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身心献给气象事业
中年气象学家雷雨顺在灾害性天气预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国家气象局党组号召全国气象工作者学习他献身于气象事业的模范事迹,为开创我国气象事业新局面贡献力量。本月六日国家气象局机关党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雷雨顺是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现年四十八岁。他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的研究生,一九六五年毕业以来,一心扑在气象科研事业上。即使在十年动乱中,他也争分夺秒开展研究工作。十几年来,他写出了十三篇具有一定创见的学术论文,组织或参加编写了《军事与气象》等六篇专著。他参加翻译的《大气环流系统》已成为一些专业院校研究生的讲义。
一九七二年,一场罕见的冰雹摧毁了上万亩丰收在望的小麦,雷雨顺心如刀绞。为了减少雹灾带给人民的损失,他决心研究冰雹形成的原因,开展雹灾预报。他先后阅读了好几种外文专业文献,分析了国内外大量的资料,填写了二千三百多张卡片,利用两年的时间,和其他同志一起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雹概论》,为准确预报冰雹做出了贡献。
一九七五年八月,河南暴雨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决心寻找预报天气的新途径。他和另外两位同志自动组成课题组,从大气蕴藏的总能量与大气不稳定理论人手来探索新的预报方法。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他们终于使大气能量学从纯理论研究中挣脱出来,形成了一种新的预报暴雨、冰雹的方法。这一工作得到气象界老前辈叶笃正、谢义炳、陶诗言等著名科学家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能量分析及预报方法”,揭示了强烈天气的前兆现象,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预报指标。这项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为了把这项成果加以推广,转化为经济效益,雷雨顺和其他同志一起,先后到二十二个省市讲学、推广这一方法。
一九八一年八月,长江上游出现洪峰,严重地威胁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上游地区继续有大雨,那就必须采取分洪措施,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淹没一批村庄和良田,国家要用一大笔搬迁费用。究竟有没有大雨?要不要分洪?中央领导同志要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做出决策。
在这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分洪区数十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时刻,雷雨顺和他所在小组的同志们用能量天气学预报法参加了天气会商。他们的结论为准确判断长江中游未来天气状况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目前能量天气学预报法已被全国大部分台站采用,在实际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国家农委和国家科委于去年四月又授予这项成果以“农业科技推广奖”。
(原载1983年1月2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