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18894800000025

第25章 辩论中的临场应变术(4)

幽默的人心智成熟,他们知道人生苦多乐少,一方面懂得用幽默消除工作上带来的紧张和焦急,另一方面还会用达观、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困境。面对苦难,他们懂得借幽默抚慰自己的伤痛,使自己好过些。

◎针锋相对常见的手法

针锋相对在论辩中的运用方式,我们归纳为下述几种。

一、把对手引入窘迫的环境

一天,英国戏剧家肖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旁边的美国金融家对他说:“肖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

肖伯纳抬起头,望了他一眼说:“啊,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因为我所思考的正是你。”

金融家想以一美元来耍笑肖伯纳,肖伯纳“接过”这廉价的一美元,设计了一个圈套,把它与金融家串联起来,使金融家成为被戏弄的对象。

当对方蓄意制造出一种使人难堪窘迫的局面时,最好的解脱方法莫过于把对方引入这一局面之中,让其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出任之前,曾侍奉过齐国大臣田成子。一次,田成子离开齐国往燕国,范蠡跟着他。当他们二人行至牙格山时,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眼看天近傍晚,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只得找一个崖洞避寒。

他们在洞中熬至半夜,都冻得受不了。田成子就对范蠡说:“我们这样下去,肯定都得冻死。如果你把衣服脱下给我穿,我则活命,你则冻死;如果我把衣服脱下给你穿,你则活命,我则冻死。而我是齐国大臣,是君子;你是我的侍从,是小人。故小人应让君子,你应该把衣服脱给我穿。”

范蠡却说:“正因为我是小人,才不会做出脱衣服给你穿的君子之举;正因为你是君子,才应该做出脱衣服给我穿的君子之举。我看还是你脱衣服给我穿吧。”

田成子说不过范蠡,又已自称是君子,只得做出君子之举,脱下衣服给范蠡穿上,自己却冻了个半死。

范蠡这里也是运用一种引入式针锋相对。把双方都引入其中,就形成了相反的局面。不管哪种方式的引入,都是要使自己从对方制造的窘境中脱身,而把对方置于其中,让其自食其果。

二、用同样的事物做比喻

有些论敌常常用不雅的事物作比,如讥讽、贬低别人的人格。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采用同样的思路,用作比式,给以反击。

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身体肥胖,面色较黑。一天他在郊外散步,遇到两个花花公子,其中一位笑着嘲讽道:“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两位花花公子把克雷洛夫作比成“一朵乌云”来进行嘲笑。克雷洛夫也不示弱,立即反击:“怪不得青蛙开始叫了!”

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推理方式驳人,比直接驳人要含蓄得多。而这些字眼又是从对方口中接过来以合乎逻辑的方法回敬过去的。对方再要反击,除了取消刚才所说的话以外,别无他法。

作比式针锋相对,虽然是等量回敬,但有时反击也可以酌情增量。上例中,克雷洛夫就作了增量。对手讥嘲他是“乌云”,他却骂对手是“青蛙”。有一则阿凡提的故事也是这样的:

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东西。国王取笑他:“你总是把一件东西看成两件,是吗?你本来穷得只剩一条毛驴,现在可阔了,有了两条了。”

阿凡提说:“真是这样,我现在就看见你有四条腿,和我的毛驴一模一样。”

阿凡提的反击,在程度上就加码了。国王只讥嘲他贫穷,他却骂国王如同“四条腿”的毛驴。

三、运用点睛之语针锋相对

点睛式针锋相对,就是针对对方的讥讽攻击之词,运用点睛之语,点明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要害,“拨乱反正”,使真相大白,将对方陷于不利境地。

苏联首任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一位贵族出身的外交家。在一次联大会上,英国工党一位外交官向他发难,说“你是贵族出身,我家祖辈是矿工,我们两个究竟谁能代表工人阶级呢?”莫洛托夫面对挑衅,不慌不忙地说:“对的,不过,我们两人都当了叛徒。”

在这里,莫洛托夫就是运用点睛式针锋相对。他不与对象在现象上纠缠,而是抓住实质问题,指出了各自都背叛了原来的阶级这一要害,画龙点睛,一语中的,使对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针锋相对的注意事项

在说辩中,我们运用针锋相对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把握语言的尺度和分寸

针锋相对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言辞锋芒的分寸性”。在运用针锋相对时,言辞必须把握适度,讲究使用得当。要根据双方关系的紧张程度,掌握好反还的“度”,一味反击,只图一时痛快,超过了一定的“度”也是不合适的。

据说有一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周恩来总理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喜欢躬着背,而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挺着胸的,这是为什么?”当然,不能说这话是十分友善之谈,但是对立的气势并不浓,本身带有很强的调侃色彩,所以如果反击太大就不合适了。于是周总理笑了笑,同样用调侃的口吻说:“这个好理解,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当然是躬着背的,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是挺着胸的。”说完哈哈大笑。

