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原理
1890200000052

第52章 管理的领导职能(1)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领导的本质与内容;

2.掌握现代领导理论;

3.掌握领导艺术及其内涵;

4.熟悉激励原理及其方法;

5.熟悉沟通原理及其方法。

故事中的管理知识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责,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要想管好下属就必须以身作则。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组织的整体战斗力,使管理事半功倍。

另外,还有一则故事,据《汉书》记载,丙吉是西汉宣帝时一位非常贤能的丞相。有一次丙吉丞相外出,在路上正好遇到群殴发生,死伤横道,却不闻不问。同行官员特别奇怪,又不敢问他,只得陪同往前走。走到另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热得直吐舌头。这时,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问赶牛的人:“你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了?”同行官员觉得丞相莫明其妙,于是就讥笑着对丙吉说:“丞相您是不是搞错了,您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却问个没完。”丙吉意味深长地对同行官员说:“百姓相斗而死伤了人,管这种事是长安令、京兆尹等官员的职责,应由他们派人去抓捕、审理。到年终丞相只负责考核他们的政绩是优还是劣。根据考核的结果奏明皇上对他们进行奖赏或惩罚就是了。作为一个当朝丞相,不应该亲自管一些不该自己去管的具体琐事。奇怪的是,现在正是春令时节,天气不应该太热,我怕那头牛没走多少路就喘得那么厉害,是因为太热了。若是春天就那么热,那是时令失调,不符合节气的征兆。气候反常对农作物和人都可能带来灾害。我身为丞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我的职责就是要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只要是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都要负责争取预先搞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我对牛喘气吐舌的现象就不能不亲自过问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管理中领导必须懂得授权。如果缺乏有效的授权技巧,凡是亲自管理,工作不但不可能轻松,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大的成效。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就必须学会授权。

可见,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管理者实施影响下属的领导行为,能够有效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第一节领导与管理

组织不需要天才,需要的是能够认真任事的领导者。

领导的关键并不在于领袖魅力,而是使命。

领导者与追随者间距离是不变的,若领导者绩效提高,追随者绩效对应提高;提高领导者绩效远比提高追随者容易得多。

——彼得·德鲁克

领导者必须提供原则,来决定企业必须因应哪些产业变化和顾客需求,同时让组织避免偏离方向,维持独特性。

——迈克尔·波特

领导是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进行有效地领导是现代领导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领导者的行为决定着组织的绩效,而且直接决定着组织的兴衰成败。因此,组织要生存发展并取得成功,就需要有效的领导。

一、领导的内涵

(一)领导

领导作为名词,是指领导者,即组织中确定组织目标并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领。就如乐队的指挥一样,他要影响和激励乐队的每个成员充分发挥才能并密切配合,奏出好的曲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领导者通常是指与直线职权有关,在正式组织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管理者。推而广之,未在正式组织中拥有“领导”职位的“领导者”被称为“非正式领导”。作为动词,领导指的是一项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管理职能之一。通过行使领导职能,领导者就能促成被领导者努力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

传统的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是上级组织赋予领导者一定的职位与权力,并应用这些法定的权力,带领下属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其核心是强调领导者的权力因素。现代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是指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但是,不同的管理学派,对领导的理解和认识又各不相同。

斯托格迪尔认为:“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人施行影响的活动过程”。哈罗德·孔茨认为:“领导一般可以解释为影响力,或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泰瑞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罗伯特认为:“领导是在某种条件下,经由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的影响力”。本尼斯和南思在《领导》一书中认为,领导就是“具备设想一个引人注目的前景并付诸行动逐步实现的能力”。同时,本尼斯提出要打破五个关于领导的神话:一是必须认识到领导能力不是稀世之物;二是领导不能横空出世,而是“造”出来的;三是大部分领导者都是平常人,而不是伟人;四是领导不是组织高层的专利,各级别都有相应的领导;五是领导不是如何控制支配,如何发号施令,如何操作摆布,而是如何使大家众志成城,追求无限美好的目标。

从上述几种认识可以看出,领导的实质是: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其所处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函数,即:领导=f(c·F·s)

那么,什么是领导?综合以上认识和理解,所谓领导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他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更有效的实现。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1领导一定要与群体或组织中的其他人发生联系,这些人包括下属和组织中的其他成员;

2权力在领导和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3领导着能够对组织中的成员产生各种影响;

4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而不是更多地体现个人的权威。

(二)领导者

管理学意义上的领导者,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的制度权力的人。从领导者方面来说,管理者的领导力量从何而来、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的基本类型以及领导者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关系到能否使员工的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的问题。领导活动对组织绩效具有决定性影响。领导者在带领和指导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发挥着指导、协调、激励和沟通的作用。

1.指导作用。在组织的集体活动中,有人将领导比作乐队的指挥。组织活动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因此,领导者就具有引导、指挥、指导和先导的作用。

