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爱做的事,永远不嫌累;做爱做的事,永远不会感到被动。积极的心态对自己有推动作用,积极的自我意识也包含着“我将想成为怎样的人”,这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成功不是想当然,想成功的男人多的是,可最终成功的男人却寥寥无几。成功有成功的规则,在成功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遵循规则的人,才能拥有获得成功的金钥匙,获得真心成功。
拥有海一样的胸怀
古人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有容乃大。”“惟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无数事实证明,宽容大度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席话:“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的确,在人生旅途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毁誉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毁誉,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历来高尚的人都主张要注意个人品行和道德的修养,注意声誉。
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其他人的议论里,正所谓“人言可畏”。蔡元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的,不会长久站得住脚,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它不会长久于一世,一个人的品行是客观存在的,它最有说服力。
俗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说:“人言不足恤”。对待毁人名声的流言蜚语,沉默是最好的回击,“模糊”些可以省去许多解释和精力。对于那些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的“人言”,只当耳旁风,就像鲁迅先生对待这种“人言”一样,“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将“人言”打个粉碎。
还是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是毁是誉,无甚价值,万勿因人毁誉而忧喜,因毁而忧会失去信心,为誉而喜会停步不前。与其因毁而忧,不如自强不息,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与其因誉而喜,不如谨慎谦虚,不骄不躁,更上一层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们做人处世应该牢牢记住的。”
要想成就大事业,首先要有宽以待人的处世习惯。若用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对人不能宽大为怀,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肯定讨人喜欢,被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际上,宽容就是与人交际交往中具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屈能伸的耐性。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能以宽容对待别人的人,在生活中能养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习惯,这样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记住这些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别人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来的难堪局面,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言行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礼让三分”,宽容让人。
宽容待人,是成功者的风度,这种风度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水到渠成的表露。我们只有真正放开胸襟,做到宽容待人,才是取得成功之冠上的宝石的那个人。
微笑地面对生活
生活的情调要靠自己去创造,与其苦苦抱怨现实,不如细心体会眼前实在的快乐。生活即使再苦我们也要微笑着面对生活,能以苦为乐的人,才能发现希望。
有一位卖花的老太太,她的衣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脸上却满含喜悦。于是有人问她:“为什么你看起来总是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样美好。”老太太微笑着回答。
“你很能承担生活的苦。”问者又说道。然而老太太的话又让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了。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我总是在想,迟早有一天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的。”
在美国的西雅图,有一个很特殊的鱼市场,人们都说在那里买鱼简直是一种享受。在那个市场里免不了有鱼腥味,但是迎面而来的是鱼贩们欢快的笑声。他们面带笑容,就像是球场上合作的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8 条鳍鱼飞往弗罗里达去了,5只螃蟹飞到堪萨斯州。”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着乐趣和欢笑。
有人问一位在这里卖鱼的人:“你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为什么还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对方回答说,事实上,几年前的这个鱼市场本来也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条件差,生活太苦太累。但是后来,大家认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变工作的品质。于是,他们不再抱怨生活本身,而是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再后来,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另一串笑声,他们成为鱼市场中的奇迹。
大伙练的时间长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这种工作的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儿来和鱼贩们一起用餐,感染他们乐于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没有办法提升工作士气的主管还专程跑到这里来询问:“为什么一整天在这个充满鱼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们竟然还这么快乐?”