可是在极其卑劣的事和人面前或者外来的侮辱太甚,令人忍无可忍之时,我们就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后,赫胥黎竭力支持和宣传进化论,与宗教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教会咒骂他为“达尔文的斗犬”。在伦敦的一次辩论会上,宗教头目看到赫胥黎步入会场,便骂道:“当心,这只狗又来了!”赫胥黎针尖对麦芒,立刻轻蔑地反击:“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

这里,赫胥黎没有回避对方的骂语,而是巧妙地把两个作比物联系起来,运用“盗贼怕猎犬”这一人所共知的常理,攻击对方是“盗贼”并害怕真理的本质面目。针对这种情况等量反击显然分量不够,故应增量反还。这样,必能轻取对手,收到理想的反还效果。

二、反应灵敏,准确把握时机

针锋相对这一论辩技巧,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它要求反还者的思维要敏捷,反应要神速,时机把握应准确,片刻的瞠目结舌或迟疑呆笨,都是失败的表现。

三、心态要冷静

皇帝在宴会上赐给每个人一套华丽的衣服,同时叫来了阿凡提,把一块披在毛驴身上的麻布披在阿凡提身上。阿凡提恭恭敬敬接过麻布,再三道谢。然后高声向客人说:“贵客们,皇帝赐给你们的衣服,虽然华贵,可都是从集市上买来的,但是赐给我的,却是他自己的皇袍。”

阿凡提把侮辱奉还给了皇帝,而且还彬彬有礼。皇帝没有占到便宜,又想出一个鬼主意。他把一条卷毛的哈巴狗交给阿凡提,摸摸翘胡子,洋洋得意地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把这条我最喜欢的哈巴狗交给你,你必须好好地照管他,像照管你最喜欢的亲生孩子一样!”“是的,我的陛下。”阿凡提把狗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卷卷的狗毛,毕恭毕敬地对国王说:“我还要像恭敬服侍陛下您一样地照管他,让它的精神天天和您一样,轻松而愉快!”

在上述两例中,阿凡提虽遭国王侮辱,但他不惊、不怒,从容不迫地运用针锋相对,并以幽默为武器,给对方以抨击。

当对方恶语似箭,来势凶猛时,如果能表现出高度的冷静和强烈的自信,甚至伴以微笑,这本身就是一种强者的姿态。这种从容镇定的姿态,会给对方以威压,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冷静中急中生智,为自己反击赢得思考和选择的时间,敏捷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设计能力,迅速发现并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偏颇及不实之处,且以此为突破口,锻造语言的“利剑”,给以反击。如果情绪过分激动,慌张胆怯,只会抑制自己的思维活动,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进而言之,如果像个没教养的莽汉那样,一触即跳,骂骂咧咧,怒而失态,丑态百出,以谩骂对讥讽,那就更糟,不但不能回击对方,而且会使自己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不惊、不怒、从容不迫是首先要注意的。

50适当时刻,妥协让步

论辩时,我们不必过于计较一时一地的输赢,而必要的妥协是论辩双方形成合作或者更加合作的唯一途径,是一种性格和人格的磨炼。

◎适时妥协是必需的

可以说,婚姻一开始就是一种妥协的产物。

男女之间想象中的“王子”、“公主”与现实中的恋爱对象总有一定的差距,面对“固执己见”的姑娘小伙们,介绍人总要开导他们放宽条件,说什么“这位先生各方面条件都达标了,就是身高差了2厘米,不过他今年才20岁,还可以长高”,或者“别总是看人家姑娘的缺点,结了婚有了感情,什么黑呀白呀,看惯了就完美了”,而这么一说,双方一般来说也就“凑合”了。而婚前就有一种妥协感的夫妻,由于在婚姻生活中仍然不忘妥协原则,一般来说并不比那些曾爱得死去活来的夫妻生活得差。

论辩也是一样,懂得彼此妥协,才会共享胜利。

在20世纪,印度的国父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奉行“勿以暴抗暴”的不抵抗主义,最终获得了胜利。在亚穆纳河之滨,印度为怀念他建造了一座纪念碑,纪念碑是用黑色砖头修建的普通平台式建筑物,上面用英文和印度文铭刻着他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家庭应当为自己的县牺牲,每个县应当为自己的省牺牲,每个省应当为自己的国家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虽然时至今日,正像甘地晚年所担心的那样,他的继承人抛弃了他的教诲,但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种种论辩中,不抵抗主义可以大派用场。

其实何止于甘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胜利,有哪一个不是经由妥协而取得的?

不抵抗主义貌似妥协,实则也是一种攻击的方法。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谈论的话题十有八九不是学术性上的问题,也不是国与国之间外交上的原则问题,消遣多于研究,大可不必认真,大家说说笑笑便行,不必费心费时做更高的研究和争辩,所以有时候胜败无妨。胜败无妨者,自然就高人一筹。

与人发生无意义的争辩,不仅使个人的精神、时间、身体都蒙受了莫大的损失,而且使自己减少了合作能力,进步自然也就受到了限制。疯狗争路,那就立刻让开它,缩短我们赶路的时间。否则,如果被它咬上一口,虽然我们可以把它打死,但我们已经得不偿失,甚至还可能因此染上狂犬病。

罗斯福总统虽然没有在与对手的论辩中真正打出白旗,但他也算是深谙此道——对于反对党,他往往会和颜悦色地说:“亲爱的朋友,我们两个的见解自然不同,让我们来讲些别的话题吧!”随后,他会使出别的手段,使对方放弃了自己的意见,而去接受他的主张。

成功者的第一步都是避免争辩,在尽量避免争辩中为自己做事赢得时间,并以免除争辩来感动人心,为自己做事赢得支持。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意见应当以谦虚的态度说出来,不可以表示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

◎妥协要选择好时机

妥协时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妥协的成败。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妥协的最佳时机呢?