2.协调作用。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都会发生各种冲突和矛盾,在行动上会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也由于组织成员的素质和个性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思想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需要领导者来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团结组织成员,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3.激励作用。组织是由具有不同需求、欲望和态度的个人组成的,因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即工作的和非工作的环境因素影响着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这就需要领导为他们排忧解难,激发他们的忠诚感、献身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动力,促成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统一,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4.沟通作用。领导者是组织的各级首脑和联络者,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信息的传播者、监听者、发言人和谈判者,在管理的各层次中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以保证管理决策和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亚伯拉罕·扎莱兹尼克,哈佛商学院松下幸之助领导艺术名誉教授,他在领导行为特征和管理者、领导者的杰出品质的研究方面闻名于世。扎莱兹尼克在《管理者与领导者:二者有什么不同》一文中曾指出,管理者与领导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管理者注重理性和控制,他们是问题解决者。成为管理者既不需要天才,也不需要英雄主义,只要你坚持不懈、工作勤奋、聪明睿智,有分析能力、忍耐力和良好的愿望即可。具体来说,二者有以下不同:一是对待目标的态度,管理者很少投入感情,他们设立目标是为了完成管理任务,而领导者却是主动设立目标,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实现目标。二是工作的概念,管理者把工作当作一种促成过程。而领导者则创造性地给人们描绘振奋人心的远景,然后才制定解决方案。面对机遇时,领导者的个性决定他们会主动冒险,而管理者则较为保守。三是与他人的关系,管理者一方面寻求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愿过多投入感情。而领导者却能唤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四是自我意识,管理者生而处优,一直过着相对安宁的生活,对所处的环境具有归属感。而领导者生而处艰,一直在为获取某种秩序感而奋斗,希望变革而且寻求变革,深感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五是领导者的培育,领导者是斗争的天才,与管理者一样,在培养上要有特殊人物对他们的影响,否则很难培养出伟大的领导者。

因此,从领导和管理的关系来看,尽管从行为方式上它们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权力的构成上都是组织层级岗位设置的结果,但领导与管理毕竟有所不同。所谓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个人。管理者是指管理岗位上的工作者,包括领导者和辅助参谋人员。可见,管理者的范围大于领导者。

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命令行为,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活动实现预期的目标。而领导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作用过程。它既可以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可能建立在个人影响力、专长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一个人可能既是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是好的领导者;可能只是有成效的管理者,但不是好的领导者;可能只是好的领导者,但不是有成效的管理者。因此,不应该使所有的领导者都处于管理岗位上。

领导职能侧重于人的因素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他管理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一般都是偏重于方法、程序和结果的,它们可由管理者独自坐在办室里完成,因而不具有或者说基本上不具有与人交往的特点。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知道人们取得预期结果的过程是如何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促动人们沿着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那么管理工作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领导是开展有效管理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项职能,也是最充分体现管理工作艺术性的一项职能。

三、领导者影响力及其构成

领导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与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权力通常被看作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所有单位和人员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来源于领导者的地位权力,称为职权或位置权力;二是来源于下属服从的意愿,称为威信或个人权力。位置权力和个人权力是领导者能够实施领导的基础,是影响和指挥别人的前提。

(一)位置权力及其影响因素

1.位置权力

位置权力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由正式组织授予并受法律保护的权力。它与个人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出让、转让是必须行使的权力。

每一个管理职位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内在的权力,任职者可以从该职位的等级或头衔中获得这种权力。因此,位置权力与组织内的一定职位相关,是一种职位的权力,而与担任该职位管理者的个人特性无关,它与任职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国王死了,国王万岁”的表述说明了这一意思:不管国王是谁,都具有国王职位所固有的权力。某人被辞退掉有权的职位,离职者就不再享有该职位的任何权力。职权仍保留在该职位中,并给予新的任职者。一般来说组织授予管理者的位置权力有:

(1)合法权。组织中等级制度所规定的正式权力,被组织、法律、传统习惯甚至常识所认可。也就是说,管理者在一定的职权范围内具有确定目标、建立机构、制订规章、对活动的决策与指挥以及对下属的人事调配的权力。包括制定权、设置权、决策权、指挥权和人事调整权。

(2)强制权。领导者通过精神的、感情的或物质上的威胁与利诱,强迫下属服从的一种权力。

(3)奖赏权。领导者提供奖金、提薪、晋级、表扬、理想的工作安排和其他任何会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

2.影响因素

构成位置权力影响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1)传统观念。在长期的管理活动中,人们往往会形成一中心理定势,认为领导者掌握一定的权力,拥有常人所没有的聪明才干,对任何事情具有决定的权利,从而产生一种服从感。这种服从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领导者的影响力。

(2)职位的高低。领导者拥有组织所授予的权利,左右被领导者的行为、处境,甚至是前途和命运,从而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产生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随着领导者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而增强,同时也增强了领导者的影响力。

(3)资历的影响。一般人们对资历较深、功绩卓著的领导者,心目中会产生尊敬、崇拜的感觉,他的言行既影响被管理者,又增强了其自身的影响力。

位置权力即职权必须通过正式组织渠道发挥作用。

(二)个人权力及其影响因素

1.个人权力

个人权力即威信,就是由管理者的能力、知识、品质、作风等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与特定个人相联系,与组织中的职位没有必然联系。

个人权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长方面的威信,即专长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于具有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产生的权力;二是品质方面的威信,即参照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于具有优良的领导作风、思想水平、品德修养而在组织中树立的影响力。当然,个人权力必须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承认的基础上。

2.影响因素

影响领导者个人权力高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