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18900800000061

第61章 创业第十四步:向创业成功者学习经验(16)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在香港,郑裕彤享有“珠宝大王”的美称,而这还不仅仅指他的金饰,更有后来使他进入世界珠宝之林的钻石业。郑裕彤十分关注国际珠宝饰品的流行款式,他在观察中发现,许多极有身份的西方女士,喜欢佩戴钻石饰品,黄金饰品已不被她们所器重,得出此结论后,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就是这张“戴比尔斯”牌照,曾吓退了一大批钟表商,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顿生主意,他决定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实际上,郑裕彤开创钻石业所取得的功业,起到了引导香港珠宝业挑战传统,寻求发展的一场空前的革命。

郑裕彤先生今年76岁,翻开“周大福”的创业史,每一页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奋斗足迹: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叱咤风云于急风暴雨刺刀见红的商场上,稳操胜券。70年代,兴建香港新世界中心,这痤恢宏的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80年代。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90年代,率先大举进军祖国内地,投资祖国的建设事业。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

多年来,郑裕彤创下的业绩,早已传为佳话,他以自己60年勤奋进取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心“诚”体“勤”是成功的不败原理。

269.被炒穷小子如何创业成大亨

“炒鱿鱼”炒出潮派企业大亨

15岁上班第一天就被老板炒掉时,没有人预想到年仅15岁的穷小子会成为香港佳宁娜集团董事局主席、香港的牛仔裤大王,进军深圳作为内地大本营、生意做大到全球各地。

1949年,7岁的马介璋随父母从广东潮阳去到香港。全家人挤住在香港贫民区的一间小木屋,睡梦中曾从小阁楼上踩空摔下来,下巴至今还有伤痕。15岁初中毕业,马介璋到母亲打工的一家毛衣厂当学徒,为毛衣“抓毛”。第一天上班,什么都不懂的他,到母亲的工作间询问应该怎么做,被老板碰上,认为他贪玩无心工作,当即炒他:“鱿鱼”。马介璋安慰母亲时是这样说的:“终有一天我要开比他大十倍的工厂!”

第二份工作是当牛仔裤裁缝的学徒。机敏的马介璋很快成了熟练工,白天在车间缝牛仔裤,晚上还做缝纫,一天工作18个小时,每个月能挣300多元。干了两年,除去交父母补家用的部分,自己也攒下1500元。一心要改变自己打工命运的他,迫不及待地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用这笔钱租下一间地铺,买了两台旧的制衣机,然后与大厂接洽收原料,先把牛仔布料外发给家庭主妇加工,再收回来自己做“上裤头”等工序。这样的家庭式加工一干就是三年,他从中赚取差价,做得十分顺利,铺位规模逐年扩大,竟盈利10多万元,雇工达到250人。

接着马介璋通过经纪人介绍直接为外商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利润又大幅增长。于是他买地造房,建起l万平米的达成制衣工厂,步入香港制衣商的行列。后来他依托内地,在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泰国与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企业,组成以生产牛仔裤为主兼营布匹、拉链、纽扣等副料的香港达成集团。

马介璋的誓言没有落空,他的工厂比当初炒他的老板的工厂大了几十倍,还获得“牛仔裤大王”的美称。

进入餐饮让家乡菜遍布全国

潮州菜以鲜美清淡的口味响誉全球华人世界,可谁能想到,第一个把潮州菜作成品牌推向全国的正是马介璋。

1988年,马介璋在深圳晶都酒店开办全国第一家大型外资潮州菜酒楼佳宁娜。其实,马介璋在深圳开办潮州菜酒楼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现在春风路的金碧酒店。金碧酒店的人员至今还记得当时的红火景象。吃饭时间,酒店前车水马龙,不但有本地人,更有全国各地的人。

在深圳设店之后,佳宁娜相继在广州、温哥华、泰国、海南、昆明、成都、上海等地开设分店,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第一家中餐跨国饮食集团。

“佳宁娜”在潮州话中是“老乡”的叫法。佳宁娜潮州菜的成功得益于其多方面的独到,而潮州商人对潮州菜的感情和推动,也是带动潮州菜遍布全球的重要动力。也就是说,马介璋创造了一个潮州菜的品牌,让遍布全球的潮州人成了潮州菜的推销员。