我们可以选择在结论明晰的时候妥协。

在这个时候的妥协,是向结论妥协,根本就无损我们的尊严。——结论的得出一般都是建立在参与论辩的基础上,没有经过深入的论辩,向结论妥协就毫无意义。

在对方因为没有胜利而痛苦不堪的时候也是我们妥协的时机。

严格说起来,这是一个永远在寻找结论却又永远寻找不到结论的世界,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以为找到的结论,往往不是似是而非,就是过于琐碎。如果你同意这种看法,那我们就把似是而非的琐碎的胜利送给对方,让对方去享受似是而非的琐碎的得意。这个举动将使我们获得一种做好事、做好人的感觉,在一种“完全彻底为他人利益而奉献”中获得心理的平衡和心情的舒畅。

还有就是自己另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马上去办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是否妥协。

衡量一番轻重缓急,如果另外有事情比继续论辩更为重要,你当然不如宣布自己失败,然后我行我素地去干你自己的事情。

总之,达成妥协要遵循六项原则:

一是遇到矛盾和争执,当然要亮明自己的观点,但未必要坚持到底。。

二是力求在妥协中找些积极的因素,而不是觉得在忍气吞声中受了多大的委屈。

三是受降如受敌,接收来降之敌,要像迎战来攻之敌一样,对待降敌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备,以防欺诈。

四是不让对方错以为你软弱和缺乏主见。

五是面对对方的妥协,别忘了表达一番理解和感情。

六是对于一些非正常的妥协,别忘了告诉对方下不为例。

51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论辩是勇气的展示,智慧的体现。有勇气才能信心百倍,不畏强敌,所向披靡;有智慧才可左右逢源,滔滔不绝,百战不殆。二者合而为一,更能相得益彰。辩场如战场,辩手如将士。论辩时,既要有勇,又要有谋,要智勇双全。

◎辩论需要勇气

春秋战国时期,崔杼在齐国发动政变,杀了齐庄公。崔杼勒令文武百官集中在太庙前,对天盟誓支持他的朝政。不少大臣说得慢了些便被杀害。

晏子却手捧血杯,毫无怯懦之色,骂道:“崔杼无道,谋杀国君,必遭雷击!”

话音未落,两个士兵将钢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你自己定弦吧,是死?是活?”崔杼吼道。

晏子大笑说:“崔杼!你弑君,推说国君无道。我晏婴呢,是天下罕有的正义之士啊!”

崔杼害怕杀了晏子会失去民心,只好放了他。

车夫见主人死里逃生,万分庆幸,急急忙忙把晏子搀扶到车上。他高兴地举起赶车的鞭子,正待一声吆喝,却听晏子慢条斯理地说:“忙什么,慢点儿!跑得快了,也不见得活下来;跑得慢了,也不见得准死!”

崔杼荒淫无道,弑君篡位。晏子面对淫威,毫无惧色,挺身而出,怒斥强暴,凛凛浩气,令崔杼胆战心寒,只好把他放了。

辩论要有勇气,有信心,具有临危不惧、压倒一切的浩然正气,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风亮节的风范。

◎辩论需要智慧

下面我们来看著名节目主持人崔琦的机智口辩。一位演员唱乐亭大鼓,鼓板没打几下,便“砰”然落地,观众哗然。崔琦利用演员弯腰拣鼓的机会,亲切地对观众说:“诸位,今儿个节目是临时的,这位演员没来得及带自己的鼓,用的是别人的,看来这鼓有点认生。”真是语惊四座。又一次,一位杂技演员表演《踩蛋》时,不小心脚下的鸡蛋被踩坏了一个,观众全都看见,演员很不好意思地又换了一个鸡蛋,崔琦忙打圆场:“为了增加艺术效果,证实鸡蛋是真的,所以演员故意踩碎了一个给大家看。”不巧的是,崔琦话音刚落,演员脚下又一个鸡蛋碎了。观众马上转向主持人:这回看你怎么说。只见崔琦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唉,社会上的伪劣产品屡禁不绝,看来不抓不行了——连母鸡都生产劣质产品!”

赛场如战场,辩手如将士。勇猛之士,有勇无谋是难敌对手的,辩者也是如此,既要有勇,还要有智。智者,聪明才干也,包括心理之智、言语之智,思维之智,应变之智等。

论辩机智贵在自然随便,贵在脱口而出,唯其如此,机智才显得货真价实。

这幽默风趣,这不用回家现取的机智,令人钦佩。

52急中生智,化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