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市经理人知识读本
18866400000003

第3章 超市经营知识入门(2)

但在建立初期,这些公司的折扣店,也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单个小杂货店的营业面积太小,而成本上升;面临超市及药店连锁店的竞争等等。

于是,这些折扣店都开始转向单店大规模经营,并以极快速度扩张。一开始,它们均集中于大中城市郊区的购物中心附近,但为了竞争和开辟新市场,它们也逐渐进入较小的城市。如伍尔沃思60年代中就开始在人口2.5~7.5万的小城市里建造营业面积为6000~7000平方米的规模较小的折扣百货店。一家总部设在加州对迭戈的费马特Fed-Mart公司,此时甚至已进入了人口只有1.2~3.5万的小镇。

据统计,1960年,美国折扣百货店的数量为1329家,1966年底增至3503家;单店户均营业面积从3500平方米增至6000平方米;每店平均营业额从148万美元增至428万美元;行业总营业额从20亿美元增至150亿美元,整整扩大了6.5倍。两家最大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达11亿美元;分店数最多的8家公司,每家都有50家以上的分店。虽说75%的分店属于只有不超过3家分店的小公司,但它们在1966年折扣百货业总营业额中的比重还不到28%,即占分店总数3/4的小公司,在总营业额中的比重只有1/4略强。山姆的公司就属于这种小公司,较小的规模使它很难与大公司匹敌,只有不断扩张才有出路。

然而,此时最大的困难在于,沃尔玛的扩张速度已经超过了山姆所能借到资金的增长速度。他已举债几百万美元。虽然他的资产总是高于负债,但由于借债太多,很少再有金融公司愿意借钱给他了。此时惟一的出路,只有让公司股票上市。

1970年10月1日,公司股票上市,沃尔玛正式成为上市公司。当时公司只将20%的股份上市,共发行30万股,总计获资金495万美元,但已足够还清公司欠银行的所有债务。从此以后,沃尔玛的扩张再也不需要向银行借钱,而只需依靠股票了。

有了资金支持,山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扩张行动。从数量及规划方面来看,1971年,沃尔玛新开张6家分店,总店数达到25家,销售额4400万美元。1971年后,为加快发展速度,公司内成立了一个不动产和建筑规划部门,专职负责勘测发展新店,包括为新店选址、设计、建房。其方法是将造好的房子卖给某位房地产投资商,公司再以租赁的方式开设新店。这种做法比把一切都委托给房地产商更节省时间,在位置选择上也更灵活;在扩张折扣百货连锁店的同时,公司继续缩减其小杂货店的数量,到1974年,只剩下了6家;直到1978年,山姆关闭了最后一家小杂货店和家庭中心,全面开始折扣连锁百货经营。

同时,从地域发展来看,沃尔玛也在扩大经营范围。沃尔玛的分店从阿肯色州西北角的本顿威尔周围百公里内的小镇上,开始向外拓展。先是俄克拉荷马,然后是密苏里,第23家分店则开在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拉斯顿,再从堪萨斯州一路向北一直扩展到内布拉斯加州。

沃尔玛之所以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扩张,与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同行业折扣店的经营状况有很大关系。60~70年代是百货业的迅速发展时期。据统计,1973年全美已有160家折扣百货零售公司,6500家商店,年销售额280亿美元,占了一般商品市场年销售额的20%。但到了70年代中期,折扣百货业开始遇到严重问题。1974~1975年,美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和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这使消费者推迟了许多商品的购买,导致百货业销售额增长速度放慢;同时,利息、工资、取暖和制冷费用及其他开支却迅速上升。而这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了折扣业的进货、销售,从而导致销售利润全面下降。一些折扣百货连锁公司破产,另一些被迫放慢发展速度,并且面临诸多问题。即使是一些大的折扣公司也不例外。此时,只有沃尔玛的经营较为成功,并且加快了自己的扩张。1975年分店数达到100家,进入第八个州——密西西比州,销售收入2.36亿美元。1976年,新增25家店,遍布九个州,年销额达到3.4亿美元,在整个行业的困难时期却获得如此的成功,沃尔玛不禁让世人刮目相看。

从1970~1980年的10年间,沃尔玛从18家分店发展到276家分店,总营业面积117万平方米,每店平均4200平方米;销售收入从1970年的3100万美元增至1980年的12.48亿美元,利润从120万美元增至4100万美元,二者的年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了40%。沃尔玛一跃成为全美最年轻的年销售收入超10亿美元的零售公司。同时,在区域性零售公司中,它是成长最快的,也是惟一一家销售收入超10亿美元的公司。同时,在1977年,著名的《福布斯》杂志Forbes在一项对全国主要折扣百货店、百货公司和小百货连锁店的调查比较中,沃尔玛被评为股票回报率、投资回报率、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四项第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尔玛继续被评为第一。山姆本人也被《零售周刊》评为1979年度零售年度人物。

