊、清热健脾、虚弱浮肿。鸭肉性凉,味甘,有滋阴补气之功,适合任何体质的人食用,是夏季进补佳品。

◎ 节令养生运动——八段锦

八段锦是古代传统功法之一,能使躯体四肢的运动与调心、调息相结合,具有动作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特点。自隋、唐以来,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八段锦的运动量不大,但作用却是多方面的。虽四季均可练,但尤其适合夏季练习。很多人在小满前后会强烈感觉到气温的升高,可能会产生心烦、不思饮食等“苦夏”的症状。而练八段锦不会多汗,能使心情平静,有降温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这套功法能改善体液调节系统的机能,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有良好的按摩作用,能纠正肌体异常反应,所以对许多疾病具有预防和康复作用。

两手托天理三焦

两足平开同肩宽,松静自然,宁神调息,舌抵上腭,气沉丹田,鼻吸口呼。两手由小腹向前伸臂,手心向下向外划弧,顺势转手向上,双手十指交叉于小腹前,随吸气,缓缓屈肘沿静脉上托,当双臂抬至肩、肘、腕相平时,翻掌上托于头顶,双臂伸直,仰头直视手背,稍停片刻;随呼气松开交叉的双手,自体侧向下划弧,慢慢落于小腹前,仍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恢复如起势。稍停片刻,再如前反复练6~8次。

左右开弓似射雕

松静站立同前,左足向左横跨一步,双腿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两膝做内扣劲,两足做下蹬劲,臀髋呈下坐劲,如骑马背上,两手空握拳,屈肘放于两侧髋部,距髋约一拳左右。随吸气,两手向前抬起平胸,左臂弯曲为“弓手”,向左拉至极点,如拉紧千斤硬弓,开弓如满月;同时,右手向右伸出为“箭手”,手指做剑诀(即食、中二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环曲捏拢)顺势转头向右,通过剑指,凝视远方,意如弓箭待机而发。稍停片刻,随呼气将两腿伸直,顺势两手向下划弧;收回于胸前,再向上向两侧划弧,缓缓下落于两髋外侧,同时收回左腿,还原为站式。再换右足向右横跨,重复如上动作。如此左右交替做6~8次。

调理脾胃单举手

松静站立如前,两臂下垂,掌心下按,手指向前,成下按式站桩。两手同时向前向内划弧,顺势翻掌向上,指尖相对,在小腹前如提枪式站桩。随吸气,翻掌,掌心向下,左手自左前方缓缓上举,手心上托;指尖同右,至头上左方将臂伸直;同时,右手下按,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下二手做争力劲,稍停片刻,随呼气,左手自左上方缓缓下落,右手顺势向上,双手翻掌,手心向上,相接于小腹前,如起势。如此左右交换,反复做6~8次。

五劳七伤往后瞧

松静站立如前,先将左手劳宫穴贴在小腹下丹田处,右手贴左手背上(女性相反),配合顺腹式呼吸,吸气使小腹充满,随呼气,转头向左肩背后望去,想象内视左足心涌泉穴,并以意领气至左足心;稍停片刻,再吸气,同时将头转向正面,并以意领气,从足心经大腿后面上升到尾闻,再到“命门”穴。随呼气,再转头向右肩背后望去。如此左右交替做6~8次。

摇头摆尾去心火

松静站立如前,左足向左横开一步成马步,体正目平,两手反按膝上部,手指向内,臂肘做外撑劲。呼气,以意领气由下丹田至足心,意守涌泉穴;吸气,同时以腰为轴,将躯干摇转至左前方,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向右下方做撑劲,目视右足尖,右臂绷直,左臂弯曲,以助摇摆;稍停片刻即呼气,意念同上,同时向反方向摇摆,过正中线时开始吸气,动作同上。如此左右摇摆6~8次。

两手攀足固腰肾

松静站立,两腿绷直,两手叉腰,四指向后托肾俞穴;先吸气,同时上身后仰,然后呼气,同时上体前俯;两手顺势沿膀胱经下摩至足跟,再向前攀足尖,意守涌泉穴;稍停后缓缓直腰,手提至腰两侧叉腰,以意引气至腰,意守命门穴。如此反复6~8次。

攒拳怒目增气力

松静站立,吸气,左足横出变马步,两手提至腰间半握拳,拳心向上,两拳相距三拳左右,两手环抱如半月状,意守丹田或命门穴;随呼气,将左拳向左前击出,顺势头稍向左转,过左拳瞪虎视远方,右拳同时向后拉,使左右臂争力;稍停片刻,两拳同时收回原位,松开虚拳,向上划弧经两侧缓缓下落,收回左足还原为站式。如此左右交替做6~8次。

背后七颠百病消

松静站立,膝直足并,两臂自然下垂,肘臂稍做外撑,意守丹田。随吸气,平掌下按,足跟上提,同时,意念头向上虚顶,气贴于背;随呼气,足跟下落着地,手掌下垂,全身放松。如此反复6~8次。

◎ 妙方巧治本季常见病——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多由细菌侵入泌尿系统所致,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尿路感染相当于中医学的”淋证”。中医学认为,肾气不足,湿热蕴结于下焦,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而湿热的产生却是多方面的。如过食肥甘厚味、嗜酒致使脾失健运;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脾受肝制,湿浊内蕴;劳伤过度,脾肾两亏,皆可导致本病。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容易滋生细菌,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从西医角度看,主要是因为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大,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给尿路感染的发生带来了潜在的危机。另外,夏日酷暑难耐,人们常因睡眠减少、食欲不振等原因导致抵抗力相对下降,加上出汗较多,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使尿液浓缩、排尿减少,冲洗细菌的作用降低,易发生尿路感染。

以下偏方可以缓解尿路感染,减轻患者痛苦。

银花方

【原料】鲜银花100克,白糖200克。

【制法】将银花洗净,加入白糖,隔水蒸为浓汁样,连蒸三次,混匀后每次取25毫升饮用。

【用法】每日一剂。

【主治】膀胱炎。

鸡蛋方

【原料】鸡蛋1个,大黄米15克。

【制法】将鸡蛋开一个小孔,去蛋清少许,加入大黄米蒸熟。晨起空腹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

【主治】膀胱炎。

葱头田螺肉方

【原料】连须葱头3个,田螺肉7个,淡豆豉10粒,鲜车前草3兜。

【制法】将葱头、田螺肉、淡豆豉、车前草、食盐少许共捣成饼,敷于脐中。

【用法】每日一次。

【主治】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等症。

甘薯生姜汤方

【原料】甘薯叶100克,生姜10克。

【制法】将上两味洗净,入锅加水750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取药液备用。

【用法】一日一次,分早、晚口服。

【主治】尿路结石。

芒种

◎ 节令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这种说法就表明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此时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三候为:“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也就是说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接着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而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中,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久盛必衰,衰久必盛的。在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却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又因为此时正是梅子黄熟之时,所以也称之为梅雨天或黄梅雨。梅雨季节要持续约一个月左右。梅雨的多少,对禾谷的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养生要领

芒种时节,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南方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意思是,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在我国的江西省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因此人会变得懒散。“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为芒种时节常常阴雨连绵,因此,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这一季节的气候特征而定: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肌体得以宣畅,振奋精神,通泄得以自如。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

◎ 节令衣着

芒种前后,端午节没过之前,气温还会有降低的可能,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太早,以免受寒。

夏装的大小、肥瘦与散热有一定关系。通常服装覆盖面积愈小,体温散失愈快。服装的颜色亦很重要。一般认为,衣服颜色不同,吸收和反射热量的强度也不同。颜色越深,吸热越强,颜色越浅,反射性越强,吸热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