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变行政观念,树立公共管理理念与服务型政府理念
加快公共行政改革,关键是要转变行政观念,要实现政府管理观念从管制型管理转变为适合市场经济的服务型管理;政府管理职能由包揽一切的行政管理转变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政府管理方式由原来的直接管钱、管物、管人的“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变为制定规划,维护秩序,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的“行政——服务型管理”。
在政府系统和公务员队伍中,要开展现代公共管理教育活动,消除封闭行政、全能行政、管制行政、人治行政的观念,树立公共管理理念和服务型政府理念,加快行政行为和管理方式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在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甘肃各级政府要加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做到政府职能在公共服务领域不缺位,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2.合理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强化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结构变化,改造公共财政和投资体制,打破按行政隶属关系简单笼统地划分政府事权的做法,按照公共产品各地广泛受益的原则,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范围,进一步发挥中央统一协调的积极作用。对受益范围为全体国民的全国性公共产品,由中央财政供给;对于跨地区和关系国家整体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国家城乡公路网建设,实行由国家全额投资建设的办法。同时,为防止因地方财力不足问题造成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不落实和不平等,其事权应由国家负责。
目前,许多国家建设项目,采取国家投入和地方配套的办法,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不同,事实上造成了许多地方政府间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已达到倾全省之力筹措配套资金来争取国家投资,对地方政府统筹考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区(县)、街道(镇)的事权也要合理划分,适当下放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区县和街道乡镇的服务职能,普遍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个大厅式的便民、利民服务。
3.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公共财政体制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就必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
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甘肃各级财政在财力安排上,应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农村、卫生、科技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财政支出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础。
4.建立公共决策机制,提高公共决策效率
建立民主、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是提高甘肃公共管理效益的关键。一是要建立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按照确定目标、拟订方案、优选方案的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要充实并发挥政策法规研究机构的职能作用。重视利用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加强战略性、宏观性决策的研究,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三是行政决策必须依法依程序进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四是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咨询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专家论证咨询办法,充分发挥专家咨询辅助行政决策作用,借助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智能,为重大决策事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决策过程要实行公开制,提高行政决策的群众参与度。五是要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的公示办法,对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5.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化优化各级政府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在政府网站提供更多的查询内容,并做到及时公布、及时更新;扩大网上服务领域和网上办理项目,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服务,逐步实现公务员网上办公和在线服务;完善“负责人电子信箱”,及时处理人民来信,加强督查督办;政务信息网投入实质性运转,加快开发和运用各类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提高行政效能。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精神,建立甘肃的应急预案处理机制。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法管理,快速反应;完善体系,提高能力;改善条件,保障运行”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甘肃各级政府的公共管理绩效
提高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用最少的公共管理成本,创造最好的公共管理效益,是现代公共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目前,尽管条件有限,但甘肃公共管理必须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1.建立甘肃政府绩效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立足省情,遵循依法治省的原则。行政制度的建立和行政活动的开展是在一种特定的土壤之上进行的,政府管理绩效评估只有扎根在本省行政文化的土壤上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把政府管理绩效评估作为一项制度来建立和一项活动来开展,就必须使它符合法律规范,从而使政府管理绩效评估成为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法宝和惩治政府腐败现象的武器。政府管理绩效评估要以最终目的服务大众为原则。“政府本位”向“民众本位”的转变,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这也要求我们的政府管理绩效评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服务民众,而不是只服务于少数人。政府管理绩效评估要以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效益相统一为原则。政府管理活动目的在于社会效益的产生,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社会效益,而放弃政府自身效益,更不能为了政府自身效益,而放弃了社会效益,只有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使政府管理活动良性地开展和运行,这也是民主和效率意识的统一。政府管理绩效评估要努力实现两者的统一。
2.建立提升政府管理绩效的激励制度
甘肃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的关键措施是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合理的政府部门分权。分权可以使相应的政府部门拥有更多对资金、人事等控制权,为更加负责的政府部门提供了机会。在分权的制度激励下,政府部门有重视产出和降低成本的驱动力。二是适当的政府间竞争。政府间竞争有助于提升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政府间竞争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建立政府间预算竞争的方式,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允许政府部门在某些行政下开展竞争,可以消减政府部门成本,使预算分配到最有效部门。三是建立有效的收益共享和分享节余机制。收益共享和分享节余是对绩效提高的报酬,即把政府管理人员的提高绩效的努力与收益联系起来。
3.建立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体制
在甘肃各级人大机关要建立必要的评估机构,评价和监督公共部门的公共政策、规划、方案和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把评估作为监督公共部门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鼓励和发展民间中介评估机构;向立法机关、政府以及公众公布绩效管理的评估结果;加强甘肃绩效管理的立法工作,使政府的绩效管理和评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4.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的信急管理系统
