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18811600000017

第17章 为了学有所成(1)

——努力纠正学习中的坏习惯

习惯45.纠正孩子学习的坏习惯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吴刚,13岁时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岁时参加了托福和GRE考试,成绩优异,获得美国多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

吴刚的父亲吴善陶是台安县南关中学的高级教师,他在《儿子的学习习惯好》一文中详细叙述了吴刚在学习方面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量化的习惯。学习最忌一暴十寒。每天完成一定的量,积累起来就十分可观。如认识汉字,记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串友也从不间断。一年下来,3000个常用字记住了,

3000个英语单词也记住了。记乘法口诀,是每天起床穿衣时妈妈教一句,他记一句。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共17本,5000多页,看起来怕人,但是“眼怕手不怕”,每天消化10页,一年半下来就全部看完了,并做完了所有的题。我们从来不搞“倾盆大雨”,也从来不让孩子整天玩耍。

预习的习惯。课前不预习,课上就抓不住要领,或思路跟不上,容易开小差。我要求孩子如果不把要讲的内容看两遍就别进课堂。上课时,自己懂的就要当堂记住,自己原先不甚懂的就要全神贯注地听懂。这样,课后做起作业来既轻松,速度也快,还能腾出时间自由阅读。

定时的习惯。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我们都要求孩子定时。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不玩痛快,学习时也不会精力充沛。但只要到了学习时间,他就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听英语广播。

独立思考的习惯。吴刚思维敏捷,理解力强,并善于比较分析。小学三年级学习分数减法时,他告诉妈妈,如果分子都是1,被减数的分母比减数的分母小1,那么差必定是分子为1,分母为两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1/2-1/3=1/6,1/7-1/8=1/56。一个9岁的孩子,能做这样的概括,很不简单。妈妈着实表扬了他一番,肯定了他这种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到了中学,他碰到难题从不肯轻易放过。他认为,自己想出来的比别人告诉的要强百倍。

专心的习惯。我们教育吴刚学习时要全神贯注,一分一秒也不许思想开小差;玩的时候就要玩痛快,不想学习上的事。经常是吃饭的时间到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妈妈一遍又一遍催他:“吴刚,吃饭吧,来吃饭吧。”“不,我这道题还没做完呢。”他头也不抬,继续做他的题。有一次,家中的来客也感动地说:“这样专心的孩子真是少见。”他学习上的内驱力十分大,一旦进入角色,什么也别想分散他的注意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同样,不根除孩子学习上的坏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上文中吴刚的学习好习惯就是好的范例,此外,下面这些家长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家长1:让孩子认识到坏习惯对学习的影响。总的说来儿子是一个进取心强的孩子,但他在学习上却存在着拖拖拉拉的坏习惯。我对他说:“儿子,你有这种习惯虽然不好,但更可怕的是你根本没有认识到它为什么不好。”我让儿子找出这种坏习惯的不好影响,他想了想说:“一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二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当儿子意识到自己的坏习惯时,也希望能改正。以后,儿子学习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坐在他身边,督促他,提醒他抓紧时间。差不多过了一个月,他就改掉了这种坏习惯。

家长2:把握好改正坏习惯的时机,循序渐进。女儿学习的独立性很差,一碰到难题想都没想就嚷嚷:“妈,这道题怎么做呀?”我虽然总是对她说,“学习要自己动脑”,可还是忍不住要帮助她。每次我给她讲解的时候,她都会偷偷瞟电视。为了纠正她的这种毛病,我的做法是:当她的坏习惯一露头,我就毫不留情地指出来。例如,当我发现她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时,我对她说:“一心不可二用!”顺手关掉了电视。我知道,要纠正已经养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得慢慢地来。不急于要求孩子“立地成佛”,一旦发现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马上表扬。

家长3:找到养成坏习惯的原因,对症下药。儿子一写作业事儿就特多,不是削笔刀找不到了,就是笔不出水了。一会儿说口渴了,一会儿又嚷嚷着想吃水果。要不是再三催促,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写完作业。我们通过认真反思,终于找到了儿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一些原因:我们家比较乱,学习环境不好;我和他爸都唠叨得太多,让他感到无所适从;还有,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没有规律。于是,我们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逐一解决,效果十分明显。

