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原则有多少可以应用于不动产的谈判。在这张表当中,你们可以看到第一栏列出的是开发商看重的需求和谈判要点,第二栏列出的是买主看重的需求和谈判要点。让我们从最初的条件开始分析……
有时候在讲话过程中可以始终采用一个例子说明问题,逐步把它加以扩展,使之更加详细精确,以体现一致连贯性。
五、多渠道解释
以多种方式去讲述同一个问题,听众会更容易明白。用语言描述一个工作过程时,也可以加上手势、视觉辅助手段、图表、录音等。尽量激发听众的多种感觉以增强信息。一条稳妥的法则:如果某一点非常重要或比较难以理解,除了语言描述外再采用一种其他途径来辅助说明。
81
选择好的着装
好的着装能帮助演讲者更好地表达自己。如果能够按照场合要求穿着打扮,选好服装款式和颜色,选好合适的鞋,进行适当的化妆,这样一来,能帮助我们消除不必要的紧张。
按照场合要求穿着打扮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仪容的文明社会。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看出他的审美水平、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整洁大方的仪表,不仅能展示一个人的个性魅力,更能体现他对别人的礼貌。
穿着打扮具有明显的信息暗示功能,服饰的颜色、式样、档次和搭配,均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性格爱好、文化修养、生活和风俗习惯。有研究表明,讲究衣着打扮的人自尊心和工作责任心较强,而穿着过于随便者多半不拘小节。在初次交往中,讲究衣着打扮的人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穿着打扮中国际公认的“TPO”原则。
T(Time)指时间,指服饰打扮必须根据时间来决定,是个广义的概念,既指时令、季节,又指具体月日或星期几,也可具体到一天内的白天、黑夜、钟点、时辰。一个在三伏天还身着深色长袖制服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会太好。
P(Place)指地点、场所、位置、职位,即服饰打扮应与所处的场合相协调。
O(Object)代表目的、目标、对象,试图通过穿着打扮来达到给对方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的目的,有目标地来选择服饰。
具体来说,穿着打扮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努力使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演讲中打扮的总体要求
1960年尼克松与肯尼迪竞选总统,就当时的政治影响来说,尼克松成功的可能性远远地超过肯尼迪,可是,投票结果却是肯尼迪胜利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肯尼迪打扮得衣冠楚楚,精神饱满,气宇轩昂,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而尼克松由于患病刚愈,面容憔悴,精神不振,穿着的衣服宽大,难具魅力。
这充分说明了演讲者打扮的作用。
演讲者千种模样,万般风采。要么是精神矍铄的老学者,要么是雄姿英发的人民战士,要么是口若悬河的法庭律师,要么是热情奔放的公关小姐。职业不同,年龄有别,表现出来的举止修养也不一样,不过无论是谁,演讲前均要进行一番着意的打扮。打扮切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形态、个性爱好、年龄职业、风韵涵养以及演讲主题、演讲结构,做到得体、大方、匀称、和谐、新颖、独特。通过打扮告诉听众:这就是我,这才是我。有些演讲者对演讲的内容考虑细致,对演讲的技巧想得周到,但对打扮似乎不太在意。蓬头垢面,给人一种数月不理发、几周不削胡、天天不“整容”之感。听众一下子就会联想到演讲者是没有演讲经验的甚至是生活邋遢懒散之士,对其演讲则会嗤之以鼻。
不过有些演讲者装束又过于华丽,过于时髦,花哨俗气,唯恐人们不注意他,甚至不顾年龄性格特征一味地追求一种过头的“美化”,叫人不能接受。
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既要求演讲者有美的声音、美的激情、美的结构,也要求有美的仪表。刚才所说的那种演讲者哪怕有两排伶牙俐齿,三寸不烂之舌,口吐莲花,舌绽春蕾,也不能吸引听众。因为他一走上讲台就会在听众心目中形成很不好的印象,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把演讲者归入优秀、一般、差劲中的最后一个档次,并且在心理归属上形成与此相对应的反应:拒绝配合。
因此,演讲者在演讲前一定要认真琢磨琢磨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更好些。最基本的要求可借用解放前南开学校的校训来衡量: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选好服装款式和颜色
演讲者演讲必须全方位地展示自己。要善于通过服装掩盖自身外形上的缺陷,展示自己的内在美。演讲者的打扮不在于华贵,不在于时髦,而在于大方得体、协调。