遍布全国各地的潮州菜酒楼,成为佳宁娜稳定的利润来源,直到今天在各地扩张的势头不减。

深圳是投资内地的大本营

在香港做牛仔裤起家以后,马介璋大部分投资集中在深圳,从潮州菜馆,到佳宁娜广场,再到华南工业原料城,带领企业成功转型的轨迹,可谓一步一层天,他说:“深圳是我投资内地的大本营”。

马介璋是第一批投资深圳的港商。1985年,他开始调整策略,把投资由香港转向深圳。这一招使他的事业有了全新飞跃。从1985年开始,马介障在深圳投资500万元设服装厂,第二年就增资到3000万元,继而他又参与了制鞋、旅馆、娱乐业等投资,在宝安县发展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工业村等。在他的带动下,大批港商跨过罗湖桥来到深圳“掘金”。

1991年,马介璋投资10亿多元建造佳宁娜友谊广场,位置靠近深圳火车站。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整个大厦由四座塔楼组成,集商业、办公、住宅、休闲、娱乐于一身,在当时的罗湖建筑群中鹤立鸡群。有人认为火车站人流集中,但脏乱差,低档宾馆酒店或许可以生存,开发高档项目恐怕不合适宜。很多人不明白,在那么多可供挑选的好地段中,马介璋为什么独独看中这个地块。直到近年来,地铁开通,火车站广场和人民南路的改造,佳宁娜友谊广场的价值得到尽情释放,他们才初步领略到马介璋当年投资的胆识。

投资华南城堪称大手笔

总投资26亿元的华南工业原料城,是马介璋在深圳投资的另一个大项目,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项目。不少人心有两大疑惑:一是凭马介璋在深圳的实力和关系,怎么会弄这么一块偏僻的地皮?二是做房地产,短平快的项目多的是,他为什么要搞什么工业原料城?

但马介璋还是说服了好友郑松兴、孙启烈、马伟武、梁满林等5位港商一起投资。马介璋在制造业浸淫多年,对华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当稔熟,对各种工业原料的供应渠道及在制造业中的价值非常了解,因此能够洞悉其中的商机。他的观点与制造业的几位港商朋友一拍即合。目前一期工程5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纺织服装、皮革皮具、五金化工塑料、纸品包装印刷和电子元件及电脑配件等5大工业原材料市场招商火爆。这再一次证明了马介璋的眼光和神采。

诚实守信是成功的秘诀

早年创业,与一个德国商人谈成一笔生意,那人要求第二天早晨看合同。达成意见时,公司秘书已经下班。由于那时候秘书没有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话。马介璋只好自己摆弄起了打字机。整整一个晚上,艰难地敲出一份合同书。第二天早晨,他把这份合同按时送到客人住的酒店,那个德国商人看了这份歪歪扭扭的合同乐了。马介璋老实相告,这份合同是自己一宿没睡打出来的。德国人说,合同表面不规则,但内容简洁,数字没有错。就在上面签了字。就是因为这份歪歪扭扭的合同,几十年来,这个德国人都是马介璋的生意伙伴,并且成了好朋友。

由于良好的信誉和为人之道,马介璋获得了商界颇多支持。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对香港服装实施限额制,但他却一下子获得港府10万条牛仔裤的配额,占了全港配额的相当一部分。就算后来在房地产上吃亏,出走南非重新创业,由于信誉不跌,名誉不倒,他获得了美国客户大批订单,迅速从房地产业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恢复了元气。

270.孙国财怎样从十元小木匠到亿万富翁

孙国财,1955年生。从14岁学木匠开始,27岁以超前的意识,毅然辞去了在房产部门的木工职位,用仅有的300元,办起了一个小木器厂。经过几年的艰苦积累,创市场,摸索经验,入市家具城求发展,于1992年投资建起宏发家具有限公司。现任沈阳宏发集团(民营企业)董事长,省政协常委、市人大代表。企业总投资2.1亿元,年创产值上亿元。

6月26日,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家具协会理事长祖树武给《创富周刊》打电话,推荐了一位从14岁就开始做木匠活(做一件活仅挣10元钱),如今已成为拥有2.1亿元资产的辽宁省家具行业龙头企业的董事长。他的名字叫孙国财。

