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己就是一座金矿
18854600000037

第37章 瞬间做出正确判断——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

决策是一个单位或公司能否持续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无论你作为一个领导者还是一个普通的人,你的人生道路都离不开决策。关键时候的一个决策往往影响你的一生,要么成就你的一生,要么毁灭你的一生。一件事情做不做,什么时候做,该怎么做,你都要果断地做出决策,决策晚了,机会就没有了,决策错了,则全盘皆输。所以,如果你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尤其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应该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

★做出判断要行动——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一个人的能力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决策能力的培养应该用发展的、建设性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它包括总揽全局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

总揽全局能力。领导的决策不是个人行为,所以,领导一定要全局在胸,高瞻远瞩,进行通盘考虑和研究,确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实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协调能力是领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反映,也是领导人品的体现。第一,提高素质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推动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正确解决。同时要学好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经济知识、计算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促进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提高。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在工作实践中厚积薄发,决断决胜。第二,“一把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关键,“一把手”是领导班子整体合力的牵引者,对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负有重大责任。第三,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保证。提高工作效率和廉洁自律能力。

科学决策能力,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和善于集思广益。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办事之道,是制定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研究搞好了,就能全面了解到真实情况,摸索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为科学的决策决断提供依据。二是善于集思广益,领导者要善于“总揽”,不要“独揽”,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在集中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再作出决定。领导者要善于决断,不要盲断,所谓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正是对盲断者的绝好画像。为此,在作决策之前,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听取逆耳之言,详加论证,这样才能保证决策决断的正确性。

综合协调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是指处理好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能力。一是正确处理总体目标与分步实施的关系,走好每步棋。二是正确处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力创新特色,保证工作绩效的最大化。

拥有决策能力,赢得机会和成功

海尔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张瑞敏在一次次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果断的决策,是一次次瞬间的正确决策拯救了海尔。

在山东青岛,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他是所谓的“老三届”,中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工厂当工人,后来又调进青岛市家电公司工作。他当时对管理根本就没什么认识,在他的印象中,“所有干的事都可能是假的”,“上级假装给工人发工资,工人假装工作”。有一年,他还在工厂当工人,全国开始轰轰烈烈地搞一个“推广华罗庚的优选法”运动,工人那时对“推广”感到很新鲜,有的也想在实践中搞一些,但它并不是一个可以立竿见影的东西。由于当时上级要求“必须马上出成果”,结果贯彻没几天就开始统计“成果”了,后来还组成了一个锣鼓队到车间里去宣传有多少多少项成果。当时工人就感到像演戏、开玩笑一样。

对这种形式主义已经深恶痛绝的张瑞敏,当然不喜欢自己管理的工厂还在这条老路子上继续走下去。他去的这家“青岛日用电器厂”是一个年份久远的烂摊子,它早年是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后来过渡成集体性质的合作工厂。在很多年里,它生产过电动机、电葫芦、民用吹风机、小台扇等等,最近几年则开始生产一种名为“白鹤”的洗衣机,由于外观粗糙,质量低劣,一直打不开销路,工厂的资产与债务相抵还亏空147万元。在张瑞敏上任前,一年之内已经换了三个厂长,当时他是家电公司的副经理,如果他再不去,就没人去了。很多年后,他回忆说,“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到厂里就只有一条烂泥路,下雨必须要用绳子把鞋绑

起来,不然就被烂泥拖走了。”

为了整治工厂,张瑞敏上任后就制定了13条规章制度,其中第一条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后人读到这里,大概都会笑到喷饭,但是在当时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在很多国营工厂里,随地大小便是一件不被禁止并司空见惯的行为,张瑞敏的制度贴出半年多后,随地大便的人没有了,但是小便的却还没能马上杜绝。其他制度包括“不准迟到早退”、“不准在工作时间喝酒”、“车间内不准吸烟”和“不准哄抢工厂物资”。为了执行最后一条,张瑞敏有一天把车间门窗全都大开着,布置人在周围观察有没有人再来拿东西,没料到第二天上午就有一人大摇大摆扛走一箱原料,中午张瑞敏就贴出布告开除此人。这件事情后,全厂

工人才相信,这回新厂长好像是动真格的了。

张瑞敏上任后的第一个决策就是,退出洗衣机市场转而生产电冰箱。他是12月初报到的,当月工厂的牌子就被更换为“青岛电冰箱总厂”。他在家电公司当副经理的时候,曾经被派到德国去考察,当地一家冰箱公司利勃海尔(Liebherr)有意愿向中国输出制造技术和设备合同,张瑞敏抓住这件事不放,向青岛市和北京的轻工部再三要求,终于被允许引进利勃海尔的技术,成为轻工部确定的最后一个定点生产厂。转产和引进技术的决定对这家资不抵债的小工厂的意义将很快呈现出来,它后来一次次更名,最后定名为“海尔”,都可以从

