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1884000000050

第50章 怒火中烧发脾气,不如修身养性降火气(3)

挂电话的正确做法是:通话完毕后,接电话的一方先挂电话,打电话的一方等对方挂了电话之后,再轻轻地放下话机。某些情况下即使是你接到电话,若打电话的人比你的职位高、年龄大,你也应该让对方先挂电话,然后,自己再挂电话。

电话礼仪是一门学问,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接打电话者的素质与修养,它既可使一件事功败垂成,又可使一件事事半功倍,关键在于你如何“接”和如何“打”。

不必为“被批评”动肝火

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使人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作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

在工作中,有的人充满信心,有的人谨小慎微。但不管怎样,突然受到来自上级的批评或训斥,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你也正巧处在挨批的行列,首先应该端正态度,不要对领导的批评表现出“不服气”,你的“不服气”的倔强改变不了任何局面。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又谈何晋升呢?

对有些人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能够临危不乱,沉得住气,不会立即作出过激的反应。而且,有的人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褊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面子问题,往往会出现愤怒情绪。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人自尊心受损,大失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针锋相对起来,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对方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对方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对方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别无选择,只有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时间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古人主张以迂为直,事实上,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对方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会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因此,有时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人也都有自尊心,有些问题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而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效果反而会更好。

受批评甚至受训斥,与受到某种正式的处分、惩罚是很不同的。在正式的处分中,你的某种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或剥夺。如果你是冤枉的,当然应认真地申辩或申诉,直到搞清楚为止,从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批评别人,领导之所以批评你,自然是你犯了某种错误。而要处理得好,你就要坦诚接受领导的批评。

首先,你要搞清楚领导批评你什么。领导批评或训斥部下,有时是发现了问题,促进纠正;有时是出于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被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别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有时是与部下保持或拉开一定的距离,突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有时是为了“杀一儆百”,不该受批评的人受了批评,代人受过,等等。总之,搞清楚了领导批评你的原因,你便能把握情况,从容应对。

其次,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受到领导的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显示出你从批评中确实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正确的批评有助于你明白事理,改过自新,并以此为戒;错误的批评也有可接受的出发点,因此,批评的对与错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关键是对你的影响如何。你处理得好,会成为有利的因素,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态度很有可能引发负效应,使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当领导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用不起”“提拔不得”的反感情绪。所以,正确看待领导的批评,受到批评不是坏事,通过受批评的过程,你才能更了解领导,接受批评则能体现你对领导的尊重,而这正可以作为和领导拉近距离的途径。

最后,不要把批评看得过重。不要认为领导的一次批评就觉得自己一切都完了,从此一蹶不振,这样会让领导看不起。如果你把每次的批评都看得太重,甚至耿耿于怀,总是不服气地在心里较劲,那么以后领导可能再不会批评你什么了,因为他不会再信任和重用你了。

批评可能会使你的情感和自尊心以及在周围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受到一定影响,但你处理得好,不仅会得到补偿,甚至会收到更有利的效果。相反,过于追求弄清是非曲直,反而会使人们感到你心胸狭窄,经不起任何误解,人们对你只能戒备三分。

要息怒就避开矛盾的焦点

每个人都有一些难以启齿的忌讳,人人都讨厌自己的忌讳受到别人的冲撞。同事之间相互沟通时,要千万注意,不能忽视了这些问题。

一次,几位同事在一起喝酒。小李为了表达对小张取得成绩的钦佩之情,他举杯倡议道:“我建议为小张的成功干杯!总结小张的曲折经历,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三证!”众人惊异地问道:“哪三证?”小李提高嗓门喊道:“第一是大学毕业证;第二是监狱释放证;第三是离婚证!”话音刚落,众人皆哗然,小张硬撑着喝下了那杯苦涩的酒。这三证中的后两证无疑是小张的忌讳,而小李却没遮拦地把它们说出来了。小张不想让别人知道,小李却把它们捅出来。这件事警示我们,在激励自己的同事,即使是非常要好的同事的时候,千万要避开那些焦点问题。人心隔肚皮,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自留地,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们,不能够开那些残酷的玩笑。

如果你能巧妙地避开焦点,那将是另一番光景,别人会因为你识大体、顾大局而欣然接受你;反之,正如约翰·莫非在《你的生活》杂志上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小看别人,自己也会变得渺小。”

美国俄亥俄州黛唐市的国立现金收入纪录公司有着全国最杰出的销售势力。这个公司的销售训练部主任拉尔夫·奈格里告诉我:“保证推销员工作符合要求的秘密在于,不是向他们讲公司的意图,而是给他们一个把推销工作做得更好的刺激。”

拉尔夫从来不说:“如果你想在这里工作,你就必须干大量的跑腿的活儿。”相反,他更可能会说这样的一些话:“如果你强迫自己出去多做一些访问和请示,你就会大大地增加自己的收入。”

这是圆通的说法。推销员的工作本来就是跑腿的,但你直率地说出这个字眼来,那就使他们感到你对他们的鄙夷,从而干不出很好的业绩。但是换一种说法,就避开了这个令他们生厌的忌讳,让他们放心地去做好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可使人产生愤怒,如遇到这种情况要尽量躲开,或暂时回避一下,以免使矛盾激化,这是一种消极的制怒方法。

