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蒋筑英的故事
18829800000036

第36章 一心为公

也就是在1978年,蒋筑英发了一笔“洋财”。在西德进修学习期间,他省吃俭用,硬是从嘴里抠出一笔钱来,省下了一笔生活费。

一起工作的外国朋友请他去吃饭,他不能不去。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不能不回请。同样上馆子,太费钱了,他舍不得,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决定充分发挥他“穷知识分子巧当家”练就的特殊本领。

一个星期天,他自己上街买了几样菜,请来了那些外国朋友。一番煎炒烹炸,他做了几个地道的中国菜。外国朋友一一品尝后,赞不绝口:“sehr gut!”(顶好!)这顿“家宴”给他省下了不少钱。在平日,他吃饭更是尽量凑合、对付,能简单就简单,能省事就省事。就这样,短短半年的进修时间,他省下的钱相当于他在国内几年工资收入人的总和。

也许有人会问:蒋筑英也太抠门了,他省下那么多钱,究竟要干什么用呢?是不是想给自己家里多买些东西带回去呢?的确,在70年代末期,中国刚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在物质生产方面还非常不足,有许多东西还自己生产不了,比如家用电器等。所以那时候谁要是出趟国,基本上都是往家里带彩电、冰箱……蒋筑英是不是也这样呢?这可就想错了。

快回国了,他给所里写了一封信,问领导:所里需要买些什么器材?领导收到信后。非常感动:蒋筑英可真是一心为公啊!这半年来,除了那笔有限的生活费外,他也没有其它收入,却还想着所里。领导回信了,说:“你在国外一个人生活、学习,本来就很辛苦,需要加强营养,不要给所里买什么东西。”

有一个“老乡”也劝他:“老蒋,你应该给家里买台彩色电视机,亏你还是搞彩电技术研究的呢!”

蒋筑英说:“我也真想买台电视,不过买黑白的就可以了。”他来到旧货商店,花了折合人民币50元的马克,买了一台旧的黑白电视机。

那个“老乡”见了,非常不以为然:“哎呀,老蒋,你也太小气了!”

蒋筑英说:“如果不是所里派我出国,买台黑白电视也不容易,有这个也就够意思了。”

于是,海外归来的蒋筑英给自己家里带回的“大件”电器,仅仅是这台旧的黑白电视机;而他给所里买了一台英文打字机、一部录音机、19台电子计算器和一些光学器材部件,剩下的钱也都交公了。看着这些仪器、设备,所里的同志们又感动,又兴奋,是啊,这些都是他们急需的、渴求的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