下面我们从体型角度按不同类型谈谈演讲者服装款式的选择。
矮胖型。着装原则是低领,宽松,深色,轻软。
注意上下身衣服颜色连同鞋袜要同色。女士应避免穿下摆印花的裙子,上衣或外套短一些。穿斯文的高跟鞋与略带深色的丝袜可使两腿修长。要避免上身与下身的颜色反差太大。在冬天可根据演讲内容选带小型围巾且颜色应鲜艳点。裙子不宜太长,质地要柔软轻盈。以“V”形领为佳,袖口宜小。男士适合穿西裤,给人以优雅、富态之感。
矮小瘦削型。不能穿太宽大和大格子的上衣,可选穿浅灰色、浅黄、褐色等颜色的衣服,穿直筒形裤子遮盖略高的鞋跟。
高长瘦削型。宜穿带有衬肩的大披领宽松上衣,这种类型的男士穿夹克很合适。可穿带有细格条纹和大方格的上衣,裤子不宜过于肥大。女士不要穿窄腰或领口很深的连衣裙,面料图案不宜选直线条的。胸部瘦小者,不要穿紧身服装。
特型。主要指体型与一般的有较大差异的体型。比如驼背、臀围特大等。
驼背者应避免加大的渲染,最好不要在服装背后开口,可用大领子起遮掩作用。
臀部外翘者男士要少束腰带在裤外,女士不穿紧身裤,应穿喇叭裤。
臀部过于肥大者宜穿浅色上衣,深色裤子或裙子,以达到上下和谐的目的。
臀部过小者选用宽松的裤子和裙子,不要穿紧身衣裤。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西装,西装是男士演讲的最常用服装,女士也用得很普遍。
穿西装一定要选择优质的,粗劣西装会损害你的风度,使你形象猥琐。
深色西装要配白衬衣,黑皮鞋与黑袜子。带条纹的西装不要配方格衬衣,带条纹的衬衣也不要配方格西装。
男士可选穿单件西装上衣,下面可灵活搭配庄重的西裤,带碎花西装配各种领带都合适。
演讲服饰的配色方法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现实生活中,衣饰色彩的选择一般是由人自身的性格、生活经历、经济基础、性格气质、爱好兴趣决定的,没必要刻意要求与规定。但演讲中演讲者就要考虑到演讲的内容、演讲的环境、演讲的时空等诸多因素来进行衣着、饰物方面的颜色搭配。
首先要了解颜色本身的含义。
白色是纯真、洁净的象征,也能给人以恐怖、神圣的感觉。
黑色是严肃、悲哀的象征,也能给人以文雅、庄重的感觉。
紫色是高贵、威严的象征,也给人们以恬静、新鲜的感觉。
红色是热情、喜庆的象征,也能给人以焦躁、危险的感觉。
蓝色是智慧、宁静的象征,也能给人以寒冷、冷淡的感觉。
演讲时不宜以单色调打扮,而是在单一基色调基础上求得变化。配色时不要太杂,一般不超过三个颜色,另外不要用同比例搭配。服装配色的方法有:亲近色调和法与对比色调和法。
亲近色调和法,即将颜色相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常有的、比较安全的配色方法。比如,深蓝色与浅蓝色,黄色与橙黄色,水蓝色与烟灰色等。
对比色调和法,即以一色衬托另一色,互相陪衬,相映成趣。例如,黄色配紫色,樱桃色配天蓝色,黄绿色配红紫色。
常用的理想配色是:
绿色配黄色,中灰配褐色;
红色配淡褐,深红配浅蓝色;
深蓝配灰色,土红配天蓝色;
棕色配橄榄色,宝蓝配鲜绿色;
炭灰配浅灰色,粉红配亮绿色;
金黄配朱红色,玫瑰配深红色;
栗色配绿色,橙色配淡紫色;
黄色配棕色,淡蓝配浅紫色;
草绿配猩红色,紫色配黄、橙色:
海蓝配朱砂色,宝蓝配鲜绿色;
中棕配中蓝色,酒红配黄红色;
原色组合(红色、黄色、蓝色);
黑白相间(“黑”、“白”两色被称为“救命色”,几乎可与任何颜色相配)。
另外,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演讲者的衣物配色要考虑到演讲场地的灯光颜色。在灯光下,所有的颜色都会带上若干黄色色调。黄色看起来几乎变为白色,橙黄色变成黄色,浅蓝色变绿色,深蓝色变黑色,紫罗兰变红色,鲜绿色变得暗淡……所以,如果演讲是在晚间进行,选择衣物时最好是在灯光下配色。
演讲时选择合适的鞋
在演讲者的穿着中,什么对自身的情绪影响最大?衣服、裙子、裤子、帽子……都不是。心理学家哈默生曾做过研究,鞋子对情绪的影响最大。穿一双陈旧的软底的鞋子会叫演讲者感到精神委靡,加深沮丧的情绪。而当你换上一双擦得油黑发亮的皮鞋,迈着大步上台演讲时,你将会信心百倍,雄赳赳,气昂昂。
选择鞋子不宜只追求式样的摩登新潮,要适合自己的脚型与体型,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协调与演讲内容的限制。
脚型大的演讲者不宜穿白色的鞋子,白色有一种膨胀感,灯光一照更是显眼。
身材矮小型的女性不宜穿很高的高跟鞋。
细高跟的凉鞋以白色为最好,白色与夏天服饰最易搭配。
演讲时以穿皮鞋为最常见,无论是男士穿西装、夹克,还是女士穿裙子、休闲服都可穿皮鞋。演讲者穿皮鞋上场显得端庄、高雅、大方。穿皮鞋要注意与衣着颜色相配,要保证皮鞋的清亮,除了女士有些特制的皮鞋外,最好不要穿钉有铁掌的皮鞋,以免上场时有刺激声而影响听众的情绪,女士选用皮鞋跟不要太高,因为太高不利于运气发声。
选用鞋子时还要注意袜子的搭配。穿裙子宜穿长筒裤袜和连衣裙袜并穿皮鞋。裤袜的色泽一般选用与肤色相同或稍淡些的。
82
演讲中眼睛的运用
人们的面孔像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内中蕴涵着巨大的感情容量。但神情的表露更在于用眼“说话”,用眼传神。日常交往中要学会用眼睛说话,眼睛的运用对演讲也非常重要,在演讲中要和听众保持视线的接触,演讲时还要调整目光的焦点。
日常交往中要学会用眼睛说话