人在愤怒时,往往大脑皮层中出现强烈的兴奋点,并且它还会向四周蔓延。为此,要在“怒发”尚未“冲冠”之际,善于运用理智有意识地去转移兴奋中心。比如,有意躲开一触即发的“地雷”,即争吵的对象、发怒的现场,到其他的地方干点别的事情。这时我们转移了一下目标,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中心,便减弱和抵消了原来的兴奋中心。这种办法相对积极一点。赶快转变一下思路,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报纸,逗逗孩子,想象一些轻松、愉快的情景,例如风和日丽的天气、山清水秀的风景、鸟语花香中的感受,或闭眼几秒钟,从矛盾中逐渐解脱,使你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怒气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

有意躲开“地雷”,有意识地撤火,也要注意转移的方法。其实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你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自己。

有一个高考落榜的男孩,看到同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深感失落,但他没有让自己沉浸在这种不良情绪中,而是幽默地告别好友:“我要去避难了。”说着出门旅游去了。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深深地吸引了他,辽阔的海洋荡去了他心中的郁积,情绪平稳了,心胸开阔了,他又以良好的心态走进生活,面对现实。

可是转移的活动那么多,哪一个才是最有效的呢?你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外界事物对你的吸引力来选择,如各种文体活动、与亲朋好友倾谈、阅读研究、琴棋书画等等。总之,将情绪转移到这些事情上来,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强烈撞击,减少心理创伤,有利于情绪的及时稳定。

情绪的转移关键是要主动及时,不要让自己在消极情绪中沉溺太久,立刻行动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战胜情绪,也唯有你可以担此重任。

情绪的转移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

(1)注意力转移法。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种情绪状态中转移到另一种能引起其他情绪状态的事物上。

(2)思维转移法。把思维活动从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转移到另外的情绪状态中去,从而摆脱消极的、不良的情绪的缠绕称为思维转移法。

(3)行动转移法。在情绪不好时,用做其他事情的方法打消或冲淡不良情绪的影响。

在众多调整情绪的方法中,你可以先学一下“情绪转移法”,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上去,以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

什么是应激反应综合症

一位正值壮年的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跳槽到某公司担任部门主管。到了新公司后,他深感压力之大和竞争之激烈,只要稍有不慎,就有遭到淘汰的危险,他不得不承受快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另外,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他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高了起来。但最近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失眠,做噩梦,记忆力开始下降,心情变得烦躁不安,动辄发火,有时甚至什么事也不想做,似乎已经心力交瘁。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典型表现。

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遭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而不得不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烦躁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罗斯是一家电脑公司的部门主管,她为人很热情,工作能力也强。可是,她特别爱与别人发生争执,而且脾气一上来,总是大喊大叫,还经常痛哭流涕,让旁人非常尴尬和不悦。结果她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在办公室内,是否可以发脾气或与人发生争执?有时候,某些事情你实在看不过去,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实在很想发作,但是为了顾及颜面,你勉强忍了下来。而你知道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愤怒不满的情绪仍然憋在心里,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出来。不巧,当你转过身去,看到一个同样满肚子怨气的家伙正对着你咆哮,他不自觉地嗓门愈扯愈大,分贝愈升愈高,这时,你可能的反应是——受到惊吓而不知所措,视若无睹地掉头走开,还是怒不可遏地反击回去?

美国有两位心理专家曾经针对一些上班族做过调查,结果得知有70%以上的人都承认,他们在办公室中曾经有过愤怒、焦虑、哭泣、哽咽的情况。对这些上班族而言,这是个“秘密”的经验,他们不希望被别人知晓,以免使自己变得很窘迫。调查发现,工作压力大的公司职员,有半数都产生过“暴揍同事”的念头!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英国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据称,高负荷的工作、爱出毛病的电脑还有惹人烦的同事都是这种“愤怒”的根源。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火。在调查中,51%的女性称自己曾动过“暴揍同事”的念头。相比之下,男性还绅士一些,只有39%的人想过要打别人出气。

如果你观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工作上所遭受的压力、挫折、误会、争论、沟通不良等负面情绪随时存在,并且潜藏在工作场所的每一个角落。

凡是愤怒、喧闹、轻佻、悲痛、焦虑、哭泣等这些情绪化的反应,都不应该出现在工作场所。因为,发脾气或许很有效,但是也很危险,它可能为你树立更多的敌人。

把冷静写进备忘录

在任何情形之下,我们都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时束手无策也要保持镇定从容。

遇到变故便手足无措的人必定是个懦夫,一旦遇到重大的困难,这种人便要推卸重任。只有遇到意外情况仍然镇定从容的人,才能担当大事。

为什么在很多机构中,常见到一些看起来能力平平、业绩也不出众的员工却占据着重要的职位,其原因就是老板对重要职位职员并不只是考虑他一般的才能,而是更多地考虑到头脑的清晰和判断力的准确把握。

在失败和危急关头保持冷静是很重要的。有人面对危难,急躁发怒;而成大事者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理智地应对危局。

足球场上,两队经过90分钟酣战,又度过了随时可能遭遇“突然死亡”的30分钟加时赛,紧张刺激的时刻终于到了——点球决胜!

输赢在此一举。此时对于被指派上场的球员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信心?力量?技术?不!是沉着!此时唯有沉着方能助他完成这最后的致命一击,方能助整个球队走向辉煌的胜利。

不管你是否承认,只有沉着才是力挽危局的法宝。这种品质总能产生战无不胜的力量。

历史上的法奥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把他的沉着冷静与临危不乱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