家长4:对孩子的坏习惯不能有成见。儿子是典型的“差生”,他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坏的学习习惯,诸如粗心、注意力不集中和贪玩儿等。为此,我们打骂过他,但收效甚微。后来,我们开始从教育方法上找原因。我们发现,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强硬的态度对儿子说话,甚至说“不好好写作业就收拾你”这样的话。而且,因为儿子学习成绩不好,我们有意无意对他抱有成见,言谈中对他多少有些失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儿子的自尊。

习惯46.纠正孩子记忆力差的坏习惯

人们所经历过的事情以及所接触过的人物,会留存在大脑里,这就是记忆。记忆的存在通过印迹的保持和再现体现出来。一个人要想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离不开良好的记忆力。

在学校里,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记忆能力无一例外都特别好。在生活中,那些聪颖、睿智的孩子,他们的记忆力大都十分出色。在成人世界中,那些知识渊博,学识丰厚的人,也大都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然而,我们常常能听见一些家长抱怨说:“我家孩子好像什么都记不住,往往是今天记住了东西,睡一觉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呢?真是让人头疼死了!”

人们所经历过的事情以及所接触过的人物,会留存在大脑里,这就是记忆。记忆的存在通过印迹的保持和再现体现出来。一个人要想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离不开良好的记忆力。研究表明,孩子的记忆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从下面表格的内容,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

孩子在童年阶段的记忆能力的演进过程。

年龄记忆内容

出生2周的婴儿能记住母亲喂奶的姿势

1岁左右的孩子能认出10天前见过的人或物

3岁左右的孩子能认出几个月前见过的人或物

4岁左右的孩子能认出1年前见过的人或物

4岁~5岁的孩子能认出1年多前见过的人或物

幼儿的记忆能力是十分惊人的,但其记忆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对于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者说是特点鲜明的事物,他们很容易就记住了,而且印象特别深刻。但是,他们所记住的东西大多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所以,小孩子在回忆某一件事情或某一个人时,他们会感到非常吃力,因为他们的记忆很不精确。当我们处于幼儿阶段时,我们的机械记忆能力也非常好,即使是那些我们并不理解的东西,我们也能够记住,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记住的东西复述出来。所以,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能力,必须清楚了解孩子记忆的特点,以便做针对性训练。

我们知道,只有发挥更高层次的理解记忆和逻辑记忆的特长,一个人的记忆中才能储存大量的信息。孩子记忆能力的高低固然与先天的禀赋有关,但后天的培养、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恰当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记忆能力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让孩子学会观察。观察好比是孩子摄取知识、经验的大门,记忆则是储存知识、经验的库房。多让孩子观察,在观察中记忆具体的形象事物。比如,带孩子外出时,事先提出要求,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注意观察周围及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车、汽车等,返回时让他带路。

2.死记硬背不可少。在发挥机械记忆的同时,培养并帮助孩子采用多种记忆方式。尽量让孩子多背诵一些歌谣、儿歌、短文等,同时可结合实物图像,解释有关的词语,以及词语间的相互关系,以强化理解,促进记忆。

3.培养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环境、情绪容易促进记忆,这一方法对成年人比较明显,对儿童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我们应想方设法地提高儿童对所记事物的兴趣,用兴趣吸引他,给他较强的情绪体验。可以把要记的事物寓于故事中,让孩子去体会。动手动脑相结合,孩子更容易记忆。如让孩子识记“猫”字时,可以引导他看猫的形态,听猫的叫声,摸猫的身体等,加深他的记忆理解。良好的记忆力应具有如下特征:敏捷、正确、持久,同时还应有良好的回忆能力。

习惯47.纠正孩子抱怨家长的坏习惯

“英雄不怕出身低”,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经历。面对命运赐予的逆境,不去抱怨,智者总是选择忍耐和搏击。

我们都知道那部风靡全球的《穷爸爸、富爸爸》,并且还非常清楚那绝不是一部仅仅谈论父亲的书,更多的是人生智慧。想一想我们的孩子当中有很多总在抱怨自己的爸爸、妈妈甚至家庭,但愿人数不会超过那本畅销书的读者。

我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绝非捏造!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而且毒瘾很深。有一次,因为在酒吧里看一个侍者不顺眼而犯下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甚重,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也因为杀人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却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不仅有美满的婚姻,养了3个可爱的孩子,还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

在一次私下的访谈中,有人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两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怎样,是否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味道呢?