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的信急管理系统,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制。首先要发现政府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存在问题对政府管理活动的影响程度。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任何一项不成功的或是成功的政府行政活动,都可以通过绩效评估来找出问题所在和原因所在,从而为政府管理行为提供有效的信急反馈,为政府公共管理活动解决问题或减少问题提供帮助;其次是分析政府的管理行为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优点和弊端之所在,为政府自身的变革提供帮助。
5.实行有效的政府绩效管理
打破以往的人性化的、随意的和不规范的评估传统,建立系统的和科学的政府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一个制度的建立是从多方面形成的一个体系,政府管理绩效评估制度的建立要包括绩效评估的基本元素、绩效评估的内容、绩效评估的功能、绩效评估的过程、绩效评估的操作和绩效评估的标准等等,从而为政府开展绩效评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规范。一是要培养一种管理绩效评估的文化。文化意味着一种氛围,管理绩效评估文化的建立很不容易,但一旦形成就会为绩效评估活动创造最好的行政环境。要推行政府管理绩效评估使其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制度,深入到人们心中去,从而塑造一种文化。二是要克服绩效评估可能出现的偏差,防止评估制度的失效。要认真把握甘肃行政文化的精华,克服其中的弊病,从而减少评估偏差和制度失效。三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府管理绩效评估队伍。政府管理绩效评估活动的科学性、专业性,要求评估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使命感,必须政治过硬,知识扎实,专业精通,并有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提高甘肃城市公共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在当前政府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各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甘肃公共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必须突出重点,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放在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以体现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我们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运行,甘肃城市公共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档次,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促进城镇就业放在政府公共服务的首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与提高,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改善与美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甘肃都会面临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必须把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放到突出位置,落实促进就业的责任制,把新增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稳定就业岗位,阻止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不断减少。从统计资料看,1995年甘肃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是259.67万人,200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仅有193.64万人,在十年间甘肃城镇单位就业机会减少了66.03万个,由此造成当前城镇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因此,甘肃各级政府应该要把防止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不断减少作为就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出台相关政策,制止城镇单位不断减少就业岗位的现象。
二是加强对净增就业岗位指标的考核,确保就业总量的增加。要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服务业。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小额贷款等政策,扶持微型企业、非正规劳动组织发展,鼓励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
二是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多种形式就业。积极推行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是落实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政策。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重点对低保家庭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托底。企业要把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作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规范减员行为,以实现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的目标。
2.要提高城镇公共教育的水平和档次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膨胀,给城镇公共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是现代经济和现代文化的枢纽,是就业人群和专业人才的集散地和培育场。城镇公共教育的规模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甘肃城镇公共教育仍然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达不到广大居民对公共教育的期望。因此,甘肃公共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城市战略,扩大公共教育的规模,优化公共教育的结构,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扩大小学教育规模,满足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需要。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大量流动人口的子女需要进入城市小学接受教育,但甘肃城镇小学数量规模有限,导致一个班的学生人数达到70多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小学生成长。因此,必须加大对城镇小学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小学校,以满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公共教育的需要。
二是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满足城镇居民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需要。目前,甘肃城镇高中教育规模太小,造成大量初中毕业生无法实现升学的愿望。而初中毕业生只有15岁左右,还没有就业能力。因此,适当扩大城市高中教育规模,增加高中招生人数,是当前城镇公共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满足城镇居民子女就业的需要。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就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专。因此,发展城镇职业教育,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已成为城镇公共教育的当务之急。2005年,国务院就发展城镇职业教育进行专门部署,甘肃应尽快落实这一战略,增加职业学校数量,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把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教育工作来抓。
3.要强化城镇公共医疗的管理和建设
针对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广大居民的健康需求,要尽快建立城市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平民医院和廉价医疗系统,加强对国有医疗机构的监管,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建设公共医疗体系是各级政府的社会责任。目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城镇公共医疗体系的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