这一切,已是很大的成就了。

成为全美最大的连锁公司

当山姆年过六旬时,他对零售业的热情却比他年轻时还要炽热,他的事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此时,走过70年代,山姆开始在80年代一展拳脚了。

1981年初,沃尔玛共计有330家分店,销售收入16亿美元,纯收入8300万美元。它的发展战略核心是向全国扩展,同全国零售性大企业竞争。虽然此时,沃尔玛在全美最大零售企业排行榜中仅名列第33位,其销售收入,只及位居第一的西尔斯公司销售收入的9%;与折扣百货连锁业的老大凯玛特比,也只有其销售收入的11%。然而,另一组数字却给了山姆很大信心:西尔斯公司销售年增长率几乎为零,凯玛特也只有9%,而沃尔玛则达到了40%。

沃尔玛的一次大的扩张来自一次成功的收购行动。一家总部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镇的西部地区折扣百货连锁公司,由于出现亏损有意出售。而这家公司在该地区共有120家分店。以前,沃尔玛只在中西部发展,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几乎还没有分店。因此,山姆很想借此次购并的机会进入南部,实现公司在地域上的一次突破。还有一个原因是,沃尔玛的强大竞争对手——凯马特在南部没有分店,山姆必须抢占先机。

由于这家公司规模庞大,对于是否应收购这个问题,沃尔玛公司的多数人一直犹豫不决。考虑了两年之后,沃尔玛公司执行委员会终于投票表决,结果极具戏剧性:50∶50,山姆还握有最后一票。最后,他投下了起决定意义的赞成票。

这次购并给沃尔玛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沃尔玛进入了东南部地区,包括亚拉巴马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其次在沃尔玛关闭了被购并公司的总部和其14家的分店之后,再将余下的92家分店中的50家进行装修改造,其改造费用比沃尔玛从头开办这些相比节省了68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使公司赢得了时间,在短时间内拥有为数众多的新店,并赶在凯玛特之前进入东南部,占据了先入为主的优势,还有一点就是在沃尔玛进入东南部地区时,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同时此次购并还使沃尔玛获得了购并公司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有利于沃尔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沃尔玛的分店数达到了349家,分布在北到伊利诺伊,南到得克萨斯,东到南卡罗来纳的共计13个州的土地上,销售收入也跃至24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美第二大折扣百货连锁公司,已直逼位居第一的凯玛特,而且,大有超过凯玛特之势,山姆的步伐更快了。

1983年,沃尔玛拥有551家分店,其中50%分布在俄克拉荷马、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经营重心仍在传统中西部地区的南部。为保证供货,公司已建有6个配送中心,全年销售达33.7亿美元,利润1.2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8%和近50%。

从1984年开始,公司一面加快增建折扣百货分店,一面开始实行多样化扩张的计划。“多样化”内容包含:大型仓储式批发俱乐部,小型的折扣价药店,还有工艺品商店。

1985年,沃尔玛的分店数增至745家,分布在20个州,年销售收入达到64亿美元,纯收入2.71亿美元,分别比5年前增长400%和327%。这清楚证明了沃尔玛的实力。

1986年,沃尔玛进入中西部地区最北面的威斯康星州,第二年进入明尼苏达州,同那里的另一家大型折扣百货连锁集团展开竞争。

1987年,沃尔玛的分店数达到980家,分布在全美的23个州,总销售收入达120亿美元,在全美零售公司排行榜上的位置升至第7位。

1989年,沃尔玛扩展到25个州,并在该年成为全美最大零售公司,同时仍是全美增长最快的公司。

1990年经过10年发展后,沃尔玛已有1402家分店,分布在29个州,年销售收入258亿美元,净收入10亿美元,总营业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并被评为全美十大最卓越的公司之一。

成功给山姆和沃尔玛带来了无数的掌声与鲜花。著名的《Dun’s商业观察》将沃尔玛评为全美管理最佳的五家公司之一。1988年,沃尔玛被《商业周刊》再次评为1972~1987年间全美管理最佳的五家公司之一。同年,沃尔玛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十大最卓越的公司之一。而山姆本人,1985年10月被《福布斯》杂志列为了全美第一富豪,亦被《金融世界》FinancialWorld评为1986年全美最佳主管和80年代最佳主管。

然而,山姆的最终宿愿,是沃尔玛成为全美第一大零售公司。为此他继续努力着:

怀特今天比上周六来得早了一刻钟,他和一些学员在上次讲座结束后就认识了。他喝了口水,看了看手表,对大家说:“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这就开始今天的课程吧。这次我主要讲一讲超市的发展。先讲美国的,大家有个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