这里找到衍变的痕迹。

张瑞敏作为伟大企业家的魅力将在下一年散发出来,某日,有个朋友到张瑞敏那里买台冰箱,但挑了很多台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朋友走后,张瑞敏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76台冰箱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提议把这些冰箱以低价格处理给职工。把残次品低价格处理是很多生产厂家都采用的“好办法”,都认为这样既有益职工又有利企业。但张瑞敏不这么认为。他一声令下,76台冰箱被砸成了废铁。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个职工两年的工资,很多职工砸冰箱时都心疼地留下了眼泪。“张瑞敏砸冰箱”成为这家日后中国最大的家电公司的第一个传奇,它跟几年前鲁冠球把40多万元的次品当废品卖掉的故事如出一辙,表明了出现于商品短缺

时期的第一代企业家的自我蜕变正是从质量意识的觉醒开始的。

应对种种情况和难题的关键就是根据时势,果断的做出决策。没有决策是永远改变不了现实的。谁能取得成功就得看谁在关键时刻做出得决策又快又准。

★抓住瞬间作出判断,获得决策能力

要培养正确的决策能力,必须时刻注意不应把眼光完全投注于短期效益,忽略各项决策对长期营运的影响。

事实上,遇到任何问题,制定决策之步骤都是类似,依顺序可归纳为6项:

1.澄清决策问题:由于多数问题都是模糊且不明确,所以在制定决策之前,需要先仰赖相当多的管理技巧,才能明确地定义问题。

2.拟定决策准则:在问题确认之后,管理者便须拟出制定决策所遵循的准则,往往是各个目标的达成要求,同时需要列出各个目标的优先顺序,以追求主要目标为终极境界。

3.确认决策方案:制定决策即是从诸方案中挑选出最佳方案,若是忽略了最佳方案而不考虑,不可能形成最佳的决策。

4.发展决策模式:一个决策模式即是将上述三步骤作适当联结,省略不需要的细节,并把最重要的步骤标示出来,使管理者一目了然,便于决策制定。

5.搜集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资料必须是具有攸关性的,对决策过程才有用处。

6.选择方案:管理者根据决策模式及所掌握的资料,加以详细分析,选择出可行的最佳方案。

一般在作最后决定之前,决策者要衡量各个方案的成本与效益,尤其对组织有长期影响者,更需要有严谨的评估程序,大部分的决策准则为利润极大化或成本极小化。

然而,当决策者在作最后决定时,还需考虑各方案之不可量化的品质因素,因其与数量指标同样重要。例如产品品质改良的研究发展费用,此支出会减少短期利润,但可维持市场占有率和公司的企业形象,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有正面的影响。至于质与量的分析,仰赖决策者的技巧、经验、判断及道德标准,所谓管理是一种艺术,管理者需善用各种能力提升决策品质水准。?

现代市场竞争瞬息万变,谋略纵横,险象丛生,企业要在群雄角逐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超凡的运筹能力和决策能力。

途径一:从博学中提高决策的预见能力

一般来说,决策的预见能力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敏感能力,凭借对事物表象某种特有的直觉,判断事物未来的走向,这种预见性往往一时找不到事物的理性和客观论证,难以使外人理解和接收;二是综合能力,就是透过众多繁杂的现象,挖出有价值的第一手客观材料,并按一定的线索或科学原则,对材料进行综合归纳处理,为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三是分析能力,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对事物作辩证的分析,从中发现其他相关因素和潜在的系列信息,逐步理顺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关系,找出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症结;四是推导能力,按照有关的逻辑关系及事物运作的内在规律,探索客观物质变化的新动向或新规律,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以此提高决策的价值和可行性;五是自信能力,决策者对自己所作出的任何一项预测预见,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力,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工作负责。

古往今来,大凡伟大的决策者,都具有“先知先觉”意识,都能高瞻远瞩,洞察秋毫,这与他们深厚的理论素养分不开。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他们为人类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制定的一系列决策,无不体现超凡的预见能力,无不打上科学理论的烙印。

企业领导者要提高决策预见能力,首先必须加强理论修养。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善于辩证地看待、分析、处理问题;二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熟悉中国的具体国情,努力使企业决策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大气候结合起来;三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现代企业制度知识,了解市场行情和改革的方向,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四要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懂得运用先进的决策技术和手段,为企业高效决策服务;五是要学习专业技能及相关业务知识,努力成为专业决策的行家里手。

途径二:从实践中提高决策的应变能力

世界上的事物复杂多变,人们的第一次决策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可能绝对准确,还必须接收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完善,此谓决策的应变性。

实践中的决策应变能力有四:一是监测能力,即对决策小范围内的试点、事态的发展以及时势变化的关注程度;二是反馈能力,主要是看决策者对决策实施后带来的系列连锁反应以及周边信息的掌握程度;三是反思能力,也就是对决策的实践检验能力,能否对实践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举一反三,并查找决策中的漏洞;四是对策能力,决策能否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新情况,主要看对策的准确性和力度。

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肯定要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不仅要有敏锐的预见能力,而且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一是要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打破陈规,转变观念,敢闯、敢干、敢冒,使企业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二是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练就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要适应企业稳定的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决策头脑,慎重对待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利益问题,以大局为重,对不合时宜、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必须立即纠正或终止,使企业保持一个安定团结的健康环境;四是要适应改进工作的需要,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