目光是人体最鲜明的机器,一个人的嘴只代表他的经历,眼睛却代表他的内心。传神的目光给人以魅力,宁静的目光给人以专心,快乐的目光给人以活力,真诚的目光可以赢得尊重和友谊。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在《笔记》中曾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深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也曾把眼睛的活动变化作为人类情绪的表征。
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赫斯博士,曾经用瞳孔变化的大小和规律,来测定一个人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动机以及对异性的爱慕等心理变化,发现彼此确实相关。我国古代的孟子也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这就是说人的眼睛是能够表达思想情感的,甚至能表达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情感。人们内心的隐衷、胸中的秘密,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于多变的眼神中。
眼神在交际中具有很大的功用,它可以反映交际者的交际态度,表达交际者丰富多彩的情感意识。在整个交际过程中,眼睛会把他此时的思想情绪、心理变化以及他的品德、学识、性格与审美观等毫无保留地画在眼睛这幅情感的图画中,打印在眼睛这个思想的荧光屏上,让对方看得清楚,读得准确,得到启迪。
演讲中眼神的运用
眼神与语言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流露出来。眼神配合口语,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上有上百条神经连结大脑,它们是大脑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又受到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所以,眼睛能自如地传递心灵的信息,反映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演讲者在运用口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自然要通过自己的眼神,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传递给听众。
不同的眼神,给人以不同的印象。眼神坚定明澈,使人感到坦荡、善良、天真;眼神阴暗狡黠,给人以虚伪、狭隘、刁奸之感;左顾右盼,显得心慌意乱,翘首仰视,露出凝思高傲;低头俯视,露出胆怯、害羞。眼神会透露人的内心真意和隐秘。演讲者的眼神变化要与演讲内容的发展和自己情绪的变化相协调,要注意眼神运用的多样性,准确地表情达意,给人以胸怀坦荡的感觉。
眼神不仅可辅助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而且有时还能直接代替语言。例如,在演讲过程中,现场出现局部骚乱等情况,演讲者可以不开口,而采取盯视法,投出一道目光,使听众领会其意,注意听讲。这样,眼神便代替了语言呼唤,起到了控场作用。眼睛在演讲过程中,既能输出信息,又能接受信息。演讲者在运用目光传递信息的同时,也通过目光察音观色,接受听众的信息反馈,使眼睛发挥组织演讲和收集演讲效果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演讲者既要保持视线的目标在正前方,炯炯有神地面对听众,又要不断地兼顾全场,了解听众的反应。也就是要把目光注视前方与多方位观察巧妙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观察听众。
要做到全方位地观察听众,演讲者要自如地学会运用眼神的三种技法。
一、虚视法
虚视法,即目光似盯未盯地望着观众。运用这种方法可显示出演讲者端庄大方的神态,可引导听众进入描述的意境之中,还可烘托气氛。但应注意使用不可频繁,以免给人以傲慢的感觉。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眼神,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绝不可漫无目的地故弄玄虚。眼神的运用要和有声语言和其他体态动作密切结合,协调一致。同时,在运用眼神时,应当表现出信心和活力,显出风度。
二、点视法
点视法,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重点注视某一局部听众。运用这种方法可对专心致志的热心听众表示赞许和感谢;对有疑问和感到困难的听众进行引导和启发;对想询问的听众给予支持鼓励;对影响现场秩序的听众进行制止,使其收敛,达到控场的目的,运用这种方法针对性较强,目光含义要明确,同时要适可而止,避免与听众目光长时间直接接触,以免被注视的听众局促不安和其他听众受冷落。
三、环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