14岁做木匠

孙国财今年48岁,他说:“我14岁就开始跟师傅学木匠,打个小板凳、小饭桌什么的。一个月挣10元钱。后来,我就能打炕琴柜、沙发、梳妆台什么的。我家住在铁西区景星街,父母都是工人,家里比较困难。我小时候贪玩,学习不好,16岁就参加工作做木工,修窗户、讲台什么的。1979年底,我在铁西区建筑公司、铁西发电厂等单位工作。在工作期间,我利用下班、工休日,做木工,挣点‘外快’,改善一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后来,我干脆把木匠活由第二职业转为正式职业。”1980年,孙国财在沈阳市房产局住宅一公司上班,干了两年就办了停薪留职,一个月往单位交15元。当时,改革开放了,很多人都开始下海经商,他停薪留职也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孙国财当时说:“我挣到10万,就回单位”。

为省运费骑车送货

停薪留职后,他就骑自行车走街串巷,看谁家房顶上有破木头,就花钱买下来,然后自己打成电视柜,再买一个带车子把家具送到市场上去卖。当时,为了省6元钱的运费,孙国财要从铁西九路市场用带车子送到皇姑区三台子。还有一次他打一个组合柜,卖给一个用户,可送到苏家屯运费就要26元,当时的26元比一个工人的半个月工资还多,他还是用带车子送到了苏家屯。就这样,当他挣到10万元时,并没有回到单位,而是越做越大。

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5月3日,孙国财成立的羊吉木器厂,着起了一把火,损失达40万元。为了散散心,他到了广州,发现了聚脂漆,那一年,他把聚脂漆第一个引用沈阳的家具生产上,从当年的8月份一直干到春节前,挣了300万,这一数字,是他前10年的收入总和!1992年,孙国财在于洪区投资300万元,建起了8000平方米的宏发家具有限公司。又经过十年的开拓进取,他的公司发展突飞猛进,厂区扩大到29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为2.1亿元,可创年产值上亿元,出口创汇额120万元。

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大,公司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新疆、沈阳等城市为中心,构架起较为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的同时,继续拓展产品经销业务,全国销售网已达80余家。并扩大了对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家具出口,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祖树武理事长介绍说,宏发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以实木家具、办公家具的开发、制造为主导,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坚持"团结敬业、务实创新"的公司宗旨,依托高新科技力量,经过全体员工二十年来的艰苦努力,在各位家具前辈以及各位业界同仁的扶持、帮助和无私厚爱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在辽宁家具行业居领先地位的专业化民营企业集团,1998年被省政府评定为“综合实力百强民营企业”。宏发家具被辽宁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辽宁省名牌产品”。企业被农业部授予“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单位”。被市政府授予“行业标兵”和“民营企业30强”单位。

不懈追求

为什么孙国财从一个小木匠到成为亿万元企业的富翁呢?他回答说:“我刚开始时,停薪留职挣了十万元,但我还是要发展,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满足现状,企业有很多资金时,我才买了一部车,而我买了名车后,至今也没有去赶时髦换新品牌的车子。我的信念是不懈追求,要把家具行业做大,尤其是把实木家具做大做强,成为辽宁省的强项。”

祖树武理事长介绍说,孙国财的宏发公司还主办了《中国实木家具发展趋势研讨会》,要在全国叫响辽宁的实木家具。开发制造具有自身特色和风格的家具产品,提高辽宁省家具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271.牛根生如何打下乳业江山

牛根生是一本创业教科书,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当企业还很弱小的时候,如何与行业龙头博弈;在利用国际资本这把双刃剑时,如何才能不伤及自己。牛根生所领导的蒙牛从1999年开始创业,从一无所有开始,在群雄并立的“乳业江湖”硬是拼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到2004年蒙牛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其收入达72.138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伊利的87.34亿,而蒙牛3.194亿的净利润却远远把伊利抛在后面。凭此,他进入了2004年《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身价1.35亿元。

以退为进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5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不甘落寞的牛根生选择了自主创业。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刚诞生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牛根生有人。牛根生的蒙牛大旗一扯天下英雄归心,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放下高官厚禄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无怨无悔跟他从零开始打江山,但是在乳业江湖的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时候,蒙牛的生存空间饱受挤压,或明或暗的算计来自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