卖鱼贩们已经习惯了给这些不顺心的人排忧解难。有时候,卖鱼贩们还会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即使怕鱼腥味的人,也很乐意在热情的掌声中一试再试,意犹未尽。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了这个鱼市场,都会笑逐颜开地离开,手中还会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货物,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些道理来。
在我们的一生中,谁都会遇到诸多不顺心的事。个性悲观消极的人在遇到困境时,看不到光明,抱怨天地的不公,甚至破罐子破摔,在精神上倒下;而个性积极乐观的人在遇到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认定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一样从容淡定,积极寻找生活的快乐,不浪费生命的一分一秒,在黑暗之中向往光明,在精神上永远不倒。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在一个矿区当牧师。他第一次和工人一起下井,要下到地下200 米的深处,他呆在升降机中,渐渐地陷人了巨大的恐惧之中,感到心都在蹦,一切都在颤颤微微,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般的感觉。
事后,梵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否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不会再感到恐惧了吗?”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微笑着面对这一切。”梵高听后再也不感到害怕了,他感到自己的心也在笑着面对这一口黑黑的深井。
名人这样,普通人也该一样。成功人士能够再苦也要笑一笑,而我们普通人同样能够做到面对艰苦笑一笑,苦中作乐不是自我麻痹,不是消极退却,而是“以苦为乐”来达到积极的目的。
面对当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在背负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各种艰苦的现实,能否在苦难中找到快乐的心情,就取决于我们内心是否强大。“谁也别想把黑暗放在我面前,因为太阳就生长在我心底。”这是一句挺美的歌词,也说出了快乐的真谛。
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著名学者季羡林老教授的养生经验是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这都体现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各种利益的影响,“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迁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而言之,不是这放不下,就是放不下,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
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他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不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忿恨耿耿于怀。”他指出这些心理负担都有损于健康和长寿。事实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要想摆脱那些令人烦恼的事并远离它,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文革期间有位从部队调到地方工作的师级干部,他因不服“四人帮”横行而被打成右派。当时批判他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但这位干部也真绝,在大热天居然披着棉大衣去看大字报。别人以为他“发寒热”,他却幽默地说:“这就叫心定自然凉。”有位著名演员在受审查的牛棚里,不但说笑如常,而且还自编了一套“牛棚健身法”,直到如今,他还有用此法锻炼身体,年过八旬照样到戏曲沙龙引吭高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多么地放得下啊!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财能否放得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信奉这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一个人终日为了钱财而活的话,这样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很累。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2.情能否放得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又有谁能给出个最终答案,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3.名能否放得下
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然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生命有如烟花般的短暂炫目,一闪而逝。快乐也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为什么你不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点呢?当你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别人时,你会觉得其实在这个地球上还是有许多快乐的事情的,我不否认爱情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仅是一部分而已除了爱情之外,有许多值得你去做的事,还有亲情、友情值得你去灌溉,不是吗?
攀登,几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类渴望攀登的梦想,在每个人儿时的记忆里都是永不陌生的回忆。尽管上山的路崎岖难行,但山林的空气却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怡人,这是身居闹市的人怎么也感受不到的!在手脚并用的向上攀爬中,最能发挥你原始的潜能。酸胀的腰背,沉重的喘息、乱颤的双腿,让体验艰辛,感觉人类原本属于自然的那份真诚。
其实,在开始攀登的刹那,我们已经感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如归。登高望远,不但能领略到迷人的秀丽景色,还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享受。听听林中小鸟的啼鸣和山间潺潺的流水声,使人仿佛置身于奇妙无比的仙境中,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这时候,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放下了那些是是非非,那些你争我斗,尔虞我诈。心灵在此时一片纯净,就像在山泉中洗过一样。
体验攀登,是一种满足和快乐,是一个足以表现自我的舞台。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沿着一条熟悉或不熟悉的山脊,抑或经努力终能攀爬上去的山顶,你便可尽情地展示自己。虽然攀登会使你身感疲倦,但心里却是乐滋滋的,这份收获,这份喜悦,这份实现自我的成就感和超越自我的快乐感相互交织,也许这正是你下次登山的原动力。
要练就自己真正做到放得下,就是要走出去,去登山,去旅游,去到海边冲浪。最后想引用一句中国古人的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天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放得下”,共享“放得下”的养生福分。
放弃是一种智慧
一位游人蹲在海边,看见一只小龟在拼命地啃着一颗荔枝核,但那颗荔枝核上一点果肉都没有,很显然是很久以前就被人抛弃的。
游人见小龟啃了半天,什么也没啃着,便扔了一颗花生米过去。可小龟却不理会,仍然一个劲地啃着那颗荔枝核。游人见此,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小龟又白费力气地啃了半天后,终于放弃了,转向了那颗花生米,高兴地啃了起来。
“看,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可惜呀,我们人类有时还不如一只小龟。明知坚持会带来更多的苦恼,却始终不肯松手。”游人自言自语地说。
没有放弃就不会有新的收获,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显得理性。生活百味,无须苦守。学会理智的放弃,才能真正地体味到生活的真谛。当你不能拥有时,你可以放弃;当你想更好地拥有时,你也可以放弃。放弃是一种高明的策略和手段,这才是成熟男人的观点。
1.岛村芳雄放弃今天赚取明天的钱
岛村芳雄生于日本一个贫困的乡村,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背井离乡到东京谋生,在一家材料店当店员。由于薪金要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因此时常囊空如洗。
岛村想自立门户创业,但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于是,他选定一家银行作为目标,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贷款申请,希望人家大发善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对方终于被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答应贷给他100万日元,当亲朋好友知道他获得银行贷款时,也纷纷帮忙,这样,岛村又借到了100万日元。于是辞去店员的工作,成立丸芳商会,开始了贩卖绳索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