同样的道理在两个70岁的老太太那里也向我们表达得很清楚。一个认为到了这个年纪人生就到了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情并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如何去想。于是,后者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登山,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甚至在她95岁高龄时,还攀登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这座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两则小故事都是那样的平常与平凡。因为每个人都会衰老,都有可能遇到困顿、不良的家庭或者是在生活中迫使我们承受的不幸与恶境;但是人类的伟大正是因为聪明的你可能自己老早就明白,影响我们人生的绝对不是环境那么简单,当然也不是遭遇,那就是我们持有如何的信念。对于智者来说,我下面要讲的就是废话了。

首先我知道很少有不去抱怨什么的人。几天来阴雨连绵,我们在屋子里坐得发闷,一个个心情烦躁。“天呐”,我的朋友气急败坏地对着刚刚播报完天气预报的收音机说:“这烦人的天气预报总该给点阳光了吧!”呵呵,我们都知道不管那家“烦人的天气预报”有多么委屈,这也是不可遏止的“殃及池鱼”。想一想,值得我们抱怨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不抱怨一下,胸中的怨气总是堵在那里,因此好像抱怨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疗治。可是我们也知道,抱怨对于事情本身所起到的作用是那样的微乎其微。

你的孩子说:“不抱怨我又能做什么呢?我的爸妈都是那样的平常(其实他的舌头下面压着的很可能是“平庸”两个字),他们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如同学爸爸请客的一顿饭钱多呢!”没有手提电脑,没有名牌的衣服、鞋子和背包。因此,每天耳目所及尽是“伤心触目”,上课的时候心神不宁。“是的,我没法平静,同学又在炫耀她的新手机,而且最近她总是把校服的链子拉得很低,故意露出白金项链精致的坠子。要是老天爷知道我有多伤心就好了,那他就最好派个仙女来送我想要的一切,就像从前灰姑娘的经历一样。我在学习的时候忍受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不能专心,我的自尊心在出手阔绰的同学面前总是备受打击。我不愿意向同学提起我的父母,他们都是那样的笨手笨脚,我没有那么多零花钱,我没有能干的父母,我没有能让我引以为豪的家长……”因此,对父母的抱怨现在看来就是理所应当的。“难道他们不应该承受这种抱怨吗?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可是我只能说,你的孩子还没有自己的信念。首先,一个有信念的孩子不会把心思花在无意义的比较上面,因为明智的人都不强求和奢求。有一位著名的僧人在意大利传教,他的弟子很小心地问他应该在释迦牟尼面前供养些什么,因为那里没有通常用来作供养的莲花。僧人微笑而又不失风趣地说:“那么就用香水好了。”因为僧人明白现实条件是显而易见的,随遇而安式的豁达总会带给人内心以平静和希望。因此,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本身遭遇的暂时性困难与父母的经济状况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当然,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抱怨父母对你的孩子而言真的是一件“快意”的事情,那么我只有祝他(她)好运,但愿老天不要让他(她)未来那个成绩平平却又整日牢骚满腹的宝贝抱怨父母的平庸吧!就像现在孩子喋喋不休地抱怨每天工作得手足胼胝的父母一样。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方式

在子女面前,家长尽量避免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如果长此以往,子女往往会认为抱怨是解决问题、寻求心理平衡的合理方式。

2.倾听原则是必要的方式

孩子学习、生活遇到不如意时产生的抱怨情绪家长首先要倾听(聪明的家长还擅于在这个时候有一些亲切适度的肢体语言,比如抚摸、微笑),了解事情的大概情况,引导孩子倾诉:“说说吧,没关系”,“我能帮你什么?”

3.告诉孩子家里的真实情况

许多家长认为家里窘迫的状况告诉孩子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学习。但孩子走向社会应该学会的首要课程之一就是“面对现实”。

4.适当的“节制”政策是必要的

您对孩子的要求满足得是否太过容易了呢?不要让您的孩子觉得“一切得来全不费功夫”,而抱怨生活没有意义和趣味吧。学会适当节制他们的要求,例如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而且最好让他(她)参加家务劳动。

5.告诉他们“爱抱怨的人是不受欢迎的”