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18900800000064

第64章 创业第十四步:向创业成功者学习经验(19)

有一次,一个客户找到陈海平,要他在一个星期内拿出500件羊毛衫。对陈海平的小作坊来说,其压力可想而知,但这是他的第一个直接接待的大客户,他决定接下订单。每天他都和工人们一起赶活,同时也方便进行质量监督。一个星期后,他们顺利交货。从此,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客户。

选择武汉“新战潮”

生意开始好转的陈海平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像他这样的小作坊:很多羊毛衫批发商或小销售商在取货时大部分不用现金,而是卖完货后付钱,资金回笼很不理想,我那样的小作坊经不起这样折腾,扩大生产根本无从谈起。资金周转不灵后,陈海平决定抛开销售商,自己销售商品,这样形成产销一条龙后,只要周转通畅,我很快就可以做大市潮。

对市场进行调查后,他选择了武汉作为其发展的“新战潮,“我的老乡在汉正街做生意,对武汉的市场比较了解”。

1993年,陈海平来到武汉,投资30万元在江汉路买下门面,并在六渡桥百货商尝车站路商尝司门口设下销售点,“当时,我觉得战线拉得太长,就把家里的作坊给关了,和武汉的一家厂合作,专心在武汉发展”。

虽然他的羊毛衫销售量一直不错,但是两年下来,还是积压了一大批货,也压住了不少资金。

积压品成了抢手货

为了把积压货推出去,陈海平绞尽脑汁。有一次,一位店员向他抱怨“我们店里的羊毛衫种类已经很多了,可顾客还是说品种不多”,店员的话让他灵机一动:我一家的品种不多,我集合8家、10家呢?别的羊毛衫厂肯定也有积压的旧款衣服,不如找个地方做一次集中的展示销售,看看效果怎么样。

1995年,陈海平组织18家企业,在汉阳体育馆举办该馆有史以来第一场羊毛衫展销会,历时10天。展销会获得成功,陈海平的积压羊毛衫在展销会的前5天就全部卖完,后来在将要断货的情况下,他们把当年的新货也拿来卖了,“但因场地费较贵,还有媒体宣传费用,这次展销会并没赚多少钱,不过这次只是我做的试验,更大的动作还在后面”。

趁热打铁赚足服装展销的钱

1996年,陈海平在杂技厅再次组织了一次展销会,这次参展的企业增加到80多家,历时达到12天。为了降低场租,陈海平盘算着卖门票,顾客进来要出5毛钱。“当时,杂技厅的人告诉我,不少地方免费让别人去别人都不一定去,你卖门票的话不会没有人来吧?我说“你们放心,我自有打算’”。

首先,陈海平派了大量的宣传人员上街散发传单,“那些不是单纯的传单,每张可以充当一张门票,这样就会有不少市民保留传单”,另外,他还让售票人员对那些拿着门票进场的顾客说,花5毛钱买门票,到里面买衣服就可以至少便宜50元。

陈海平还送给每一个买衣服的顾客5张门票,“这样可以让这些买到满意的衣服的顾客向周围传播,也是免费给我们做广告”。

就这样,这次不到半个月的展销会盛况空前,总销售收入达到600万元,“杂技厅的人当时都夸浙江人真会做生意”。说到这里,陈海平忍不住笑了。

转行受挫办起华中最大眼镜市场

2000年前后,武汉市内各种展销会有泛滥之势,“我当时觉得再走展销会的路子不行了,要想点别的办法”。

“我这个人闲不得,总想找点事情做”。他投资50万元,开始做西装生意,但一年之后,西装生意没有大的起色,他果断抽手退出。“亏得很少,自己还是得到一点教训”,说到这里,陈海平用手指在头顶画了一个圈,“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生意”。

2003年下半年,陈海平发现,武汉的眼镜市场非常分散,没有一个集中的眼镜市场,有三五十家品牌眼镜在武汉根本没有销售平台。

“我觉得其中应该有生意可做”,陈海平开始了对全国眼镜市场的调查,在访问了北京、南京、郑阳、丹阳(江苏)眼镜市场后,做了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他觉得投资时机成熟了,租下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旁边的一块7500平米面积的土地,并与华南集团签了8年的租赁合同,然后,陈海平又投资200万元做眼镜市场的基础建设。

现在,陈海平的眼镜市场已经成为华中地区最大和档次最高的眼镜批发市场,拥有全国各地的眼镜经销商。“里面已经有近100个铺面,平均的租金是2000元/月,出租率达到100%”,提到自己的眼镜市场,陈海平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自豪。

278. 王传福怎样成就创业神话

原是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26岁时便成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在短短7年时间里,将镍镉电池产销量做到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37岁便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坐拥3.38亿美元的财富;2003年,他出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誓要成为汽车大王……他就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是什么成就了他青年创业的神话,成为商界奇才的呢?很多人认为答案是智慧、精练和汗水,而他自己则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

最年轻的处长搞单干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在他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相信,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仅仅过了5年的时间,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作为研究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但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1995年2月,深圳乍暖还寒,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

冲破牢笼“蚍蜉”撼动了大树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招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

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富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那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是一个知道如何控制成本的“抠门”老板。根据企业的特点,他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常经过努力,比亚迪的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为进驻高端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王传福还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示会,直接与能下大订单的摩托罗拉等大客户接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1996年,比亚迪公司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大霸是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比亚迪公司因此成为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但此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半数以上产品出口的比亚迪公司遇到了困难。此时,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通过其所有的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王投资1660万元,使比亚迪公司注册资金从450万元扩大到3000万元。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常1998年至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日本厂商后院起火。1999年至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目前,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目前,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

电池大王造汽车

如果说单干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第一次冒险,那么决定制造汽车无疑是他冒险的疯狂之举。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2003年8月,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

王传福的思路是,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电池大王”将造汽车与自己的长项相结合。王传福的自信来源于比亚迪在电池生产领域的成功。他要复制这样的成功,他看准了庞大的汽车市常王传福为比亚迪做汽车寻找了充足的理由。首先,3年之后,比亚迪的电池制造将达到顶峰,需要寻找其他行业进行拓展。其次,相对于国企来说,比亚迪拥有制度优势。而国内私车市场每年增长60%以上的巨大空间更充满诱惑。

“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王传福说。

2004年1月,深圳市有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出租运营,成为全国第一家电动车示范区,真正实现尾气零排放。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50公里,成本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零售价在14万元左右。在做完必要的改进后,将全面进入北京市场,并且在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陆续上市。

2006年,比亚迪电动车要正式开始商业运营。而且在王传福的“盘子里”也已经作好了这样的规划:比亚迪控股秦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购小型车企业,开发电动车电池,欲以此入股国内一家电动车制造厂,并配合该公司开发电动车二次充电电池。

据悉,比亚迪汽车公司研发部门正倾力设计规划1.3排量到3.0排量的八大系列的轿车开发计划。筹建中的比亚迪汽车主体厂房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辅以对现有的轿车生产线进行改造。同时,比亚迪在上海成立“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不久,比亚迪汽车将会达到年产30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又一大轿车生产基地。

尽管王传福的规划看上去环环相扣,但是很多人士认为,充电汽车的产业化难度远非现有技术条件可以想象,王传福的造车之梦无疑是一次疯狂冒险之举。这一点,具有工学硕士背景的王传福心里应该有谱。

打造致富团队

敢于冒险、敢想敢干及当断则断的作风,为王传福的成功带来了致富的传奇色彩。当初,公司在香港上市时,作为比亚迪的核心创始人,王传福本人在比亚迪股份的持股比例仅为28%,2003年王传福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13位。

然而,财富并没有给王传福带来生活上的任何变化,他和妻子及5岁的孩子依然住在深圳龙岗区葵涌镇上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开的是一辆开了很久的“凌志”。王传福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块“阿迪达斯”运动表,因为它能够显示很多地方的时间,通过它可以确切地知道,分散在全球的分支机构是在白天还是夜晚。

在王传福看来,名誉和财富对于他已经无所谓了。相应的,随着个人财富和公司财富的增加,给王传福带来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的增长,他现在要对近3万名员工生活负责,他现在有很强的社会责任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